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下

67

上一篇,有人說,如果幸福可以計算和測量就好了,要是有一些具體的指標,達到並完成這些指標,那我們就幸福了。正是在這樣一種思路的指引下,社會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幸福指數排行榜,什麼國民幸福指數、全球幸福指數、幸福指數城市排名等等。

幸福非外在數據,而在個人感受。

但我們也可以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在所有方面都達到幸福指數標準的人,他一定會覺得自己幸福,而那些在各個方面都沒有達到幸福指數標準的人,他就會覺得自己一定不幸福嗎?幸福還是不幸福?

說到底,和我們個人的感受有關,而且,也不應該只是變成一堆數據計算的結果。它們充其量只不過是幸福的外在條件,羅素在書中要談論的幸福,也就是實踐幸福的那些內在條件,才是我們擁有幸福的主要條件

第二個要點,如何擁有快樂,真正掌握幸福的秘訣

首先是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多建立與外界的情感連接。那麼究竟該如何打破自我沉浸的狀態呢?建議是:說話的時候,有意的克制自己的表達欲,多選擇去傾聽和回應對方。

很多人自以為是溝通高手,實際上是單向的轟炸。他們總是在談論自己的事,缺乏去瞭解朋友的興趣。所以人際關係經常變成單機遊戲,很難從中享受到陪伴,親密和愉悅感。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給自己的朋友建立人物檔案:他喜歡吃什麼菜?最近有什麼高興和難過的事?對未來會怎樣的規劃?

別當自大狂或自私鬼,學會真心待人好。

增加和身邊人的接觸,逐漸走出自我的狀態。以及平時有好吃好玩的,要記得對方,當他遇到困難,就伸出援手,帶給他人友善而溫暖的關切。當我們不再是自大狂或自私鬼,學會真心對別人好,也就能在人群關係裡,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要放下過度的自我關注,把焦點從自身轉移到外界,這點很重要。比如找一個感興趣的活動,把沉浸在自己的時間,投入到這個活動中,分散注意力的同時,得到願望的滿足

「外部世界是否有吸引你的事?」如果你是一個籃球迷,不妨週末約幾個朋友打籃球,如果是個足球迷,有機會就去體育館支持喜歡的球隊,或者跟球迷們聚在一起看比賽。把情感寄託在興趣愛好上,讓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我們就不會只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經常產生孤獨和空虛感。

其次是保持合適的工作強度,避免讓事業成為生活的全部。每個人的認知資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大腦長期處於高負荷的運轉,沒有得到及時的休息,我們的工作效率會嚴重降低。

所以不要因為工作繁忙,在電腦前一坐坐一天,然後回到家累倒在床不想動彈。每隔一段時間,要離開工作崗位去倒杯水,吃點小零食,或者找同事閒聊幾分鐘,及時給精神狀態補充能量。

平衡好工作與生活,才能實現內心的平和。

除此之外,還要瞭解自己的最長續航時間。比如一天上班八小時,下班後再加三個小時班,我們就感覺到達極限了。在沒有緊急狀況時,即使工作進度慢一些,也不要強迫自己熬夜做完。因為過度疲勞,得不到良好充分的休息時,我們第二天的效率會被拖累,從效益上來說,反而是得不償失的。

所以保持勞逸結合的狀態,在該休息時候放下工作,我們才能夠做得更好。

前陣子有個熱門話題,就是這個時代在販賣焦慮感。似乎只要鬆懈一點,我們就會被同齡人拋棄,眼巴巴地看別人登上人生巔峰。在競爭的壓力下,我們只能拚命工作,甚至忽略了對家人的陪伴,還有對自己身體和心理健康的照顧。實際上,只有平衡好工作與生活,我們才能實現內心的平和。

記得千萬要提醒自己:「適度放鬆沒有那麼可怕。」早一點下班,少趕幾個不重要的應酬,你的事業並不會因此完蛋。反而你會發現,閒下來練一練書法,週末帶著家人出門兜風,自己的工作狀態比之前還要好。

