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商周圖書摘要》想變有錢、想減肥⋯⋯先要想像,才會成真!具體怎麼做?

2022-12-15
in 商業周刊
0 0
A A
商周圖書摘要》想變有錢、想減肥⋯⋯先要想像,才會成真!具體怎麼做?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2

  • 摘要

  1. 人的預期心態就像呼吸的空氣一樣,無處不在,而且預期心態會深刻的影響個人健康和福祉。
  2.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向飯店清潔人員解釋,吸灰塵、換床單、搬傢俱所消耗的能量,很容易達到維持健康所需的運動量。一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清潔人員的健康狀況有明顯的改善。
  3. 大腦意念其實可以改變現實。換句話說,我們明天所經歷的現實,某種程度上是今天心態的產物。


人的預期心態就像呼吸的空氣一樣,無處不在,但我們卻很少意識到它們的存在。你可能假定自己身體健壯,或是容易生病;你可能認為自己天生瘦削,喜歡運動,或是很容易發胖;你可能相信生活中的壓力正在損害自身健康,一夜的睡眠不足會讓你隔天變得像行屍走肉。

這些假設看起來像是不可避免的客觀事實,但我想向你們展示這些信念本身是如何深刻影響個人的健康和福祉,而學習轉念,重設對這些問題的預期心態,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快樂和生產力發揮十分顯著的效應。

不相信我嗎?不妨思考一下哈佛大學一項引人注目的研究。參與者是飯店的清潔人員,他們的工作通常很耗費體力,但卻又感覺和在健身房做運動大不相同。

為了改變清潔人員對自身健康的看法,研究人員向他們解釋,地板吸塵、換床單、或搬動傢俱一個星期所消耗的能量,很容易達到維持健康所需的運動量。一個月後,研究人員發現清潔人員的健康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體重和血壓都有了顯著的變化。令人驚訝的是,儘管生活方式沒有任何改變,他們對自己的身體信念的轉變、和對工作的新期望,確實帶來了生理益處。

我們會發現諸如此類的「期望效應」如何影響自己是否容易生病、保持穩定體重的能力、以及短期和長期面對壓力和失眠的後果。正如以下故事所顯示,期望的效應如此強大,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壽命長短。

我們不能掌握危機,但能調整心態

你可能也很納悶,在當今混亂的世界中,我們的思緒和想法如何能產生任何有意義的影響。

新冠肺炎全球肆虐期間,我們當中許多人都在為失去摯愛而悲傷、擔心自家的生計。我們還面臨著巨大的政治不確定性和動盪,許多人持續對抗龐大的結構性不平等。面對這一切的阻礙,我們個人的期望和信念似乎不具任何力量。

認為光靠「積極思考」就可以消除所有的不快樂和焦慮,是很傻的,而我也不會提出這種主張。對自身能力的信念有很多方式可以影響我們如何應對挑戰,並決定其對個人身心健康造成的損害。儘管當前許多的危機都不是我們所能掌控,但對困難局勢的反應,通常源自於預期心理。而了解此一事實能夠提高我們的韌性,並以最具建設性的方式因應所面臨的挑戰。

很重要的是──這是我在全書中所強調的一點──這些章節中描述的期望效應都是針對特定信念,而不是一般的樂觀或悲觀心態。有關於個人期望如何影響生活的科學知識,你可以學習重新建構、重新評估自己的想法,不必自我欺騙,也不需要變成一個過分樂觀的人才能獲益。

我的經驗

我個人對於巨大期望效應的理解發生在七年前,在人生一片混亂的時期。

和許多人一樣,我以前也深受憂鬱症和焦慮症的折磨,而在我人生大部分的時間裡,我都設法承受襲捲而來的不快樂,直到安然度過。後來,經過一段時間強烈的壓力,我的情緒低潮開始越陷越深、越久,終至再也無法承受。

意識到這些症狀,我去看了家庭醫生,醫生開了一個療程的抗憂鬱藥,並提醒我會有一些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偏頭痛。果不其然,我的情緒似乎穩定了,但在剛開始的幾天裡,我也經歷了頭痛欲裂的感覺,就像是腦袋被冰鑿刺穿似的。疼痛如此劇烈,使我確信我的大腦正發生可怕的事情,這種痛苦怎麼可能不是某種警訊呢?

