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代,對於鑲著美國某著名大學經濟學碩士、博士頭銜的教授,總是敬佩不已,心想他們一定是很成功的企業家,後來發現他們幾乎都在學術圈裡鑽研而已,有的會成為企業的高級顧問,但幾乎沒有聽說成為企業家的。
民間也常流傳著「讀經濟的不會賺錢」這樣調侃的話語,可是偏偏每個國家,又都需要經濟學家的分析來制訂經濟政策,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如果你那麼聰明,為什麼會沒錢呢?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書叫做《如果你那麼聰明》,這本書是一位經濟學家寫的,句子裡的這個你指的就是經濟學家,你可能感覺到了這個書名只說了一半,它的全句應該是,「如果你那麼聰明,為什麼會沒錢呢?」
這句話聽著有點扎心,其潛台詞是,既然經濟學家那麼懂得商業和市場運行的規律,那他們就應該能夠預測市場的走向、商業的趨勢,靠預測賺到很多的錢,可現實是: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沒有靠預測掙到錢,而且他們做投資也一樣會賠錢,為什麼會這樣呢?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弄明白經濟學家是做什麼的,今天要解讀的這本書,就是要回答這個問題。
本書作者迪爾德麗·N·麥克洛斯基(註1),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經濟學、歷史學、英語和傳播學教授,在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任教12年,有人說她是當代少有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很多著名的經濟學家都很推崇她的書,麥克洛斯基很擅長跨學科的綜合研究。
在這本書裡,她借助傳播學、修辭學的理論,拆解經濟學家怎麼講道理,幫讀者透過難懂的公式和複雜的邏輯,看懂經濟學家到底在說什麼?又是怎麼說的?從這本書裡,我們能學到真正的經濟學批判性思維,也能幫我們掌握一些具體的方法,識破那些不靠譜的經濟學觀點。
《如果你那麼聰明》這本書提出了三個關鍵核心:
- 經濟學家不是預言家,預言是魔法世界裡占卜師的工作,而經濟學是一門現代科學,現代科學本就是反魔法的,和其他現代科學一樣,經濟學要做的事,是創造一個思想框架,拒絕魔法提供的解決方案。
- 經濟學家既不是預言家,也不是實踐者,而是觀察者。
- 重視隱喻和故事,不會讓經濟學不科學、不理性,恰恰相反,這樣做會讓經濟學更理性,也更講道理。
接下來,我們以兩部分來分享這本書的主要觀點。
首先,我們要回答書名裡提出的問題,如果經濟學家那麼聰明,為什麼會沒錢呢?我們就從這個問題出發,來說說經濟學家到底是「什麼的」?
第二,明確了經濟學家是「什麼的」之後,我們就來具體的說,經濟學家是怎麼表達觀點的。
能預測未來的專家,可信嗎?
如果經濟學家那麼聰明,他們為什麼會沒錢呢?這個問題明顯是在諷刺那些誇誇其談,聲稱能夠預測未來的專家。有一個很簡單的推理,就能證明他們的預測其實沒什麼道理。
首先,我們假設:如果不考慮環境因素,任何人看到路邊有500塊錢,肯定會把它撿起來。作者把這個假設叫做「一般貪婪公理」,經濟學家也都認可這個公理,然後我們就得承認一個讓人有些失望的結論,那就是在我們上下班的路上,肯定沒有500塊錢躺在地上等著我們去撿。
這個結論很容易證明,我們就來一起推理一下。假設在 T 到 N 的時間線,在一條路上躺著500塊錢,那麼根據前面說的一般貪婪公理,一定會有人在 T 這個時間段內把它撿走。
我們用常識來思考一下,也能得出同樣的結論,如果有人到處給別人提建議,說他能告訴你,怎麼才能在路邊撿到500塊錢,而他只收一點服務費,你會買這個服務嗎?肯定不會,因為你知道,如果真的有這500塊錢,那個人早就把它撿走了。
這個道理太明顯了,當然不會有人上當。我們不會相信推銷員說,你買的這款車子只對你才有優惠,也不會相信那些投入一點錢就能領大獎的短信。
可是作者說有意思的是,到了美國上流社會的慈善晚會上,人們又好像忘記了這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去問經濟學家:利率會怎麼波動,房價會怎麼變化?玉米的價格又會怎麼變化?
就算經濟學家回答了他的話,可信嗎?如果一位經濟學家真的告訴你,玉米的價格未來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那他就等於在說,只要用自己的房子做一點抵押,就能快速賺到幾十萬,這跟告訴你哪裡能撿到500塊錢,又有什麼區別呢?
說到這裡,我們自然就會產生一個疑問,不是很多人做股市的預測嗎?有基本面分析師、技術派分析師,甚至還有人嘗試用深度學習來預測股票嗎?那如果具備專業的知識,股票的價格應該可以預測吧?但事實上,經濟學家很早就意識到,股票的價格不能預測。
在投資問題上,不能忽略運氣的因素。
1931年統計學大師卡爾·皮爾森(註2),他就放棄了一樁預測股市的生意,因為在那之前,他沒有預測到股市的大崩盤,他沮喪地發現股票價格的變化,有很多偶然因素不能預測,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價格取決於人們的預期。
現在有一棵蘋果樹,我們對它的預期是每年都結10個蘋果,結果下了一場大雨,蘋果樹被雷劈了一般,那從明年開始,它每年就只能結出5個蘋果,這時候我們對這棵蘋果樹產量的預期就變了,那蘋果的價格就會變,那麼是因為什麼導致人們的預期發生變化呢?
