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敘事經濟學》下

2022-02-17
in 經濟學科
0 0
A A
《敘事經濟學》下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前集回顧
  • 《敘事經濟學》上

賈伯斯的故事是一個極為吸引人的敘事。他早年創立蘋果公司,開創了個人電腦時代,但後來被迫離開公司,不過又創立了皮克斯動畫,之後在蘋果陷入危機之時,賈伯斯被重新請回公司。

如今,蘋果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之一,賈伯斯天才般的創造力和傳奇的經歷,使其成為無數人的偶像,而他身上帶有的古怪癖好和性格,也成為這一流行敘事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賈伯斯讓那些難以融入社會,而且自命不凡的人看到了希望。

因此不分國家、種族,大多數的人總是懷抱著希望和夢想,當接收到鼓舞人心的信息或故事時,情緒就隨之波濤洶湧……

機器取代人的敘事,人工智慧即是最新變體。

說完了美國夢敘事,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比美國夢持續更長時間,對經濟的基本面影響更大的敘事,叫「機器人敘事」,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機器取代人的敘事」。人工智慧就是這種敘事的最新變體。

為什麼機器人敘事會影響經濟呢?

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註6)在《未來簡史》這本書中說,21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問題,就是怎樣為無用之人創造工作,因為未來世界的不平等,可不只是貧富差距這麼簡單。

哈拉瑞說,未來很有可能極少數的特權菁英階層,借助生化技術、基因技術、奈米技術等等,把自己打造成一種升級版的智人,或者說覺智神。智神就像魔戒裡的精靈一族那樣,不但壽命可以無限延長,還可以永保青春,而且無論是心智慧力、身體能力還是顏值都完爆普通人,這樣一小撮智神,再加上他們所掌控的一系列超級演算法,就可以控制整個地球。

與此同時,因為人工智慧已經高度發達,無論是人類所需的物質生產還是精神生產,都可以通通交給人工智慧來完成。而這也就意味著,絕大多數普通人將被降級為無用階級,無論是在經濟上、文化上還是政治、軍事上都毫無用處,連被剝削的價值都沒有。

但是啊,完全沒事情做也太無聊,而人無聊了就容易滋事,所以對智神來說,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命令人工智慧,準備足夠多的垃圾食品、娛樂、綜藝、網路遊戲,甚至是精神藥物,把這些人給圈養起來吃喝等死。這時候智神看待普通的智人,就跟我們看動物園裡的動物差不多。

盧德運動是人類史上首次對機器大規模反抗

哈拉瑞的預言是不是聽起來非常恐怖?奇怪的是,這預言給人的感覺又非常真實。其實哈拉瑞的末日預言是機器人敘事的最新版本,在那之前,這個故事已經被一代代人所反覆講述。你肯定想不到,早在西元前350年,亞里斯多德就已經提出了機器取代人的可能性。

他說,如果梭子能夠自動紡紗,琴弦能夠自動彈奏,那麼奴隸主就再也不需要僕人和奴隸。你看,這不就是在說,如果實現了自動化,僕人和奴隸就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成為無用之人了嗎?

當然在農業社會,機器取代人,還只是哲學家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只有進入工業革命之後,想像才開始變成現實,機器第一次對人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1811年,英國工業革命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被極度壓榨的英國工人突然組織起來,以搗毀機器來抗議示威,這就是著名的盧德運動(註7)。

盧德運動
盧德運動

盧德運動可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對機器的大規模反抗。更重要的是,盧德運動也掀開了十九世紀歐洲工人運動的序幕。從這個角度說,是機器人敘事間接觸發了歐洲的無產階級運動。不但如此,機器人敘事還催生了現代社會的第一部科幻小說。

《科學怪人》就是在反思科技

1818年就在盧德運動爆發幾年以後,科幻小說《科學怪人》問世,它的主題就是反思科技。小說中,一位科學家在實驗室中製造出了生命,一個奇醜無比的巨人,也就是書名裡的科學怪人。然而,科學家能夠製造怪人,卻駕馭不了怪人,他們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經過一系列的相愛相殺,兩個人最終同歸於盡。

這部小說把機器人敘事往前推進了一步,可以說後來所有的機器人反噬人類的故事,都是從這兒來的,所以不奇怪。

1929至1933年大蕭條期間,憤怒的公眾會認為是自動化的機器,導致了人們的大規模失業,比如當時的媒體這樣說,在製帽產業,機器把生產率提高了將近9倍,但很顯然,我們需要的帽子不可能達到從前的9倍,如果機械化發展一路狂飆,讓購買力擴張達到極限的話,那麼失業將是必然的結果。

