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上

2021-09-11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上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3

那些看似精神異常的人,究竟是精神出了問題?還是大腦受到傷害了呢?

跳至:目錄

【前情提要】

二十一歲的蘇珊娜,是一個剛從大學畢業,在《紐約郵報》工作的新生代記者。當記者一直是蘇珊娜的夢想,她希望能藉由真實的報導來幫助更多的人,於是她樂此不疲,每天努力的工作,她的工作態度也備受總編及同事的肯定。

想必在不久的未來,蘇珊娜會有非凡的成就。除了得到夢想的工作,她還有個跟她一樣追尋夢想的男友,以及雖然離了婚,卻還是十分愛她的父母。家庭、事業、愛情這一切,都讓蘇珊娜感到無比的幸福。

然而在某一天,蘇珊娜發現自己的身體產生某種變化,她開始精神恍惚且時常劇烈咳嗽,起初她以為只是小感冒,但後來左手開始發麻,加上嚴重失眠無法集中注意力,有一種自己不像自己的感覺,經過看醫生和一連串的例行檢查,以及腦部斷層的檢查報告,醫生認為蘇珊娜只是工作壓力太大,要她少喝酒、多休息。

可是隨著時間過去,蘇珊娜的情況更加嚴重,不僅出現了幻聽,甚至在睡覺的時候,身體無緣無故產生痙攣,男友將她送進醫院,但醫生卻又說只是單純的痙攣,並沒有其他症狀。

沒過多久,蘇珊娜的父母收到男友的通知,急忙來探望女兒,雖然不知道女兒生了什麼病,不過他們一致認為,蘇珊娜不能再獨自一個人生活,於是母親將她帶回家照顧。

但是蘇珊娜的情況依然沒有好轉,反而情緒越來越不受控制,一下大喜一下大悲,然後又再一次的痙攣發作,母親趕緊把她送進醫院,這次醫院特地做腦波檢查,可是依然查不到結果,醫生堅持認為這是工作壓力造成的,還強調以他二十年的經驗來保證,只要蘇珊娜作息正常按時吃藥,情況自然就會好轉。

結果,醫生的話很快就被打臉,某天蘇珊娜來到公司,直接來個情緒大暴走,語無倫次的大吼大叫,總編見狀,冷靜地把她叫進辦公室,按照正常邏輯,蘇珊娜是要被開除的,不過總編很佛心,只讓她回去休養。

蘇珊娜的病情苦了母親,每天照顧宛如瘋魔般的女兒,讓她身心俱疲。如今蘇珊娜在家的時間變長了,快要崩潰的母親不得不找前夫幫忙,一起尋找女兒發病的根源,可是換個環境並未幫助到蘇珊娜,只是讓更多人受到傷害。

父母察覺到,事情已經不是他們可以掌握的,因此他們再次來到醫院,強行要求醫生讓蘇珊娜住院觀察,他們才不相信一個健康的女孩子,會突然因為什麼壓力,導致現在這個局面。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醫生們對蘇珊娜進行更精密的檢測,但結果還是一樣,任何報告都指出她沒有異常,至於蘇珊娜本人則在反覆的檢查中,從原本的抗拒到最後變成麻木,宛如沒有靈魂的人偶。

醫生建議父母,把蘇珊娜轉至精神病院,畢竟她有躁鬱、幻聽、妄想等症狀,這些都符合精神疾病的特徵。父母當然不同意,他們覺得醫生只是在找藉口,縱然蘇珊娜像個瘋子一樣,但他們仍可以從她的眼神中,感受到求救的訊號……

這位像個瘋子一樣的主角,就是這本《我發瘋的那段日子》的作者,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

蘇珊娜‧卡哈蘭(Susannah Cahalan)

【本篇章節】
1. 完全變了個人是什麼感覺?
2. 癲癇的感覺是什麼?從失去意識到靈魂出竅。
3. 熟悉的陌生人-視覺與情緒無法連結的凱卜葛拉斯症候群
4. 癲癇後的暴怒-癲癇性精神障礙
5. 腦部的戰場,畫鐘測試。

1. 完全變了個人是什麼感覺?

作者蘇珊娜高中時在《紐約郵報》實習,展開了她的報導生涯,後來在該報任職超過十年,文章亦曾刊於《紐約時報》、《科學美國人》等媒體。

二十四歲的她,只覺得左手臂不時隱隱刺痛,懷疑遭到蟲咬,然而除蟲專家徹底檢查住處後,掛保證沒有蟲害,接著她上醫院做了多種檢查,也沒有查出病因。

爾後,異狀越來越多,猶如中邪:

