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的力量》22 勞動是一種本能

30

早睡早起,勤奮工作,你就有可能成為光榮的勳爵。──《歷史》註1第二十二.第十六節

如果你想永遠活下去,你就必須工作;如果你想今天死去,你就必須敬奉神明。──托斯卡納註2人的諺語

詛咒工作,也就是詛咒至高無上的上帝,好逸惡勞就是對上帝的犯罪。──J.B塞爾科克

讓每一個人都辛勤地忙碌吧!讓每一個人都盡最大心力去做適合自己的工作:每一個人面對死神都應該敢坦然地說:我問心無愧,我盡了自己最大的力量。──西尼.史密斯註3


勞動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本能,正是這種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本能推動人們不斷創造,從而推動各個民族和全人類不斷向前發展。

人類最好的啟蒙老師之一

勞動是人類最好的啟蒙老師之一,人們所掌握的一切知識都源於勞動。勞動創造人、塑造人,人們在辛勤的勞動中學會了遵守紀律、自我控制這些基本的道德規範。沒有真正參加過勞動的人,不可能做到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也不可能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頑強毅力。

正是在不斷的磨練中,人們才能逐漸熟練地掌握一門技巧,也才能具備處理日常生活事務的基本能力。

勞動創造了一切,產生了人類文明。

勞動是人之為人的一種本質屬性,或者說,勞動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本能,正是這種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本能推動人們不斷創造,從而推動各個民族和全人類不斷向前發展。

人們為了生活,必須用自己的雙手辛勤地勞動,這是一種不可違背的客觀必然性,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看,人們要享受真正的人生,享受真正的生活,也必須從事種種的勞動。只有在勞動中,人們才能找到無盡的快樂,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

勞動也許是一個重負或一種懲罰──也許有人這樣認為──其實勞動是光榮的,勞動創造了一切。人類的偉大而光榮之處,就在於他透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來創造生活所必需的一切,勞動產生了人類文明,一旦人們真正廢止勞動,所有亞當的後裔都必死無疑

亞歷山大征服波斯人之後的感慨

懶惰、好逸惡勞乃是萬惡之源,勞動是幸福之本,懶惰會吞噬一個人的心靈,就像灰塵使鐵生銹一樣,懶惰會輕而易舉地毀掉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

亞歷山大註4征服波斯人之後,目睹了這個民族的生活方式。亞歷山大注意到,波斯人的生活十分靡爛,他們厭惡辛苦的工作,只想舒適地享受一切。亞歷山大感慨道:沒有什麼東西比懶惰和貪圖享受,更容易使一個民族奴顏卑膝,也沒有什麼比辛勤工作的人們更高尚。

古羅馬皇帝塞維魯註5一生征戰不已,先後率領部隊吞併了美索不達米亞,征服了不列顛。他自己已經躺在臨終的床上時,統帥的大軍正在不列顛作戰,但當他看到駐守在格蘭片(指蘇格蘭低地)地區的陸軍,留下亂七八糟的雜物時,心中十分不安,他以這件小事向該軍團施加壓力,警告該軍團要紀律嚴明。

塞維魯國王給士兵們下達的最後一個命令就是:「我們必須勞動。」只有辛勤工作,才能保持羅馬大軍的蓬勃生機,羅馬將軍們的威望必須建立在赫赫戰功上。

羅馬帝國的滅亡敗相

遠古時期,農業生產中各種最普通的工作,都具有各種特殊的社會意義。做各種的農活往往與尊貴、高尚連結在一起。古代的義大利就是這種情況。古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普林尼註6,曾經在他的著作中記敘了這些情況。

當時,一個人下田做什麼樣的農活是有講究的,與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官職大小有關。那些凱旋歸來的將軍及隨同他們出征的士兵們,如果能被恩賜去耕田,那是相當榮耀的事情。

將軍們往往要親自扶犁掌耙。犁鏵也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許多桂冠都織成犁鏵的形狀。將軍在農夫的指導下,十分榮幸地在田中耕地,黑色的泥土在犁鏵下如浪翻滾,農夫們在一旁歡笑,這種情景十分動人。

只有到了後來,奴隸被廣泛地在各個部門使用,人們才漸漸地認為勞動(尤其是繁重的體力勞動)是不光榮的,甚至是一種奴顏卑膝的奴隸行為。一旦懶惰與崇尚奢華成為羅馬統治階層的顯著特徵之後,羅馬帝國的滅亡就為期不遠了。