因為發展人生的其他部分,會帶來更多情感的滋養管道,帶動我們工作上的積極性,甚至有獲得成功的可能,這也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

第三是要控制對刺激的過度追求,學著適應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枯燥感。其中一個關鍵點,就是減少對手機的依賴。不要一有時間,就躺在床上刷抖音、看影片,或者跟朋友組隊開黑(註5)。學會享受遊戲而不是被它控制,而沉迷於虛擬世界裡無法自拔。

我們之所以感覺無聊,是因為現在的娛樂產品太好玩了。大家習慣15秒內被短影片逗得哈哈大笑,或者半小時就成功「吃雞」(註6),觸發快樂的臨界點也越來越高。所以回到現實生活中,讀書、工作和社交就顯得索然無味。

從小培養對單調生活的忍耐力,So Good!

為了避免這種枯燥感,我們需要克制對於電子設備的使用,多選擇羽量級,貼近大自然的娛樂活動。與其週末宅在家裡追綜藝,不如約朋友去打羽毛球,到周圍的森林公園燒烤,或者選一條風景優美的路線去溜達。

這些活動雖然平淡,但也能提供一定的情緒價值。讓我們從人和人,以及人和自然的融合狀態中獲得愉悅感。更重要的是,這樣做能降低興奮的閾值,逐漸恢復從平淡生活中感知美好的能力,讓現實顯得沒那麼乏味。

你可能會說,有些事情就是很無聊,就算不刷手機,不玩電腦,我對讀書上課也沒有興趣。的確,大部分人都喜歡享受遊戲帶來的刺激感。但是在學生時代,能真心說出「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快樂」的人並不多,即便是學霸,也要靠強大的自制力來忍耐無聊,忍受出門玩耍的衝動。

但,想獲得成功,一般人必然會經歷單調,甚至顯得枯燥的奮鬥過程,這種日復一日的積累是值得的,它讓我們離自己的理想越來越近。所以懂這一點的家長們,會在小孩缺乏自控力的年紀,嚴格規定他們使用網路的時間,只有從小培養起對單調生活的忍耐力,我們才更願意接受艱苦的訓練,為將來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是專注於自己的幸福,調整和別人比較的心態。解決嫉妒心的根本辦法,是讓自己也過上理想的生活。

從動力學的角度來說,嫉妒的小孩,往往被父母偏心地對待過。比如二胎家庭,姊姊發現弟弟得到更多關注,自己並不是爸爸媽媽眼中最受寵愛的孩子,她需要的安全感嚴重地被阻礙了。當小孩沒辦法跨過這個坎,就會用各種方式向外界求助。

所謂嫉妒,就是帶有強烈攻擊性的表達。她其實在說:「爸爸媽媽,你們能給我多一些愛嗎?」希望得到重視,希望成為父母眼中最重要的孩子,以此來說服自己「我是值得被愛的」,確認自我價值感,並發展出健全人格。

跳出比較的思維,以愛化解心結。

成年之後,嫉妒別人長得好看、賺更多錢,其實也是在向想像中的父母控訴。只有獲得足夠的愛,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們才能解開這個心結,不再以通過嫉妒的方式,表達被剝奪的不滿。

當然,早年的創傷已經無法逆轉。上了年紀的父母,或許也很難能理解偏心所帶來的巨大傷害。那做為成年人的我們,又該如何自我療癒,縫合由區別對待而造成的自信心傷口呢?

