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4/6

115

在抗擊疾病方面,人們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成功之路。事實上,2011年是抗擊疾病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死於非傳染性疾病的人數,超過了死於傳染性疾病的人數。中風和心臟衰竭導致的死亡位居榜首,而病毒導致的死亡人數較少。這可以歸因於醫學科學,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

抗擊疾病,天花已在1980年滅絕。

早些時候,傳染病給人類帶進了地獄。僅在美國一年,白喉就曾導致多達一萬五千人死亡。今天,由白喉引起的死亡很少見。醫學科學已經能夠使天花(曾經是世界上最猖獗的傳染病之一)在1980年滅絕。

科學知道大約七千種非傳染性遺傳疾病。此外,還有一些非常罕見的非傳染性疾病。肥胖症就是這樣一個例子,還有在青春期後,腿的生長停止,到目前為止,只有200個已知病例。還有一些疾病由於其稀有性,而沒有得到太多研究,因此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另一種使人類恐懼的疾病是癌症。儘管治療方法逐年改進,但導致身體攻擊自身的細胞,不受控制分裂的研究,仍處於初期階段。根據神經科學家帕特里克·大衛·沃爾註10的說法,癌症是「毫無意義的極點」。 晚期癌症引起的疼痛和慢性疼痛,是儘管身體雖然奇妙而神奇,但隨時可能發生故障的例子。

癌症──萬病之王

上次提到最早發現Y染色體的女科學家,在51歲的時候,因為罹患了乳癌而去世,從科學史上來看,對這可怕又神秘病症的懼怕之情,是近期(20世紀)才有的。

1896年的《美國心理學期刊註11詢問受訪者,心中最擔憂的健康危機,是白喉、天花、肺結核最讓人不安,因為過去人們的壽命,並沒有長到可以讓很多人罹患癌症,這也是為何今天常聽到有人罹患癌症的主因,癌症跟人類平均年齡增長有非常密切關係。

一本關於癌症歷史的著作《萬病之王》,在這本書當中提過,有關癌症早期的歷史,就是非常少見到它的早期歷史。癌症在過去並非完全不存在,但並未在人類腦海形成是種極易發生的恐怖疾病。就這個意義來說,癌症跟現在的新冠肺炎非常的類似,肺炎仍是現今最常見的第九大死因,不過很少有人會極端畏懼死於肺炎。

當然從2020年之後,因為有covid -19的流行,所以我們對於病毒所引發的肺炎,才有了更深的恐懼,因為這本書是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寫成的,所以他特別舉肺炎作為例子。

90%醫生不會在患者罹癌時當面告知

到了20世紀,這一切改觀了,在1901年到1940年之間,癌症死因一路從排名第八跳到排名第二,只比心臟病低了一名。自此之後,癌症在我們對於死亡的感知上投下陰影,今天大概會有40%的人,會在一生當中的某個時間點,發現自己罹患癌症,而又有更多人本身罹癌而不自知,或在被發現之前就因其他原因死去。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癌症有這麼稀奇,其實罹患癌症的比例非常高,比如說超過60歲的男性,會有一半的人在死亡的時候,發現罹有攝護腺癌,但並未在生前察覺,而對於超過70歲以上的男性,更有3/4是如此。事實上已有說法指出,只要男性的壽命夠長,他們都會患有攝護腺癌。

癌症在20世紀,不但變成人們的恐懼之源,還另外背負了惡名。1961年,美國在一項針對醫生的調查當中發現,90%的醫生不會在患者罹患癌症時,當面告訴他,因為人們對於癌症的恥辱跟恐懼如此的巨大,所以醫生盡可能不使罹癌病人直接知道。

英國在大略相同時期的一項調查也發現,85%左右的癌症病患,希望知道自己是否將不久於人世,不過相反的,被問到的醫生有70%到90%,他們無論如何都拒絕告知病人得到了癌症。

癌症細胞的六個專有屬性

不同於細菌感染,癌症全然是由體內自發,是我們身體自行開啟的疾病。2000年《細胞註12刊登了一篇里程碑式的論文,列出了所有癌症細胞的六個專有的屬性──

  • 第一:癌細胞的分裂沒有極限。
  • 第二:癌細胞的成長沒有目標方向,而且不受外在作用,如荷爾蒙等等的影響。
  • 第三:癌細胞會參與血管新生的過程,也就是癌細胞會欺騙身體來為它供應血液。
  • 第四:癌細胞漠視任何停止生長的訊號。
  • 第五:癌細胞不會屈服於細胞凋亡的過程,即它不會服從既定的細胞死亡指令。
  • 第六:癌細胞會進行移轉,也就是它會擴散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癌症是人體未經許可的自殺,癌細胞自私成性。