經濟大蕭條
經濟大蕭條時代

換句話說,從現在開始,我們的生產力越強,我們的處境就越糟糕。你可能認為,這是媒體的誇大其辭和煽風點火,只有無知大眾才會相信,但你知道嗎?連愛因斯坦都相信這個理論,他公開表示,大蕭條就是技術進步造成的。

技術專家治國,這成了智神1.0版本?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國會發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當時撥號電話技術快速普及,有了撥號電話就不再需要總機的接線員。在大蕭條期間,美國參議院也裝了撥號電話,但是剛剛用了三週,馬上就有參議員提出反對,說撥號電話是令人憎惡的,因為它剝奪了接線員的工作。

很快的,這位參議員的提案就獲得通過,撥號電話被當場拆除,這可能是最有名的一起由政府官員發起的盧德運動,它和前面講的貧窮時尚結合起來,惡化了大蕭條時期的經濟衰退程度。

火上澆油的是,大蕭條期間還有一個新詞被發明出來,叫做技術專家治國。這句話的意思是,未來世界應該由懂科學技術的專業人員來管理,由他們負責設計和運行機器。其他人呢,就只能等著服從命令。你看這類技術專家不就是哈拉瑞所說的智神的1.0版本嗎?

可能是這樣的敘事,給公眾留下的印象過於深刻了,時至今日,盧德運動已經過去了200年,但盧德主義這個詞並沒有消失,反而是越來越有生命力。在當下的美國,就有很多人自稱是盧德主義者,比如曾經和希拉蕊共同競選美國總統的伯尼·桑德斯,也有很多人被扣上了盧德主義者的帽子,比如霍金、比爾蓋茲、伊隆·馬斯克等等。

為什麼AI還會引發恐慌情緒呢?

因為他們多次警告,人們要警惕人工智慧的威脅。其實如果我們仔細想想,機器人敘事是一種很奇怪的邏輯,用機器生產來替代人類勞動,把人類從繁重艱辛的勞作中解放出來,不正是我們追求科技進步的動力嗎?

而且工業革命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了,機器既消滅工作又創造工作,比如汽車,它消滅了馬車夫和養馬人的工作,但同時創造了司機和製造工人的工作。事實證明,機器所創造的新工作規模,比它消滅的要大得多。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人工智慧還會引發恐慌情緒呢?也許這一次情況可能真的不同。

過去的機器應該算是體能機器,它替代人類的體力勞動,讓更多人從事更富有意義的腦力勞動,這樣的機器當然是越強大越好。而未來的機器呢?它是智慧機器,它的目的是全面接替人類的腦力勞動。正如哈拉瑞指出的,可能在並不遙遠的將來,大部分人類就會進入中級失業的狀態。

席勒說,在這種焦慮之下,人們會拚命抓住一切機會,讓自己獲得一絲絲掌控未來的感覺。比如購買比特幣。很多專家都指出,比特幣泡沫和十七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泡沫沒什麼區別,巴菲特更是直接說,比特幣就是一種賭博工具,但是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呢?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比特幣搭上了機器人敘事這趟車,聲稱只要你持有它就可以參與未來,站在技術進步的贏家的一方。

敘事說白了,就是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的集體信念。

你看,機器人敘事作為一種超常敘事,從工業革命一路走來,一直持續至今,貫穿人類的整個現代經濟史,並且一直通向遙遠的未來。從美國夢敘事到機器人敘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敘事是怎樣影響人類的經濟進程的。

除了這兩種敘事,席勒還在書裡介紹了其他的流行敘事,比如金融恐慌敘事、房地產敘事、通漲敘事等等。這些敘事說白了,就是一個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的集體信念,這種集體信念本質上是為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提供一種確定性的解釋,雖然不一定對,但是它會直接的或者潛移默化的影響每個人的經濟行為,進而影響宏觀經濟走勢。

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傳統的經濟學卻一直拒絕,從敘事的角度來研究經濟事件。為什麼呢?因為敘事理論和傳統的理性人假設衝突了。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們是用演繹法來思考的,也就是說先有邏輯推演,然後再把推演結果套用到具體場景上,而實際上,人們大多數時候是用歸納法來思考的,也就是說,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當時的流行敘事中,提煉出認知模型來理解世界,這就導致傳統經濟學推演出的世界,和真實世界有很大的偏差。

