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品格的力量》24 衡量生命意義的標準

2023-03-04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品格的力量》24 衡量生命意義的標準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衡量一個人生命的意義,主要應看他做了什麼,他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興趣如何。他做的事情越有益,他為之付出的精力和代價越大,那麼,他的生活就越充實,也就越有意義。

另外,生命的意義也不能僅以他活了多大歲數這個標準來衡量,那種認為「活得越久,生命的意義越大」的觀念是不正確的。

一輩子不虛度年華,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衡量一個人生命的意義,主要應看他做了什麼,他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興趣如何。他做的事情越有益,他為之付出的精力和代價越大,那麼,他的生活就越充實,也就越有意義。那些一輩子不用心、無所事事、虛度年華的酒囊飯袋,即使年逾百歲,不過如同朽木仍活著一樣,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早期的基督教牧師,都以親自參加各種辛苦的體力勞動為榮。聖保羅(註1)主張:「不勞動者不得食。」他自己一輩子都靠自己的雙手辛勤來養活自己,他為自己這樣活著而感到榮幸,為自己沒有欠下別人的一分錢而驕傲。

當聖.波尼法斯(註2)到達英國之後,他一隻手拿著福音書,另一隻手拿著木匠用的尺。後來,他又從英國輾轉到了德國,還是靠自己的木工這門手藝吃飯。

路德(註3)更是這樣。路德一生做過許多事,園藝、建築、車工工藝和鐘錶製造等。無論做什麼,他都極其勤勉,總是憑自己的勞動去獲取麵包。

請尊重從事苦役的勞動者

每當拿破崙參觀優秀機械工業製品時,總是對那些發明家表示深深的敬意,離開時,他總要向發明者深深地鞠躬,再一次表示誠摯的感激之意。

有一次他與巴貢貝夫人一同在聖赫勒拿島參觀,有一些傭人挑著滿袋的貨物走了過來。這位高貴的夫人滿臉怒氣地命令這些傭人們不要擋路,拿破崙馬上插話道:「夫人,請妳尊重這些挑夫。」

即使那些地位最卑賤的勞動者所從事的苦役,也對整個社會的幸福作出應有的貢獻。中國有一妙語:「如果有哪個農民沒有耕地,哪一個婦女沒有紡紗織布,就一定會有人要挨餓受凍。」

戰勝無聊和苦悶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經常性、習慣性地從事有益的事業,對於男人和女人的幸福和快樂是十分必要的。一旦離開這種經常性的、有益於身心的工作,女人們就會百無聊賴、無精打采,就會無所事事、萎靡不振,進而會頭昏眼花,神經系統也會紊亂,久而久之,身體自然會莫名其妙地垮下來,精神也會一蹶不振。

卡羅林.伯瑟斯曾經用心良苦地告誡剛結婚的女兒露易莎,提醒她千萬別向懶惰和無聊讓步。「當孩子們外出去度半天假的時候,」她說,「我自己也像白天的貓頭鷹一樣,無精打采、神思恍惚、單調乏味,年輕的妻子多多少少會感到有些單調、無聊、厭倦,千萬不要陷進這種狀態之中。

「戰勝無聊和苦悶的最好辦法,就是勤奮地工作,滿懷信心地勞動,人一旦參與勞動,快樂自然會來到你的身邊,無聊和單調的感覺就會逃之夭夭。工作,勤奮地工作;勞動,愉快地勞動,總是去做有益的事情。懶惰是魔鬼為所有偉大人物和小人物設置的陷阱,一旦掉入這個陷阱中,就等於落到惡魔的手中。這是妳祖父說的,確實是至理之言。」

會工作又會休閒的人,往往給人巨大的感染力。

從事固定、有益的職業是很有好處的。固定的工作不僅有益於身體,對於修身養性也十分有益,那些一輩子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的人,總是一天一天地捱日子,他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思進取,不思有為,久而久之,養成懶惰習性,難以自拔。蘊藏在他們身上那些原本可以開發利用的智力資源,就這樣白白地浪費了,許多人就這樣一事無成地過了一輩子。

那些充滿進取精神、蓬勃朝氣的人總是樂觀向上,他們的時間和精力都沒有白費,既愉快地工作,又愉快地休閒,既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又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種既會工作又會休閒的人,往往給人巨大的感染力,他們是一種無形而有力的道德力量,凡是受他們影響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任何單調乏味的工作也比無所事事要好得多。

