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糖的故事》下

2021-12-09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糖的故事》下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0

一提到奴隸,一般人總會想到美利堅合眾國,18到19世紀合法的奴隸制度,而且直接想到的就是黑奴,這原因應該是《根》(英文:Roots)這本美國黑人作家,亞歷克斯·哈利(註3)所寫的小說,被改編成迷你電視連續劇後,引發全球關注和探討。

然則奴隸制度從古代就存在著,當然也不僅限於黑色人種。古代最典型的奴隸制度是古羅馬,此外,古代巴比倫、古代埃及、古代希臘、古代中國,都有其奴隸制度,奴隸一般來源於戰俘、被佔領地區原住民、負債者和罪犯,而近古和近代的奴隸多從非洲等地方,拐賣到歐洲強國佔領的殖民地。

只是,除了美國的奴隸制度較常為人討論以外,其他時代和地區的奴隸狀況,甚少為人所注意到,例如以下提到的,在巴西從事甘蔗種植的奴隸……

人類文明中最黑暗的非洲奴隸貿易

對牙齒的損害還只是個人美觀問題,後來糖業的發展加速了,直接引發了人類文明中最黑暗的部分,即非洲奴隸貿易。

最開始殖民者佔領巴西之後,希望通過雇傭當地的印第安人作為勞工,但是不論殖民者做什麼,都沒有辦法吸引足夠的印第安人,從內陸遷到沿海地區。糖產業的發展市場需要特別強,又不能錯過機會,那怎麼辦呢?

於是,只能從非洲將奴隸販賣到巴西。在17世紀的時候,就已經有超過20萬的奴隸,被販賣到了巴西。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奴隸貿易最終會變成這樣,變成了舉世震驚的強制性非洲移民。

根據統計,應該有1200萬的非洲奴隸被裝上了船,被販賣到了美洲,失去了自由,最後活著到達美洲的可能只有1100萬人。這些被販賣來的非洲奴隸,就算是在惡劣的旅途環境中倖存下來了,到達美洲後,他們終其一生,在種植園中勞作。

不只是他們自己,他們的子孫後代也都是如此。根據殖民地的法律,非洲奴隸和其他的財產一樣,可以買賣繼承和贈送。也就是說,奴隸主可以隨心所欲的處置他們的奴隸。

美洲當地生態,森林被砍伐怠盡!

糖業的發展,不只給非洲人帶來了災難,也給美洲當地的生態,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在書裡就講到了巴貝多(註4),是加勒比海地區的一個島,在殖民者來之前,這裡森林茂密,1640年殖民者開始在這裡種植甘蔗,砍伐樹木。到了1650年,巴貝多中部的大部分森林都已經被破壞了。

僅僅用了10年的時間,除了最偏僻的溪流和山坡,島上大部分的森林都被砍伐殆盡。從此巴貝多的地表一覽無遺,遊客不論是沿著海岸線航行,還是騎馬進入島內,可以看到的只有延綿數英里的甘蔗田,這樣的情況在美洲到處都有發生。製糖業發展到哪裡,這樣的情況就會出現在哪裡。

曾經的荒野和森林被有序的種植園取代,道路穿過蔗田,可以直接到達當地的糖廠,然後道路還會一直的延伸,與最近的水路裝運點連接,以便能夠運往歐洲。

糖業者為己不惜影響政治、法律及科學家

美洲糖業的發展讓糖在歐洲突破了階層,菁英階層和平民階層平等。但是這樣的平等,是由非洲人的自由,和美洲的生態環境交換而來的。講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些問題畢竟是歷史上發生的問題,至少現在不會變的更糟糕了,甚至還會變的更好,畢竟奴隸制度已經被完全廢除了。

但其實,事情沒有所想的那麼簡單。行業的快速發展,客觀上的確促進了人類商業文明的發展,但是當糖產業龐大到影響一個國家經濟和安全時,就不只是在促進商業發展了。糖業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他們會開始變得排他。

就比如19世紀80年代的時候,美國就誕生了一位糖業大亨亨利·哈夫邁耶(Henry Osborne Havemeyer,1847-1907),他在1887年併購了美國糖業二十三家廠中的十七家,成立了美國糖業公司,控制了該行業百分之九十八的產能。

