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品格的力量》84 勇敢向前行

2024-05-24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品格的力量》84 勇敢向前行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英國詩人、思想家米爾頓在雙目失明後,卻並不失望、氣餒,仍然勇敢向前行,繼續拼搏人生。

某一方面的失敗,有時可使那些有遠見的人另闢蹊徑。普里多競選德文郡馬格伯羅教區執事失敗後,他轉而潛心學習,最終卻晉升為伍斯特地區的主教。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受過法律教育的布瓦洛(註1)律師,為他的第一宗案件進行辯護,失敗後遭到人們的嘲笑。接著,他嘗試過教士職務,但也遇到了失敗。最後,他嘗試當一名詩人,終於取得了成功。

馮特烈爾和伏爾泰(註2)在律師界都遭到了失敗。考伯(註3)也一樣,因為他的膽怯和靦腆,其第一宗案件的辯護便失敗。但是,他卻繁榮了英格蘭的詩歌藝術。

孟德斯鳩(註4)和邊沁(註5)都不是成功的律師,因而都離開了律師崗位,轉而開始對相同事業的追求──後者為後人留下了一部立法程序的大部頭著作。

戈德史密斯(註6)報考外科醫生失敗後,卻寫出了《無人居住的村莊》和《韋克菲爾德教區的牧師》。不成功的演說家艾迪生(註7),卻成功地寫出了《羅.德.科弗利先生》,以及他發表在《觀察家》雜誌上的許多著名論文。

即使一些重要感覺器官存在缺陷,諸如存在視覺或聽覺缺陷,也無法阻擋勇士奮力地搏擊人生。米爾頓(註8)在雙目失明後,「卻並不失望、氣餒,仍然勇敢向前行,繼續拼搏人生。」他最偉大的作品便出自生命的暗夜時期,便出自他最痛苦的時期──其時他貧病交加,年老力衰且雙目失明,而且橫遭誹謗和迫害。

但丁寧願客死他鄉,也不願敗壞自己的名譽。

一些偉人的人生,就是堅持不懈地與困難、各種明顯失敗作頑強戰鬥。但丁(註9)在赤貧和遭放逐時期,創作出最偉大的作品。他遭到反對的地方集團的放逐,自從被驅逐出他生活的城市後,住宅遭到了洗劫。而且,他被缺席判處火刑。

當一位朋友告訴他,如果同意請求寬恕和赦免,可以返回佛羅倫斯時,他回答說:「不,我絕不請求寬恕和赦免。這並非一條能導致我返回故鄉的途徑。如果你,或任何其他人,能幫我開闢一條不敗壞或玷污我但丁名譽的途徑,我願意很快返回故鄉。但是,如果沒有這樣一條可以進入佛羅倫斯的途徑,那我絕不返回佛羅倫斯。」

但丁的敵人不肯饒恕但丁,但丁在遭受了二十年的流放後,客死他鄉。但丁死後,他的敵人們仍不肯放過他,還繼續糾纏他。他的著作《論君主政體》被羅馬教皇拉蓋特下令,在波倫亞當眾焚毀。

卡蒙斯遭受的苦難,超出當代的所有詩人。

卡蒙斯(註10)的大部分偉大詩作,也是在他遭流放時期創作出來的。因為厭倦聖塔倫地區那種與世隔絕般的生活,他參加了反對穆爾斯的遠征,在遠征中,他以神勇馳名。在海戰中,當其衝上敵艦時,一隻眼睛被敵人打瞎。在印度東部的果阿,他目睹了葡萄牙人在當地犯下的種種暴行,他義憤填膺,規勸總督制止暴行。

因此,他遭到流放,並被強行送往中國。在他以後的種種驚險和不幸的過程中,卡蒙斯有一次在航行中遭受暴風雨,他死裡逃生。所幸他的《魯西亞德》手稿沒有散失。迫害和苦難如夢魘一樣纏著他,怎麼也揮之不去。

在澳門,他遭到監禁。逃出澳門後,他渡海輾轉回到了里斯本,回到了他闊別十六年的里斯本。但他到達里斯本時,身無分文,舉目無親。回到里斯本不久,《魯西亞德》的出版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名聲,但卻沒有給他帶來一分錢的好處。要不是他忠心耿耿的印度老奴安東尼奧為他沿街乞討,卡蒙斯必定會餓死街頭。

確實,他因疾病和苦難,最後在一所公共救濟院逝世。他的墳墓上刻著如下銘文:「這裡躺著路易斯.德.卡蒙斯:他超出了他同時代的所有詩人,他活著時極為貧困,處境極為悲慘,去世時他仍然貧困,仍然悲慘。」

