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4

399

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爭奪耶路撒冷的歷史後,以色列正式建國,雖然控制了耶路撒冷,但聖地依然波濤暗湧。


1. 以色列的誕生與第一次中東戰爭

  • 1942 年,極端猶太復國主義者梅納罕·比金(Menájem Beguín)偷偷抵達巴勒斯坦,又一次改變耶路撒冷比金出生於波蘭,父親和兄弟死於德國人的集中營,他自己也曾被流放在西伯利亞
  • 1944 年比金成為猶太復國運動恐怖組織伊爾貢的首領,一心要發動反抗英國人的統治。同年,開始了襲擊英國警察局的行動。
  • 1946 年 7 月,伊爾貢爆破了耶路撒冷最豪華的大衛王酒店,恐怖襲擊導致了 91 人死亡,英國情報系統則被完全摧毀,10 月又炸毀英國駐羅馬大使館,當英國人判決一名伊爾貢成員死刑時,比金又順手爆破了一個英國軍官俱樂部,當場炸死了 14 人。

    爆炸後的酒店

英國政府在同時面對來自阿拉伯人的政治訴求及猶太人的武裝對抗壓力下,心力交瘁,因此於 1947  年正式向聯合國提出終止托管巴勒斯坦的要求,1947 年 11 月聯合國大會表決將巴勒斯坦地區再分為兩個國家,這也就意味猶太人可以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國家。

決議通過的時候,猶太人歡欣鼓舞,歡呼、叫喊、哭泣聲傳遍了整個耶路撒冷,等待了 1000 多年猶太人終於可以擁有自己的國家。

來源:今周刊

然而阿拉伯人拒絕接受這個決議,新一輪的抗爭再度上演,短短兩星期就死了 100 多人,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雙方繼續互相仇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對抗情緒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1948 年 5 月 14 日耶路撒冷,當英國人撤離的當天,猶太人最高領袖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ón)宣佈以色列建國了。很快美國和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就承認了以色列,然而這並不是猶太人高興的時候。

此時,那些阿拉伯國家聯盟的人馬正殺氣騰騰的衝向以色列,埃及約旦伊拉克黎巴嫩都派出了軍隊,他們的使命就是徹底將猶太人從巴勒斯坦抹殺掉。理論上阿拉伯人的實力是遠遠超過猶太人,但他們的組織混亂,軍隊實力參差不齊,16 萬人的阿拉伯軍隊只有 2 萬 8 千人算是有戰鬥力的。

不過在戰爭的一開始阿拉伯軍隊還是佔據了明顯的優勢,他們輕鬆的攻進了耶路撒冷展開了巷戰,到了 5 月底,以色列人節節敗退,眼看就要丟掉耶路撒冷,這時猶太人發揮在聯合國的影響力,由聯合國通過決議要求雙方停火四個星期。

以色列人重新進行了軍事規劃,擴充人馬加緊訓練軍隊,也從國外購買了大量軍火,正式成立以色列國防軍。反之,阿拉伯人則覺得勝券在握,毫無準備,到了 7 月停火期結束,雙方戰火重開,有了新裝備的以色列軍隊,在十天之內扭轉戰局。

  • 1948 年 11 月以色列人擊退了埃及軍隊,奪取了內蓋夫沙漠
  • 1949 年以色列與交戰的五個阿拉伯國家都簽訂了停火協議,協議規定以色列和約旦分割耶路撒冷,以色列人佔領耶路撒冷的西邊,約旦則佔領東邊和耶路撒冷舊城,到此在耶路撒冷持續了許久的槍炮聲終於停息。

但大家都清楚這個停火協議只是一個暫時的停戰協定,遲早雙方仍會再度動武。

2. 六日戰爭 – 以色列奪回耶路撒冷

當一代政治強人納塞爾(Gamal Abdel Nasser)成為埃及總統後,基於埃及是阿拉伯國家中實力最強的,再加上他擅長煽動阿拉伯人的民族情感,於是就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

尤其 1956 年他試圖從英國手中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雖然埃及軍隊被英法以三國擊敗,但在美蘇兩大強國的干預下,蘇伊士運河就此歸屬於埃及。

