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讚揚與責備》下

2022-04-02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讚揚與責備》下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2
前集回顧
  • 《讚揚與責備》上
  • 《讚揚與責備》中

常言道:「愛之深,責之切。」要怎樣責備,才能真正讓對方感受我們是關心他們?是為他們好的?

三明治批評法先揚後抑,利己利人!

那怎麼責備才能利己利人?有一個方法叫做三明治批評法。簡單來說,三明治批評法的意思,就是先揚後抑。先給出一個讚美,然後再傳遞負面的批評。

比如,發現孩子在洗碗之後,沒有把灶臺擦乾淨,有些父母可能上來就會批評孩子:「兒子,我都跟你說了做事要認真,不要顧此失彼,你看你連髒兮兮的灶臺都忘記一起擦洗乾淨了。」要是這麼說,孩子一定會產生牴觸。

既然你已經宣判兒子沒有進步的可能,那兒子反回:「我不做了,行吧?」也只是剛好而已,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籠統化責備。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說:「寶貝,爸爸一直認為你很勤快、很努力,昨天你主動配合媽媽打掃衛生,我覺得你長大了、懂事了,但是我發現你忘記把鍋子和灶臺一起清理乾淨了,下次你要注意,老爸相信你能做得更好。」我們看,同樣是批評,哪種的結果更好,一目瞭然。

三明治批評法之所以實用,是因為它把注意力集中到未來,批評不應該成為完全負面的譴責,它應該有建設性,能夠為接下來的行動提供有價值的指引,這樣的批評才能利己利人。

讚揚與批評的魔法比例

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註4)花了40年的時間,做了一件費時費錢又極其瑣碎的研究,觀察伴侶在日常生活中的交談和爭吵。戈特曼觀察了3000對伴侶的交流模式,並做了多年的跟蹤研究,戈特曼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幫我們揭示了,究竟是哪些因素在維繫或者摧毀了一段婚姻。

數據的分析結果表明,決定婚姻能夠持續的關鍵因素,不是情侶之間有著相同的愛好,也不是彼此能持續保持吸引力,而是讚揚與責備在交流中的比例。

對於夫妻雙方來說,或者對於任何人來說,責備對人的影響比讚揚更大,能引發強烈的情感,更深地扎入記憶,因此,想讓讚揚能夠抵禦責備造成的傷害,就需要更大的比例。

通過對數據的分析,戈特曼發現在一對伴侶的交流中,當讚揚與責備的比例超過5:1時,他們的婚姻更有可能保持穩定、健康成長。讚揚與責備5:1的比例後來也被發現,適用於很多其他的溝通場景,現在也被稱作是人際溝通中的魔法比例。

當然,就算得知了這個魔法比例,想要保持良好的溝通,也未必是件容易的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在真實的交流情境中,我們會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往往很難精確對標這個數字。

但這項研究,至少能帶給我們一個很有價值的啓示,那就是它讓我們看到那些毫無顧忌的、過量的責備,在一段關係中有著怎樣的破壞力,也讓我們看到讚揚與責備,在人際溝通和交往中,發揮著怎樣的重要作用。

如何客觀地評價自己

前面我們說的讚揚與責備,都是針對他人的評價方式,但是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也隨時隨地接受著別人對我們的評價。要客觀地評價他人很難,要做到客觀地評價自己更難。在評價自己的過程中,最常見的偏見就是:大多數人會盲目地認為,自己比別人優越。

美國的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抽樣調查,在調查中,心理學家詢問汽車駕駛員:你覺得你的駕駛技術,是處於普通水準、低於普通水準,還是高於普通水準?93%的受訪者都認為,自己的駕駛技術高於普通水準;88%的受訪者認為,自己開車比其他人更安全,很明顯的,大家都傾向於高估自己的駕駛技術。

心理學中人們把這種趨利避害、尋找優越感的傾向,稱作烏比岡湖效應(Lake Wobegon Effect),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在比較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成就時,傾向於將自己擺在一個高於平均值的位置。