天道好還,迫害者與被迫害者常角色互換。

甚至連米開朗基羅(註11),在其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也受到那些嫉妒者──粗俗的貴族、粗俗的教士以及各個階層卑鄙小人──的迫害、打擊。他們既不同情他,也不理解他的天才。當保羅四世(註12)指責他的作品《最後的審判》中的一些地方時,這位藝術家說:「教皇專心糾正給世界丟臉的神經錯亂和粗鄙言行,要比他對藝術信口開河、吹毛求疵好。」

塔索(註13)也是個不斷受迫害和誹謗的受害者。在瘋人院裡待了七年以後,他成了義大利的流浪漢,在臨死時,他寫道:「我不會抱怨命途乖舛,因為我不想去說那些把我拖入一個乞丐墳墓的忘恩負義的人們。」

然而,時間往往帶來了一些奇怪的報復。迫害者和被迫害者常常互換角色。被迫害者是偉大的,而迫害者則聲名狼藉。如果不是與被他們迫害的那些歷史人物聯繫,這些迫害者的名字甚至也早已被人遺忘。

如果不是因為他關押了塔索,誰還能記得費拉拉這位阿爾方索的公爵呢?如果不是因為他器量狹小地迫害席勒(註14),誰還會記得九十年以前的伍騰堡大公呢?


  • 摘錄自 薩繆爾‧史密斯1871年所著的《品格的力量》/第十一章 苦難磨練出高貴的品格


(註1) 布瓦洛:
尼古拉·布瓦洛-德普雷奧(法語:Nicolas Boileau-Despréaux,1636年11月1日—1711年3月13日),法國著名詩人、作家、文藝批評家。其代表作,文藝理論專著《詩藝》(L’Art poétique),被譽為古典主義的法典,進而引發古今之爭。1684年成為法蘭西學術院院士。
(註2) 伏爾泰:
(法語:Voltaire,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原名弗朗索瓦-馬里·阿魯埃(法語: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國啟蒙時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啟蒙運動公認的領袖和導師。他不僅在哲學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衛公民自由,特別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聞名。儘管在他所處的時代審查制度十分嚴厲,伏爾泰仍然公開支持社會改革。他的論說以諷刺見長,常常抨擊天主教教會的教條和當時的法國教育制度。伏爾泰的著作和思想與托馬斯·霍布斯及約翰·洛克一道,對美國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主要思想家都有影響。
(註3) 考伯:
威廉·古柏 (William Cowper,1731年11月26日—1800年4月25日)是一位英國詩人和聖詩作者。他是那個時代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通過描繪日常生活和英國鄉村場景,改變了18世紀自然詩的方向。在許多方面,他是浪漫主義詩歌的先行者之一。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稱他是「最好的現代詩人」。
(註4) 孟德斯鳩:
夏爾·路易·德·塞孔達,拉布雷德與孟德斯鳩男爵(法語: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Baron de La Brède et de Montesquieu,1689年1月18日—1755年2月10日),通稱孟德斯鳩,是法國啟蒙時期思想家、律師,也是西方國家學說和法學理論的奠基人。
(註5) 邊沁:
傑瑞米·邊沁(Jeremy Bentham,1748年2月15日—1832年6月6日),英國哲學家、法學家和社會改革家。他是最早支持效益主義和動物權利的人之一。
(註6) 戈德史密斯:
奧利弗·戈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1728年11月10日—1774年4月4日),愛爾蘭詩人、作家與醫生。以小說《韋克菲爾德的牧師》(The Vicar of Wakefield),他因為思念兄弟而創作的詩《廢棄的農村》(The Deserted Village,1770年),與他的劇本《The Good-natur’d Man》(1768年)和《屈身求愛》(She Stoops to Conquer,1773年)聞名。他同時也被認為創作了經典的童話故事《兩隻小好鞋的故事史》(History of little goody two shoes)。
(註7) 艾迪生:
約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1672年5月1日—1719年6月17日) 英國散文家、詩人、劇作家以及政治家。艾迪生的名字在文學史上常常與他的好朋友理察·斯蒂爾(Richard Steele)一起被提起,兩人最重要的貢獻是創辦兩份著名的雜誌《閒談者》與《旁觀者》。
(註8) 米爾頓:
約翰·米爾頓(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國詩人、思想家。英格蘭共和國時期曾出任公務員。因其史詩《失樂園》和反對書報審查制的《論出版自由》而聞名於後世。
(註9) 但丁:
但丁·阿利吉耶里(義大利語:Dante Alighieri,1265年—1321年9月14日)全名杜蘭提·第·阿利吉耶羅·戴爾·阿利吉耶里,義大利中世紀詩人。他是現代義大利語的奠基者,也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開拓人物,他的史詩《神曲》留名後世。他在義大利被稱為至高詩人,也是義大利語之父。但丁是歐洲最偉大的詩人,也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註10) 卡蒙斯:
路易·瓦斯·德·賈梅士(葡萄牙語:Luís Vaz de Camões ,一般簡稱Luís Camões,約1524年-1580年6月10日),也譯為卡蒙斯,葡萄牙詩人,被公認為葡萄牙最偉大的詩人和西方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被與荷馬、維吉爾、但丁與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相比。他寫了眾多詩和劇作,但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史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澳門譯本為《葡國魂》)。
(註11) 米開朗基羅:
(義大利語:Michelangelo ,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全名米開朗基羅·迪·洛多維科·博納羅蒂·西蒙尼(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通才、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哲學家和詩人,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拉斐爾·聖齊奧並稱「文藝復興藝術三傑」,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他的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麥第奇家族墓前的「晝」、「夜」、「晨」、「昏」四座雕像構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還有「摩西像」、「大奴隸」等。他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汀小堂的《創世紀》天頂畫和壁畫《最後的審判》。他還設計和初步建造了羅馬聖伯多祿大殿,設計建造了教宗儒略二世的陵墓。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米開朗基羅1475年生於佛羅倫斯共和國卡普雷塞,1564年在羅馬去世,時年88歲。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註12) 保羅四世:
教宗保祿四世(拉丁語:Paulus PP. IV,1476年6月28日—1559年8月18日),原名若望·伯多祿·卡拉法(Gian Pietro Carafa),1555年5月23日當選羅馬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第223任教宗),同年5月26日即位至1559年8月18日。
(註13) 塔索:
托爾夸托·塔索(義大利語:Torquato Tasso,1544年3月11日—1595年4月25日),義大利16世紀詩人。他的作品有《里納爾多》(1563年)、《阿明塔》(1573年)、《耶路撒冷的解放》(1581年)等。他的作品對歐洲文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註14) 席勒:
約翰·克里斯多福·弗里德里希·馮·席勒(德語: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稱為弗里德里希·席勒,神聖羅馬帝國18世紀著名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和劇作家,德國啟蒙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狂飆突進運動」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認為德意志文學史上地位僅次於歌德的偉大作家。
其他文章︰
  1. 《品格的力量》2 最寶貴的財富
  2. 《品格的力量》10 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3. 《品格的力量》16 模仿榜樣
  4. 《品格的力量》18 偉人目光的力量
  5. 《品格的力量》26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6. 《品格的力量》45 不要玷污清白的名聲
  7. 《品格的力量》48 心靈自由乃幸福之源
  8. 《品格的力量》76 感恩相扶持
  9. 《品格的力量》81 了解自我
  10. 《品格的力量》88 真實的收穫
Previous Post

