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 孔夫子在那個時代雖然沒有直言「品格」兩個字,但是「言忠信,行篤敬」,應該就是品格的體現吧!
- 一個人如何與他最親近的人應對,如何在生活細節上展現責任心,都在在顯示出了他的真實品格。身而為人,高貴的德行是我們強韌的基石,人性的偉大也源自於此。
- 儘管可以藉由才華受人景仰,然而,一個人的品格光輝更能獲得眾人尊崇。如果說才華是超凡的智慧,那麼,品格就是高貴的靈魂,主宰著人的生活。
- 儘管德行上的「偉大」並非遙不可及,但生活中有太多人失去成為偉人的機會,只因人們的世界太過狹隘和忽略庸德之行、庸言之謹。
- 品格,在平凡的生活中,在任何崗位上,都具有永恆的魅力。
- 即使一貧如洗,也要有頂天立地的氣魄。不一定要富貴尊榮,也不一定要聰明絕頂,但應該誠實。良好的品格是一種習慣、一種信仰,它會化為一種力量,承載著咱生命的重量,展現尊貴高尚的精神和道德境界。
- 「品格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動力之一。」若能妥善運用這股力量,定能使一個人變得強大、無所畏懼。
作者簡介
薩繆爾·史密斯:(Samuel Smiles)1859年在英國首次出版發行《自助》一書後,即受到無比的讚賞與歡迎;在短短一個月中再版了四次,隨後也翻譯成多種文字在歐洲國家出版,並流傳到亞洲的印度和日本。1871年,《自助》首次在日本出版,亦廣受當地讀者熱烈歡迎,發行量達到了150多萬冊。在美國,更擁有比英國更多的讀者和印量,甚至被盜版者瘋狂盜版。於1871年時出版《品格的力量》,五年後,《金錢與人生》也順利出版,1880年又出版了一本《人生職責》⋯⋯。
薩繆爾.史密斯是英國十九世紀偉大的道德學家,被譽為「西方的成功學之父」、「卡內基的精神導師」。一百多年來,他的作品不斷印行,影響世界各地無數的讀者,本書更獲得《時代週刊》、《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媒體的推崇。
「只有超越自我,人才能自立起來。否則,人是多麼可憐的東西啊!」──丹尼爾
「骨氣是借助於品格所表現出來的道德準則。有骨氣的人是他們所屬的那個社會的良心。」──愛默生
「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取決於它的國庫之殷實,不取決於它的城堡之堅固,也不取決於它的公共設施之華麗;而在於它的公民的文明素養,即在於人們所受的教育、人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馬丁・路德
【高尚靈魂的結晶】
品格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動力之一。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形式的體現,它能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人的價值。
天才總是受人崇拜,但品格更能贏得人們的尊重。
每種真正的美德,如勤勞、正直、自律、誠實,都自然而然地得到人類的崇敬。具備這些美德的人值得信賴、信任和效仿,這也是自然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弘揚了正氣,他們的出現世界變得更美好、更可愛。
天才總是受人崇拜,但品格更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前者是超群智力的碩果,而後者是高尚靈魂的結晶。但是,從長遠來看,是靈魂主宰著人的生活,天才人物憑自己的智力贏得社會地位,而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靠自己的良知獲得聲譽。前者受人崇拜,而後者被人視為楷模,加以效仿。
偉人往往是一些特殊人物,但偉大本身只不過是相比較而言的。事實上,大多數人的生活圈子非常狹小,他們很少有機會出人頭地,成為偉人。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正直誠實、光明磊落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他可以淋漓盡致地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但是切不可濫用誤用。他應該充分體現人生的價值。哪怕是在平凡的崗位上,他也可以做到真誠、公正、正直和忠厚。總而言之,他可以在 上帝給他安排的崗位上,做到盡心盡職。
一切美德的最大魅力,就在於滿足日常生活的要求。
工作崗位雖然平凡,但是,只要你盡心盡職,這就展現了生命的最高信念和個性。或許這其中並沒有什麼崇高可言,其實,人的平凡生活本身並不是崇高的。人的高尚情操中恆久的責任感,也必須體現在他的日常生活和日常事務之中。
人的生活就「集中在平凡的職責範圍內」,一切美德的最大魅力,就在於它最大限度地滿足日常生活的要求。這樣,美德才崇高、永恆和持久。超出一般人水準的、哪怕是最高尚的美德,也只不過是充滿誘惑力的和危險的東西。
伯克(註1)指出:「以英雄的品德為基礎的人類制度,必定會有一個脆弱的或墮落的上層建築。」這是極有見地的。
當阿博特(註2)博士,也就是後來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在總結他死去的朋友湯瑪斯·沙克維爾(註3)的品格時,他沒有強調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的優點、也沒有強調他作為一位詩人的天才,而是著力渲染了他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盡心盡責。
「他身上有如此多可貴的東西,」阿博特說,「有誰像他這樣如此深愛自己的妻子?有誰像他這樣對自己的子女如此慈愛?有誰像他這樣對朋友如此忠實?有誰像他這樣對自己的仇敵如此溫和?有誰像他這樣對自己的承諾如此守信?」
盡心盡責在品格的榮耀與加冕的國王相比,毫不遜色!
