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創造力》【中】

2021-10-23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創造力》【中】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在上一集裡,我們瞭解了創造力不等同個人的才華或是聰明,除了個人的努力之外,還仰賴著整個專業領域的良好環境,以及系統性運作,可見孟母三遷確實是極有智慧的舉措。這一集,我們就來看看創造力的運行過程。

二、創造力是如何運行的?

米哈里發現,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領域進行創新的時候,方法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他們發揮創造力可以分成五個階段,分別是:準備期、醞釀期、洞悉期、評價期和製作期。

準備期階段的任務,是找到要解決的問題。對數學家來說,可能是一道困難的定理證明;對作曲家來說,可能是寫一首反映某種情緒的歌曲;對畫家來說,可能是描繪特定時間的天空顏色。只有找到了問題,創造力才有了發揮的對象。


創作來源大多來自個人生活

在尋找問題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好奇心和興趣,這讓我們用開放的心態來看待一切,從而源源不斷的發現各種問題。那麼問題從哪來呢?常見的來源就是個人的生活,這種情況在藝術家中很常見。

《百年孤寂》(註3)的作者馬奎斯就說過,他的創作衝動來自於童年時,聽到的神話和民間傳說,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復活這些故事,展現拉丁美洲文化的獨特魅力。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西班牙語:Gabriel García Márquez,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

另一個問題來源是領域。在各個領域當中,都積累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說數學領域,就有哥德巴赫猜想(註4)等等難題;在人工智能領域,如何提升AI對語言的理解,做到既迅速又準確的翻譯,就是許多人研究的問題;而能源領域的問題,可能是如何開發出更清潔環保的能源。

同時學界也會不斷提出問題,很多科學研究機構都會給年輕科學家們指定研究方向,並提供相應的資助,比如說開發抗腫瘤的藥物、或者搞清楚某種疾病的成因。許多諾貝爾獎得主就是解決了機構提出的問題,研究成果最終獲獎的。


醞釀期是最神秘也最具創造力的階段

下面說說醞釀期和洞悉期,這兩個階段緊密相關。醞釀期是指靈感逐漸成型的過程,而洞悉期是指靈感被我們捕捉到的時刻。

醞釀期可以說是,最神秘也是最具創造力的階段。醞釀期的思考,幾乎都在潛意識中完成,很多人都說不清楚,解決問題的靈感是怎麼從腦子裡突然蹦出來的。但米哈里的採訪者都同意,把問題交給潛意識處理,讓自己去做些其他的事,反而能夠促進問題的解決。

大多數人認為,那些卓越的創造者都是極其勤奮,一分鐘都不會浪費的人吧?就像魯迅先生說的,恨不得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工作。 但是作者研究發現的事實恰恰相反,創造過程可不是說他們成天坐在那裡想,好點子就會出現的,經常是在開車、洗澡或者做其他什麼事的時候想出來的。

在研究進入攻堅階段的醞釀期,創新者們都覺得,保留一些閒散的時光很重要,有時候他們看上去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有時候他們故意停下工作,出去散步和慢跑,但就是這段時間釋放了他們最多的創造力,讓他們有機會透透氣,從自己的研究中走出來,想點別的。

那麼這段神秘的空閒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醞釀期為什麼有助於創新?

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就這麼說過:「我現在遊手好閒、無所事事,這意味著我正處於富有創造力的階段。」

弗里曼·約翰·戴森(英語:Freeman John Dyson,1923年12月15日-2020年2月28日)

有句話說:「如果你有一個問題,不要坐在那裡試圖解決它,我從來沒有只是坐著就想出了方法,方法可能是我在開車、洗澡或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降臨。」


別小看睡著了還在進行創造

另一種對創造力的解釋,是心理學中的認知理論(註5)。 認知理論認為,在醞釀期人們的頭腦中,一直在進行著信息加工,甚至在睡著了的時候也在進行,這是一種隱秘的方式,就像是開久了的空調,人們就意識不到它的存在了。 這種沒有意識參與的思維活動,也沒有什麼方向,每個思維線索隨機組合,這是最簡單的心理聯繫。

這種隨意組合的好處是什麼呢?那就是會形成一些看似不相干的組合,結果這些組合就成了最優的思維連接,最後碰撞出了人們想要的答案,這就是創造力。所以我們看到的一拍腦門,就想出來的好點子,前期都經過了漫長的思考過程。

認知心理學就認為醞釀期的本質,是潛意識對已有信息進行加工的過程。當我們有意識地解決問題的時候,會習慣採用常規思路。一旦遇到需要發揮創造力的問題時,就很容易陷入瓶頸。而在潛意識中,理性不再起作用,於是我們搜集的信息能以更自由、更靈活的方法組合,也更容易產生有創造力的想法。

這種說法可能會讓人誤會,以為遊手好閒就能產生靈感。其實,創新者們把問題交給潛意識之前,已經做了大量的思考和準備工作。

許多人都聽過化學家凱庫勒的故事,他為了研究苯環(註6)的結構絞盡腦汁。在一次打瞌睡的時候,他夢見苯環(苯分子)像一條蛇一樣,首尾相連形成環形。在這一瞬間,他突然領悟到苯環的結構。凱庫勒能產生這種靈感,也是因為他已經冥思苦想了很久,有足夠的材料讓他的潛意識進行加工,而不是真的靠做夢就能解決問題。