《七真史傳》:第十九回-02 論玄機四言契妙道 開石洞一人獨勤勞【中西對照】Capítulo 19-02

Next Post

《七真史傳》:第十九回-03 論玄機四言契妙道 開石洞一人獨勤勞【中西對照】Capítulo 19-03

相關文章

商周圖書摘要》鐵路、電信⋯國營事業經濟績效令人失望,為何還有「國有化浪潮」?3個理由助長

商周圖書摘要》鐵路、電信⋯國營事業經濟績效令人失望,為何還有「國有化浪潮」?3個理由助長

2022-11-10
0
《閱微草堂筆記》之鬼魅慚愧而去【中西對照】Un espectro avergonzado

《閱微草堂筆記》之鬼魅慚愧而去【中西對照】Un espectro avergonzado

2022-05-21
0
《七真史傳》:第二十六回-04 祈甘霖回天轉日 施妙術換鳳偷龍【中西對照】Capítulo 26-04

《七真史傳》:第二十六回-04 祈甘霖回天轉日 施妙術換鳳偷龍【中西對照】Capítulo 26-04

2024-12-22
0
《少即是多》下

《少即是多》下

2022-03-17
0
《七真史傳》:第九回-01 王重陽分身化度 孫不二忿怒首師【中西對照】Capítulo 9-01

《七真史傳》:第九回-01 王重陽分身化度 孫不二忿怒首師【中西對照】Capítulo 9-01

2023-09-09
0
《張公百忍故事全書》第十九忍 公憐他祖建設 買留禁步【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19

《張公百忍故事全書》第十九忍 公憐他祖建設 買留禁步【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19

2025-08-10
27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