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大器可以晚成》下

2022-01-06
in 經濟學科
0 0
A A
《大器可以晚成》下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3

里奇·卡爾加德從小就很不會念書,平庸看來是他的命運。原本只上家門口的美國中西部二年制大學,學歷上能出現史丹佛大學還出自一個烏龍。他的田徑賽成績被史丹佛的教授看到,但是資料上的長度單位被誤會了,教授就以為他將能名揚四海,所以就破格錄取了他。(他還是在入學後跟教練聊天,才發現這件事。)

作者「轉大人」的人生故事,有趣!

他與傑出的同學們一起念了四年,還是沒什麼耳濡目染。在25歲畢業的時候,看著那些史丹佛的同學都有很好的成就,他只能打工洗碗、當保全,整個不知道人生要幹嘛,沮喪到去便利商店偷酒飲酒。

某個漫漫長夜,里奇正輪值保全警衛,他獨自一人感到很孤單寂寞,然後就聽到隔壁的伐木場有狗叫聲。他才意識到,隔壁工廠根本沒有請保全,用隻狗就可以了,不需要薪水、可能做得還比他好?! 25歲的時候,賈伯斯都已經讓蘋果公司上市了!

但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顯示,我們在18到30歲時,有一段稱為「成人初顯期」,青少年並不是直接跳接就轉大人,我們許多的認知功能、判斷力、決斷力,情緒控管方面,都還沒有發展好。

25歲當保全的他,大腦的前額葉皮質還沒有發育完全,還沒有準備好成功。這時離他參加SAT測驗已經10年了(當時只有中等成績)!

現在回頭來看,他覺得自己大概到26歲才有點頭腦開機,27歲或28歲才覺得自己能夠理性思考,擘畫未來;29歲時,才覺得自己的大腦稱得上是一個成人。

作家亞當·格蘭特曾經說過,假如把占星術放在一端,把心臟監護器放在另一端,那麼布里格斯量表的位置就在這中間,說白了,就是一半科學一半占卜,它並不嚴謹。但是嚴不嚴謹已經不重要,因為它方便。

邁爾斯布里格斯16型人格分析(MBTI)
《Fortune》500強企業數十年來都採用的一種性格分類指標,如何把對的人放到對的位置上,其實這是最不容易的一件事。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最知名的職業人格測驗。透過分類人格並提供職業性向建議的 MBTI 測驗,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以及職業性向。 人的性格一旦成型,會展現不同的表現方式:外傾-內傾(E-I),感覺-直覺(S-N),思維-情感(T-F),判斷-知覺(J-P)。人們的性格塑成期通常在青春期,在這之後人們具有了較為穩定的個性類型,並在隨後的歲月中動態發展與完善。

這些測試把智力、人格、品性這些極難量化的指標,通過一紙測試變成了白紙黑字的數據。就從這個方便程度,即使後來有更準確的測試方法,也很難替代它。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樣做會帶給人一種掌控感。但是僅僅是掌控感,它並不是真的掌控。這就是助推神童文化的第二股力量,包括智商測試在內的一整套被過度使用的測試體系。

媒體報導渲染了神童文化

至於第三股力量,就是媒體。谷歌搜索結果顯示,自從1960年以來,「神童」這個詞,在報紙文章和其他媒體中出現的頻率,增加了10倍以上。在媒體的不斷渲染下,神童文化又往人們心裡走了一步。

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內容,三股推動神童文化的力量:

第一、教育機構出於商業目的,掀起了一場軍備競賽,讓神童文化潛移默化地成為一種共識。

第二、智商測試給了神童文化科學上的底氣。

第三、媒體報導進一步渲染了神童文化。

作者說了這麼多,並不是要徹頭徹尾的否定神童文化,而是想表達沒有必要對年少成名這件事這麼癡迷,它並不是唯一的出路,就像這本書中說的,每個人都可以大器晚成。

第二部分:為什麼每個人都可以大器晚成?要想成為一個大器晚成的人,我們應該怎麼做?

大器晚成,來自腦科學的發現。

大器晚成這件事最重要的一個信息,來自腦科學的發現。過去我們都覺得越年輕腦子越好使,但是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人的大腦能力其實並不是像一個球一樣均勻地膨脹,從出生膨脹到20歲,然後就逐漸撒氣。

大腦能力的發展,其實更像是一場賽跑,這個階段你領先,下個階段我領先,每個階段都會此消彼長,有的能力減退,有的能力變強。換句話說,沒有哪個年齡層能同時具備所有優勢,也沒有哪個年齡層會同時具備所有劣勢。