歸根究柢,癌症是你的身體盡其所能要殺死你,它是人體未經許可的自殺,是身體攻擊自己。癌細胞一如正常的細胞,但不同的是它會瘋狂地不斷增殖。

正因為它看起來如此正常,身體有時也無法偵測,不會啟動如同遭遇外來異物時的發炎反應,也就是說,大部分的癌症在早期階段,無痛無感,只有等到腫瘤大到壓迫神經,或形成腫塊,我們才會意識到情況不妙。有些癌症蟄伏幾十年默默成形,最後才變得明顯可感,有些甚至永遠不會現形。

癌症又迥異於其他疾病,它的攻擊力道非常的頑強,治療癌症也幾乎要患者整體健康賠上巨大代價。癌細胞在我們強攻猛擊下,它會鳴金收兵,然後重新整軍侵入,再以更強大戰力反撲,就算已被擊敗,仍會留下執行潛伏任務的細胞,多年後再度捲土重來,最重要的一點是,癌細胞自私成性。

正常而言,人體細胞各司其職,在顧全身體大我的利益底下,接受其他細胞所發出的指令而死去,癌細胞則不然,只按照它自我利益,不斷地繁衍增殖。

所以經過演化,癌細胞也獲得了迴避、偵測的能力,癌細胞也可以躲避藥物,發展出抵抗力,並招募其他的細胞來幫助它,它也可能進入到冬眠,慢慢等待更好的生存條件出現,讓殺死它變得難上加難。

80%的癌症發生在上皮細胞

我們一直到最近才理解,在癌症轉移之前,癌細胞就能夠為了入侵遠處目標器官做好準備,大概是借由某種形式的化學傳訊而達成,也就是當癌細胞擴散到其他器官的時候,它不會只是無緣無故的突然出現,相反地,它在那個目的器官,已經建了一個基地,所以為何某些癌症會轉移到某些器官,通常還是處於比較遠端的身體的部位。這個問題始終還是個謎。

我們有時候要提醒自己,把癌細胞用這種擬人化的方式在形容,會覺得它好像有腦袋,好像會思考,實際上癌細胞並不會思考,也不是故意如此惡毒,密謀滅殺我們,它所做的一切是所有細胞要努力做到的,那就是求生。世界充斥各種不同的危險,以至於細胞演化出林林總總的方案,以防範DNA受損。

此外,我們要了解癌症,是包括一系列超過200種的疾病,而且各個在病因跟預後充滿了不同的差異,80%的癌症發生在上皮細胞,而上皮細胞指的就是組成皮膚跟細胞內襯表層的細胞,比如說乳癌,並不是隨機長在乳房裡面。

通常來說,都是從乳腺管的病變開始,上皮細胞被認為特別容易癌變的原因,是它經常快速的進行細胞分裂,而僅有1%的癌症是出現在結締組織,那是一種特別的現象。

癌症和年齡相關,80歲人的罹癌率是青少年的一千倍。

癌症和年齡相關,從出生到40歲之間,男性罹患癌症的機率1/70而已,女性是1/51;可是超過60歲,男性立刻升到1/3,女性是1/4;80歲的人,可能罹患癌症的機率是青少年的1000倍。

這是作者為我們整理關於癌症的科學知識,在這本書裡,都藉著他對於這些科學知識的消化之後,再用更淺白的方式表達,讓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身體是怎麼一回事,畢竟你住在你的身體裡,不覺得你應該對自己的身體,付出更多的注意,把它更詳細的了解清楚嗎?


推薦相關動漫:工作細胞第一季第7集為癌症介紹(可至巴姆哈特或LINE TV觀看),建議從第一集觀看。

YOUTUBE一口氣看工作细胞

待續


(註10) 帕特里克·大衛·沃爾:
(Patrick David Wall,1925年4月25日-2001年8月8日)是英國神經科學家,被譽為「世界領先的疼痛專家」,以疼痛的門控理論而聞名。 

(註11) 《美國心理學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是第一個英文單以實驗心理學為主的期刊,(由 Mind在1876所被創建,雖然此期刊之前也發表過一些實驗心理學的文章)。《美國心理學期刊》在1887年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心理學家斯坦利·霍爾所創建。這個期刊發表了一些最具有突破性以及具有大量資料的心理學文章,調查了行為以及頭腦的運作原理。它的發表由心理學的實驗,理論報告,並且融合了理論以及實驗分析。它是由獨創的調查所組成,編寫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歷史調查和詳細的指明書籍檢查。

(註12) 《細胞》:
(Cell,1974年出版至今的雙周刊,由美國的細胞出版社出版)為一份同行評審科學期刊,主要發表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最新研究發現。《細胞》刊登過許多重大的生命科學研究進展,與《自然》和《科學》並列,是全世界最權威的學術雜誌之一。其2010年的影響因子為32.401,高於《科學》的影響因子(31.364),接近《自然》的影響因子(36.101),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廣受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