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品格的力量》66 英國人的民族特性

2024-01-05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品格的力量》66 英國人的民族特性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2
英國人穿著並不講究,行動不敏捷靈活,言談總是缺少風趣與幽默,文辭也不華美。總之,他們沒有風度,缺乏優雅的舉止。他們想做什麼總是直截了當地做,從不轉彎抹角、故作姿態。

由於英國人不善於在社交中矯揉做作,因此英國人也顯得缺乏藝術修養。這個民族能產生偉大的殖民者、航海家和最優秀的機械工,但英格蘭民族無法產生一流的歌唱家、舞蹈家、演員、各式藝人和著名的服裝設計師。

國際公牛展覽會衣著隨便的領獎者

英國人穿著並不講究,行動不敏捷靈活,言談總是缺少風趣與幽默,文辭也不華美。總之,他們沒有風度,缺乏優雅的舉止。他們想做什麼總是直截了當地做,從不轉彎抹角、故作姿態。關於這一點,可以從幾年前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公牛展覽會上看出來。在展覽會行將閉幕之際,參賽選手牽著自己的公牛到領獎台上領獎。

首先出場的是一個衣著華麗、十分快樂的西班牙人,這位西班牙人確實裝扮得富麗堂皇,他領取最小的獎品時卻像在領取最高獎賞一樣,神采飛揚,眉飛色舞。然後,走向領獎台的是法國人和義大利人,舉止優雅、斯文有禮。這兩位法國人和義大利人裝扮得十分雅致,公牛披紅掛彩,一步三搖。

最後出來領取最大獎的,是一位沒精打采、衣著隨便的人,這人的釦眼上並沒有別一枝花,腳上打著英式農民的綁腿。

「這人是誰?」觀眾們詫異道。「怎麼啦?他是英國人。」有人答道。「英國人──一個偉大國家的代表。」觀眾們一片歡呼,英國人就是這個樣子。這位代表是代表那頭公牛前去領獎的,他並不是也沒必要去顯示自己,他走上領獎台,拿起獎品就走了。這位釦眼裡沒有別花的英國人,就這樣領走了最高獎!

藝術品味的優劣,對一個人的道德有影響嗎?

大家都承認,英國人沒有藝術品味,不大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為了克服這些缺點,有人創辦了一所學校,用來傳播優雅的藝術。而今終於有了傳播美、教人怎樣更美的老師和傳道士了,有些人甚至認為,美是根據宗教引伸而來的。

「美即善」,「美即真」,「美是仁慈的使者」等等,這些話都出現在他們的教材中,人們認為透過學習藝術,可以提高人們的興趣與愛好;注視、思考美的物體,人會變得更加純潔;禁絕肉體欲求,人的品行會不斷完美,靈魂會更加高潔。

Dobell Programs for Teachers and Year 11 Students | National Art School

儘管這種教育對於提高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可能有一點作用,但我們也不要高估。優雅的風度舉止不過是生活中的一些點綴、裝飾和美化作用的東西而已。音樂、繪畫、舞蹈以及優美的藝術,都是令人快樂和高興的東西,但這些東西雖然不都是肉欲方面的東西,而是感覺方面的東西罷了,此外別無其他。

培養人們對於美的形式、美的顏色的愛好,提高人們對悅耳的聲音的品賞能力,以及教人種種符合規格或模型的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所有這些,對於一個人靈魂的純潔、精神的高尚都沒有必然的影響,同樣地,這些東西對於一個人的道德也沒有多大影響。

使人偉大的是精神、情操和勇氣,而非藝術修養。

當然,多看看一些好的藝術作品,無疑會提高人們的興趣與愛好,也會激發人們的羨慕之情,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一個個活生生的高雅動作,難道不會比從幾英里之外,去看一個大的雕塑或許多名畫,更能影響一個人的心靈,更加使人去模仿嗎?因為,正是精神、情操和勇氣,而不是什麼興趣愛好或藝術使人偉大。

藝術修養總是激起人們對享受的追求,是不是正如有些人所認為的,對人類進步有那麼大的促進作用,這一點確實值得懷疑。而且,這種排他性的藝術修養,很可能不是使人更加堅強,而是使男人更加女性化,因為這種藝術修養總是刺激人們的感官欲望。

「正是這種藝術修養所造成的富於幻想的性格,」亨利.泰勒說,「使人的勇氣逐漸衰竭,力量逐漸減弱,從而使人更加容易順從、臣服。」

藝術家的作品與思想家的作品完全不同,藝術家的最高目的是用心去雕塑或鑄造自己的作品──無論是繪畫、音樂或文學都是這樣──按已有的意圖或思想(並不一定十分深刻)使作品趨於一種比較完美的形式,使自己的作品成為完美而不朽的典型。

