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的力量》51 維繫社會的紐帶

25
誠實守信是維繫整個社會的紐帶。一旦這條紐帶腐爛了,整個社會就會人心離散,一片混亂。虛偽、不守信是一種腐蝕劑。一個家庭不能靠謊言和虛偽來維繫,社會亦然。

前進元帥的一諾千金

大丈夫一諾千金,絕無反悔之理!普魯士陸軍元帥布呂歇爾註1,就是一個極為誠實守諾的將軍。有一次,他率領大軍在崎嶇的山路上急急忙忙地行軍,他必須盡快去援助威靈頓。戰時一刻值千金,但此時士兵已經疲憊不堪,道路泥濘,部隊實在難以快速行進。

這是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布呂歇爾不停地鼓勵士兵們加把勁:「快點,孩子們向前,再快點。」

「已經不可能再快了,我們已經盡力了。」士兵們早已汗流浹背。

布呂歇爾還是不停地鼓勵他們,「孩子們!我們必須全速前進,你們說無法完成任務,但我們必須準時達到目的地!我已經答應兄弟威靈頓,你們知道嗎?你們千萬不可讓我失諾!」在他的感召下,士兵們一鼓作氣,終於如期到達目的地。

誠實守信是維繫社會的紐帶

誠實守信是維繫整個社會的紐帶。一旦這條紐帶腐爛了,整個社會就會人心離散,一片混亂。虛偽、不守信是一種腐蝕劑。一個家庭不能靠謊言和虛偽來維繫,社會亦然。

有人曾經問托馬斯.布倫納先生:「你真的從不撒謊?」

「絕不!」托馬斯回答道。誠信乃立生之本。沒有任何藉口可以用來說明虛偽的合理性,社會乃是人類活動關係的總和,誠實守信是維繫整個社會關係的一條金帶。

在所有的不良習氣中,撒謊是最為卑劣的行為。撒謊是道德敗壤的結果,是邪惡的伴隨物,是怯懦和心虛的表現。但有許多人並不以撒謊為恥,他們毫不在乎,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唆使傭人們撒謊。當傭人們公開對自己的主人撒謊時,主人不該感到大驚小怪,因為這正是主人自己教育的結果。

似是而非的謊言,即是圍著真理繞圈子。

哈里.沃頓先生曾經描述這樣一件事,有一位誠實的大使被「派往國外,為了國家的利益,他不得不撒謊。」儘管這只是一部諷刺性的文學作品,但這部作品發表之後,詹姆斯一世註2對大使先生大為生氣,從此就疏遠了他。大使先生的一位競爭對手認為,大使這種不誠實的行為,違背了國王陛下的崇高信仰。

這種結局實在出乎沃頓先生的意料,沃頓先生的本意是透過讚揚誠實人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職責觀念,因為在「一個人的幸福生活」這一章的卷首,他是這樣稱讚這個人:

誠實守信是他的最好武器,

不玩任何花招就是他的人生之道。

但撒謊總以各種不同的形式──作為外交手腕、人生策略、權宜之計、道德異議等──總是這樣或那樣地表現出來,在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表現程度也各異。

有些謊言並不是赤裸裸的,而是以含糊其詞、躲躲閃閃的話語表現出來,這種話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往往給人各種幻覺或假象,這種似是而非的謊言,正是法國人所言的「圍著真理繞圈子」,但就是不講明真相。

再美麗的謊言,最終總會被識破。

有些心胸狹隘、天性不誠實的人,他們總是含含糊糊、閃爍其詞,說出來的話,你怎麼也無法抓住真正的含意,他們總是逃避真理,繞開道德,遇事總是隱瞞真實意圖,生怕要承擔什麼實質性的後果。這種人不以為恥,反而自以為高明,他們就像一條狡猾的蛇,在荊棘叢生的社會中,穿梭前進,自以為左右逢源,八面招財進寶。

無論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組織還是一個社會,如果都根據這種世故圓滑來運行的話,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因為淺薄為人、虛偽為本,終究有違天道,「再美麗的謊言,」喬治.赫伯特說,「最終總會被識破。」徹頭徹尾的謊言誠為可惡,但閃爍其詞、模稜兩可的「誠實話」更是令人作嘔。

虛偽總是會自己顯露出來;有時它從沉默寡言中表露出來,有時又從誇誇其談中滲透出來;高明的偽裝和狡猾的隱瞞,最終無法掩飾內心的虛偽和不誠;有時,假裝同意他人的意見是虛偽,在贊同的態度下可能也會暴露虛偽的一面,許下種種動聽的諾言,卻從未打算去做,這其中的虛偽是顯而易見的。