比如,大腦中跟決策規畫和控制衝動有關的腦區,叫前額葉皮層,這個區域一般直到青春期結束之後,大概是25歲左右才會徹底成熟。過去我們都覺得成年人能更好地控制情緒,是因為社會閱歷多。但是,從腦科學的角度看,這其實是一種剛性的勝利能力,它很難通過其他的方式獲得。

前額葉皮層不僅是個煞車,它還負責向其他的腦區傳遞信號,負責把目標和行動連接起來。就是激發執行力,規畫出明確的目標,並且能夠行動起來。

再比如,大腦中有個東西叫髓鞘,髓鞘是用來傳遞神經信號的,我們的聯想能力,把不同的知識經驗融會貫通的能力,就跟這個髓鞘有關。這個東西的主要生長期,也是在20歲以後。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到了3、40歲,有些時候反應就不如20幾歲的時候那麼快,那麼靈敏了。這其實是因為大腦的突觸(也是神經網路的一部分)在自我修剪。

這個過程就像是修剪樹枝一樣,把一些東西剪掉,這聽起來好像是個壞事,畢竟神經網路的總量變少了。

但是,在此前的幾年,青春期的大腦快速生長,很多神經網路複雜的糾纏在一起,而這些修剪能夠讓複雜的神經網路,在一定程度上被約束,而保留下來的神經網路,傳遞資訊的效率會更高。這就像修路一樣,把分岔修剪掉,主幹道反而變得更明朗。

老人講故事,社會閱歷、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美國麻省總醫院的一個研究員叫勞拉格曼,他曾經做過一項研究,評估了5.5萬個對象的認知能力,結果發現人的認知能力大概是這樣一個發展過程:

  • 在青春期末期(大概是快到20歲的時候),認知處理速度達到巔峰,反應特別快。
  • 到了20出頭,學習和記憶名稱的能力達到巔峰。
  • 25到35歲時,短時記憶能力最突出。
  • 45到55歲時,社會理解能力達到巔峰狀態,非常擅長跟人交流溝通。
  • 65歲以上,還有一項能力會達到頂點,就是對語言類知識的把握。所以為什麼大家都喜歡聽老人講故事,不光是因為社會閱歷豐富,而是人家的語言表達能力也確實更強。

再比如,為什麼有人說外科醫生的巔峰年齡是50歲,因為這時不僅有了充分的技能,同理心也變得更強,更擅長跟病人溝通。換句話說,每個年齡有每個年齡的天賦,千萬不要浪費它。

那麼落實到行動上,應該怎麼做才能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在這本書中,作者給了一個建議:要學會戰略性撤退。簡單說,就是要多做嘗試,然後儘早知道哪些事是你做不了的,知道你的能力局限,然後在這些事情上果斷撤離。

戰略性撤退的本質,是合理的管理毅力資產。

毅力是一種非常有限的資源,早在1996年,社會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就曾經做過實驗:把人分成兩組,一組人吃巧克力,另一組忍住不吃巧克力,只吃胡蘿蔔;然後再讓這些人去解答那些特別複雜的謎題。

結果發現,在答題環節,巧克力組堅持的時間要比胡蘿蔔組長得多,因為胡蘿蔔組的毅力已經被上一個環節用掉了。換句話說,毅力就像是存款一樣,可以提取,但不能透支。

戰略性撤退的本質,就是合理的管理你的毅力資產。《魔鬼經濟學》的作者經濟學家史蒂芬·列維特,曾經說過:「我在經濟學領域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就,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我是一個善於捨棄的人,我從一開始就將早點敗、快點敗當成自己的座右銘。」

史蒂芬·列維特
史蒂芬·列維特(Steven David Levitt,1967年5月29日-)

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很多時候我們不是通過堅持來定義自己,而是通過放棄來定義自己,也就是說,發現不合適就趕緊撤。

那麼,該往哪撤?我們在做自我規畫的時候,總喜歡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到底該停在舒適區繼續做自己熟悉的事?還是應該走出舒適區闖一闖?其實這個問題還有第三個選項,就是創造新的舒適區,也就是在自己的能力版圖內,找到一個更有性價比(註6)的事業。(英語:price–performance ratio,或譯價格效能、效價比、價效比)

比如十幾年前,網路影片剛剛興起,招募了大量的年輕人,好多人都覺得這是新事物,是年輕人的天下。但是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有大量的創新網路節目,其實是一些從電視臺出來的資深電視人所做的,他們大概是第一批從傳統媒體,走向網際網路的策畫人才。這就是典型的創造新的舒適區。

做內容策畫,這是他們擅長的,而網路節目時又缺少專門的節目人才,一旦走進這個領域,他們的優勢就會被迅速放大。

這是作者給我們的第一個建議:要學會戰略性的放棄。類似的策略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比如戰略性自我懷疑。乍一聽,自我懷疑好像不是什麼好事,但是作者認為關鍵在於你怎麼看。假如把它當成情緒,那麼它就會不停地打擊你;假如只是把它當成單純的信息,那麼自我懷疑就能成為一個可靠的顧問。

大器可以晚成,最佳代表人物:李安!

