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創造力》【上】

2021-10-22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創造力》【上】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創造力,可以說是當今最被重視的素質之一。公司老闆希望員工具有創造力,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家長也希望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

但是如果問:到底什麼是創造力?要怎麼培養創造力?很可能每個人的回答都不一樣,這個時候就該聽聽專家的意見了。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書是《創造力》。

本書的作者是知名的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匈牙利語:Csíkszentmihályi Mihály,1934年9月29日-2021年10月20日)。他最有名的貢獻是創立了「心流理論」(註1),來解釋人們該如何獲得幸福。不過除此之外,米哈里對創造力也有著很深刻的研究,在他看來,創造力不僅能推動社會發展,也會讓人更幸福。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

當畫家在畫布上塗抹顏料、數學家面對公式冥思苦想時,他們就擁有了自我實現的成就感,感覺生活充實又有意義。


如何理解創造力的本質?

為了研究創造力的本質,米哈里閱讀了大量的研究資料,他還採訪了許多富有創造力的專業人士,其中包括了1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這個過程當中,米哈里就發現人們對創造力有著很多的誤解。

比如,說到創造力,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都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天才,像是提出相對論的愛因斯坦,或是改變手機行業的賈伯斯。但是米哈里認為,個人只是創造力的一小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想要真正的理解創造力,就需要從更高一層的系統角度去看。

在這本《創造力》當中,米哈里構建了一個創造力系統,幫我們更好的理解創造力的本質。同時他也提供了許多建議,幫助培養和發揮創造力。下面就通過三個問題,來解讀本書的主要內容。第一、創造力由哪些元素組成?第二、創造力是如何運行的?第三、如何提升個人的創造力?


富有創造力的典型例子:梵谷

一、創造力由哪些元素組成?

本書的開場白,米哈里先對創造力下了個定義:創造力是指改變社會某個領域的能力,它可以表現為某種觀念、行動或者事物。

這個定義的重點是改變。人們對創造力最常見的誤解,就是把它和才華混淆,但其實這是兩種不一樣的能力。

才華是說人們擅長某個方面,但是才華和成就再高,也不代表它有創造力。比如說一個NBA的超級球星,他一定很有才華,但這並不代表他有創造力,因為他做的事其他球員也在做,他只是做得最好、最優秀,但是並沒有給籃球帶來創新。

那麼哪些人富有創造力呢?典型的例子就是梵谷。梵谷生前默默無聞,沒有獲得任何成就,一生畫了900多幅畫,只賣出去一幅,生活是無比的淒涼。直到他自殺之後,人們才意識到梵谷的藝術價值。他的印象派風格影響了整個20世紀的藝術界,激發了無數的創作靈感,大大改變了人們的審美。

所以我們判斷一個人有沒有創造力,不能看他的才華和成就,而要看他有沒有通過創新,改變人們對事物的已有的看法。


領域、學界和個人是創造力的三元素

創造力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一般人都把創造力看成個人能力,就跟唱歌、跳舞一樣,有人擅長、有人不擅長。但是米哈里認為,這沒法解釋一些現象,比如,為什麼有的地方創造性人才會集中出現?像是許多最有影響力的藝術作品,都誕生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

如果創造力只跟個人有關,那只能認為這個城市發生了什麼基因變異,接連不斷的誕生出了傑出的藝術家,這個顯然有些牽強。米哈里就認為,創造力的發揮不僅依靠個人,更要依靠整個社會大環境。

創造力與三個元素緊密關聯,分別是領域、學界和個人。

我們先說領域,這是指由相關知識構成的專業領域,比如說繪畫、物理、法律,每個都是獨立的領域,不同的領域有不同的知識體系。你要研究物理,就要背各種公式定律;你要學習法律,就要閱讀大量的案例法規。


