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生命3.0》1/3

2022-08-18
in 自然科普
A A
《生命3.0》1/3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在人工智能崛起的當下,你希望看到一個什麽樣的未來?當超越人類智慧的人工智能出現時,人類將何去何從?人工智能時代,生而為人的意義究竟是什麽?在《生命3.0》中,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終身教授、未來生命研究所創始人馬克斯•泰格馬克,將帶領我們參與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對話。

開發出阿爾法圍棋(AlphaGo),Google DeepMind公司的創始人哈薩比斯(註1),和另外一位大名鼎鼎Space X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註2)是很好的朋友,幾年前,哈薩比斯曾經拜訪過,馬斯克位於洛杉磯郊外的Space X火箭工廠。在那裡,馬斯克跟他說,Space X正在做全世界最重要的項目「星際殖民」。

人工智慧會導致人類滅亡嗎?

然而,哈薩比斯覺得這個不重要,他覺得自己現在做的事情才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也就是研發超級人工智慧。馬斯克回應道:「你做的這個事情,正是我們要殖民火星的原因之一,因為一旦人工智慧胡作非為,向人類發起攻擊,我們還能有一個容身之所。」哈薩比斯最後笑著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人工智慧也會追著人類到火星去。」

所以,即使在科技領袖之間,很多人對於人工智慧都有不同的態度,樂觀派就表示,我們應該信任機器人。不過我們大多數時候在新聞中聽到的,都是一些有點聳人聽聞的言論。

比如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註3),曾經就預言人工智慧會導致人類滅亡。比爾·蓋茲也警告說,人類要敬畏人工智慧的崛起。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史蒂芬·蓋瑞·沃茲尼克(註4)甚至說,人類要接受當機器人的寵物。

不過看了這麼多爭論,本書的作者就表示,我們可以討論這個問題嗎?其實他的意思就是說,不管人類拒絕還是歡迎,人工智能都是必然要來的。

一本讓科技界集體為之驚豔的奇書

2017年一本以人工智能為主題的書,一上市就受到全球矚目,上線僅一天就登上亞馬遜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類書籍排行榜首位,隨後更是引爆矽谷。

它是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生前推薦的最後一本書,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註5)都為它點讚,連《自然》《科學》這兩個頂尖學術期刊,都罕見的同時推薦了這本書,是一本讓科技界集體為之驚豔的奇書。

《生命3.0》的作者馬克斯·泰格馬克(註6),是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終身教授,被譽為是最接近理查·費曼(註7)的科學家,和當今最具原創力的物理學家之一,他是平行宇宙理論的世界級研究權威,《穿越平行宇宙》就是他的力作。

面對人工智能,人類的終極命運究竟在何方?

在幾年前,泰格馬克在倫敦宣傳《穿越平行宇宙》這本書時,抽空參觀了英國科學博物館,重走了一次人類智慧的發展歷程。在走出大門時,這個40多歲的男人卻哭了,因為他看到了人類的未來,這種未來讓他感到深深的不安。

他反覆思索這樣一個問題:當人類建造了比自己更強壯、更聰明的機器時,是否也將不可避免的淘汰自己?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

2014年泰格馬克與Skype的創始人塔林,一起創立了一家非營利組織,就是在人工智能界大名鼎鼎的「未來生命研究所」,這裡集結了近千位人工智能的大咖,包括馬斯克,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茲,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還有前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等等。

泰格馬克在這本《生命3.0》裡,整理了各路大咖的觀點,和我們一起探討面對人工智能,人類的終極命運究竟在何方?

這本書可以用三個問題來解讀:

  • 第一:什麼是生命3.0?
  • 第二:生命3.0會給人類帶來什麼?
  • 第三:人類能永遠駕馭人工智能嗎?

什麼是生命3.0?

