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商周圖書摘要》你的自尊藏在「名片」裡嗎?心理醫師:一份好工作,不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

2023-06-18
in 商業周刊
0 0
A A
商周圖書摘要》你的自尊藏在「名片」裡嗎?心理醫師:一份好工作,不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 摘要

  1. 年輕人擔心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在他人面前抬不起頭,被裁員的中年人,也因找不到彰顯「自己」的說詞而痛苦萬分。
  2. 即便你在知名企業上班,永遠會有人任職比你更好的公司,那麼又會開始不滿意現在的公司。無止境的比較下去,只會讓自己變得更悲慘,永遠不滿足。
  3. 現在已經不再是靠一份好工作,就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的時代;比起在哪裡工作,現在能學到什麼才是更重要的事。


最近只要問年輕族群,他們的煩惱是什麼?十之八九都會先長嘆一口氣,接著表示都在為求職煩惱。擔心自己要是一直找不到工作,不知該如何是好。每當我看見不斷投履歷、面試、沒得到通知,再投其他家履歷的年輕人,都會感觸良深。我的患者──慧瑛小姐正是如此。

慧瑛是位喝過洋墨水、兼具傑出實力與可愛外貌的優秀人才,也是經常被人稱羨的「媽友女」(譯按:媽媽友人的女兒,意指媽媽在教訓兒女時,經常會將朋友的子女與自己子女做比較,因此「媽友女」,指的是眾人羨慕的完美女兒)。

然而,她卻將自己視為一文不值的廢物,來找我做心理諮商。經過一番交談,我才知道她對工作有著接近病態的執著,認為非得進知名大企業上班不可,程度嚴重到每當結果不如她所願時,就會想「與其這樣活著,不如乾脆死掉算了」。對她來說,「大企業」的頭銜,是唯一能洗掉她自卑的關鍵。

其實只要她願意,一定可以找到很多規模雖小,但職位穩定的工作,可是她依然堅持非要進入一流大企業就職。

「名片社會」裡不幸福的靈魂

美蓮小姐也帶著類似問題找上我。她在長時間的就職準備後,雖然沒能如願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大公司,卻也進了一家性質類似的小公司,工作還算愉快。因為公司小、員工人數不多,加上又是新人,自然被指派要做各種不同的工作,這讓她學到很多,也非常喜歡每位教導過她的前輩。

但是每當她和大學同學或學長姐、學弟妹聚會時,就覺得自己矮人一截。任職於知名企業的大學同學,每次都自豪的向大家遞出名片,但是美蓮總羞於掏出自己的名片。當大家紛紛詢問某位同學面試祕訣或請他安排聯誼活動時,她還會刻意暫時離開座位。雖然這樣的舉動很有可能是出於自卑心理,但其實是因為沒有任何人關心她的緣故。

原本以為自己一向認真過生活,瞬間卻因職場話題而被壓得喘不過氣。有段期間,她甚至非常痛恨朋友間互相比較所產生的違和感。自尊受損的她,便與大學同學漸行漸遠,也不斷考慮是否該趁早跳槽到大公司。

若要談年輕時最重要的人生課題,自然非工作與結婚莫屬。但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看著年輕人再怎麼努力,就業市場的大門也不會對他們敞開,有哪個長輩不心疼?更何況在這熱衷以學歷、職業、任職公司判斷一個人的「名片社會」裡,人們自然高度渴望進入知名大企業。所以,我充分理解那些一心只想進大公司、延後多年才找工作,或者考慮轉職者的立場。

人生有上坡也有下坡,請活得像你自己!

何不試著用更廣的角度去看待工作這件事呢?也就是說,不只將工作視為職業或職場,而是必須一輩子進行的活動。其實,人類有著做任何事都想成功的本能,即便這些事可能帶來痛苦,也不放棄盡力達成的欲望。所以從生到死,就算在世間只留下一顆小小石頭也甘願的,便是人類。

我很喜歡一部電影《愛的故事》(Love Story),其編劇艾立克.席格(Erich Segal),即便與病魔抗戰長達三十多年,仍然沒有放棄教學和寫作。對他來說,已不再期待身體病痛復原,而是昇華為「就算病情不斷惡化,也要勇敢活下去」的意志。病痛已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一旦沒了病痛,恐怕反而會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樣的對象在精神分析學中稱為「自體與客體」(self-object)*。

*譯按:所謂「自體與客體」,可能是一張帥氣的自拍照、一紙漂亮的成績單,或朋友的一個微笑。當人們反覆端詳它,就彷彿從鏡子中看到一個完美的自己。

美國精神分析師海因茨.科胡特(Heinz Kohut,自體心理學創始人,曾擔任美國精神分析協會會長、國際精神分析協會副會長)指出,人類原本就是能接受尊重與愛的對象,並且渴望擁有安全感與慰藉。就如同人類至死都必須仰賴食物維生,人們同樣需要能夠提供這些元素的對象。這樣的對象也可以是自我本身,但因難以與自我做區隔,所以稱之為「自體與客體」。