相對論是從萬有引力定律發現新知識

所謂創新,就是人們發現新知識,改變現有領域的過程。比如愛因斯坦就是在牛頓經典物理的基礎上,發展出了相對論。不同領域知識的特點,會影響創造力的發揮。

有的領域,比如數學和物理,參與者大多年輕的時候就做出貢獻,年紀越大越難有新發現。這是因為這些領域的知識,邏輯嚴密、結構清晰,對頭腦的洞察力和反應速度要求很高。所以,就算是天才如愛因斯坦,他的物理創新也都是在40歲前完成。

反例就是藝術、繪畫。繪畫是一個結構性不強的領域,充斥著各種流派和風格。學習繪畫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就算有創新也常常要和梵谷一樣,可能要等很久才被認可。所以想在藝術方面發揮創造力,往往需要更多時間的沉澱。

同時一個領域裡知識的更新,也會激發創造力。佛羅倫斯在文藝復興時期,建造了許多宏偉教堂,這些教堂宏大拱頂(註2)上的巨大繪畫都被視為瑰寶,深刻影響了後來的繪畫創作。

而這些作品誕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時的建築師研究了古羅馬萬神殿的結構,重新掌握了失傳已久的拱頂建法,這才讓藝術家們有了充足的空間,去繪製他們理想中的作品,這就是領域變化影響創新的例子。


創造力需獲得別人的認可才算

再來說學界,所謂學界就是領域裡的專家,他們的任務是判斷某部作品或者某個發明、發現,是否值得作為新知識去推廣流傳。如果沒有學界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會充斥著無意義的研究發現:今天有人說水能變成油,明天有人說推翻了相對論。所以學界相當於是一個過濾器,為大眾去偽存真,留下真正有價值的創新。

每個領域都有自己的學界:醫學領域的學界是經驗豐富的教授專家,體育領域的學界是賽場上的裁判。學界有時候還可以是普通人,比如對企業來說,他們面對的學界就是全體消費者:他們推出的新產品是否能流行起來,完全取決於消費者喜不喜歡。這就意味著創造力還需要獲得別人的認可才算。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斯蒂格勒就認為,優秀同行的集體判斷比個人判斷更準確、更有意義。說服同時代的人認可自己的思想,是科學家應該承擔的責任。

喬治·約瑟夫·斯蒂格勒(英語:George Joseph Stigler,1911年1月17日-1991年12月1日)

學界有很多方式來影響創造力,比如說學界會提出具體要求,來促使創新的發生。還是拿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斯來說,佛羅倫斯的許多藝術建築,從大教堂到城門,並不是丟給藝術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喜好,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這些建築都有對應的執行委員會,成員由銀行家、牧師和行會負責人組成。

這些人可以理解成那個時候的學界,他們有著自己的審美需求,會審核不同藝術家的方案。經過多輪篩選,再把工作交給最合適的藝術家。可以說,正是在學界的高標準要求下,佛羅倫斯才誕生出這麼多偉大的藝術創新。

從這個角度看,諾貝爾獎也是學界對創造力的一種促進。每年的諾貝爾獎發佈會,本質上是對學界、對各領域科學家的認可表彰。諾貝爾獎的巨大榮譽,會激勵科學家們不斷挑戰難題,也會吸引各國政府加大對科研投入。

比如日本政府在2001年的時候,就正式推出了一系列發展科研的措施,來實現50年裡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


好奇心是諾貝爾獎得主的共同點

最後我們來說說個人,什麼樣的人會更有創造力呢?當米哈里問他的採訪對象們:「是什麼讓你們和別人不同?」好奇心是最常見的回答之一。

每個在自己領域裡做出創新貢獻的人,都能講出一堆關於好奇心的趣事。物理學家漢斯·貝特,從5歲的時候就對數學計算充滿了好奇,8歲的時候就開始自己研究乘方計算。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萊納斯·鮑林,從小就在藥店裡幫忙混合藥物,不同物質間的化學變化讓他深深的著迷,想搞清楚背後的原理,很自然的就走上化學的路。

漢斯·阿爾布雷希特·貝特(德語:Hans Albrecht Bethe,1906年7月2日-2005年3月6日)
萊納斯·卡爾·鮑林(英語:Linus Carl 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

