摘要
1. 除濕機建議至少必須讓除濕機距離牆面50公分以上,最好是能擺在空間的正中央,讓出入風口保持通風狀態,以獲得最佳的除濕效率。此外,不可在除濕機上方掛衣物,萬一衣物掉落,覆蓋在除濕機上影響機體散熱,可能會引發火災。
2. 市面上吸濕產品的吸水能力有所差異,但要達到防霉的效果仍十分有限,僅適用在密閉的小空間中。
3. 要「消除」黴菌之前,必須先建立「不會增加」的環境。要維持適當的濕度,必須開啟兩扇以上的窗,建立風的通道。
在居家環境中,除了建築物本身,以及家具、擺設外,食物也很容易有黴菌生長。下面表格是依據不同材質,羅列出容易在這些材質上面生長的黴菌,以及這些黴菌會造成的影響。
一般來說,空氣中本來就有許多黴菌的孢子存在,對人體並無太大影響,但是當家裡發霉的地方愈來愈多,空氣中的孢子濃度愈來愈高,便會開始引起各種過敏反應,對於免疫不全的人來說,更可能會造成身體上的侵害。
此外,發霉的食物更不能掉以輕心。像是我們常見的馬鈴薯發霉來說,即使局部切除發霉處,就能吃嗎?這時候可別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節儉成性,因為肉眼看不見的菌絲早就深入食物深處。即使經過加熱煮熟後,黴菌都死了,但黴菌所產生的毒素並不會因為加熱而被破壞,輕則拉肚子,嚴重的可能會導致內臟器官損壞,甚至死亡,絕不可輕忽!
居家防霉四重點
影響黴菌生長的因素主要是溫度和濕度,但溫度通常會根據地點與季節氣候而改變,也比較難在24小時內都進行全屋的室內溫度控制,因此居家防霉主要會從控制環境中的濕度著手,並保持通風,以及定期清潔來防止黴菌的生長。可從以下4個重點方向來進行:
1. 控制濕氣
- 使用除濕機:特別是在潮濕的季節或屋內空間,透過除濕機降低空氣中的濕度。一般來說,黴菌喜歡濕度超過60%以上的環境,因此最好能將室內濕度降至60%以下,才能有效防止黴菌生長。
- 保持空氣流通:開窗通風或使用風扇,讓空氣流通,可以減少濕氣的積聚;也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黴菌孢子的堆積,達到防霉效果。例如洗完澡後,建議將浴室的抽風機至少開啟15分鐘,加速降低溫度和濕度,以達到防霉效果。
- 檢查漏水問題:定期檢查屋內有無水管漏水,特別是在浴室、廚房和地下室等潮濕區域,漏水會為黴菌提供滋生的環境。
除濕機要放室內哪裡最有效?
在室內或家中為了除濕,又避免影響活動動線,常把除濕機擺放在房間角落,事實上此舉反而會影響除濕機的散熱、阻礙抽風,導致空氣循環效果不佳。因此,建議至少必須讓除濕機距離牆面50公分以上,當然最好是能擺在空間的正中央,讓出入風口保持通風狀態,以獲得最佳的除濕效率。
此外,不可在除濕機上方掛衣物,萬一衣物掉落,覆蓋在除濕機上影響機體散熱,可能會引發火災;在除濕機周圍也不可擺放雜物,避免起火時火勢迅速蔓延。
2. 清潔與消毒
- 定期清潔牆壁和地板:尤其是在浴室、廚房等潮濕區域,可使用含有漂白劑或專門的防霉產品進行清潔。
- 清潔空調過濾器和通風管道:空調和暖氣系統都可能是黴菌滋生的溫床,定期清潔和更換過濾器,最好每個月清潔一次,並保持通風系統的乾燥。
- 使用黴菌防治產品:市面上有許多專門對抗黴菌的清潔劑或防霉片,使用這些產品可以有效防止黴菌的生長。
3. 修復損壞的結構
- 修補牆壁裂縫和漏水:黴菌很容易在裂縫和漏水的地方生長,及時修補漏水和裂縫可以減少黴菌滋生的風險。
4. 其他防霉措施
- 乾燥衣物:不要讓衣物長時間在潮濕環境中堆積,尤其是在洗衣間。曬乾衣物或使用乾衣機來保持衣物的乾燥。
市面吸濕產品比一比
https://i.imgur.com/h1XrqVp.png市面上常見的吸濕產品五花八門,大致可分為氯化鈣、乾燥劑、石灰粉、竹炭等。雖然這些吸濕產品的吸水能力有所差異,但要達到防霉的效果仍十分有限,僅適用在密閉的小空間中。以上這些方法都能有效減少黴菌的滋生與繁殖,只要簡單的日常維護,就可以保持居家環境的乾爽與衛生。除非發生嚴重的黴害,才需要尋求專業的防霉公司來進行處理。
打造風的通道,打敗黴菌
要「消除」黴菌之前,必須先建立「不會增加」的環境。要維持適當的濕度,必須開啟兩扇以上的窗,建立風的通道。但如果患有花粉症或是大樓無法開窗,就必須活用抽風機、電風扇或冷氣機的除濕功能,進行空氣流通。
漂白水、次氯酸水、銀離子,抗菌防霉比一比
一提起環境消毒殺菌的產品,市面上產品一字排開,不外乎是漂白水、次氯酸水或銀離子,這三種有何不同?哪個效果比較好呢?