烏比岡湖效應這個名字,來源於美國公共廣播電臺的一個廣播小說節目。在節目裡,主持人虛構了一個虛假的小鎮,在這個小鎮裡女人都很強,男人都長得不錯,小孩都在平均水準之上。但如果仔細往下聽,我們會發現小鎮上,各種可笑的事情層出不窮,鎮上的居民並沒有聰明到哪裡去。

心理學家們無情地把這個現象,稱作「虛幻優越感」,在它的影響下,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應該比別人得到更多的讚美,不僅如此,我們的記憶也會欺騙我們。

自利的記憶:把碎片式記憶重新組合成適合自己的模樣

這本書的作者特麗.阿普特,曾經任職一些委員會的招聘部門,在參與很多申請者的面試時,她發現當她在面試中詢問申請者:「你上一份工作中,犯下的最大錯誤是什麼?」很多人都會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回答出來,但如果問題變成:「你上一份工作中,最讓你驕傲的成績是什麼?」大多數人都會很快的對答如流。

這並不是因為申請者,有意隱瞞自己的工作經歷,而是因為他們的記憶不願意合作。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記憶並非過去事件的重播,而是一種重建。我們都會給零碎的碎片式記憶,加上我們自己賦予的含義,重塑過去的經歷,讓它更加符合我們的世界觀。

換句話說,我們每次在回憶一件事的時候,都會在大腦中對事件進行修改,把記憶碎片重新組合成適合自己的模樣,人類大腦這樣的記憶方式,被心理學家稱為自利的記憶。

溝通減少偏見:多聽別人說,想想自己客觀否。

心理學家科迪莉亞.法恩(註5),曾經這樣描述人類的自利記憶,她說:潛在的威脅越大,我們那虛榮的大腦就會越強烈的保護自己。

科迪莉亞.法恩
科迪莉亞.法恩

聽起來,自利記憶和我們前面提到的烏比岡湖效應一樣,都讓人類對於自我的認知,變得不那麼客觀,也是讓我們產生偏見和認知錯誤的罪魁禍首之一,但是從人性角度出發,我們已經知道,逃避責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重建記憶和認知偏差,雖然讓我們變得不那麼客觀,但它們作為人類心理自衛的一種手段,對於我們的心理健康來說,至關重要。

適當的優越幻想和錯誤記憶,能夠讓我們相信自己是值得讚揚的,這個信念也能讓我們在受到責備之後,快速地緩解焦慮、快速地恢復鎮靜。

面對有可能欺騙我們的記憶,首先我們要坦然承認,非理性的自我評價並不是一定都是壞的,在爭執和衝突的時候,我們需要停下來鎮靜幾秒鐘,問一問自己:我對別人和自己做出的評價,是不是符合事實?如果站在對方的視角看問題,我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嗎?

多聽別人是怎麼說的,多想想自己有可能並不客觀,這都可以讓我們在溝通中減少偏見,即使做不到完全的客觀公正,也能讓我們在邁向客觀公正的道路上,前進一大步。

職場中的讚揚與責備,往往充滿偏見。

在職場上,讚揚與批評同樣幾乎無處不在,但職場中的讚揚與責備,往往充滿偏見。心理學家進行過一系列職場評價的心理測試,簡稱IAT內隱聯結測驗,這個測試測量的是:我們會多快給某些類型的人貼標籤。比如,有的人喜歡男性、歧視女性,有的人偏好大眼睛、有的人歧視小眼睛的人。

研究發現,大多數人都會把女性和協助、輔助、後勤聯繫在一起,而把男性和事業、領導、權力聯繫在一起,這種偏見會讓人很容易忽略女性在職場的貢獻。

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能夠抵抗負面偏見,其實卻不然。就連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都陷入過自信危機。她曾經專門接受發聲訓練,就是為了改變別人所說的尖聲、咋呼的女性聲音,而她也堅稱自己,從不喜歡大聲說叫的女性,不自覺的,她也變成了一個對女性妄加論斷的人。