  • 身旁的文字彷彿在大口大口的呼氣、吸氣
  • 困在廣告看板鮮豔的色彩漩渦中無法脫身
  • 妄想被害,強烈的罪惡感及自大感交叉出現。

但一切又在一瞬間恢復正常,狀況就這樣起起落落。當她以為最糟的部分已經過去,殊不知只是停歇片刻,不久後就再次反撲,終而入院。

接下來,她做了幾百項檢查,包括核磁共振成像(註1)、電腦斷層掃描(註2)、正子斷層造影(註3)等,結果全部正常,花費百萬美元仍查不出病因,而精神失常越來越嚴重,有幻聽有妄想、動作怪異僵硬、口齒不清,眼看要被送到療養院,直到一個醫生的出現扭轉了局面……

這場病影響了她的大腦,在生病那幾個月的事,只記得某些真實事件的片段,還有一些短暫但歷歷在目的幻想,其餘都是一片空白,所以這些失落的過去是藉著與醫生、護士、朋友和家人們數百場訪談、數千頁的醫療紀錄、父親的日記,離婚爸媽在醫院保持聯繫的筆記、醫院攝影機錄下的影像,來重建那段的過往。

這本書最吸引讀者的是,作者她以第一人稱撰述,讓我們幾乎設身處地的閱讀,猶如就在她身旁體會到她的感受。


2. 癲癇的感覺是什麼?從失去意識到靈魂出竅。

那個噩夢般的夜晚,史提芬先是被一陣低沉的呻吟聲吵醒。一開始,他還以為我在磨牙,但是後來,變成了尖銳的砂紙磨擦金屬的聲音,接著又變成深沉的咕噥聲,這時,他意識到狀況不對了。他把臉轉向我後發現,我直挺挺的坐著,茫然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嗨,怎麼了?」沒有反應。

他要我試著放輕鬆,我把臉轉向他,像中了邪似的盯著他看。這時,我的手臂突然向前舉起,就像殭屍一樣,然後眼睛上吊,身體整個僵住了。我沒有辦法呼吸。我可以吸氣,但沒辦法呼氣,身體也越來越僵硬。鮮血和白沫從我緊咬的牙縫中流了出來。

史提芬嚇壞了,他起身行動。他讓我躺下來,把我的頭側著放,免得我噎著,然後立刻打電話叫救護車。

癲癇的種類與嚴重程度,取決於大腦的哪些部位受到影響:如果影響到的是視覺中樞,患者會有視覺扭曲的現象,像是視覺上的幻覺;如果是發生在前額葉皮質(註4)的運動區,則可能出現像是殭屍般的動作等等。

在顳葉癲癇的患者中,有大約5%到6%的人有過靈魂出竅的經驗,發生時,患者會有看得到自己的感覺,而且通常是由上往下俯視。

「我見到我躺在擔架上。」

「我進了救護車,史提芬握著我的手。」

「我到醫院了。」

「我俯瞰著躺在醫院的我。我很鎮定,不覺得懼怕。」


3. 熟悉的陌生人-視覺與情緒無法連結的凱卜葛拉斯症候群

 

3月22日,住進癲癇病房。

那是我第一次嚴重喪失意識,也為理智與瘋狂,劃出了一條清楚的界線。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偶爾有清醒的時候,但再也不是原來的自己。這場病的黑暗時期開始就此揭幕,彷彿進了人間煉獄,有些時候,處於真實的世界,有些時候,處於虛幻和妄想編織而成的虛擬世界。

從那一刻起,只有倚賴外來的線索,來尋回這段「失憶的時間」。除了有妄想幻覺,我還堅信我父親是別人冒充的,說了很多傷害他的話。

凱卜葛拉斯症候群(英語:Capgras Syndrome|西班牙語:Síndrome de Capgras)

根據法國精神病專家,約瑟夫·凱卜葛拉斯(Joseph Capgras)命名的凱卜葛拉斯症候群:當負責連結視覺影像和主管情感認知的大腦部位受損時,患者知道這個人事物是熟悉的,但由於通往情緒中心的線路被截斷了,就無法判斷出現在眼前的事物,該賦與何種感受,是該恐懼?該喜悅?該厭惡?

因為失去原本相應的感受、感覺,大腦此時會自動解釋這個人是假冒的。


4. 癲癇後的暴怒-癲癇性精神障礙

起初,只有一片黑暗和寂靜。

大腦的想法就像和在蜜糖漿裡一樣,緩緩浮現,慢慢轉換成語言,然後一個字一個字的問:

「我在哪裡?大家到哪去了?」

「每個人都想要抓我,我在這裡不安全。」 我抬頭看監視攝影機。

「他們在看我,如果現在不逃,我就永遠沒辦法活著離開這了。」

一天晚上,我從病房衝出走道,結果被一群護士抓住了,他們把我帶回監控病房,我抵死不從,拳打腳踢加上尖叫。

我的每日病房紀錄從「癲癎」改成「精神病、伴隨癲癎」,最後變成了「精神病」。自從我住院後沒有癲癇發作過,但精神病的症狀持續不退,甚至變得更嚴重。這顯然不是癲癇性精神障礙會有的發展。