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凱庫勒·馮·斯特拉多尼茨(德語:Friedrich August Kekulé von Stradonitz,1829年9月7日-1896年7月13日)

《哈利波特》的靈感來自火車上的男孩

等到靈感從潛意識進入意識層面,被我們洞悉到,就進入了評價期。評價期的目的,是研究這個靈感有多大價值。科學家會進行計算和做實驗,看靈感是否能獲得驗證;詩人會揣摩從靈感裡獲得的句子,看它們符不符合作品氣氛。當我們後退一步,用更客觀的眼光去審查時,就會發現靈感的不足之處,許多靈感會被放棄。

而當靈感通過了評價期的檢驗,被認定有價值之後,就進入了最後的製作期。

正如愛迪生說的一樣,百分之一的靈感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來澆灌。製作期是最費時的,拿寫小說舉例,有一個吸引人的故事創意,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JK羅琳說過,《哈利波特》的靈感來自於她在火車上看到了一個男孩,她不由自主的想像,如果這個男孩要坐火車去魔法學校,會誕生怎樣的故事?於是她開始構思人物、設計情節,花了十幾年才完成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說。


聽取別人建議,以完善作品。

米哈里建議,在製作期我們依然要保持開放的心態,關注領域的最新動態,因為別人提出的新理論,或者發明的新工具,都可能幫我們解決問題。

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的最大成就,是證明了費馬大定理(註7)。在獨自研究的10年時間裡,他也關注著其他數學家對費馬大定理的研究,得到了很有啟發的思路,最終才完成了證明。

安德魯·約翰·懷爾斯爵士(英語:Sir Andrew John Wiles,1953年4月11日-)

另外在製作期結束時,米哈里也建議我們和學界多交流,聽取別人的建議,這能進一步幫我們完善作品。

剛才我們舉的例子,都是有關那些創造天才們,但其實這五個階段的經驗,也可以為普通人所用。

比如說,當你在工作中遇到死胡同,怎麼想都沒靈感的時候,不妨就讓自己放鬆一下,把問題交給潛意識,逛逛街、看個電影,也許那某個瞬間答案就會突然降臨。你也不要獨自埋頭幹活,要多和同事溝通,聽聽他們的建議,這都能幫你更好完成工作。

總結第二部分的內容,創造力的運行可以分成五個階段:在準備期我們尋找感興趣的問題;在醞釀期我們用潛意識來加工信息,產生靈感,並被我們洞悉;在評價期我們會審查靈感,確認它的價值後就進入了製作期;最終將靈感變成可以拿給學界評價的作品。

介紹到這裡,我們已經瞭解了創造力的組成元素和運行過程,下集的第三部分就來說說,要如何提升個人的創造力?

(……待續)

 

(註3)《百年孤寂》:
是哥倫比亞作家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的作品,「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作者也因此獲得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學院的頒獎理由是:「像其他重要的拉丁美洲作家一樣,馬奎斯永遠為弱小貧窮者請命,而反抗內部的壓迫與外來的剝削。」
(註4) 哥德巴赫猜想:
是數論中存在最久的未解問題之一。這個猜想最早出現在1742年普魯士人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與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的通信中。用現代的數學語言,哥德巴赫猜想可以陳述為:這個猜想與當時歐洲數論學家討論的整數分拆問題有一定聯繫。
(註5) 認知理論:
是研究由經驗引起的變化是如何發生的一種學習理論。
(註6) 苯環:
德國化學家凱庫勒於1858年,提出了碳原子間能夠相互連接成鏈的觀點,到了1865年,他對苯的結構提出了一個設想,即碳鏈有可能頭尾連接起來成環。
(註7) 費馬大定理:
亦名費馬最後定理,其概要為:當整數n>2時,關於x、y、z的不定方程式x的n次方+y的n次方=z的n次方,無正整數解。以上陳述由17世紀法國數學家費馬提出,被稱為「費馬猜想」,直到英國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及其學生理查·泰勒,於1995年將他們的證明出版後,才稱為「費馬最後定理」。
其他文章︰
  1. 《創造力》【上】
  2. 《創造力》【下】
  3. 《創造力》
  4. 《讚揚與責備》下
  5. 《社交天性》下
  6. 《活出意義來》3/4
  7.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創造力》【上】

Next Post

《創造力》【下】

相關文章

《品格的力量》17 自尊是一切美德的起點

《品格的力量》17 自尊是一切美德的起點

2023-01-13
0
《品格的力量》52 喬治.威爾遜的例子

《品格的力量》52 喬治.威爾遜的例子

2023-09-20
0
《生命3.0》3/3

《生命3.0》3/3

2022-08-26
0
《七真史傳》:第十回-01 講三乘演說全真道 損面容甘作醜陋人【中西對照】Capítulo 10-01

《七真史傳》:第十回-01 講三乘演說全真道 損面容甘作醜陋人【中西對照】Capítulo 10-01

2023-10-07
0
孩子買房,父母該不該伸手金援?向有錢人學習資產分配,放大錢的價值

孩子買房,父母該不該伸手金援?向有錢人學習資產分配,放大錢的價值

2025-02-01
0
《閱微草堂筆記》︰鄭蘇仙夢冥府【中西對照】 Un viaje de ensueño al otro mundo

《閱微草堂筆記》︰鄭蘇仙夢冥府【中西對照】 Un viaje de ensueño al otro mundo

2022-04-17
4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