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人間值得》上

2021-10-13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人間值得》上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56

淡中知真味,常裡識英奇!我們的一生不過短短數十載,要如何體驗生活才能不辜負生命呢?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日本 90 歲心理醫生恒子奶奶的自傳《人間值得》又譯《日日靜好》,透過恒子奶奶簡單質樸的故事,去感悟生活的真諦──未來歲月漫長,人生依舊值得期待。


我們在人間常活得值得或失格?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們所處的社會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喪」和焦慮,太宰治在《人間失格》(註1)裡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近年來,年輕人更是常常將「人生好難」、「人間不值得」類似的話掛在嘴邊,例如:「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這樣的文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送上熱搜。

我們的生活似乎總是充斥著:焦慮與迷茫、悲涼與艱難,活在這樣浮躁的世界中,總有一種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實在不由得讓人感歎,人生太難!

來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mBGkUFNrscM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一生不過短短幾十載,要如何過才能不辜負生命?

就在大多數人感到迷茫與焦慮之時,正好日本一位90歲的奶奶,就活出了令人羨慕的傳奇人生,成為感動全日本的國民奶奶。人們羨慕她的,不是因為她這一生有多麼大的成就,而是羨慕她那瀟灑自在的生活態度。

這位奶奶身高僅有148公分,體重40公斤,如今已經90多歲了,她做了70年的心理醫生,直到現在仍堅持每週工作四天。她接待的患者,從老人到小孩,從落魄少年到成功的企業家,都能在她的諮詢室裡獲得心靈的安寧。

當時89歲的中村恆子仍然每週有四天全職精神科醫生。來源。

恒子奶奶全名中村恒子,生於1929年,行醫70年來,她經歷了戰爭烽火及戰後變遷,是日本最年長的心理醫生,她秉承「不管死亡何時到來,都沒有遺憾」的信念,堅持終身不退休。

這本書《人間值得》,由恒子奶奶親自口述並由她的徒弟奧田弘美撰寫,集結了恒子奶奶90年的人生智慧,探討了關於工作、人際交往、愛和死亡的話題,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道理,確實讓人醍醐灌頂的人生箴言。

奧田弘美(左)、中村恆子(右)。

當你感覺自己好像撐不下去的時候,相信這本書能夠讓你的心靈恢復元氣;如果你感覺人間不值得,這本書將會讓你在認清生活真相後,仍然擁有熱愛生活的勇氣。

這本書有三個重點:

  • 第一個重點內容是:工作大多是為了賺錢,這沒什麼可恥的。
  • 第二個重點內容是:生活縱使平庸瑣碎,也要過得有聲有色。
  • 第三個重點內容是: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過好每一天。

忙盲茫,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

首先,來看看第一個重點內容:工作大多是為了賺錢,這沒什麼可恥的。

不可否認,很多人一生中,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工作,為了工作有人起早貪黑,有人熬夜加班,有人週末無休,還有人選擇背井離鄉,遠離父母從一個城市輾轉到另一個城市。

每當夜深人靜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回家時,你是否也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工作究竟是為了什麼?

也許有人會說,工作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有人會說,是為了實現夢想;還有人會說,是為了尋找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這些都對。然而恒子奶奶認為,從本質上來說,人們工作是為了生活。這個道理,亙古不變。

為了養活自己和家人而工作,為了錢而工作,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總得度過生存期才能高談夢想。

來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lY87gHWdGNo

恒子奶奶在醫生這個崗位上,堅守了70年,要問她當初為什麼從事這份工作,其實並不是因為她想要救死扶傷,助人為樂或者說有多麼大的人生理想,這些都沒有。她之所以會走上醫生這條道路,完全是因為家裡太窮了。


年僅16歲就踏上學醫之路

恒子奶奶有四個兄弟姐妹,加上她家裡一共有五個孩子,她的父親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她的媽媽重男輕女,特別寵弟弟,對女兒基本上是不聞不問。 他們給恒子的選擇是,從女校畢業後,要嘛當老師、要嘛嫁人,總之儘快自食其力,不要成為家裡的負擔。

在那種情況下,恒子奶奶不得不早點出來工作,恒子奶奶在她就讀的高中女校中學習,當時全校的學生都要參加勞動,由於她體格小沒法織布,只能幫忙搬運絲線。這些工作對恒子來說實在很無趣,她常常會擔心未來要怎麼辦?