癲癇性精神障礙於癲癇個案中的盛行率,約至少 25%,發生在癲癇後 6-48 小時,而其持續時間大約數小時到數月不等,特別是有顳葉(英語:Temporal lobe|西班牙語:Lóbulo temporal)病灶的個案。

有類似精神分裂症的癲癇個案,仍保有溫暖的情感及人格,其視幻覺較常見,而不像精神分裂症較常見聽幻覺。可能只持續 12 個小時,也可以長達三個月。


5. 腦部的戰場,畫鐘測試。

3月26日,精神病的發作已經緩和下來。

醫生安排進一步的脊椎穿刺,一次又一次的穿刺結果,顯示白血球的數量越來越高。主要症狀從癲癇、精神病,到「原因不明的腦炎」。

在數十名專家都無能為力之後,蘇珊娜形容這個階段的自己,沒有辦法和環境正常互動,不會笑,幾乎不眨眼睛,身體呈現不自然而僵硬的動作,只會發出咕嚕的聲音,並做出殭屍般的手臂動作。

蘇赫爾·納賈爾(Souhel Najjar)醫生

這時一位蘇赫爾·納賈爾(Souhel Najjar)醫生,要求蘇珊娜回答一系列問題,並執行某些任務後,他提出一個關鍵性的測試——他要蘇珊娜畫出一個時鐘。

她艱難地畫出一個圓形,並寫上數字1、2、3之後,眾人驚訝發現,蘇珊娜將所有數字都集中在右側。納賈爾醫生當時轉頭向她的父母說:「她的大腦著火了。」具體來說,是蘇珊娜大腦半邊發炎了。

大腦的運作是對側的,也就是右腦負責左邊視野的視覺,左腦負責右邊視野的視覺。從蘇珊娜把所有數字,全畫在時鐘的右半邊看來,她的右邊大腦,也就是負責看到時鐘左半邊的大腦發生故障了。

視覺忽略(visual neglect)有別於視盲,因為視網膜有工作,訊息也都送到視覺皮質,不過這些訊息沒有被處理成一個「看得見」的影像,這表示大腦完全不在乎,它的左邊視野發生了什麼事。這個測試也解釋了,蘇珊娜的左半邊身體麻木,妄想出現的部位也都位於身體的左側。

蘇珊娜已經做過一次自體免疫疾病的篩檢,檢查了一百種已知自體免疫疾病中的一小部分,結果都是陰性的,究竟是哪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呢?還有,發炎的情形有多嚴重?大腦還能復原嗎?

(……待續)


【註解】

  • (註解1)核磁共振成像:(英語: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簡稱NMRI|西班牙語: Imagen por resonancia magnética ,簡稱IRM。)
  • (註解2)電腦斷層掃描:(英語: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CT|西班牙語:Tomografía axial computarizada。)
  • (註解3)正子斷層造影:(英語: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西班牙語:Tomografía por emisión de positrones。)
  • (註解4)前額葉皮質:(英語:prefrontal cortex,簡稱PFC|西班牙語:Corteza prefrontal。)
其他文章︰
  1.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下
  2. 《國家的視角》
  3. 《耶路撒冷三千年》1
  4. 《被討厭的勇氣》(中)
  5. 《被討厭的勇氣》(下)
  6. 《黑天鵝效應》3
  7. 《黑天鵝效應》4
  8.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
  9. 《當下的力量》2
  10. 《當下的力量》3
Previous Post

《我發瘋的那段日子》

Next Post

《機艙機密》2

相關文章

《七真史傳》:第二十一回-04 孫不二洛陽顯道術 馬丹陽關西會友人【中西對照】Capítulo 21-04

《七真史傳》:第二十一回-04 孫不二洛陽顯道術 馬丹陽關西會友人【中西對照】Capítulo 21-04

2024-07-20
0
建立孩子的自信先從「正確的讚美」做起!向成功者學習這7個特質,正向教養出樂觀心態

建立孩子的自信先從「正確的讚美」做起!向成功者學習這7個特質,正向教養出樂觀心態

2024-08-21
0
商周圖書摘要》機器人會搶走我的工作嗎?物理學家霍金點出「另一個問題,你才該害怕」

商周圖書摘要》機器人會搶走我的工作嗎?物理學家霍金點出「另一個問題,你才該害怕」

2022-11-25
0
《閱微草堂筆記》︰獻縣縣志【中西對照】Más allá de la razón humana

《閱微草堂筆記》︰獻縣縣志【中西對照】Más allá de la razón humana

2022-01-23
0
存錢並不能累積幸福⋯「這一招」學起來,讓你中年越活越快樂!

存錢並不能累積幸福⋯「這一招」學起來,讓你中年越活越快樂!

2025-02-15
0
《身份的焦慮》下

《身份的焦慮》下

2021-12-17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