勞動乃是打開幸福大門的鑰匙

法蘭西斯.德拉克(註4)年輕時即被派到海上工作,老闆總迫使他認真、刻苦地工作。英國著名學者、傳教士富勒(註5)在談到德拉克先生時說:「年輕時所受的嚴格訓練,已經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上,使他嚴謹、細緻、一絲不苟;這些嚴格的鍛鍊使他的身體十分結實,意志更加堅定。」

席勒(註6)曾經長時間從事日常的、機械性的車間工作,他自己在回憶這段時光時得意地說,這種按部就班的機械性工作使他養成了勤奮、專注、規律生活等良好習性,這些良好習性使他終身受益無盡。

法國著名畫家格勒茲(註7)指出,勞動──從事各種有益的職業──乃是打開幸福大門的鑰匙。無數著名人物的親身經歷,早已證明了這一真理。

法國新教神學、古典學者卡佐本(註8)有一次在朋友的一再懇勸之下,被迫離開工作徹底地放鬆幾天。但他無福消受這份清閒,旋即又回到工作崗位上,他說:「我寧可帶病堅持工作,也不願意無所事事,什麼事情都不做才是最令人痛苦的事。」

人一旦沒有工作,心就會折磨自己。

查爾斯.蘭博(註9)曾在東印度公司從事文書工作,文書工作是一種十分單調乏味的工作。蘭博做久了,從心裡對這個工作十分厭惡,當他終於從無聊的文書工作中解脫之後,感到有說不出的高興,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我再也不回到那個牢籠了,」蘭博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十餘年時間的無聊工作賺了這一萬多英鎊,太不值得了。」

蘭博狂喜地給伯納德.伯頓寫信說:「我幾乎無法靜下心來給你寫一封信,我自由了,我終於自由了!我的心都要跳出來了!我將自由自在地度過剩下的五十年……我可以賣一些空閒時間給你,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肯定地說,一個人最快樂、最幸福的日子就是什麼也不做,其次,也許是做一些比較好的工作。」

漫長而令人生厭的兩年終於過去了。蘭博享受了清閒,但他的心情卻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他現在才發現那些單調乏味的公務工作──「由別人指定的一連串重複性工作」──原來一直很適合他,但他卻一直沒體認到。以前時光是他的朋友,而今卻成了敵人。

在給伯納德.伯頓的信中,他又寫道:「我真的相信,沒有工作比過度勞累更慘,人一旦沒有工作,心就會折磨自己──這是一種最不利於健康的食物。我幾乎對什麼東西都失去興趣……天堂的雨水也從來不會傾瀉在那些無所事事者的頭上。我唯一能做的,也是我做得太多的,就是周而復始地散步。我真是一個謀害時間的罪惡殺手,神的啟示也與我無緣了。」