精湛的藝術成就總是與墮落腐化緊緊相連

藝術往往在一個民族衰落的時期繁榮興旺起來。在衰亡時期,財富往往驅使藝術充當奢侈的開路先鋒。無論是在古希臘還是在古羅馬,精湛的藝術成就總是與墮落腐化緊緊相連。

菲迪亞斯(註1)和伊克迪洛斯(註2)還沒有來得及完成帕特農神殿,雅典的榮耀就一去不復返了。菲迪亞斯最終死於獄中,斯巴達人在城裡建起了一座雄偉的紀念碑──以紀念自己的輝煌勝利和雅典人光榮的失敗。

古羅馬也是這樣,藝術高峰期,也正是羅馬最墮落腐化的時期。正如圖密善(註3)一樣,尼祿(註4)既是羅馬皇帝也是有名望的大藝術家,他們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兩個怪物,都深愛藝術,也都十分凶殘。如果「美」就是「善」,那麼,羅馬皇帝康茂德(註5)一定是最善良的人,提據歷史記載,他卻是最殘暴的人之一。

當代羅馬藝術最輝煌的時期,是利奧十世教皇(註6)在位之時,在利奧十世統治時期,整個社會都肆意揮霍、荒淫無度,無論是平民還是牧師都大肆浪費,沒有一點節制。自從亞歷山大六世教皇(註7)以來,利奧十世在位時期乃是最為腐化墮落的時期。在北歐這些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情形也是一樣。

正當這些國家的藝術達到光輝的頂點時,繼之而來的是藝術和宗教自由的徹底毀滅,在西班牙的極端專制壓迫之下,這些國家的國民迅速衰弱下去。

藝術值得培養、教育,但不能以犧牲品德為代價。

如果藝術能使一個民族精神振奮、道德高尚,看到美的東西就能使人向善,那麼,巴黎人應該是全人類中最高尚、最友善、最聰明者。羅馬也是世界上一個藝術名城,但最其特色的是,古羅馬那些雄赳赳的武夫,都墮落成一個個品味古董或小小飾物的半吊子藝術家。據最近報導,這座藝術名城早已腐爛得臭不可聞,難以言喻。

藝術這高雅的東西有時會與髒、臭聯結在一起。這是英國著名藝術評論家拉斯金(註8)先生說的。當他帶領一些人在威尼斯搜尋藝術品時,追隨者們在勘探、尋找的時候,總不時聞到一些臭味,當臭味很重的時候,他就會說:「好了,我們又將發現一件十分古老的東西。」即藝術品。

只要有一點點衛生知識,一旦需要的時候,這點點衛生知識就會大大提高,正如有益健康的知識一樣。這比任何藝術教育更為有用。褶裯飾邊,而看不到整件襯衫,這未免也太愚蠢了吧。

因此,優雅的行為舉止、禮貌的行為,以及所有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愉快的藝術,都值得培養、教育,但絕不能以犧牲誠實、忠誠、真摯、正直、坦率這些更持久、更根本的品德為代價。

優秀的美德才能使人的精神得以昇華

真正的美的源頭在於一個人的內心,而不在於一個人的雙眼。如果美並不能帶來美好的生活,不能產生高尚的習俗,這種美就沒有價值。

禮貌如果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或禮節性的待人接物上,而不能真正與自己的行動統一起來,這種禮貌又有什麼值得提倡或炫耀呢?許多看似十分優雅的舉止、嫵媚的動作可能是表面文章──徒具誤人耳目的功能,實際上卻是沒有心肝的幾個標準動作。

藝術本身也許是一種並沒有什麼害處的享受,對於提高一個人自身的修養也許有重要的幫助。但如果它無助於提高一個人的修養,藝術可能就成為純粹感官上的東西,它就必定會使人衰弱下去,使人道德敗壞,而絕不會使人更強壯,使人的精神得以昇華。

真正的勇氣,比任何優雅的外在風度都美。純潔的心靈,勝過任何優雅可人的動作,心正、身正、精神正,就比任何精湛的藝術或標準的舉止更加有力。

當然,藝術教育也不能忽視,但我們絕不能忘記還有更加崇高、更加寶貴的東西值得追求,有比快樂、藝術、財富、權勢、知識、天才更為可貴的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這極為珍貴的東西,就是優秀而純潔的品德。

沒有真正優秀的個人美德作為基礎或前提條件,所有的優雅舉止、標準動作和精湛的藝術,都不可能挽救一個人,更不可能使人的精神得以昇華。


  • 摘錄自 薩繆爾‧史密斯1871年所著的《品格的力量》/第九章 風度是心靈的鏡子


(註1) 菲迪亞斯:
(古希臘語:Φειδίας,羅馬化:Phidias,直譯:Pheidias,約西元前480年—西元前430年)是古希臘的雕刻家、畫家和建築師,被公認為最偉大的古典雕刻家。雅典人。

其著名作品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宙斯巨像和巴特農神殿的雅典娜巨像,兩者雖然都早已被毀,不過有許多古代複製品傳世,其中的雅典娜巨像甚至在二十世紀末,在美國有人做出1:1尺寸的翻版品。