如果想要健康且穩定的自我成長,就必須擁有自體與客體。孩提時期,父母會扮演這個角色,但隨著年齡增長,自體與客體可以不一定是人格體;只要能夠提供自己滿足感、支持自我,並且成為守護自我的安全網,使自己得以蛻變成堅強且完整的自我(cohesive self),那麼無論是理念、興趣、活動、職業,都可以是自體與客體的對象。

拿掉職場,剩下的人生你用什麼填滿?

如果把工作視為自體與客體,相信多少能使你放下那些世俗既定的穩定工作或知名大企業等包袱。日劇《飛特族、買個家》(編按:飛特族,日本意指以兼職工作身分維持生計者)的男主角武誠治,一心想為遭受鄰居排擠的媽媽買一棟房子,但是因為工作難求,只好暫時在道路工地打零工。

其中令我至今仍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武誠治對現場工人說,「工人是天職,也就是上帝交給你的工作。」接著又說:「看來我要趕緊去職業介紹所才行。」這句話背後其實隱含著「你們可以將這份工作當成職業,但我只是暫時來打工」的意思。

後來武誠治進了大企業,卻放棄安穩的職位,投身工程單位。一開始,他認為道路施工只是單純的體力活,但實際做過後才發現,原來為人們鋪設道路,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過去,在大學畢業後找到好公司一直工作到退休,是件稀鬆平常的事;但今非昔比,30歲前能有份工作已經很幸運。如果不是當公務員,超過40歲還得整天擔心公司會不會叫自己提前退休。即便想長期工作,也很難工作滿20年,那麼剩下的人生究竟該用什麼來填滿呢?

到醫院找我的患者中,有些是面臨無預警裁員而罹患憂鬱症的中年男子,這些人都曾任職於人人稱羨的知名企業,工作時光說出自己在哪裡上班,就能抬頭挺胸面對社會,過著有尊嚴的日子。如今離職後,卻因找不到彰顯「自己」的說詞而痛苦萬分。

看著這些案例,不禁讓我重新思考,原來職場生涯在人生這條漫漫旅途中,是多麼短暫。即便出於無奈突然被迫離職,只要能找到自體與客體,相信剩餘的大半人生絕對不至於恐慌或擔憂,應該說至少不會像現在一樣,出現9成離職者都決定開咖啡廳或炸雞店*。

*編按:韓國因「名譽退職」制度,許多正值壯年的工作者,被迫提前退休,在領取退休金後選擇開立咖啡廳或炸雞店。

在工作中找階級認同還是成就感?

儘管如此,有不少人目前最大的夢想依然是進大公司工作,畢竟大公司薪水、福利較好是不爭的事實。職業條件對於婚姻也有利,結婚時親友多半都會羨慕不已。但世上畢竟沒有白吃的午餐,公司如果願意付較高薪水,理由只有一個,就是要你付出更多努力、創下更高績效。

如果你還抱著「我在大公司上班」的自豪感,但是每個週末都要加班,別說休假了,你是否能接受這樣的事實呢?要是某一天公司突然惡性倒閉,又該怎麼辦?尤其在這個景氣低迷,大企業也會一夕之間關門的年代裡。

再者,即便你在知名企業上班,永遠都會有人任職比你更好的公司,那麼你又會開始不滿意現在的公司。無止境的比較下去,結果只會讓自己變得更悲慘,永遠不滿足。所以我想在此奉勸你,不必因為沒有進到理想中的公司工作,就彷彿是世界末日。現在已經不再是靠一份好工作,就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的時代;比起在哪裡工作,現在能學到什麼才是更重要的事。

現居德國的韓籍考古學家,同時身兼小說家的許秀敬,曾在受訪時表示,「無論是在烈日下挖掘古物,還是坐在電腦桌前寫報告,兩者都一樣辛苦。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挖掘古物2個月會瘦7公斤,寫作2個月會胖7公斤罷了。」透過這段話我們可以明白,能夠自信說出「我在從事某件事情」的人,或許並非任職於知名企業的上班族,反而是那些認真投入某個領域,努力克服所有挫折、艱難,闖出屬於自己一片天的人。

對於那些單純把工作視為向他人展示的階級標誌者而言,工作可能只是人生應盡的義務。但若將工作視為能夠幫助自己找到自體與客體關係的對象,則是難以取代的,長時間下來,自然會為你帶來踏實的存在感與成就感,這便是人一輩子最可靠的寶貴資產。