而我當時也開始在撰寫一篇科普文章,正是關於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來自拉丁語I will heal「我將治癒」)。誠如現在眾所周知的,無作用的糖衣藥片通常可以減輕症狀,單憑患者對其療效的期望而加速身體復原,這與血液循環、激素平衡和免疫反應的生理變化同時發生。

在我撰寫文章的時候,我發現許多服用安慰劑的人,不僅感受到他們所認定的藥物療效;也回報了藥物的副作用,從噁心、頭痛、以及有時危險的血壓下降導致暈厥。而越多的人聽說了這些副作用,人們回報副作用的可能性就越大,這些症狀被稱為反安慰劑效應(源自拉丁語I will harm「我將傷害」),正如同安慰劑的反應,這些症狀不僅僅是「想像的」,還有可測量的生理變化結果──包括身體激素和神經遞質的顯著變化。

對於許多抗憂鬱藥來說,絕大多數的副作用可以用反安慰劑效應來解釋,而不是不可避免的反應。換句話說,我在服藥之後,感受到的可怕疼痛,完全是真實的,但這是我心理預期造成的結果,而不是藥物的實際化學作用。有了這個認知,痛苦很快就消失了。服用抗憂鬱藥(無副作用)幾個月之後,我的憂鬱和焦慮情緒有所緩解。知道許多戒斷症狀可能是由反安慰劑效應所引起的,這無疑也幫助我最終擺脫了藥物。

自此之後,我一直在密切關注內心意志塑造身體健康與福祉的能力、以及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力的相關研究。藥物安慰劑和反安慰劑的效應只是其中的兩個例子,證明人的信念可以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改變我們生活的好壞,這一點現在變得越來越明確。在科學文獻中,這些現象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如「期望效應」(expectation effects)、「預期效應」(expectancy effects)、和「意義反應」(meaning responses)⋯⋯。為了簡單起見,我採用第一個名稱「期望效應」──來描述因人的信念造成的真實後果──背後所有的科學現象。

對飯店清潔人員的研究只是這類尖端研究的一個例子,還有許多其他有趣的發現。所謂「多慮的好眠者」,亦即過度在乎自己每晚清醒和焦躁多久的人,白天更容易感到疲勞和注意力不集中,而「無怨言不良睡眠者」似乎能擺脫失眠的不良影響。為了第二天有良好的表現,我們要想像自己睡得很好。

壓力、智力也會因此改變

同時,對焦慮後果的意念,可以改變一個人對壓力的生理反應,影響其短期表現和長期的身心健康。積極和消極的自我實現預言也能夠決定記憶能力、面對繁重心智活動時的注意力和疲勞、以及解決問題的創造力。即使是一個人的智力──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不變的特質──也可能隨著個人內心期望而提升或衰退。

這些發現使一些科學家質疑大腦的基本極限,認為每個人可能都有未開發的精神儲備能量,只要培養了正確的心態,就可以將之釋放出來。這對於工作和教育、以及面對新壓力的因應方式,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

最令人興奮的研究結果是關於老化過程。與認為年歲漸長就等於衰老和失能的人相較之下,對晚年抱持積極態度的人比較不容易喪失聽力、變虛弱、生病、或是罹患阿茲海默症。說真的,保持心境年輕,人看起來就年輕。

正如哈佛大學對飯店清潔人員的研究證明,我們的期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旦認識到個人期望對生活的影響力,這項研究提供我們一些非常簡單的心理學技巧,可以應用來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並充分釋放個人的智力潛能。借用此一領域最有影響力的研究者之一、史丹佛大學的艾莉亞.克魯姆(Alia Crum)的話來說:「我們的大腦並不是被動的觀察者,只會單純的感知現實;大腦意念其實可以改變現實。換句話說,我們明天所經歷的現實,某種程度上是我們今天所持心態的產物。」