作者從信息的角度,為生命做了一個新的定義。他說,生命就是一個能自我複製的信息處理系統,就像計算機一樣,一個生命體包含著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硬體是它的身體,軟體是它處理的信息。根據硬體和軟體的進化能力,我們可以把生命分為1.0、2.0和3.0 三個版本。

生命1.0的硬體和軟體都是靠進化得來的,自己改變不了,簡單來說,就是一切聽天由命。舉個例子,蜜蜂是一種簡單的生命體,牠的DNA從一開始就把牠的硬體和軟體給規定死了。硬體方面,長相個頭都不能變,一隻蜜蜂永遠不會長成蝴蝶的樣子;軟體方面,蜜蜂是哪裡有花蜜就飛到哪裡,一生都在忙著採蜜。

這種永遠不變的生存模式,就是DNA寫入蜜蜂軟體中的行為算法。當然蜜蜂也能進化,牠們會分工、會交流,但是這種進化,需要千百年的自然選擇才能完成,單獨一隻蜜蜂是無法改變自我的命運。

可以說,除了人以外的所有生命都是1.0版本,而人類則屬於生命2.0。2.0的硬體依然是靠進化得來,是在基因中寫好的,但是軟體卻是由我們自己設計的。

我們的DNA裡,只能儲存最基本的人體信息,比如各自的高矮、眼睛的顏色,以及各種行為本能,這些信息大約有1GB左右,還不如一部電影的容量大。

而成年人的大腦中,卻儲存了大約100 TB的知識和技能,這比DNA儲存的信息量多了10萬倍,小小的生殖細胞裡,根本就儲存不了這麼大的信息量,所以人類只遺傳最基本的本能,而大多數技能都要留到後天去學習、去自己裝軟體,這就是生命2.0。

生命需要一次最終的升級,就是生命3.0。

你可能會問:「猩猩猴子甚至老鼠也有學習的本領,也能更新自己的軟體,為什麼牠們不算生命2.0呢?」因為牠們學到的東西,大部分在死去後就丟失了,不會傳遞給下一代。所以這些聰明的動物,可以被看作是生命1.1,距離生命2.0還是有本質的區別。

但是生命2.0雖然從基因中解放了軟體,卻沒有解放硬體。科技再強大,也沒有人能敵得過生老病死,更不能自己上天入地,生命需要一次最終的升級,這就是生命3.0。它不僅能設計自身的軟體,還能設計自身的硬體。換句話說,生命3.0真正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最終能完全擺脫進化的束縛。

比如《變形金剛》裡的汽車人,可以在人形和車型之間隨意切換,《X戰警》裡的變形女,可以隨心所欲變成各種模樣,還有《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裡的液體機器人等等,都屬於生命3.0。

這可不是科幻電影裡的想像,雖然生命3.0目前地球上不存在,但它正向我們走來,它很有可能就是未來的人工智能。

生命3.0打破我們對未來生命的思考

說人工智能是一種生命,這個觀點可能有點驚世駭俗,因為畢竟目前已知的生命,都是有血有肉的細胞體,冷冰冰的機器,怎麼能稱之為生命呢?

作者認為,對生命的傳統定義,可能不太適用於未來生命,我們不能把對未來生命的思考,局限於過去遇到的物種。前面提到,作者將生命定義為:可以自我複製的信息處理系統;自我複製說白了就是繁殖,複製的對象並不是物質,而是信息。

宇宙中的原子總量是有限的,不會憑空增多或減少,只是排列組合的方式在改變。當一個女人懷孕時,本質上並不是憑空創造一個生命,而是將母體中已有的原子作為材料,排列成跟父母DNA相同的形態。這種複製既可以在血肉之軀裡完成,也可以在電腦晶片上完成。

同樣的,智能的存在也不一定需要血肉,它也可以獨立於物質層面。早期的計算機用的是電子管,後來變成了晶體管,而現在計算機用的是積體電路。計算機的材料在變,但依然在用二進制算法,所以不管是生命還是智能,都不依賴於物質形態。正因為如此,人工智能才可以脫離硬體的束縛,成為超越人類的生命3.0。