為什麼職場偏見這麼難以改變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偏見來自於大腦的一種學習機制。

我們的頭腦從過去的經驗中,吸收知識來預測未來可能遇到的情況。比如,我們見過一支筆,大腦就會記住它,下次再看見的時候,就會認出這是一支筆;同樣的,和別人交流的時候,我們的大腦也會記錄對方的言談舉止,並且從過去收集的資訊中,預測他人的反應。這種學習模式幫助我們認識新東西、學習新技能,但也會造成偏見,從而扭曲我們的評判體系。

在職場我們很難改變這些偏見,所以更需要在公司層面採取措施,減少職場偏見。比如說,很多偏見是來自對他人的不理解,因此一些專門給企業高管做培訓的講師們,就會訓練管理者,把性格和工作方式不同的員工組合起來工作。

比如,心態上樂觀的人更重視正面結果,最後,他們總能看到公司取得的成績,悲觀的人更容易看到負面結果,他們很愛找問題;工作方式上,有的人喜歡用統計數據說話,有的人更相信自己的直覺。把這些人組合起來,其實也在訓練領導者,熟悉和瞭解不同的人的性格和工作方式,學會理解和包容不同的人,從而減少偏見的發生。

總結與回顧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評判與被評判,讚揚和批評都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只有理解我們大腦中的評判機制如何運作並且反思它,才能真正駕馭這套評判體系,明白到底什麼樣的評價真正有意義,並且找到和別人以及和自己相處的最佳方式。

《讚揚與責備》這本書就為您解讀到這裡,希望大家都有收穫,我們下期見。

(完)

  • 博客來》讚揚與責備:劍橋大學的溝通課
  • 博客來》被批評的勇氣:為什麼我們那麼在意別人的評價,卻又總是喜愛議論他人?

 


(註4) 約翰.戈特曼:
(John Gottman,1942年4月26日-)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西雅圖人際關係研究所所長,從事家庭關係方面研究長達40年,婚姻關係、人際關係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被媒體譽為「婚姻教皇」。

(註5) 科迪莉亞.法恩:
(Cordelia Fine)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學士、劍橋大學犯罪心理學碩士、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現為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教授,被《泰晤士報》讚賞為「擁有高度幽默感的認知神經科學家」。2017年憑《荷爾蒙戰爭》,榮獲第30屆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其著作相繼售出14國版權。

 

其他文章︰
  1. 《讚揚與責備》 上
  2. 《讚揚與責備》中
  3. 《創造力》【中】
  4. 《烏合之眾》上
  5. 《社交天性》下
  6. 《活出意義來》3/4
  7.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讚揚與責備》中

Next Post

《閱微草堂筆記》︰巨公放生

相關文章

商周圖書摘要》利用爛工作,你要向廢物和毒瘤般的同事學習

商周圖書摘要》利用爛工作,你要向廢物和毒瘤般的同事學習

2023-07-18
0
《耶路撒冷三千年》2

《耶路撒冷三千年》2

2021-08-08
0
《閱微草堂筆記》︰心鏡【中西對照】El espejo del corazón

《閱微草堂筆記》︰心鏡【中西對照】El espejo del corazón

2022-04-10
0
《品格的力量》64 真正的痛苦無藥可醫

《品格的力量》64 真正的痛苦無藥可醫

2023-12-23
0
《品格的力量》6 榜樣的感染力

《品格的力量》6 榜樣的感染力

2022-10-27
0
商周圖書摘要》從諾基亞的失敗,看組織的愚蠢如何扼殺一群優秀經理人、員工的創造力

商周圖書摘要》從諾基亞的失敗,看組織的愚蠢如何扼殺一群優秀經理人、員工的創造力

2022-12-01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