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的本質》中

228

如果,我們把一個國家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一年,大家知道會有什麼效果嗎?根據推算,國家的生產毛額(GDP)會增長30%以上,教育的作用就是這麼巨大,所以我們一直在強調要終身學習,要進行職業教育和義務教育等等……

窮人需要的不只是食物,而是一次翻身的機會!

而窮人陷入貧窮的根本因素──

【第二個原因:窮人不做遠期規劃】

很多地方的窮人對教育不重視,即便有很多慈善組織幫他們建學校,還苦口婆心地跟他們說,普及教育有多好多好。但是家長們把孩子們送去讀書,這個積極性也不高,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窮人並不確定十個兒女裡,有哪一個可能會給他養老,而偏偏教育又是一個長期的投入,好多年以後,才能看見成效。

這種把手裡頭有限的資源,壓寶似的壓到某一個孩子身上,而來賭一個遙遙無期的結果,這對他們來說是冒太大的風險,所以寧願把錢花在馬上就能見效的事上,比如買點吃的改善一下伙食等等。

再比如,大家在職場上都很清楚一件事,就是你的身價取決於你的核心能力,你得有一個足夠突出的長處,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這樣的你才可以在職場中,獲得一個不錯的職位和收入。

但是窮人為了討生活,一般會身兼數職,多打幾份工來補貼家用,這個事長期來看是很不划算的,因為如果沒有辦法足夠專注的話,他們很難成為任何一個領域的專家,自然也就挺難獲得讓他們脫貧的收入。

但是多做幾份兼職工作,在收入上是立竿見影的,這個短期效果很顯著,至於成為行業裡的專家、發展核心能力,那就太遙遠了,他們不相信這種太遠的規劃。

不在教育上扎根,窮人的生活如何反轉?

作者在教育這個課題上,做了深入的實地探討和研究,因為受教育是另外一個窮人和富人的巨大差別之處,受過更好教育的人,更容易成為一個經濟獨立的人,然後他又會讓自己的下一代受更好的教育,由此形成了一個正反饋的一個循環。

但是很多發展中國家,確實在教育工作上做的不好,所以首先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能夠把學生留在課堂上,而不讓他們輟學?

這麼一個問題,也就是要增加受教育的時間,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在這方面,印度做得不是很好,於是杜芙若他們就又來到了印度,在這裡繼續做他們的對比實驗。他們想花100美元來研究一下,通過什麼樣的方式,能夠增加學生們受教育的年限?

比如說,可能是因為鄉村裡面的教師不夠,所以學生也就不來上課了,那麼就用100美元去雇教師,經過統計他們發現可以增加1.7年,這1.7年可能是有一個小孩,他多讀了1.7年的書,也可能是兩個小孩,每個小孩多讀了0.85年的書。

總之,最後平均來講,100塊錢花出去,結果就增加了一個小孩1.7年的讀書時間。

那麼還有別的方法,可以增加孩子受教育的時間嗎?

比如說,可以提供免費的午餐。學生因為家裡窮不來上學,有免費的午餐之後,可以不花錢就有飯吃了,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把一部分孩子留在課堂上,這個可以留2.8年的時間,看起來比雇教師要更好一些,對吧?

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

作者發現,很多小孩不來上學是因為他們生病了,很多就是有寄生蟲、蛔蟲,那如果花錢幫小孩除蟲,不讓他們得寄生蟲病的話,他們也許就會留在課堂上了,於是作者又用這個錢去除蟲。

結果經過對比發現,除蟲的這個效果,每100美元花下去,可以增加28.6年的讀書年限,所以說,除蟲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

孩子要上課,家長更需要再教育。

還有什麼別的方式沒有?

那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對家長的教育。很多小孩不來上課,是因為家長的觀念有問題,因為家長就覺得讀書這玩意沒什麼用,像買彩票一樣。

假設他有十個孩子,而他這十個孩子裡,可能有那麼一兩個是厲害的,把他們送去讀書就好,其他人就不用了。這一兩個讀了書之後,到底能不能賺錢還不一定,如果說他們學得非常好就能賺大錢,他晚年就享福了;如果說他們要是沒有賺到錢,最後他就白花這個錢了。

所以,那些家長們,是把讓孩子讀書當作了什麼?沒錯,那觀念就是當作買彩票了。

但是作者要告訴家長的,其實讀書並不是買彩票,而是一種穩健的投資。平均來講,多讀一年書就比少讀一年書的,你的工資會多8%,這是有數據統計的。而且,讀書也是父母對於孩子的一個禮物,就是說父母把孩子生下來,就應該饋贈他這麼一個禮物,他不僅僅是一個財產,也不是父母的賺錢工具。

那麼如果把這個觀念給家長們貫徹了之後,可以增加多少讀書年限?答案是40年,因為貫徹觀念這件事,並不需要花什麼錢,所以100美元花下去的話,你會發現可以增加40年的讀書年限,這個效率非常高,對吧!