在該說明真相的時候卻一言不發,金口不開,這是虛偽,還有些人說的是一回事,做的是另外一回事──這種人多著呢!這是典型的兩面派。這些自以為高明的人,總以為在欺騙別人,其實,他們除了欺騙自己以外,還能欺騙誰呢?這種天性虛偽不誠的人,不可能真正得到別人的信任,到頭來總要碰個頭破血流,當然,江湖騙子是個例外。

真正誠實的人從不吹噓、炫耀自己的功績

有許多人總是愛炫耀自己的功績,這主要是虛榮心作祟,因為虛偽會改變人。有些人把根本不屬於自己的功績據為己有,卻一點也不慚愧。與此相反,真正誠實的人從來不會吹噓或炫耀自己的功績。

皮特註3在彌留之際,聽到威靈頓在印度創下的輝煌功績時,不由得感嘆:「我聽到關於他的輝煌事業的消息越多,我就越欽佩威靈頓誠實謙虛的品格,他無愧於自己的榮譽,他是唯一不為自己的功勞炫耀的人,儘管他完全有理由這樣做。」

廷德爾教授曾這樣評價法拉第:「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還是哲學上的種種虛偽,都令他十分討厭。」

馬歇爾.霍爾博士也是一個極為誠實、守職和高尚的人。他的一位最親密的朋友曾這樣說過他,無論在哪裡,他只要碰上虛偽和陰險的動機,就公開揭露自己的人生格言是:「我既不願意也不能夠撒謊。」一個人到底應該正直還是虛偽,他對此從不妥協、含糊,無論碰到什麼困難,要作出多大的犧牲,他總是反對虛偽主持公道。

以誠為上、以誠立信的教育家

阿諾德博士註4把誠實看作各種高尚品德的基石,認為誠實是一面道德鏡子。任何人在這面鏡子前,都會顯現本來面目。阿諾德把誠實看得高於一切,他總是諄諄教育年輕人,一定要以誠待人,以誠行事,以誠立信,以誠為本。當他發現有誰撒謊時,他總是感到極不舒服,他認為撒謊是道德犯罪。

當一個學生作出一項承諾時,他總是相信自己的學生。「你能夠這樣說相當不錯,我完全相信你的話。」他充分相信自己的學生,這給他的學生極大的鼓舞,阿諾德博士以這種特有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學生一定要以誠為上,以誠立信。他的學生們後來相互說:「跟阿諾德先生萬萬不可撒謊,恩師最反對虛偽和做作。」


  • 摘錄自 薩繆爾史密斯1871年所著的《品格的力量》/第七章 克盡職守塑造平凡而卓越的人生

(註1) 布呂歇爾:
格布哈德·萊貝雷希特·馮·布呂歇爾,瓦爾施塔特公爵(Gebhard Leberecht von Blücher, Fürst von Wahlstatt,1742年12月16日-1819年9月12日),普魯士元帥,在數次重大戰役中名聲遠揚。他積極進攻的指揮風格為他贏得了「前進元帥」的稱號。布呂歇爾在1816年被評為柏林羅斯托克的名譽市民。瓦爾哈拉神殿立有他的胸像。
(註2) 詹姆斯一世:
詹姆士六世及一世(James VI and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蘇格蘭國王,稱詹姆士六世(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1603年未婚的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逝世後,繼承英格蘭王位,稱詹姆士一世(James I),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開啟蘇格蘭與英格蘭及愛爾蘭共主邦聯的時代。
(註3) 皮特:
小威廉·彼得(William Pitt the Younger,1759年5月28日—1806年1月23日),活躍在18世紀晚期、19世紀早期的英國政治家。1783年獲任大不列顛王國首相,時年24歲,時至今日,仍然是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1801年辭去首相一職,在1804年再次出任聯合王國首相,卻在1806年任內去世。擔任首相期間,他同時兼任財政大臣。民間為了把他和他的父親,老威廉·彼得區分開來,通常會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上「小」(The Younger)。1766年,因父親獲封伯爵,他獲得了「The Hon」的頭銜
(註4) 阿諾德博士:
托馬斯·阿諾德(Thomas Arnold,1795年6月13日—1842年6月12日)是英國近代教育家、歷史學家。是聖公會廣派神學運動的早期支持者。曾於1828年至1841年間任拉格比公學校長,對公學進行了多項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