也就是說,哈夫邁耶在美國建立起糖業的托拉斯壟斷,就和同時代的洛克菲勒一樣,只不過洛克菲勒壟斷的是石油。

因為哈夫邁耶壟斷了美國糖業,所以他就努力推廣自己擅長的精製白砂糖,對其他類型的糖進行打壓和詆毀,特別是紅糖。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甚至還會依靠自己的錢權,影響美國的政治和法律。而美國的製糖業還影響了科學家,讓脂肪替糖背鍋了50年。

我們現在應該都有這樣的印象:多吃脂肪非常的不健康,尤其是對心臟健康不利。脂肪吃多了會引起心血管堵塞,引發各種疾病。其實我們現在有這樣的印象,就是因為美國糖業在背後搞鬼。

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心血管病患者迅速增加,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了美國人健康的頭號殺手。是什麼原因導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迅速增加呢?科學家們都在努力的研究,想要找到原因。

叮咚!心血管疾病的元兇是──糖!

其實在當時,已經有了兩個重要的懷疑對象,一個是脂肪,一個是糖。因為糖被懷疑,所以美國的糖業者就非常的緊張,萬一真的是糖會導致心血管疾病,對整個糖業來說,一定是會帶來巨大的打擊的,那怎麼辦呢?他們想到了辦法,就是用錢去賄賂科學家。

當時的糖業研究基金會,也就是現在的糖業協會,就給了哈佛三位科學家一筆資金,讓他們在1967年發表一篇糖、脂肪和心臟病的報告,通過後來的資料,我們才知道,當時這些科學家在數據上造假,刪除了很多對糖不利的數據,並且極力的鼓吹飽和脂肪,才是心血管疾病的元兇。

根據他們的研究,美國很快就制定了第一份膳食指南建議工作,盡量避免飽和脂肪的攝入。而主導這一切的科學家,也因此成為了當時最有名的營養學家,還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糖也有意外收穫,因為公眾減少了食物裡的脂肪,這樣會讓食物的口感變差,所以反而會增加更多的糖來彌補口感。於是,糖的消費還增加了。

後來在2016年,有人針對這個造假事件發表了論文,我們才知道,原來真正危害心血管健康的是糖,而不是脂肪。其實糖業資助的相關研究還有很多,所以有很多糖對健康有危害的研究,都沒有被公佈出來,直到2017年才有人發表論文,指出製糖業刻意隱瞞了糖,可能造成癡呆的研究結果。

兒童肥胖問題為什麼越來越嚴重?

其實,製糖業者不只是在操縱科學家們的研究成果,還在操縱消費者們的飲食習慣,這一點對於我們來說,其危害可能會更大。這一次,糖業者瞄準的對象是兒童糖,也希望讓兒童從小就養成多吃糖的飲食習慣。

我們都知道,糖是能夠激起孩子快樂的,一個跌倒的孩子,只需要拿出一塊糖去哄他,他很快就會不哭了。

現在的大型食品公司,為了能讓自己的產品被孩子們喜歡,他們會努力的迎合孩子對糖的喜好,不只是迎合,甚至他們還會刻意引導。這些大型食品公司在開發產品的時候,會經過很多次的實驗,研究如何準確地給食物和飲料進行甜味搭配,才能擊中孩子的極樂點,讓他們欲罷不能。

就比如說可樂,能被稱為是肥皂快樂水,就是因為它裡面的甜味搭配,已經經過無數次的測試而達到了最佳。為什麼現在兒童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食品公司用糖來迎合孩子的喜好。

不只是兒童養成這樣飲食習慣,孩子長大之後是很難發生改變的,這也是為什麼肥胖問題現在會越來越嚴重,這樣的情況才是糖對我們最大的危害。所以作者才會感慨,現在糖對人類的危害,已經不亞於曾經的菸草。

懂得健康,糖適度攝取就好!

透過作者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糖在大規模生產之後,所帶來的後果像是一系列的現代病,我們對糖的不自覺地渴望等等,用現在的技術手段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

更重要的是,它已經變得無處不在,滲透到了我們飲食結構的各個層面。所以,一旦人類掌握了大規模生產的技術,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兩方面的結果,就像是一束光打過來,一定有一面被照亮,而背面的陰影會顯得更加陰暗。

《糖的故事》就和大家介紹到這裡,希望在享受甜美滋味的同時,更能懂得健康適度的攝取它。咱們下週再見!