書籍簡介

《心念的力量:運用大腦的期望效應,找到扭轉人生的開關》:商周store、博客來

  • 作者:大衛.羅伯森 David Robson
  • 譯者:何玉方

作者簡介

大衛.羅伯森 David Robson 

英國知名獲獎科學作家。劍橋數學系畢,曾任《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雜誌特約編輯,BBC未來網(BBC Future)資深記者,現為自由專欄作家。他的研究報導多與心理學、腦神經學、行為學、醫學領域有關,文章常刊載於《衛報》(The Guardian)、《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觀察家報》,以及《Nature》等報章雜誌。他曾於2021年報導新冠肺炎而獲得多個科學報導獎項,包括英國科學作家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British Science Writers)、英國醫學記者協會(the UK Medical Journalists’Association),文章也常創下百萬點閱率。他的第一本書《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The Intelligence Trap)已發行15種語言的翻譯版本。


歡迎訂閱商業周刊電子雜誌和圖書加入商周讀書會

想變有錢、想減肥⋯⋯先要想像,才會成真!具體怎麼做?-商周讀書會|商周 (businessweekly.com.tw)

其他文章︰
  1. 商周圖書摘要》乾淨空氣太不值錢!經濟學家:氣候變遷是世上最嚴重市場失靈
  2. 商周圖書摘要》被殖民國榨乾後⋯為何有些殖民地成富國,有些卻身陷貧窮?
  3. 商周圖書摘要》南韓人均收入是北韓的24倍、平均多活11歲!為什麼一個半島、兩個世界?
  4. 商周圖書摘要》鐵路、電信⋯國營事業經濟績效令人失望,為何還有「國有化浪潮」?3個理由助長
  5. 商周圖書摘要》佐伯格23歲當億萬富翁、蓋茲40歲當上全球首富⋯富人已經那麼有錢,為什麼還想賺更多?
  6. 商周圖書摘要》求職被拒,他花5年讓FB砸百億買他產品!Whatsapp創辦人翻身原因:練感恩
  7. 商周圖書摘要》救通膨和衰退,先矯正世人三大憤怒
  8. 商周圖書摘要》機器人會搶走我的工作嗎?物理學家霍金點出「另一個問題,你才該害怕」
  9. 商周職場》被建議,他總習慣先反駁⋯4個反應,判斷一個人是否優秀
  10. 商周圖書摘要》原來騙子也能變專家!3個小學數學題,看你對屁話的抵抗力多強?
Previous Post

《品格的力量》12 偉大女人的名字

Next Post

商周職場心靈》曾自覺不如台清交出身的同事而感到沮喪⋯台積電前主管分享職場轉念3步驟

相關文章

《七真史傳》:第一回 憐貧困偶施小惠 入夢寐深指迷途-02【中西對照】Capítulo 1-02

《七真史傳》:第一回 憐貧困偶施小惠 入夢寐深指迷途-02【中西對照】Capítulo 1-02

2023-04-02
0
《閱微草堂筆記》︰張氏兄弟【中西對照】 Los hermanos Zhang

《閱微草堂筆記》︰張氏兄弟【中西對照】 Los hermanos Zhang

2022-04-23
11
《隱性潛能》真正的進步來自於內在動機(下)

《隱性潛能》真正的進步來自於內在動機(下)

2025-05-17
0
《身份的焦慮》上

《身份的焦慮》上

2021-12-17
0
《閱微草堂筆記》︰奇術僧【中西對照】Un monje ilusionista

《閱微草堂筆記》︰奇術僧【中西對照】Un monje ilusionista

2022-07-15
0
《閱微草堂筆記》︰悍婦【中西對照】Una fierecilla

《閱微草堂筆記》︰悍婦【中西對照】Una fierecilla

2022-11-19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