滅菌、殺菌、消毒、除菌、抗菌⋯⋯有什麼不同?
「滅菌」,就是微生物完全消滅,包含不是病原體的微生物也全部殺光。但其實要將生活周遭的微生物全部消滅是不可能的,而且真的這麼做的話,把常在菌都殺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反而會更大。所以滅菌通常只局限於手指或手術器具。最常使用的滅菌方式為高溫殺菌,即在高壓飽和蒸氣下,以接近121℃,滅菌10~20分鐘。
「殺菌」則是把微生物殺死,至於殺多少、殺到什麼程度⋯⋯就不得而知了。總之,只要微生物數量有變少就行。
「除菌」則是將標的物上的微生物去除或減少的意思。不一定能把病原體都殺光。例如用水洗手、經由過濾器等,只要能將微生物的數量減少的方式,都算是除菌。
因此,殺菌和除菌都是比較模糊的說法,並沒有一定的標準與規範。
所謂的抗菌產品,是在製品中含有消毒或具有抗菌作用的物質,具備微弱的殺菌能力。不過由於抗菌產品種類繁多,效果也很不一定。具有抗菌作用的廚房用品、浴室用品,可以讓打掃變得更輕鬆省事。針對衣物、具有抗菌作用的產品,則是透過防止細菌繁殖來達到除臭的效果,因為細菌正是流汗後會發臭的原因。不過使用抗菌產品,也可能會破壞與我們共生的常在菌,反而造成有害的病原菌入侵的機會,還是得小心使用為佳。
☛ 《第一本黴菌全書:微觀黴菌世界》好評熱賣中:博客來
書籍簡介
《第一本黴菌全書:微觀黴菌世界》
- 作者:YCM優克美科技暨黴菌研究中心, 謝宜珊, 蔡任圃
- 出版社:商業周刊出版
- 出版日期:2025/08/05
作者簡介
YCM優克美科技暨黴菌研究中心
自2015年成立以來,YCM 黴菌研究中心以科學為基礎,專注於黴菌檢測、鑑定與防治研究。2019年取得國際ISO/IEC 17025 與17020雙認證,為亞洲唯一通過雙認證的黴菌專業機構,累積超過千件跨產業實務經驗,並建立數百萬筆黴菌行為與風險資料庫。
作為GMPP防霉認證標準的制定者,中心引領黴菌防治走向數據化與精準化。透過本書,「讓黴菌科學走進教室,從理解開始守護環境與健康。」YCM希望將最新黴菌知識普及至國中、高中教育現場,提供教師與學生一套可依循的科學理解框架,培育未來面對環境與健康挑戰的核心素養。
謝宜珊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所碩士,從事科普出版十餘年,曾任高中教科書編輯、童書出版編輯、《科學少年》雜誌&叢書副主編,現為自由工作者,以科普類採訪寫作、編輯等工作為主。熱愛生物和大自然,從在山林間走跳,進展到海裡泅潛,希望透過編製科普好書,將大自然的美妙與趣味傳遞給更多的讀者。著有《好聰明漫畫醫學:生病了該怎麼辦?》、《好聰明漫畫醫學:原來身體這樣運作!》(合著)。
蔡任圃
現任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人稱艦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碩士,獲教育部師鐸獎、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科展優良指導老師等榮譽,曾擔任臺北市高中生物科輔導團、中山女高數理資優班召集人。
創立蟑螂實驗室(動物行為與生理學實驗室),帶領學生從事昆蟲研究;開發與推廣跨科科學探究活動,與發起「生物學學理解碼運動」;培育科學人才,以「培養科學素養,訓練科學技能,累積科學知識,建立科學態度」為使命。
相關著作:《生物學學理解碼》系列1.2、《動手做科學研究》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