除了認識過去的影響,同樣重要的是:擺正自身的位置,坦然接受「我並非最好」的現實。要修復受挫的無所不能感,不代表自己一定要在現實中壓倒其他人,以此補償之前缺少的信心。何況碰到比自己優秀的人,這種想法會進一步加深「我不如別人」的自卑感。

所以更好的方式,是跳出與他人比較的思維,充分的活在當下。或許有人的家庭更美滿,物質更富足,但這些都沒有關係。珍惜自己所擁有的美好,我們就能享受到,可以獲得最大程度的幸福。

最後就是提高與環境的匹配度,充分實現自我價值。人能否獲得幸福,要看他是不是符合當前的評判標準,在環境裡無拘束地做自己。如果你發出的聲音不被認可,堅持的信念總是被批判,那人於環境的矛盾就會白熱化,每天都過得無比痛苦。

尋找尊重差異、開放性強的環境很重要

有個人在小縣城裡,人際關係缺乏邊界感,每個親戚見到他第一句話就是:「你什麼時候結婚?」讓他產生很大壓力,所以他說是逃到大都市生活的。到了大都市,人和人之間更有分寸感。

大齡女青年也能過得自在,不用再因為被催婚而感到焦慮。至於工作,主管更看重能力而不是人情關係,她也有更多的施展空間。很多時候,你沒有錯,環境也沒錯,錯的是兩者之間的契合度太低。

如果你渴望包容和自由的環境,那麼就去尋找尊重差異、開放性很強的城市。通過達到人與環境的和諧,來減少外界造成的心理衝突。當我們能充分發揮潛力時,自我實現的快樂也就即將來臨。


以上,就是《幸福之路》的主要內容。

簡要梳理一遍脈絡,本書圍繞兩個要點展開,首先分析了人為什麼無法獲得幸福。其中包含五個原因──

  1. 過度的自我沉浸,缺乏與外部世界的聯結。
  2. 激烈的競爭感,全身心的撲在事業上。
  3. 現實生活的煩悶,追求強烈的感官刺激,無法忍耐平淡枯燥的小日子。
  4. 對他人嫉妒心,總拿自己跟身邊人進行比較。
  5. 人和環境的不匹配,與主流的價值觀、行為方式有很大差異,導致嚴重的內心衝突。

接著,羅素講了通往幸福之路的五個秘訣──

  1. 走出以自我為中心傾向,真誠友善關心別人。
  2. 合理分配時間,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
  3. 降低快樂閾值,接受無法避免但有建設性無聊。
  4. 活在當下,充分享受自己所擁有的美好。
  5. 尋找契合度高的環境,找到一群跟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

作者的真知灼見令人受益匪淺

在書評界,大家普遍認為這本書很有啟發性,羅素做為哲學家,對快樂進行深刻而富有見地的分析。條理清晰地呈現了不幸福的根源,以及對應解決之道。

這本書寫於1930年,但即便在90年後的今天,許多建議仍然讓人受益匪淺。因為他所描述的這些問題,也是我們現代社會的通病。甚至他預見到,隨著現代文明發展,有些不快樂會越演越烈。好比當前媒介的發達,就使得網路暴力更深刻的影響到我們。

當然,這本書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心理學家克魯格認為,羅素是保守主義者,有些觀點是老生常談那一套。而且很多是他個人觀點和思考,沒有經過實證研究和經驗,科學性有待商榷,但瑕不掩瑜,《幸福之路》中的真知灼見,仍然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最後,祝大家走上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


(註5) 開黑:
現較多指玩遊戲時,可以語音或者面對面交流,稱為開黑。開黑流行於各種對戰類遊戲中(如3C、真三、DotA、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的新興詞語。指在同一遊戲裡的一群人,在交流方便(如在同一間網吧裡直接交流,或雖不在一起卻通過聊天工具實時交流,來交換遊戲中的信息)的情況下,組成一隊進行遊戲的行為。
(註6) 吃雞:
由於《絕地求生》在每場遊戲中,會給予倖存到最後的玩家,一句源於賭徒間的英文俗語「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大吉大利,今晚吃雞)做為祝賀,於是「吃雞」從此變成了大逃殺類型遊戲的代名詞。

幸福之路 阿國書香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