沒錯,是因為蘋果樹被雷劈的這個消息,消息就是新的知識,所以只要有新的知識產生,預期就會發生變化,價格就會發生變化。但是新的知識,那一定是意外的知識,就像蘋果樹被雷劈,我們不可能預見到這件事會發生。所以股票的價格可以預測嗎?顯然不能!
但是也可能有人會反駁說,那確實有人根據股市經紀人,或者自己對股票的預測賺了大錢呀!沒錯。但是作者又反問道,那也有人同樣在賽馬、賭球上賺了大錢啊?也就是說,賺了大錢的人,不一定都是因為預測成功,還有可能是運氣。
在投資的問題上,我們不能忽略運氣的因素,最後還有人可能會反駁說,經濟學家他們沒辦法靠投資掙到錢,很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本錢,有的經濟學家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經濟學家的投資建議不靠譜
20世紀70年代,芝加哥大學就有一群經濟學家,他們在午餐會上抱怨銀行不願意貸款給他們,讓他們失去了一個賺大錢的機會,因為當時美國的利率高得離譜,在經濟學家看來,利率這麼高,未來一定會下降,那利率下降了,債券就會漲價,這不就是一個穩賺不賠的好機會嗎?
結果不久之後,利率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還好銀行做了明智的決定,這群經濟學家才沒有負債累累。
舉一個美國金融危機時期的例子。
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註3)是1994年成立的,創始人叫約翰·梅韋瑟(John Meriwether),是當時最厲害的對沖基金之一。梅韋瑟是華爾街的債券套利之父,他開創這家公司的時候,找到了當時世界上最頂尖的經濟學家做合夥人,包括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還有麻省理工、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
一開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業績非常出色,在成立的頭10個月裡,基金就賺了20%。到了第2年賺了43%,第3年賺了41%,3年累積的收益達到了21億美元,但是到了第5年,也就是1998年,俄羅斯金融風暴,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動盪。
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卻做了錯誤的決策,它放大了金融衍生產品的運作規模,就在短短的150天裡,資產淨值就下降了90%,出現了46億美元的巨額虧損,差一點就破產了。
你看那麼多聰明的經濟學家聚在一起,還是有可能做出這樣錯誤的投資決策,所以作者說經濟學家投資失敗很正常,她自己也在投資中賠過錢,有時候是投資了看起來肯定會賺錢的房地產市場,有時候是投資了由經濟學家組成的智囊團推薦的外匯。
一次法院的判決,才有投資建議這行業出現。
既然投資建議不靠譜,為什麼還會出現這樣一個行業呢?這件事說起來還挺好笑的。給別人提投資建議這個行業,不是經濟學家提出來要做的,而是因為一次法院的判決。
20世紀末,美國有一些有爭議的財產,他們一般爭議的焦點就是,如果人們把養老基金委託給其他人管理投資,那投資失敗了怎麼辦?這種案子法院很不好裁決,因為投資失敗的原因不好界定,所以法院就提出管理養老基金的基金受託人,應該諮詢相關領域的專家,請他們給出合理的投資建議,給別人提投資建議這個行業就是這麼出現的。
有一個聰明的經濟學家就是這麼做的,他的名字叫奧托·艾克斯坦。他把大規模的統計模型用在了商業上,開了一家公司,把自己對價格和利率的預測做成報告,再賣給別的公司。這家公司在1984年盈利達到了8400萬美元,不過艾克斯坦的公司從來沒有根據自己的預測做過投資。
作者調侃說,如果他這麼做了,沒準能賺到更多的錢?!
能看到這點,覺得作者真的很大膽,她這番話不是把很多同行的工作,一棍子給打死了嘛!不過讀完這本書,你就會發現,作者其實不是在挑戰同行,相反的,她是要站出來替她的同行說話、澄清。
經濟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
很多人對經濟學和經濟學家的誤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經濟學家不是預言家,預言是魔法世界裡占卜師的工作。而經濟學是一門現代科學,現代科學天然就是反魔法的,和其他現代科學一樣,經濟學要做的是創造一個思想框架,拒絕魔法提供的解決方案。
經濟學拒絕魔法提供的解決方案,不是因為魔法是邪惡的,而是因為它太過簡單了。這個世界不會你擦一下神燈,就有精靈來滿足你的願望;也不會看一下水晶球,就能知道命運的走向。
經濟學家會告訴你,這個世界更複雜的真相,好的東西一定是稀缺的,我們必須用辛勤的汗水來滿足我們的慾望,我們不能打個響指就變得富有,所有的事情都要付出代價,有些人誤以為經濟學能夠預測未來,是因為他們忽略了經濟學家的局限,那經濟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