一場阿爾法圍棋大戰,高手輸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超越人類能有那麼神嗎?至少現在的人工智能,看起來還是有點笨,跟人類比起來差得遠了,會下棋的不會開車,會開車的不會掃地。

其實我們現在的人工智能,是一種專用智能,意思是說,它只能專注於做某個領域的事情,像是開車或者掃地;而生命3.0將是通用智能,它擁有可以完成幾乎所有目標的能力,既能開車又能掃地,還能設計精密儀器。

事實上,人工智能已經在逐步掌握人類的能力。半個世紀以前,它率先實現了計算這個最基礎的能力,緊接著又進軍駕駛、翻譯、語音識別這些進階的能力。

人類目前還在把守著最後的防線,也就是社交能力、寫作、藝術創造力等等高級能力。現在看來這些能力,也遲早要被人工智能拿下了,至少目前的人工智能,已經攻破了創造力這個人類的核心能力。

舉個例子,下圍棋的時候,一開局棋子要儘量落在靠近邊線和角落的位置,最好是第3行或第4行,這樣有利於佔據邊線。這是流傳上千年的圍棋技藝。但是在阿爾法(AlphaGo)大戰,李世乭的第二場7局中,在開局第37步,阿爾法居然落子在第5行。

這一步震驚了圍棋界,評論員驚呆了,李世乭甚至站起來,短暫的離開了房間,這一招挑戰了幾千年的人類智慧,正是阿爾法創造性的一步,決定了後來的勝局。

當時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潔這樣評論:「人類千年的實戰演練計劃,計算機卻告訴我們人類全都是錯的,我覺得甚至沒有一個人沾到圍棋真理的邊。」

當人工智能掌握了人類的全部能力時,人類將面臨全體失業的困境。

作者表示:作為生命3.0的人工智能如果出現,那麼它將是人類最後的一個發明,從此之後,發明創造可能就用不著我們了。

通用人工智能預計在2047年到來

那麼人工智能何時會全面超越人類呢?對這個問題,業界有種思想叫「起點理論」,是說人工智能的成長不是循序漸進的,而是存在一個臨界點。

這個臨界點,就是人工智能具備了自我升級的能力,在此之前,機器的進步是由人類主導的,一旦臨界點被引爆,智能進化的速度就將以指數級增長,隨之觸發的將是一場智能爆炸,接下來就沒人類什麼事了。

但有一些技術懷疑主義者認為,根本沒必要杞人憂天,人工智能要超越人類,沒有幾百年的時間是無法實現的。可是作者在2015年召集了一次研討會,已經有一半的人工智能專家認為,可以實現人類全部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將在2055年到來,而僅僅過去了兩年,在2017年,通用人工智能預計到來的時間,已經提前到了2047年。

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將在有生之年見證生命3.0的降臨,留給人類思考自己未來的時間可不多了。

那麼問題來了,當面對一個遠比人類強大的生命體時,人類文明還會繼續存在嗎?人類將如何與人工智能相處呢?

(待續)

繼續閱讀
  • 《生命3.0》2/3


(註1) 哈薩比斯:
德米斯·哈薩比斯,CBE,FREng,FRSA(英語:Demis Hassabis,1976年7月27日-)生於倫敦,英國人工智慧研究者、電子遊戲設計者。父親為希臘裔賽普勒斯人,母親為新加坡華裔。年幼的哈薩比斯是位西洋棋神童,在13歲便已經獲得西洋棋大師的頭銜。1997年在劍橋大學女王學院獲電腦科學學士學位。畢業後加入Lionhead Studios工作一年,之後創立了Elixir Studios,該工作室一直運作到2005年。2009年獲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2011年參與創立DeepMind Technologies,後併入Google。哈薩比斯領導DeepMind研發了圍棋軟體AlphaGo。