  • 摘錄自 薩繆爾‧史密斯1871年所著的《品格的力量》/第四章 勞動是成功和幸福之本


(註1) 聖保羅:
聖保祿(聖經人物),亦稱為使徒保羅,即聖保羅(St.Paul,3年-67年),天主教翻譯作聖保祿,原名掃羅(Saul) ,因家鄉為大數,所以根據當時的習俗也被稱為大數的掃羅(Saul of Tarsus)。悔改信主後改名為保羅。稱聖是因為天主教廷將他封聖,但新教則通常稱他為使徒保羅。他是神所揀選,外邦人的使徒,也被歷史學家公認是對於早期教會發展貢獻最大的使徒。他一生中至少進行了三次漫長的宣教之旅,足跡遍至小亞細亞、希臘、義大利各地,在外邦人中建立了許多教會,影響深遠。其紀念聖日為6月29日,與聖彼得聯合慶祝。
(註2) 聖·波尼法斯:
聖波尼法爵(拉丁語:Sanctus Bonifacius;英語:Saint Boniface,約675年-754年6月5日)或譯聖博義、聖波尼法、聖波尼法修、聖波尼法西斯,原名溫弗里德(Winfried),英國人,中世紀天主教傳教士和殉道者,日耳曼地區基督化的奠基人,史稱「日耳曼使徒」、「德意志使徒」。
(註3) 路德:
馬丁·路德(德語:Martin Luther,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德意志神學家、哲學家,神聖羅馬帝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其於十六世紀初發起德意志宗教改革,後來擴展為影響全歐洲的宗教改革,並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路德強烈質疑贖罪券,反對聖座關於藉金錢換取上帝赦罪的教導。1517年,路德在威登堡諸聖堂門前貼出了《關於贖罪券效能的辯論》(即《九十五條論綱》),討論教會腐敗問題,並分別於1520年和1521年拒絕教宗良十世與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關文件的命令。這導致路德最終被聖座判處破門律,同時被神聖羅馬帝國定罪。
(註4) 法蘭西斯·德拉克:
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Sir Francis Drake,1540年-1596年1月28日),英國私掠船長、探險家和航海家,據知他是第二位在麥哲倫之後完成環球航海的探險家。
(註5) 富勒:
湯瑪斯·富勒(Thomas Fuller,1608年6月19日-1661年8月16日)是英國傳教士及歷史學家,他屬於天才型孩童,13歲即進入劍橋大學,取得神學博士學位,他也是位多產的作家,代表作包括《英國教會史》及《英國名人史》。
(註6) 席勒:
約翰·克里斯多福·弗里德里希·馮·席勒(德語: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稱為弗里德里希·席勒,神聖羅馬帝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認為德意志文學史上地位僅次於歌德的偉大作家。
(註7) 格勒茲:
讓-巴蒂斯特·格勒茲(法語:Jean-Baptiste Greuze,1725年8月21日-1805年3月4日),18世紀法國畫家。與同時代描繪宮廷和神話為主的畫家不同,格勒茲關注市民生活,善長風俗畫和肖像畫。
(註8) 卡佐本:
伊薩克·卡索邦(法語:Isaac Casaubon,1559年-1614年),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法國雨格諾派教徒和希臘語學者。他多年致力於出版與研究工作,他校訂出版了若干古代作家的著作版本。
(註9) 查爾斯·蘭博:
查爾斯·蘭姆(Charles Lamb,1775年2月10日-1834年12月27日),英國作家。他在校時成績優良,本來打算進入劍橋大學深造,因口吃未能通過大學先修班之考試,15歲即輟學工作。17歲入東印度茶葉公司(East India Tea House)任簿記員。他和姐姐瑪麗合寫兒童文學作品,1806年,蘭姆姐弟開始從莎士比亞戲劇中選擇20個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把它們改寫成敘事體的散文。他改寫其中六個悲劇,即《李爾王》、《麥克白》、《雅典的太門》、《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萊特》和《奧瑟羅》。其中十四部喜劇均由姐姐瑪麗所改寫,這部書即是後來著名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
其他文章︰
  1. 《品格的力量》2 最寶貴的財富
  2. 《品格的力量》18 偉人目光的力量
  3. 《品格的力量》28 生活的能力
  4. 《品格的力量》31 工作與興趣──喬治的例子
  5. 《品格的力量》36 從榮譽中站立起來
  6.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7. 《品格的力量》52 喬治.威爾遜的例子
  8.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9. 《品格的力量》68 上帝創造的人類保姆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商周圖書摘要》害怕做人生重大決定嗎?其實是你不想改變⋯⋯想擺脫焦慮,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Next Post

商周圖書摘要》非讀Book暢銷百萬的德國心理課,多加2個字生活瞬間美好!正向思考絕不是騙自己

相關文章

《七真史傳》:第二十六回-04 祈甘霖回天轉日 施妙術換鳳偷龍【中西對照】Capítulo 26-04

《七真史傳》:第二十六回-04 祈甘霖回天轉日 施妙術換鳳偷龍【中西對照】Capítulo 26-04

2024-12-22
0
《糖的故事》下

《糖的故事》下

2021-12-09
0
《張公百忍故事全書》第二忍 公藝受辱不言 諫父免禍【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02

《張公百忍故事全書》第二忍 公藝受辱不言 諫父免禍【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02

2025-04-06
0
《閱微草堂筆記》之寧波吳生【中西對照】La ilusión auténtica

《閱微草堂筆記》之寧波吳生【中西對照】La ilusión auténtica

2022-05-15
0
商周圖書摘要》你了解顧客究竟「想要什麼」嗎?買電鑽不是為了在牆上鑽洞

商周圖書摘要》你了解顧客究竟「想要什麼」嗎?買電鑽不是為了在牆上鑽洞

2023-05-26
0
《人間值得》下

《人間值得》下

2021-10-13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