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圖書摘要》為何聯準會升息,全球財富大蒸發?一文看懂「通膨」的來龍去脈

53

聯準會主席鮑爾在8月26日的演講中,重申抗通膨決心,短短8分鐘的發言,讓美股狂瀉千點,富豪們的財產也瞬間蒸發數百億美元。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財產減少22億美元,華爾街教父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資產則蒸發27億美元,最慘的莫過於谷歌共同創辦人布林 (Sergey Brin) ,其資產跌破1000億美元。

2022年,幾乎沒有億萬富豪逃得過財產縮水這件事。全球前500大富豪上半年共損失1.4兆美元,是金字塔頂層的有錢階層,有史以來經歷的最大半年期跌幅。

鮑爾說:提到家庭、企業會面臨「痛苦」,且經濟成長將低於過去水準,卻有其他專家說:「現在痛苦,好過未來折磨。」

但不得不留意,美國利率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趨近於零,大型科技公司的估值,在那段時間內前所未見地飛漲,如今鮑爾的演說其實是提醒了大家,從歷史來看,這些企業的估值仍然很高。

通貨膨脹是什麼?取決於你聽誰說,通貨膨脹不是替你清潔牙齒,就是把牙敲掉。美國前總統雷根說通貨膨脹「像搶劫犯一樣暴力、像武裝劫匪一樣可怕、像殺手一樣要命」。德國聯邦銀行前行長波爾(Karl Otto Pöhl)則說:「通貨膨脹就像牙膏;一旦〔從管子裡〕出來,就很難再把它收回去。」

事實上,大多數時候,通貨膨脹(通膨),亦即物價上漲的現象,都不是上述兩種情況。保持價格緩慢且可預測的上漲,已成為央行和政府管理經濟時的一大功能(如果不是最重要的功能的話)。但是通膨有可能變成一種討人厭的失控趨勢。


因果關係:通貨膨脹水準,牽動物價

通膨通常以年為單位表示。因此,3%的通膨率意味著整個經濟體的物價比12個月前高出3%。

所有經濟統計數據中,通膨是最能說明問題的。從一個經濟體的通膨數字,能有助我們理解該經濟現況是處於健康、過熱或是急遽走緩。通膨率太高,經濟有可能陷入通膨螺旋,即物價呈指數型上漲,甚至導致惡性通膨 (hyperinflation);兩者之間的差異取決於價格上漲的幅度。惡性通膨在1920年代影響德國,1923年,由於惡性通膨達到高峰,德國威瑪政府一度不得不發行100兆馬克的紙幣。在2000年代,惡性通膨籠罩著辛巴威,該國物價在一個月內至少上漲50%(通常還更高)。

「通貨膨脹是一種無須立法即可徵收的稅收形式。」——傅利曼

即使20%左右的通膨水準,也可能有極大的破壞性,尤其在1970年代的美國和英國,通膨同時伴隨著經濟成長疲軟或衰退,結果通常稱為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成長停滯兼有高通貨膨脹),多年的通膨,提高了美、英失業和破產狀況。簡而言之,通膨有能力破壞曾經自豪及健康的經濟體。

通貨膨脹告訴我們某些關於社會和經濟狀況的訊息。藉著比較生活成本增加與家庭收入增加的速度,可以計算出某個社會的生活水準提高速度。如果通膨超過家庭薪資,生活水準就會下降:人們負擔不起本來買得起數量的商品。但是當薪資成長比通膨快,人們在支付每週購物帳單後,口袋裡剩下更多錢,亦即他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

1873—1896 美國出現內戰後的「大通縮」。
1920 年代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承受惡性通膨。
1930 美國和世界大部分國家在大蕭條期間陷入通縮。
1970 年代 石油危機導致美國和英國的通膨率超過20%。
2008 面對惡性通膨,辛巴威發行面額千億的紙幣。