好逸惡勞是人類最大的特點

在各種人性之中,沒有什麼比懶惰這一習性更難防範。有一位外國人周遊世界各地,見識十分豐富。他對生活在不同地位、不同國家的人有相當深刻的了解,當有人問他不同民族的最大共同性或特點是什麼時,他用不大流暢的英語回答道:「好逸惡勞是人類最大的特點。」

無論王侯、貴族、君主還是普通市民都有這個特點,人們總想盡量享受勞動的成果,卻不願從事艱苦的勞動。

懶惰、好逸惡勞這種本性如此根深柢固、普遍存在,以至於人們為這種本性所驅使,往往不惜毀滅其他的民族,乃至整個社會。為了維持社會的和諧、統一,往往需要一種強制力量來迫使人們克服懶惰這一習性,不斷地勞動、工作。由此產生了專制政府,英國哲學家穆勒註7這樣認為。

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一個民族而言,懶惰都是一種墮落的、具有毀滅性的東西。懶惰、懈怠從來沒有在世界歷史上留下好名聲,也永遠不會留下好名聲。懶惰是一種精神腐蝕劑,因為懶惰,人們不願意爬過一個小山崗;因為懶惰,人們不願意去戰勝那些可戰勝的困難,因此,那些生性懶惰的人,不可能在社會中成為成功者,他們永遠是失敗者。

成功只會光顧那些辛勤勞動的人們。懶惰是一種惡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負。人們一旦背上懶惰這個包袱,就只會怨天尤人,精神沮喪、無所事事。


摘錄自 薩繆爾史密斯1871年所著的《品格的力量》/第四章 勞動是成功和幸福之本


(註1) 《歷史》:
希羅多德編撰的《歷史》(希臘語Ἱστορίαι),又稱《史記》、《希臘波斯戰爭史》,古希臘史書,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5世紀下半葉,原書用伊奧尼亞方言書寫,內容包括古希臘城邦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近東中東等地的歷史文化與風土人情,以及敍述著名的波希戰爭,是西方史學裡首部較為完備的歷史著作。

(註2) 托斯卡納:
托斯卡尼(義大利語:Toscana),也譯為托斯卡納、塔斯卡尼,是義大利一個大區拉吉歐位於其南,溫布利亞位於其東,艾米利亞-羅馬涅利古里亞在其北,西瀕第勒尼安海。它經常被評價為義大利的最美麗的部分。其首府為佛羅倫斯

(註3) 西尼·史密斯:
西德尼·史密斯(Sidney Smith,1764年6月21日-1840年5月6日)是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英國海軍上將

(註4) 亞歷山大:
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古希臘語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亞歷山大意為「人類的守護者」,前356年7月20日或21日-前323年6月10日或11日),世稱亞歷山大大帝,古希臘馬其頓王國國王,是古希臘王室阿吉德王朝成員。亞歷山大出生於前356年的佩拉,在二十歲時,從他的父王腓力二世手上繼承馬其頓王位,幾乎他的統治期間都在進行前無古人的大型軍事征服活動。直到他三十歲時他已經建立了疆域最大的帝國之一,範圍從希臘小亞細亞埃及波斯兩河流域阿富汗以及印度西北部。他在戰場上從未被擊敗,且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將軍之一。

(註5) 塞維魯:
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拉丁語:Septimius Severus,公元145年4月11日-211年2月4日),出生於羅馬帝國阿非利加行省大萊普提斯,死於不列顛羅馬帝國皇帝,塞維魯王朝開創者,公元193年4月14日成為羅馬皇帝,在位至公元211年2月4日逝世。他是首位來自非洲的羅馬皇帝。

(註6) 普林尼:
蓋烏斯·普林尼·塞孔杜斯(拉丁語:Gaius Plinius Secundus,23年-79年8月24日),常稱為老普林尼或大普林尼,古羅馬作家、博物學者、軍人、政治家,以《自然史》(一譯《博物志》)一書留名後世。

(註7) 穆勒:
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或譯約翰·斯圖爾特·密爾,也譯作約翰·斯圖亞特·穆勒,英國著名哲學家、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19世紀影響力很大的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支持邊沁功利主義。在哲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論自由》(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