(註2) 伊克迪洛斯:
伊克蒂諾斯(古希臘語:Ἰκτῖνος,Iktinos)是一名前5世紀中期的建築師。古代文獻指出伊克蒂諾斯和卡利克拉提斯(Καλλικράτης)合作設計了帕德嫩神廟。

(註3) 圖密善:
提圖斯·弗拉維烏斯·多米提安努斯(Titus Flavius Domitianus,英語化為「多米提安」、「圖密善」(Domitian),漢文神學書籍譯作豆米仙或多米田,51年10月24日—96年9月18日)。他繼承父親維斯帕先與兄長提圖斯的帝位,為弗拉維王朝的最後一位羅馬皇帝,西元81年-96年在位。由於他執政中後期曾嚴酷處決許多元老以及迫害基督徒,因此他在後世史書中的評價普遍不佳。

(註4) 尼祿:
尼祿·克勞狄烏斯·凱撒·奧古斯都·日耳曼尼庫斯(拉丁語: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37年12月15日—68年6月9日),是一位羅馬皇帝,就任於54年10月13日,是儒略-克勞狄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他也曾任羅馬元老院首席元老、護民官、大祭司(拉丁語:Pontifex Maximus,自55年起)、執政官(55年、57年、58年、60年和68年)等職務,並被授予「祖國之父」(拉丁語:Pater patriae)頭銜。

(註5) 康茂德:
魯基烏斯·奧雷里烏斯·柯莫杜斯·安東尼努斯(Lucius Aurelius Commodus Antoninus,161年8月31日—192年12月31日),其名字又譯為柯摩達、科莫德斯、高摩達、柯姆德斯、康莫都斯、康莫德斯、科莫都斯等,是公元二世紀末的羅馬帝國皇帝,於180年—192年在位,是安敦尼王朝的末代皇帝,也是唯一一位與前任皇帝有血緣關係的皇帝。

(註6) 利奧十世教皇:
教宗良十世(拉丁語:Leo PP. X,1475年12月11日—1521年12月1日)原名若望·迪·洛倫佐·德·麥地奇(Giovanni di Lorenzo de’ Medici),1513年3月11日當選羅馬主教(教宗),同年3月19日即位至逝世為止。良十世生於佛羅倫斯共和國,是洛倫佐·德·麥地奇的第二個兒子,早年是佛羅倫斯共和國統治者。

(註7) 亞歷山大六世教皇:
(拉丁語:Alexander PP. VI,1431年1月1日—1503年8月18日)原名羅德里哥·利安索爾·迪·波吉亞 (加泰隆尼亞語:Roderic Llançol i de Borja),1492年8月11日當選為羅馬教區正權主教,同年8月26日即位至1503年8月18日為止。他出身於波吉亞家族,誕生於西班牙瓦倫西亞,是教皇加理多三世的外甥。

(註8) 拉斯金:
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1819年2月8日—1900年1月20日)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主要的藝術評論家之一,也是英國藝術與工藝美術運動的發起人之一。他還是一名藝術贊助家、製圖師、水彩畫家和傑出的社會思想家及慈善家。
其他文章︰
  1. 《品格的力量》2 最寶貴的財富
  2. 《品格的力量》10 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3. 《品格的力量》16 模仿榜樣
  4. 《品格的力量》18 偉人目光的力量
  5. 《品格的力量》26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6. 《品格的力量》45 不要玷污清白的名聲
  7. 《品格的力量》48 心靈自由乃幸福之源
  8. 《品格的力量》68 上帝創造的人類保姆
  9. 《品格的力量》72 忍耐、克制、寬容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品格的力量》65 對自己的家充滿強烈的愛

Next Post

《七真史傳》:第十四回-01 試凡心屢施叱責 順師意常秉皈依【中西對照】Capítulo 14-01

相關文章

《品格的力量》86 鐵柵圍不成牢籠

《品格的力量》86 鐵柵圍不成牢籠

2024-06-08
0
《閱微草堂筆記》之鬼魅慚愧而去【中西對照】Un espectro avergonzado

《閱微草堂筆記》之鬼魅慚愧而去【中西對照】Un espectro avergonzado

2022-05-21
0
商周財經》每個部門都要賺錢!Sony就敗在這不許虧本的魔咒上

商周財經》每個部門都要賺錢!Sony就敗在這不許虧本的魔咒上

2022-12-29
0
《七真史傳》:第二十八回-02 賜鴆酒皇后試道 戴金冠真人吟詩【中西對照】Capítulo 28-02

《七真史傳》:第二十八回-02 賜鴆酒皇后試道 戴金冠真人吟詩【中西對照】Capítulo 28-02

2025-02-02
0
《耶路撒冷三千年》3

《耶路撒冷三千年》3

2021-08-14
0
告別這8個習慣,1年內培養出成功人士心態

告別這8個習慣,1年內培養出成功人士心態

2024-11-21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