人在什麼時候會自我懷疑?大概率上是這件事,觸及到了你的能力弱點,甚至這個信息,更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再比如,作者還有一個建議叫建立空檔期,也就是留出一段時間,不帶任何目的的到處嘗試,去嘗試以前想做但是沒有做過的事。

聽到這裡可能會說:「哎呀,這些建議聽起來好像也不是特別新鮮啊。」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其實不在於這些建議本身,而是這些建議其實都有點違背直覺:我們認為貴在堅持,但作者告訴你要撤退;你覺得自我懷疑不好,作者偏偏認為有用。

這個反轉就在於:一個東西到底是優勢還是劣勢,其實不在於這個東西本身,而是在於能不能恰到好處地駕馭它。這些建議放在年輕人身上,也許弊大於利,但是對年長一點的人來說,就能更好地駕馭它們。

例如,有足夠發達的前額葉皮層來控制衝動,不會一根筋走到底,就能在該放棄的時候放棄。年長者的閱歷能夠帶來自信,讓他在自我懷疑時,不至於徹底否定自己,而是冷靜地審視這個信號背後有用的訊息。從這個角度看,假如年輕是一種優勢,那麼年齡就是關於優勢的優勢,也就是說,它能讓你更好地駕馭這些優勢。

過去我們在形容一個人的職業時,習慣把職業分成兩種:第一種,推石頭型的職業,比如體力勞動,只要停下就沒有收益;第二種,滾雪球型的職業,你的優勢會隨著閱歷的增長一路積累。

就像巴菲特說的:「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找到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看完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這個坡其實不是一條筆直的大路,它沿途遍佈著很多路口,總有一個會讓你形成巨大的勢能,給你帶來新的機會。

有一位在台灣考大學落榜兩次、直到36歲「人生開張」前都還在家帶孩子的李安,在里奇眼裡,這樣的人更熟悉逆境,擁有韌性。

李安
李安(英語:Ang Lee,1954年10月23日-)

大器晚成的市場還很大!還沒有多少人注意到,現在正是時候,我們都有責任做點對的事,也等於幫自己一個很大的忙。正如里奇說:我們很有天分,我們是大器晚成者,我們有精彩的天命去追尋。

借用這本書封面上的一句話,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

(完)


(註6) 性價比:
在日本稱作成本效益比──為性能和價格的比例,俗稱CP值。在經濟學和工程學,性價比指的是一個產品根據它的價格,所能提供的性能的能力。在不考慮其他因素下,一般來說有著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是更值得擁有的。性價比字面上看起來,像是價格對於性能的比值,實際上是「性能對於價格的比值」。

《大器可以晚成》下

其他文章︰
  1. 《大器可以晚成》上
  2. 《思維盲點》任何人都會有的思維誤區(上)
  3. 《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上
  4. 《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下
  5. 《貧窮的本質》上
  6. 《全新思維》下
  7. 《輝瑞登月任務》 2/4
  8. 《好奇心》下
  9. 《清教徒的禮物》上
  10. 《指標陷阱》2/3
Previous Post

《大器可以晚成》上

Next Post

《閱微草堂筆記》︰佐治藥言【中西對照】El karma cometido por la intención

相關文章

為何真正的有錢人,反而愛開普通車?一文拆解富人的致富心態

為何真正的有錢人,反而愛開普通車?一文拆解富人的致富心態

2025-01-25
1
《七真史傳》:第三回-04 受天詔山東度世 入地道終南藏身【中西對照】Capítulo 3-04

《七真史傳》:第三回-04 受天詔山東度世 入地道終南藏身【中西對照】Capítulo 3-04

2023-05-10
1
《閱微草堂筆記》︰鬼神顛倒【中西對照】Casualidades arregladas por los espíritus

《閱微草堂筆記》︰鬼神顛倒【中西對照】Casualidades arregladas por los espíritus

2022-08-13
1
《品格的力量》47 人生就是一場勇敢的戰鬥

《品格的力量》47 人生就是一場勇敢的戰鬥

2023-08-19
1
商周圖書摘要》她總是緊張到吐,靠安排「嘔吐時間」竟解決?用4個練習,不再被情緒牽著走

商周圖書摘要》她總是緊張到吐,靠安排「嘔吐時間」竟解決?用4個練習,不再被情緒牽著走

2023-03-17
0
《咖啡癮史》下

《咖啡癮史》下

2022-06-30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