好奇心也帶給他們非凡的熱情,促使他們克服各種阻礙,朝著自己認定的方向不斷前進,最終取得成功。

有創造力的人常常能夠根據不同的場景,展現出互相矛盾的性格,這讓他們能夠匯聚各種可能性,來最大程度的探索世界。比如他們能表現出內向的一面,去忍受孤獨、磨練記憶,又能表現出外向的一面和學界積極的溝通交流。他們常常很謙虛,把自己的成就歸功於運氣;但是也非常驕傲,相信自己與眾不同,能做出非同凡響的事。

另外米哈里也發現,這些有創造力的人都非常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常常能從自己的工作中體驗心流,也就是一種全身心沉浸其中、物我兩忘的境界。

 

以上第一部分的內容告訴我們:創造力和才華不同,它更注重的是對現有知識領域的改變。

創造力和三個因素有關,分別是領域、學界和個人。有創造力的個人,往往很有性格複雜、有好奇心又常常能體驗心流。領域為他們提供基礎的知識體系,學界對他們的創新做出評判。


找對門路人才輩出

接觸學界的機會並不是平均分佈的,當大師們在某個地方定居下,總是能夠吸引很多類似志趣的年輕人投奔過去,想要獲得大師們的賞識。 世界上就有這麼一所大學,它的經濟學系比其他任何一所大學產生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多,包括201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察·塞勒。這所大學呢,就是芝加哥大學。

理察·H·塞勒(英語:Richard H. Thaler,生於1945年9月12日)

怎麼去解釋這個現象呢?我們來研究一下芝加哥大學的背景。在經濟學方面,芝加哥大學擁有充滿挑戰和競爭的支持氛圍,人們醉心於研究而心無旁騖。如果你在經濟學系工作,你的周圍都是極有能力的同事,當你做出愚蠢的事,他們會讓你難堪,但也很樂意幫助你。

對於做學術,這是一個非常有益的環境,能夠提高你的工作成效。 這個優勢也不斷吸引著全球,對經濟學感興趣的人才加入進來。 所以呢?對於科學、藝術、商業和政治來說,選擇工作地點可能比選擇在哪裡買房更重要。

因此,一個人是如何具體結合領域和學界來發揮創造力?這是很重要的,接下來的第二點,就來說說創造力的運行過程。

(……待續)


【註解】

(註1) 心流理論:
心流(英語:Flow),也有別名以化境(Zone)表示,亦有人翻譯為神馳或沉浸狀態,是由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首度提出,定義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感及充實感等正向情緒。
(註2) 拱頂:
是一種拱形的一個建築學用語,指平行的多個拱形製造出的天花板樣式,用於提供天花板的或屋頂的空間。

 

其他文章︰
  1. 《創造力》【中】
  2. 《創造力》【下】
  3. 《創造力》
  4. 《讚揚與責備》下
  5. 《社交天性》下
  6. 《活出意義來》3/4
  7.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創造力》

Next Post

《創造力》【中】

相關文章

商周圖書摘要:把火箭變可回收,馬斯克如何實現不可能?

商周圖書摘要:把火箭變可回收,馬斯克如何實現不可能?

2022-10-07
1
商周圖書摘要》你了解顧客究竟「想要什麼」嗎?買電鑽不是為了在牆上鑽洞

商周圖書摘要》你了解顧客究竟「想要什麼」嗎?買電鑽不是為了在牆上鑽洞

2023-05-26
0
《品格的力量》11 母親是「自然的傑作」

《品格的力量》11 母親是「自然的傑作」

2022-12-01
0
《社交天性》下

《社交天性》下

2022-05-28
0
《七真史傳》:第二十一回-04 孫不二洛陽顯道術 馬丹陽關西會友人【中西對照】Capítulo 21-04

《七真史傳》:第二十一回-04 孫不二洛陽顯道術 馬丹陽關西會友人【中西對照】Capítulo 21-04

2024-07-20
0
《品格的力量》58 一張忠誠的笑臉

《品格的力量》58 一張忠誠的笑臉

2023-11-03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