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瞭解了人生「不幸」並非過往經驗帶來的,而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那面對兩種偏見一定得改變後,這就來到我們要說的第二部分:在自由和幸福面前,你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勇氣。
這句話,我們分兩步驟來領悟:第一步,找到煩惱從何而來;第二步,帶你進行思維轉變,從沉浸原因到關注目的。
1. 煩惱從何而來?
就像阿德勒( Alfred Adler, 1870-1937)所說,一切煩惱皆來自人際關係,主要表現在競爭、期待認可和回報式思維三個方面,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首先說說競爭。
談到競爭,大家肯定不陌生,就比如說二胎家庭,老大就愛和老二比,要和媽媽一起睡,要和弟弟或者妹妹用一樣的東西,甚至直接說媽媽偏心,其實,這就是競爭意識在起作用。
大家可別覺得只有孩子才這樣,成年人更嚴重,例如,工作上和同事比,生活中和好朋友比,因為競爭存在,你才會介意自己穿的好不好、學歷高不高、家境好不好,煩惱才會那麼多。
接下來,談談期待認可。
問題來了,你更在意喜歡你的那兩個好朋友,還是一般關係的七個人,或是反對你的那一個?
2. 違背內心的認同常是不自由
有趣的來了,大部分人都會關注那個討厭自己的人,然後總想去證明些什麼,這就是期待認可的思想在作怪。
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人會選擇不喜歡的專業,做不滿意的工作,甚至選擇不太中意的伴侶,那是因為他們太想得到父母或者身邊人的認可了。
如果是你呢?建議你應該好好想一下,因為,違背內心的決定,會讓你時刻處在想要掙脫,而又無力掙脫的痛苦裡。
最後,看看回報式思維。
這可以分兩種情況來看,一種情況是帶著回報式思維去幫助別人,舉例而言,你在公車上讓座給別人,他不說謝謝,你就不舒服。
又比如工作中,受你幫助的新人如果對你不冷不熱,你就很生氣,這都是因為你帶著回報式思維在做事。
還有一種情況是,為了回報別人去做事。
例如你要考察同事的工作,但他和你關係非常好,不巧的是,他的工作出現了漏洞,你是如實說出來,還是幫忙隱瞞?
其實,只要你陷入這樣的糾結裡,就證明你帶著回報式思維。
再想想,生活中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我是為你好,你為什麼不接受?」、「我為你放棄了工作,你怎麼可以忽視我?」這也是回報式思維在作祟。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一種感覺:「對對對,我也是這樣。」但讓你意識到問題可不是作者的目標,而是更想告訴你怎麼做,也就是接下來要說的第二步。
3. 思維從沉浸原因到關注目的
我們先舉個例子:
但這在阿德勒看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人生謊言」,直白點說,就是面對工作沒做好這個事實,你需要一個「討厭的上司」來背鍋。
當然,很多時候,是你的潛意識在指導你這樣做,因為潛意識是個狡猾的孩子,總喜歡享樂避苦,趨利避害。
不過也不用擔心,有一個應對它的方法,就是把「原因論」轉為「目的論」。首先你要明確告訴自己:「是因為我不願意接受無能的自己,所以才覺得上司不好。」然後問問自己:「那我要的是什麼?」
一旦你知道自己要什麼,你就能把精力聚焦在做事上,像抱怨、委屈之類的煩惱也會消失。
圖片來源:方格子 vocus.cc
到這裡,我們已經清楚知道,不能沉浸在原因裡,而是去關注目的,但這是個需要不斷練習的過程,並需要堅持下去。
不過,為了能夠真正做好從原因論到目的論,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在第三步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叫做課題分離,它真的非常好用!
4. 學會課題分離,掙脫人際困擾。
學會課題分離很簡單,就是把問題進行分解,區分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別人的事情,哪些是老天的事情。
舉幾個例子,你很快就明白了,比如地震、火災、洪水發生時,你能阻止嗎?其他人能阻止嗎?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那這就是老天的事,你要做的是先臣服,然後做自己能做的那部分。
又比如你的伴侶很霸道,但你不喜歡,你能改變他嗎?肯定不能,那這就是別人的事情,你要做的是尊重。看起來你什麼都做不了是嗎?其實不是的。
例如發生災害時,你參與救援或者尋找補救措施,就是自己的事;伴侶很霸道,你主動找對方表達自己的感受,並明確指出自己希望對方怎麼做,就是你的事。
就像很多著名的殘障人士,發生意外是他們阻止不了的,別人嘲笑他們,也是他們阻止不了的,但是學著用腳吃飯、穿衣和生活是他們能做的。
所以,遇到任何困擾,不要去糾結為什麼,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是誰的課題?」然後問自己:「哪個是我的課題?」方法是不是很簡單?但難在探索自己課題的勇氣。
總結一下第二部分,知道了在自由和幸福面前,你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勇氣。
為了找到這份勇氣,我們了解到,煩惱產生有三個方面,它們是競爭、期待認可和回報式思維,然後我們知道了在認知方面,要從沉浸原因到關注目的,最後,要學習課題分離,找到自己的課題,做好自己的事。
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這些方法都偏向認知方面的改變,而為了在人際關係中更遊刃有餘,接著還會在行為方面,分享三張王牌的運用。
(……待續)
下一篇,《被討厭的勇氣》【下】將繼續分享「三張實用的人際關係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