建議政府雙管齊下,孩童教育立竿見影。

於是,杜芙若他們就建議印度政府,應該怎麼去做,才能夠把孩子留在課堂上呢?

  • 第一、我們應該給孩子除蟲,因為不除蟲的話,那麼孩子生病了,他就不來了。
  • 第二、要對家長進行很好的教育,家長有了這樣的觀念,孩子就能留在課堂上了。

比如說,我們可以在招工的時候,規定要一定學歷以上的,這樣一來,家長一看這些孩子們要是不讀書,也找不到工作,所以還是讓他們去讀書吧!家長就會把孩子們送過來了。

以上,對印度政府的建議,最後被證明也是很有效的。

杜芙若他們還做了很多的研究,發現教師曠課學童缺乏閱讀能力的問題,在他們的改善建議之下,孩童受教育的情況就大幅改善了。

我們通常都會覺得,窮人是很窮的,他們窮得連填飽肚子都有困難,如果說他們得到了慈善機構的糧食補助,他們肯定會去買更多的食物來填飽肚子。

可是《貧窮的本質》這本書的兩位作者,在印度當地做了很多社會實驗,他們卻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當窮人可以買多一點食物的時候,他們並不會把所有,投入到換取更多補充能量的食物上,相反的,他們會選擇買一些口味更好、價格更高的食品,有的甚至拿補貼的錢,去買了電視機和收音機。更有意思的是,這個事情還很普遍。

比如在尼加拉瓜,56%的農村家庭裡有收音機,21%的家庭有電視機。即便在有些地區,比如印度的烏代布爾,這裡實在太窮,電視機和收音機都買不起。那是不是代表,他們會把補貼的錢都花在吃的上面?也不是,這裡的窮人會把自己14%的預算,花在宗教節日上。

烏代浦 或 烏代布爾 天城文:उदयपुर,英文轉寫:Udaipur)是印度拉賈斯坦邦的一個城市。

錢不是花在刀口上,窮人的首選是什麼?

這就奇怪了,為什麼這些人明明很窮,他們為什麼不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或者趁著發補貼了多買點口糧,反而是要做這些,看起來對填飽肚子沒啥用的事呢?

兩位作者跟村民們聊了聊,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對於窮人來說,他的首要選擇是什麼呢?

看起來是填飽肚子,其實不然,世界各地的窮人營養不是很均衡,但是填飽肚子其實還是做得到的。他們最希望的是,讓自己毫無希望的貧窮生活少一點乏味,減少乏味的方法可以是一台電視機,也可以是一點特別的食品,還可以是一個歡樂的宗教節日。

他們的想法是,任何值得做出的改變都要花很長時間,做長期規劃,不如只關注當前,盡可能的把日子過得很愉快。這本書裡有一位孟加拉的醫生說:「醫生在窮人生活扮演的角色,其實也是讓窮人們眼下過得更愉快一點。」

窮人根本治不起大病,因為那會花很多錢,比如化驗、住院。所以他們知道,自己一旦得了大病,就乾脆放棄攢錢、防範風險這種宏大的目標,平常就來找醫生開點藥。即便他們知道,這個解決不了什麼大問題,但還是要為他們自己的健康做點什麼,這會讓他們自己過得舒服一點。

生存壓力致使窮人無遠見,是嗎? 

沒有遠見會加劇貧困,其實反過來說,貧困也會造成沒有遠見。這是什麼道理呢?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的壓力和一種叫做皮質醇(註3)的激素水準密切相關,皮質醇的水平越高就代表壓力越大。

窮人的長期處在生存壓力裡,皮質醇的水平自然就偏高,就會影響大腦的部分區域,比如前額皮質、類扁桃體、海馬區等等,這些可都是認知功能的重要區域。所以,高皮質醇會直接損害人的認知和決策能力,由此可知,長期處在壓力的窮人,他們不太可能會做出理智的決定。

壓力讓窮人們做不出長期的決策,而長期無法擺脫貧窮,又讓他們覺得漸漸失去了希望,感到沒有出路了,將又會大大的降低他們度過難關所需要的自控力,於是他們會甘於當下,只看短不看長,在貧窮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這就是窮人之所以窮的第二個原因,沒有長遠規劃。

待續


(註3) 皮質醇
屬於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皮質激素之中的糖皮質激素,在應付壓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故又被稱為「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提高血壓、血糖水平和產生免疫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