實際上,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人對他最親近的人的行為方式,透過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平凡的細節和責任心,來更深入地瞭解和欣賞他真正的品格,這種認識比透過他成為一位作家、一位雄辯家或一位政治家,向公眾所展現出來的要深刻得多。
對大多數人來說,當他成為一個普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盡心盡責的時候,他最高尚的品格,也就在這種持久的盡心盡責中表現出來了。
他們或許沒有金錢,沒有財產,沒有學問,沒有權勢,但是,他們依然擁有高尚的靈魂,擁有精神財富──誠實、正直、盡職盡責。無論是誰,只要他忠於職守,他就是在履行被創造出來的義務,也就是在鍛造自己果敢的品格。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儘管一無所有,但是,他們在品格的榮耀與加冕的國王相比,可以說毫不遜色。
好品行抵得上一大堆學問
文化知識與品格的純潔或高尚,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在《新約全書》中,我們總是不斷地呼喚人的心靈和「我們的靈魂」,但是,我們卻極少提到理性。「少量的好品行抵得上一大堆學問。」喬治·赫伯特(註4)說。這並不是說要輕視知識和學問,而是說知識、學問應該和善行結合。
有時候,我們發現知識、才能和最卑鄙的品行結合在一起──對地位高者趨炎附勢、卑躬屈膝,對地位低者傲慢無禮、橫行霸道。這樣的人或許會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中成就顯赫,然而,在誠實、正直、忠誠和責任方面,他們卻遠遠不如許多窮困潦倒、目不識丁的農民。
「你總是說要尊重有學問的人,」伯瑟斯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寫道,「我表示認同,但是,與此同時,不要忽視了要有寬闊的胸懷、思想的深度、高尚的鑒賞能力、涉世的經驗、優雅的舉止、行動的策略、充沛的精力、對真理的追求、誠實的為人與和藹可親的態度⋯⋯在一個學富五車的人身上,或許這些品質都不具備。」
當華特·司各特(註5)爵士聽到有些人,把文學才能和文學成就的價值,視為最值得尊敬的東西和最高的榮耀評論時,他指出:「上帝拯救我們吧!如果這種觀點是正確的,這個世界將會是多麼的可悲啊!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經在書本中讀過、在實際中觀察,和結交過許多才華橫溢而又極有教養的人;
「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證,那些貧窮而且沒有受過教育的男男女女,在他們面對困難和不幸時,他們所表現出來堅韌不拔的精神和英雄氣概,或者在他們談到一個朋友和鄰居的命運時,他們關於生活簡樸的思想,從他們口中所說的,比我從《聖經》中所讀到的還要感人得多。
「如果我們學會把一事物都當作是虛無飄渺的東西,我們就會和那些受過教育的人一樣,學會感受和尊重職業的召喚和命運的安排。」
- 摘錄自 薩繆爾‧史密斯1871年所著的《品格的力量》/第一篇 品格是個人和民族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