(註2) 伊隆·馬斯克:
伊隆·里夫·馬斯克(英語:Elon Reeve Musk,1971年6月28日-),FRS,是一名企業家、商業大亨、美國工程院院士。他是SpaceX創始人、董事長、執行長、首席工程師,特斯拉投資人、執行長、產品設計師、前董事長,無聊公司創始人,Neuralink、OpenAI聯合創始人,同時也是Twitter活躍使用者。2021年9月,馬斯克以2,700億美元財富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人。

(註3) 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CH,CBE,FRS,FRSA(英語: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及作家,生前任職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英語:Center for Theoretical Cosmology)研究主任。他在科學上有許多貢獻,包括與羅傑·潘洛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潘洛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對關於黑洞會發放輻射的理論性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霍金是第一個提出由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聯合解釋的宇宙論理論之人。他是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詮釋的積極支持者。

(註4) 史蒂芬·蓋瑞·沃茲尼克:
(英語:Stephen Gary Wozniak,1950年8月11日-),美國電腦工程師,曾與史蒂夫·賈伯斯合夥創立蘋果電腦(今之蘋果公司)。沃茲尼克在1970年代中期創造出蘋果一號和蘋果二號,蘋果二號風靡普及後,成為1970年代及1980年代初期銷量最佳的個人電腦,被譽為是使電腦進入大眾家庭的工程師。沃茲尼克有不少綽號,像是沃茲(The Woz)、神奇巫師沃茲(Wonderful Wizard of Woz)和i沃茲(iWoz,調借自蘋果公司的產品名稱)。沃茲(WoZ)其名同時也是沃茲尼克所創立的公司「宙斯之輪」(Wheels of Zeus)的縮寫,他性格矜持,不以名人身份自喜,著有個人傳記《iWoz:科技頑童沃茲尼克》。

(註5) 哈拉瑞:
(英語:Yuval Noah Harari,1976年2月24日-),又譯為尤瓦爾·諾瓦·赫拉利,以色列歷史學家。他在1976年生於以色列海法,2002年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專研中世紀史與軍事史,現任教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

(註6) 馬克斯·泰格馬克:
馬克斯·埃里克·泰格馬克(英語:Max Erik Tegmark,1967年5月5日-),宇宙學家,擁有美國與瑞典雙重國籍。他現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基礎問題研究所(英語:Foundational Questions Institute)科學主任。此外,他還是生命未來研究所的創始人之一。

(註7) 理察·費曼:
理察·菲利普斯·費曼(英語: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國理論物理學家,以對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表述、量子電動力學、過冷液氦的超流性以及粒子物理學中部分子模型(英語:parton model)的研究聞名於世。因對量子電動力學的貢獻,費曼於1965年與朱利安·施溫格及朝永振一郎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他文章︰
  1. 《生命3.0》2/3
  2. 《身體》1/6
  3. 《身體》2/6
  4. 《身體》3/6
  5. 《身體》4/6
  6. 《身體》5/6
  7. 《身體》6/6
  8. 《黑天鵝效應》3
  9. 《人間值得》上
  10. 《全新思維》下
Previous Post

《閱微草堂筆記》︰鬼神顛倒【中西對照】Casualidades arregladas por los espíritus

Next Post

《生命3.0》2/3

相關文章

《共情的力量》2/3

《共情的力量》2/3

2022-09-16
0
《第二座山》下

《第二座山》下

2022-07-07
0
《張公百忍故事全書》第十七忍 公藝建致田地 讓界與人【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17

《張公百忍故事全書》第十七忍 公藝建致田地 讓界與人【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17

2025-07-27
0
商周圖書摘要》張忠謀「檢驗領導人好壞」的一個條件:他是否知道方向?

商周圖書摘要》張忠謀「檢驗領導人好壞」的一個條件:他是否知道方向?

2023-07-04
0
商周圖書摘要》資訊五花八門,如何選擇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諾貝爾獎得主用「12道問題」讓自己更成功

商周圖書摘要》資訊五花八門,如何選擇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諾貝爾獎得主用「12道問題」讓自己更成功

2023-03-30
0
《好奇心》下

《好奇心》下

2022-05-07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