書籍簡介

《心理醫師媽媽給女兒的人生真心話:給已經長大卻害怕未來的妳 關於職場、婚姻、獨處與育兒的幸福抉擇》:商周store、博客來

  • 作者:韓星姬(한성희)
  • 譯者:尹嘉玄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23/04/13

作者簡介

韓星姬(한성희)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與專業精神分析師。韓國高麗大學醫學博士,曾任職於國立首爾醫院21年,並遠赴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醫學系擔任客座教授,以及韓國精神分析學會副會長、大韓兒童青少年精神學會公關理事。

目前為高麗大學及成均館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並開設YIHAN MIND CLINIC,致力於諮詢治療心靈受創的患者。

從醫已逾40年,診療超過20萬名患者,從事精神分析治療突破7萬小時的她;同時是一位母親。

她的診療室前,總是充斥著被挫折和痛苦所傷的人們。她總能握著他們的手,溫柔地撫慰他們的傷痛;冷靜地直搗核心、帶領患者面對問題,一步一步走出來。

而面對女兒時,她跟所有母親一樣,是平凡又笨拙的媽媽。總是忍不住擔心和嘮叨,為孩子的人生感到焦慮。直到女兒即將走入婚姻、定居美國之際,她才突然頓悟到孩子早已長大獨立,自己必須試著放手。

雖然漫長的行醫過程中,她給了人們無數的建議與幫助;然而面對撫養30年的女兒,卻有許多沒能說出口的話。因此,她決定為「全天下已經長大卻害怕未來的女兒們」寫下這本書。


你的自尊藏在「名片」裡嗎?心理醫師:一份好工作,不能幫你解決所有問題-商周讀書會|商周 (businessweekly.com.tw)

其他文章︰
  1. 商周圖書摘要》IBM前執行長訂高目標,讓公司瀕臨滅亡⋯這2種目標害慘團隊!
  2. 商周圖書摘要》從諾基亞的失敗,看組織的愚蠢如何扼殺一群優秀經理人、員工的創造力
  3. 商周圖書摘要》想變有錢、想減肥⋯⋯先要想像,才會成真!具體怎麼做?
  4. 商周財經》每個部門都要賺錢!Sony就敗在這不許虧本的魔咒上
  5. 商周圖書摘要》水果應該飯前還是飯後吃,才不傷胃?營養師解答常見「護胃」疑問
  6. 商周圖書摘要》原則:屬於你的引導式筆記 3個日常練習,關鍵時刻做決策更容易!
  7. 商周圖書摘要》面對酸民、名嘴的攻擊,看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如何高EQ回應
  8. 商周圖書摘要》唸化工、留學澳洲,卻決定30歲到印度創業⋯一位女孩的自白:在台灣工作太安定
  9. 商周圖書摘要》企業怎麼為AI時代做準備?敢不敢付薪水給新鮮人,卻不讓他們工作
  10. 商周圖書摘要》他46歲才開始慢跑,49歲完成226公里超級鐵人三項!秘訣是⋯慢點說「做不到」
Previous Post

商周圖書摘要》他46歲才開始慢跑,49歲完成226公里超級鐵人三項!秘訣是⋯慢點說「做不到」

Next Post

《七真史傳》:第五回-02 馬員外勤奉養師禮 王重陽經營護道財【中西對照】Capítulo 5-02

相關文章

《思維盲點》任何人都會有的思維誤區(上)

《思維盲點》任何人都會有的思維誤區(上)

2021-07-31
0
《閱微草堂筆記》︰善惡報應【中西對照】Retribuciones del bien y del mal

《閱微草堂筆記》︰善惡報應【中西對照】Retribuciones del bien y del mal

2021-12-12
0
商周圖書摘要》習慣酸言酸語⋯會將你推離理想生活!如何用言語改變人生?

商周圖書摘要》習慣酸言酸語⋯會將你推離理想生活!如何用言語改變人生?

2022-11-18
0
商周圖書摘要》只有好體能,無法成為優秀士兵!美國軍隊如何靠「囚禁」讓士兵做好準備?

商周圖書摘要》只有好體能,無法成為優秀士兵!美國軍隊如何靠「囚禁」讓士兵做好準備?

2023-03-09
0
《閱微草堂筆記》︰神理分明【中西對照】La justicia del Cielo no admite ambigüedades

《閱微草堂筆記》︰神理分明【中西對照】La justicia del Cielo no admite ambigüedades

2022-06-26
0
《閱微草堂筆記》︰鬼夫情深【中西對照】Amor de un Marido Difunto

《閱微草堂筆記》︰鬼夫情深【中西對照】Amor de un Marido Difunto

2022-07-07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