通膨的各種衡量指標

  •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先進國家最常用的通膨衡量指標,在美國、歐洲等地廣泛使用。統計人員透過每月察訪全國各地的商店和企業來計算,檢查其所設定的一籃子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上漲速度。
  • RPI(零售價格指數):在英國用於更全面衡量生活成本。包括與房屋所有權相關的成本,例如支付房貸和利息。
  • GDP deflator(國內生產毛額平減指數):這種價格衡量指標能最全面地衡量整體經濟中所有商品的成本。但是編製這項指數的頻率遠低於CPI和RPI。
  • PPI(生產者物價指數):衡量生產者的原物料成本以及其向零售商收取的成品價格。這是觀察通膨可能走向的有用信號。
  • 其他指數:還有許多其他更具體的指數,包括房價指數和商品價格指數。

當經濟快速成長,員工可以獲得更豐厚的薪酬,這意味著他們將在商品和服務上花得起更多錢。物價往往會隨著需求增加而上漲,無論買房或理髮皆然。同樣地,如果經濟成長放緩,需求也會隨之下降,物價會降低,或者至少會以較慢的速度上漲。

物價不僅受需求的影響,還受人們可支配貨幣數量的影響。如果貨幣供應量增加(因為印更多鈔票或因為銀行放貸更多),會有更多貨幣追逐相同數量的商品,這將推升物價。關於如何精確定位影響物價的過程,20世紀貨幣學派和凱因斯主義者之間曾有一場大辯論。

螺旋效應:通膨未曾停歇

有個經常被問到的問題是:物價是否一直要上漲,不能靜止不動嗎?事實上,物價可以凍漲,而且在歷史的不同時期都曾如此。儘管理論上通膨對於經濟運作來說並不是必要的,但出於以下原因,政界人士傾向鼓勵經濟出現一點點通膨,特別是在20世紀。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通膨會鼓勵人們消費,而不是儲蓄,因為通膨慢慢侵蝕一個人口袋裡的錢的價值。在現代資本主義經濟中,這是不可或缺的前進動力,因為從長期來看,通膨會鼓勵公司投資新技術。然而,通膨也會侵蝕債務,因此負債累累的政府過去常常放任泡沫吹得越來越大,從而有效地減少負債。

同樣地,通膨水準通常與當時的利率相近,人們習慣於正面而不是負面看待。歷史上少有銀行向客戶收取儲蓄保管費並付錢吸引人來貸款的例子(這在負利率的世界中會發生),而且只會發生在危機時期,這時必須鼓勵人們消費,而非儲蓄。

最後,人們天生就習慣於薪資成長。努力提升自己是人的天性,並且通常很難忍受薪資連年凍漲,即使店裡的物價幾乎沒變。

「要解救一個管理不善的國家,第一個靈丹妙藥就是通膨;第二是戰爭。兩者都帶來一時的繁榮,也都會帶來永久的毀滅。但兩者都讓政治和經濟機會主義者得到庇護。」——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物價有時會在所謂的通膨螺旋中呈指數級上漲。通膨率越高,勞工會看到自己的生活水準變差,不滿就越加深。勞工要求加薪,如果成功,就會花掉多出來的現金,這反過來又促使商家漲價。這就進一步推高通膨,迫使員工要求老闆再加薪。

過度通膨,或說是通貨緊縮,根本問題是危及經濟穩定。當企業和家庭對物價上漲或下跌的速度感到不安時,就會延遲投資和儲蓄,正常生活就會慢慢停頓下來。這就是為什麼政府和央行決心讓物價以可預測的速度上漲。如果做不到,正如雷根所說的,人們會過上一段很不愉快的日子。

一句話說通貨膨脹:保持物價緩步上升。


書籍簡介

《一本書讀懂經濟學:50個經濟學關鍵概念,教你想通商業的原理、金錢的道理》:商周store博客來

  • 作者: 艾德.康威(Ed Conway)
  • 原文作者: Ed Conway
  • 譯者: 林雲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22/08/18

作者簡介

艾德.康威(Ed Conway)

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曾任職於《每日郵報》、《每日電訊報》和《星期日電訊報》,現為天空新聞台(Sky News)的經濟學編輯。曾於2008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擔任媒體負責人,經常參與電視和廣播節目。目前住在倫敦。


歡迎訂閱商業周刊電子雜誌和圖書加入商周讀書會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carbon-reduction/blog/301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