這一壯舉更讓納塞爾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偶像。此時納塞爾堅持抹殺以色列的存在,與阿拉法特(Yasir Arafat)率領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這兩股勢力仍不斷對以色列造成威脅。

1967 年 5 月,埃及驅逐了在加薩走廊的聯合國維和部隊,並且封鎖以色列戰略要地的堤藍海峽,切斷了以色列的石油供應,大戰一觸即發。

開戰之前以色列並無勝算,而阿拉伯國家,特別是納塞爾則是信心滿滿,但是這場戰爭只打了六天左右的時間,史稱六日戰爭,阿拉伯國家稱六月戰爭

納塞爾還在號召周圍國家包圍以色列之時,1967 年 6 月 5 日,以色列先發制人,在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殲滅了埃及空軍,並隨即消滅約旦、敘利亞的空軍,至此三個阿拉伯國家的空軍完全癱瘓,都說:「掌握了戰場的制空權,幾乎就決定了戰事的成敗。

接著經過一番激戰,以色列不僅擊敗了入侵的阿拉伯軍隊,而且佔領了埃及的加沙地帶西奈半島,約旦的約旦河西岸,以及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至此以色列徹底的控制耶路撒冷舊城,並佔領了聖殿山。

耶路撒冷的聖殿,於公元 70 年遭羅馬人摧毀,隨後又變成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猶太人基本就只能在夢裡重回聖殿山上的聖殿,在睽違千餘年後,猶太人終於再次獲得勝利,無數人激動萬分,互相擁抱哭泣,耶路撒冷終於重返最初的主人懷抱。

以色列軍人曾經將國旗插在聖殿山的阿克薩清真寺,但以色列國防部長摩西·戴陽(Moshé Dayán)下令撤下這面國旗。相反的,他宣佈耶路撒冷屬於以色列,但聖殿山歸屬穆斯林管理,猶太人可以造訪聖殿山,但不得參拜。

直到今天這一規定仍被嚴格遵守,千百年來耶路撒冷動盪的命運就此終結。

3. 控制了耶路撒冷,但其未來依然撲朔迷離。

雖然以色列人控制了耶路撒冷,但六日戰爭結束後,耶路撒冷的情況依舊複雜。

基督徒們堅信著耶路撒冷是世界末日大審判的地點,1969 年甚至有狂熱的基督徒火燒阿克薩清真寺,以求盡快實現末日審判。

除了基督徒,猶太人中也不乏狂熱份子。1982 年猶太狂熱份子槍殺兩個阿拉伯人,想要搶回聖殿山建造第三座聖殿。不過當代的以色列人,還堅持建造聖殿的人已經不多了。

六日戰爭後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仍打了多次戰爭,時至今日只有約旦和埃及同以色列建交,其他阿拉伯國家依舊不承認以色列,和平在這一片土地依然遙遙無期。

之前的戰爭則變成了恐怖攻擊,在阿拉法特率領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屢次發動恐怖攻擊及暗殺活動,1993 年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也達成多次秘密談判但是成效不彰,耶路撒冷的問題始終懸而未決。

耶路撒冷被猶太人獨佔了 1000 年,被基督徒獨佔 400 年,又被伊斯蘭教徒佔領了 1300 年,過程中都是以武力方式佔領耶路撒冷,並且為此犧牲。

今日的耶路撒冷,基督徒、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區而住,彼此視而不見,見而不問,挾帶著強烈情緒與對方隔離,表面是和平相處,但內心深處充滿的牴觸,彷彿如同刻畫在基因中而無法消除。

我們很難理解這三個宗教的共同聖地,居然產生如此的仇恨與敵對,在過去 3000 年時光裡,曾經輝煌燦爛的耶路撒冷,卻同時歷經了殘忍血腥的殺戮。

作者認為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若能尊重歷史、增進互信,和平並非不可能。我們只有期待在未來的某天,不同種族與信仰的人們,都能互相理解而攜手未來,使和平的曙光終究能照耀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上。


……完


耶路撒冷三千年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