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比史考特更懂得勤奮、專心致志的重要性,史考特一輩子都鍥而不捨、筆耕不已。事實上,正如洛克哈特所說的,像史考特這種精力過人、心境安詳、舉止得體者,即使加以考察各個不同時代和國家,恐怕也很難在那些極為突出的領袖人物中,找出與之匹敵的例子,在文學天才中,實在難以找到像史考特這樣的人。
勤奮是幸福和成功之本
史考特曾經多次語重心長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們要勤奮,他說勤奮是幸福和成功之本。當兒子查爾斯在上學時,他給兒子的信中說:「我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訴你:勞動、勤奮是上帝施加給我們每一個人的壓力,沒有勞動就沒有一切,沒有鍥而不捨的毅力就絕不可能成功。
「農夫用額角的汗珠換來甘甜的麵包,富翁只有在勞動中才能擺脫厭倦和煩惱⋯⋯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穫,不下苦功就不可能學到知識。
「當然,各種機緣和偶然性都在發揮作用,農夫播下的種子卻被另外的人收割;但無論是誰都不可能掠走他人腦子裡的知識,任何機緣、逆運、不幸都無法使腦子中的知識喪失掉。要大量而廣泛地學習各種知識,豐厚的知識是你將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別人奪不走你的知識,只有你才能享用它。
「我親愛的孩子,你一定要好好地利用時間,勤奮學習,不斷進步。你正年輕,年輕人朝氣蓬勃,腳步輕快,頭腦靈活,接受能力強,這是接受知識的最好時期,一旦錯過了這段時光,就會後悔莫及。
「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春天沒有播種,秋天就不可能有收穫。青年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浪費了這段時間,秋天就會沒有收穫,到了老年就不會被人尊重,那時徒悲傷就太可憐了。」
沒有一個像他這樣貧窮的人卻如此博學
跟史考特一樣,塞西也是一位十分勤勉的人,對於塞西來說,工作、勞動已成了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當他十九歲的時候,這樣寫道:「十九歲了!我生命的四分之一已經這樣過去了,也許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已經過去了。但我仍然一事無成,對社會沒有半點貢獻,想來實在慚愧。那些為別人驅趕烏鴉的農夫,每天還可以賺兩便士餬口,而我卻完全在白吃白喝!他們都是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人,我則完全像是寄生蟲!」
其實,塞西是一位十分勤奮的學生。他不僅閱讀大量的英國著作,而且透過翻譯,已經結識了塔索(註1)、阿里奧斯托(註2)、荷馬(註3)和古羅馬詩人奧維德(註4)等著名文學大師。但他總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漫無目的的,因此,很想靜下心來做一件事情。
從此以後,他致力於追求文學事業,直至生命結束──他每天都有收穫,每天都在進步──按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沒有一個像他這樣貧窮的人卻如此博學;沒有哪一個像他這樣自豪的人卻如此謙卑;也沒有哪一個像他這樣愉快的人卻如此自豪。」
名人的格言反映出他的性格及愛好
一個人所喜愛的座右銘往往能反映出這個人的性格、愛好。史考特最喜歡的格言是:「一刻也不要閒著。」蘇格蘭歷史學家羅伯遜(註5)最鍾愛的格言是「沒有知識就沒有生活」,伏爾泰(註6)的人生格言是「生活就是工作」,自然學家拉西比德最喜愛的格言是「生活就是觀察」──這也是普林尼(註7)最喜歡的格言。
波舒哀(註8)在讀大學的時候,學習十分勤奮,同學都拿他的名字開玩笑,稱他為「一頭總是在耕地的公牛」。瑞典詩人斯傑伯格曾採用Vita-tis(人生就是一場戰鬥)這個名字,同樣,弗里德里克.馮.哈登堡也曾採用具有同樣意義的名字Noratis,從他們這兩個天才人物所採用的筆名,可以看出他們非凡的抱負。
勞動所增強的好處
勞動是一種能力的訓練,是一種嚴格紀律的訓練,勞動是人類的老師。即使勞動有時看來並沒有產生什麼結果,但它能活躍人的思維,增強人們的組織紀律性,人們在勞動中能養成互相合作的習慣。
因此,無論怎樣說,勞動比什麼事情都不做這樣呆鈍、懶惰要強得多。由於人們在勞動中增強了技能,養成合作的習慣,增強了紀律觀念。這為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日常勞動中,人們能逐漸掌握各種方法,勞動會迫使人們去注意節約時間、講求效率,它迫使人們反覆思考,凡事都要有遠見。它迫使人們辦事要思路清晰、注意條理等,總之,人們只有在勞動中才能鍛鍊、提高自己。
由於平常有了鍛鍊,到了關鍵時刻,自己就能應付自如,平常訓練出來的各種能力都能派上用場,由於平常總習慣性地堅持勞動,空閒時間來了,就能以更高的熱情去享受這份清閒,享受這份快樂。
我們如何看待時間觀念及其價值?
柯勒律治(註9)曾深刻地指出:「如果那些無所事事的閒散之人是在消磨時間,那我們完全有理由說那些辦事有條不紊的人把時間融入生命,這種人不僅根據自己的感覺、知覺,而是根據他們的道德良心,把時間看作一個確定的對象,他們是從自己的良心來體悟時間的道德人士。
「他們不是從一般的時間觀念來看待時間。他們認為時間有自己的心靈和靈魂,他們就像應該憑良心和道義來善待朋友一樣來安排、利用時間。如果浪費了時間,如同虧待了朋友一樣,他們會感到十分不安。
「一個忠實而盡責的僕人,總是把時間和精力有條理地運用在指定的事情上,時間在他的手中充分利用,這位忠實的僕人算得上是一位守時的人,但這僕人還不是那種視時間為有靈魂、有心靈的道德人士。
「因為他生活在時間中,而時間沒有生活在他的生活中。這位僕人所經歷的年年歲歲,正如準時的班車一樣,都有清晰的記載。僕人何年何月做了什麼事都歷歷在目,時間似乎與他同在,但這僕人卻從來沒有就時間本身來考慮其價值。」
- 摘錄自 薩繆爾‧史密斯1871年所著的《品格的力量》/第四章 勞動是成功和幸福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