就在恒子奶奶迷茫之際,在大阪當醫生的叔叔向家裡提出,誰願意學醫他將資助學費。相對於在工廠裡看不見希望的工作,也許當醫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就這樣年僅16歲的恒子踏上了學醫之路。

這個選擇對她來說,無所謂快樂與否,或者想不想做,在當時已經別無選擇,她必須儘快自食其力。

從醫70年來,恒子奶奶一直都是受聘醫生,相當於上班族,她沒什麼野心,工作掙錢也是為了養兒育女,現在兒女們已經各自成家,她沒有太大的經濟壓力,不過這份工作倒是變得讓她割捨不下了。

如果你常常因為思考工作的目的而感到迷茫,不妨告訴自己一點即可:工作就是為了賺錢養活自己而已,至於人生價值、自我成長之類的,先做起來慢慢思考就好了。

即使你非常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那也沒有關係,先盡力做好它,盡可能去做,總比瞎想強,有時候太閒了,反會帶來負面影響,忙起來反而更好。明確了工作最本質的意義,我們再來考慮工作的狀態,便會清晰得多。


記得!工作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工作狂,經常通宵工作吃飯不規律,最後反噬的還是自己。如果太在意工作,太在意權利、地位和金錢,總是不愛惜自己拿命去拚,就算勉強能撐個幾十年,身體遲早還是會被擊垮。

單看這幾年,猝死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就知道,有些玩笑真的開不得,工作雖是最能獲得自我價值的途徑,但工作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你想啊,如果你拚命工作,身體卻變得越來越糟,你和家人的關係越來越遠,即使你掙了很多錢,又有什麼幸福可言呢?飲食足以溫飽,有一份力所能及而且可以做好的工作,也許這樣的生活剛剛好。

當然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讓人煩躁不已的情況,有人會遭受職場霸凌,有人被上司騷擾,有人深陷爾虞我詐的辦公室政治,還有人長期被壓榨一直工作到深更半夜。

如果你的工作一直讓你做出巨大犧牲,已經嚴重影響到你的情緒,讓你身心疲憊,那就果斷離開。

你要明白:工作是去是留?由你決定,別人無權干涉。如果你認為工作是你賺錢的工具,而現在這個工具已經緊緊束縛了你的生命,或者家人的幸福,那不妨自信的離開。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在離開的時候一定要巧妙,盡可能的交接清楚,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此外,不要在身心疲憊的時候才想著行動,而要在體力和精力都比較充沛的情況下準備周全,再做出明智的抉擇。人生長路漫漫,讓自己開心、過得舒心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第一個重點內容:工作大多是為了賺錢,這沒什麼可恥的。

我們來小結一下:

從本質上來說,工作是為了生活,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養活家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在工作的同時要記得愛惜自己,當一份工作嚴重消耗你的精力時,不妨做出正確的選擇,工作自由完全掌控在你的手中。

不要把自我價值全部建立在工作上,帶著「為身邊的人略盡綿力」的想法去工作,或許會更好。

人生,只要能照亮某個角落就夠了。

(待續)


 

(註1) 人間失格:
《人間失格》,是日本小說家太宰治的中篇小說;人間失格,即喪失做人的資格。

 

 

其他文章︰
  1. 《人間值得》下
  2. 《耶路撒冷三千年》1
  3. 《創造力》【下】
  4. 《讚揚與責備》下
  5. 《社交天性》下
  6. 《活出意義來》3/4
  7.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人間值得》

Next Post

《人間值得》下

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總是不快樂?三大罪魁禍首:金錢、權力、地位

為什麼你總是不快樂?三大罪魁禍首:金錢、權力、地位

2025-03-01
0
商周圖書摘要》「幾歲開始⋯會不會太晚?」前CIA探員:這些問句讓你輸在起點

商周圖書摘要》「幾歲開始⋯會不會太晚?」前CIA探員:這些問句讓你輸在起點

2023-04-20
0
建立孩子的自信先從「正確的讚美」做起!向成功者學習這7個特質,正向教養出樂觀心態

建立孩子的自信先從「正確的讚美」做起!向成功者學習這7個特質,正向教養出樂觀心態

2024-08-21
0
《品格的力量》44 欲望暴君

《品格的力量》44 欲望暴君

2023-07-29
0
商周圖書摘要》鐵路、電信⋯國營事業經濟績效令人失望,為何還有「國有化浪潮」?3個理由助長

商周圖書摘要》鐵路、電信⋯國營事業經濟績效令人失望,為何還有「國有化浪潮」?3個理由助長

2022-11-10
0
《品格的力量》63 死老鼠不怕貓

《品格的力量》63 死老鼠不怕貓

2023-12-09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