敘事經濟學就是想要糾正這種偏差,把經濟學從抽象建模和數理統計中拉出來,還原到真實可感的歷史場景中,呈現出經濟事件背後的深層脈絡。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目前敘事經濟學的研究才剛剛開始,它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論框架和分析工具,特別是各種敘事和經濟事件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不是簡單的。線性的因果關係也很難進行量化分析,這也是敘事經濟學被詬病為不夠科學的原因之一。

流行敘事的經濟學思考可培養出洞察力

每個人都是聽故事長大的。

在當下高度聯通的小世界中,通過口述、新聞媒體和社交網路傳播的流行敘事,無論是關於經濟信心或恐慌、房地產繁榮與蕭條,還是關於網紅、比特幣、健康養生,也無論流行的是真相還是謠言,都在影響人們的決策,乃至改變整個經濟和社會的走向。然而,固守理性行為人和完全資訊假說的經濟學家此前卻視而不見,遠遠落後於高度敏感的媒體和商界。

《敘事經濟學》試圖填補這一空白。在本書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借鑒了流行病學模型,為讀者提供了思考流行敘事,影響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全新視角。通過諸多重大事件的回顧,輔以資料分析,席勒展示了流行敘事對歷史進程及其中的個體人生的深刻影響,表明對這些流行敘事的經濟學思考,可以提高對金融危機、衰退、蕭條和其他經濟事件的預測能力,幫助我們未雨綢繆,將各種負面衝擊的危害降到更低。

因此儘管敘事經濟學似乎不夠科學,但瑕不掩瑜,這本書仍然值得花時間翻一翻。

這本書就和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完)


(註6) 哈拉瑞:
(希伯來語:יובל נח הררי‎,英語:Yuval Noah Harari,1976年2月24日-),又譯為尤瓦爾·諾瓦·赫拉利,以色列歷史學家。他生於以色列海法,2002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專研中世紀史與軍事史,現任教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
(註7) 盧德運動:
盧德主義者(英語:Luddite)是19世紀英國民間對抗工業革命、反對紡織工業化的社會運動者。在該運動中,常常發生毀壞紡織機的事件。這是因為工業革命運用機器大量取代人力勞作,使許多手工工人失業。後世也將反對任何新科技的人稱做盧德主義者。1779年英國萊斯特一帶一名名叫內德‧盧德(英語:Ned Ludd)的織布工曾怒砸兩台織布機,後人以訛傳訛成所謂盧德將軍或盧德王領導反抗工業化的運動,遂得此名。

阿國書香園地

其他文章︰
  1. 《敘事經濟學》上
  2. 《敘事經濟學》
  3. 《思維盲點》任何人都會有的思維誤區(上)
  4. 《活法》: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秘訣
  5. 《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上
  6. 《貧窮的本質》上
  7. 《全新思維》上
  8. 《全新思維》下
  9. 《如果你那麼聰明》上
  10. 《如果你那麼聰明》下
Previous Post

《敘事經濟學》上

Next Post

《閱微草堂筆記》︰輕薄少年與騎驢婦

相關文章

商周圖書摘要》員工讓公司賠大錢,也不該開除他!橋水創辦人達利歐:要把失敗當好事

商周圖書摘要》員工讓公司賠大錢,也不該開除他!橋水創辦人達利歐:要把失敗當好事

2023-05-04
0
《七真史傳》:第二十七回-01 諭吾人敦敦告誡 論修行層層做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27-01

《七真史傳》:第二十七回-01 諭吾人敦敦告誡 論修行層層做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27-01

2024-12-29
8
商周圖書摘要》「情緒勒索」變許多人無法勇敢的禍首⋯御姊愛:別給不重要的事阻擋自己的權力

商周圖書摘要》「情緒勒索」變許多人無法勇敢的禍首⋯御姊愛:別給不重要的事阻擋自己的權力

2023-08-04
0
「持續渴望,常保傻勁!」賈伯斯的這場畢業演講,為何能讓人難忘至今?

「持續渴望,常保傻勁!」賈伯斯的這場畢業演講,為何能讓人難忘至今?

2025-07-12
48
《品格的力量》69 真正意義上的人

《品格的力量》69 真正意義上的人

2024-01-26
0
《七真史傳》:第十三回-01 散壇場學人歸家去  換道裝師徒往南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13-01

《七真史傳》:第十三回-01 散壇場學人歸家去 換道裝師徒往南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13-01

2023-12-10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