註:
阿根廷的甘蔗發現紀錄起於16世紀初,據說是由西班牙人在Tucuman省東部的森林裡發現的,不過大部分研究者一致認定,甘蔗並非美洲原生植物。
最早的人工種植從1760年開始,不過是從Salta省開始的。直到19世紀中與末之間,隨著工業與規模經濟的發展,Tucuman才成為製糖業的中心。
以種植面積排列的話,Tucuman位居第一,Jujuy和Salta為第二和第三。

追逐台糖甘蔗列車(五分車)

(完)


(註3) 亞歷克斯·哈利:
(1921年8月11日-1992年2月10日)全名亞歷克斯·瑪瑞·帕爾默·哈利(Alexander Murray Palmer Haley),非洲裔的美國作家。1976年,他根據自己追尋的家族史,確定了他的祖先是來自甘比亞的昆塔·肯特,由此他完成這部備受關注的小說《根》(Roots: The Saga of an American Family)。《根》先後被以37種文字出版,哈利也因這部書獲得了1977年普利茲特別獎。在同一年,《根》還被拍成電視劇,引起1.3億觀眾收視高潮。且提升了公眾對美國黑人歷史的意識,並引發對系譜學的廣泛興趣。
(註4) 巴貝多:
(英語:Barbados,中國大陸、香港稱為巴巴多斯)是位於加勒比海與大西洋邊界上的島國,是西印度群島最東端的島嶼,首都橋鎮。島嶼面積430平方公里,主要是低地,在島的內陸有一些山丘。巴貝多島位於13°N、59°W及其附近。距委內瑞拉的東北約434.5公里。 巴貝多有穩定的民主政體,獨立於1966年11月30日。巴貝多一直致力於推進脫離大英國協,巴貝多議會於2021年10月通過巴貝多共和化議案,並於2021年11月30日正式生效,並結束作為大英國協王國的身份,以非王國成員繼續留在大英國協,類似於新加坡。 巴貝多的名字來自於葡萄牙語「Os Barbados」或西班牙語「Los Barbados」,本意皆為「the bearded ones」,意指遍地都是野生的無花果樹。
其他文章︰
  1. 《糖的故事》上
  2. 《糖的故事》中
  3. 《國家的視角》
  4. 《耶路撒冷三千年》1
  5. 《耶路撒冷三千年》2
  6. 《耶路撒冷三千年》3
  7. 《人慈》2
  8. 《人慈》3
  9. 《社交天性》下
  10.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4/4
Previous Post

《糖的故事》中

Next Post

《閱微草堂筆記》︰善惡報應【中西對照】Retribuciones del bien y del mal

相關文章

曾窮到戶頭只剩100元⋯他如何模仿「有錢人習慣」,成功翻身億萬富翁!

曾窮到戶頭只剩100元⋯他如何模仿「有錢人習慣」,成功翻身億萬富翁!

2025-01-18
1
商周圖書摘要》為何聯準會升息,全球財富大蒸發?一文看懂「通膨」的來龍去脈

商周圖書摘要》為何聯準會升息,全球財富大蒸發?一文看懂「通膨」的來龍去脈

2022-10-20
0
《閱微草堂筆記》之因果故事︰兩狐論金【中西對照】Dos zorras duende hablan de donación

《閱微草堂筆記》之因果故事︰兩狐論金【中西對照】Dos zorras duende hablan de donación

2022-05-28
0
商周圖書摘要》客人拔龍眼枝減輕重量⋯店長怎麼勸都沒用,員工一招解決

商周圖書摘要》客人拔龍眼枝減輕重量⋯店長怎麼勸都沒用,員工一招解決

2023-02-17
0
商周圖書摘要》靠吃,養出好皮膚!吃番茄防曬傷、紅蘿蔔美白⋯還有哪些食物?

商周圖書摘要》靠吃,養出好皮膚!吃番茄防曬傷、紅蘿蔔美白⋯還有哪些食物?

2023-07-27
0
《赤字迷思》下

《赤字迷思》下

2022-05-14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