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清教徒的禮物》上

2022-05-20
in 經濟學科
A A
《清教徒的禮物》上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2

本書追溯了美國管理文化的起源及特性,在三個世紀的時間內,這種文化將一小部分低微的美國殖民者,變成了這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力量和政治力量。建議關心資本主義體系,或者身居高位的企業人,都應該閱讀一番。

清教徒是一些什麼人?這要從當年十六世紀,歐洲的宗教改革說起。當時英國的教會,脫離羅馬教廷的控制,成為獨立的宗教,稱為國教派。

然而,國教派在英國掌權之後,某些方面變得和他們之前反對的羅馬教廷大同小異,而一些不滿國教派而主張繼續改革的人,就被稱為清教徒。他們的反對是教會系統的權威,他們認為聖經是唯一最高的權威,主張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奉行勤儉清潔的生活,所以被叫做清教徒。

我們熟悉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註1),最早提出了清教徒主義哲學思想。

書名像宗教,卻是美國管理發展的史書。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本書就是《清教徒的禮物》,由肯尼斯‧霍博(註2)、威廉‧霍博(註3)兄弟合著,書名聽起來,雖然像是一本有關宗教文化的書,但實際上,它是一本描述從英國清教徒移民開始,近四百年來的美國管理發展的史書。

這本書裡,作者通過歷史事實直接了當的表達,自己對源自清教徒傳統的優秀管理務實的認可,及對美國管理黃金時代的眷戀。而且,嚴肅批評了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在美國管理世界中,出現的專家崇拜的風氣,並警告企業家們,這些依賴專家諮詢財務數據,和由上至下的一言堂的管理模式,將會給企業和生產力帶來的傷害。

清教徒的精神是美國夢的來源,也是給後世的禮物。

為什麼清教徒對美國的企業管理發展,有重大影響呢?

清教徒的精神可以歸納為四點:

  • 第一、建造人間天國的堅定信念;
  • 第二、喜歡親力親為的技師精神;
  • 第三、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道德觀念;
  • 第四、善於協調各種財力、物力和人力的組織能力。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這四點就是美國夢的精神來源,也是清教徒饋贈給後世的禮物。

我們先來解釋一下,清教主義哲學的四點理念。

宗教信仰,成功移民新大陸。

第一點:建造人間天國的堅定信念。這一點,最早體現在早期移民美國的清教徒領袖,約翰‧溫斯羅普(註4)的講話中,1630年溫斯羅普率領一批清教徒,成功移民新大陸,建立了馬薩諸塞灣殖民地,在啟航之前,他對追隨者說,新英格蘭將是「山巔之城」。

這句話出自《聖經》新約中的馬太福音,換句話來說吧,早期的移民運動是清教徒奉上帝之名,遠赴新大陸,他們承載著建造人間天堂的使命。清教徒們自踏上陌生、蠻荒的美洲大陸起,就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人生目標不管多麼模糊,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建造人間天國。」

正是基於這樣一種精神力量的牽引,人生所經歷的任何苦難、磨礪,以及日復一日的「看不到頭的平凡勞作」,都被賦予了價值與意義:勞動是人的天職;生為上帝的子民,應當學會「自省、自律、自制」,做「俗家苦行僧」。

美國開國元勛之一,班傑明‧富蘭克林說,新大陸不看你是誰,只看真本事。這句話道出了美國精神的內核,這一點在後來的美國社會也得到了繼承,比如那些擁有偉大使命的公司和創始人,往往出身平平,這些創始人帶著清教徒式的理想主義,希望改變世界。

美國管理者與歐洲管理者的區別

第二點:喜歡自己動手,親力親為的技師精神。美國從一開始,就是徒手建立起來的聯邦國家,不同於那些建國很久,等級制度森嚴的歐洲國家。美國早期移民注重親自動手,信奉工匠精神,他們自己修房子、修汽車、修水管,並且為此感到特別自豪。

比如說,二十世紀初美國迷戀汽車,作者認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可以在星期六的早晨,給汽車修修補補。直到二十世紀60年代,哪家公司的總裁如果親手疏通了水管,一定會把這件事寫進公司的大事期刊中,以此表明自己是一個真正的美國人,自己動手,親力親為也成了美國管理者,區別歐洲管理者的特點。

再舉個例子,二戰中遇到吉普車壞了的情況,美國軍官可以告訴維修工,問題出在哪裡?但是英國軍官,一般是讓別人診斷問題出在哪?這就是英美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

美國歷史上多位總統,比如華盛頓、林肯、富蘭克林等,都有一個共同愛好:做木工……「凡事要親力親為,而且,要有一點機械天賦」便成為傳統,扎根於美國各階層的文化之中。

冒險與征服的事業,大多是群體英雄共同達成的。

第三點:集體主義精神,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道德觀念。這一點,與人們通常對美國的理解迥然而異,很多學者認為,自殖民地時代流傳在美國社會的,只有自私的個人主義,在我們的印象裡,美國人也是更崇尚個人主義的。

但是作者在書裡說,真相要更複雜,更令人欣慰,因為實際上,清教徒運動是很擅長把個人團結在一起,為共同目標奮鬥的。早期移民的領袖溫斯羅普,在一次講話中就說了,我們必須團結得像一個人,我們必須同甘共苦,同舟共濟。

所以,早期移民是非常倡導集體主義觀念的。作者認為:「冒險與征服的事業,大多是群體英雄共同達成的。」

北美「淘金熱」,成功與失敗的群體差別在哪?

第四點:善於協調各種財力、物力和人力的組織能力。這點不容置疑,清教徒移民從一開始,就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否則他們不可能到達美國。

歷史學家記載的情形是這樣說,清教徒一群一群,一個鎮一個鎮的移民,只要定居就是一個社區,所有單位都治理得井井有條,社會不是個體的集合,而是一個有機體,為明確的目標運行著,各部分都服從整體,各成員都貢獻力量,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位置。

十七、十八世紀的英國,曾經掀起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北美「淘金熱」,但成功的群體與失敗的群體,從概率上講,前者大多是懷有堅定信仰的清教徒們,後者更像「烏合之眾」;前者擁有在北美建造「人間天國」的使命與理想,擁有嚴密的組織和嚴明的紀律,擁有清晰的戰略和行動方案,同時更擁有深孚眾望的領導者,和嚴格的分工與協作等等。

以上就是清教徒精神最核心的四個特點,總結起來就是宗教信念、動手能力、集體觀念和組織能力。早期移民的清教徒,正是因為具備這些特點,才能成功到達新大陸,然後建立起新的聯邦國家。

十七世紀30年代的清教徒移民浪潮

儘管如此,移民美國大陸的清教徒運動,仍然是非常艱難和殘酷的。1606年,一批殖民者從英格蘭首先啟航,前往維吉尼亞州,出航的時候一百四十四人,到了第二年年底只剩下三十八人,後來又有幾批規模更大的移民,死亡率也非常高,差不多每一萬個人當中,只有兩千人活著,這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五月花號。

五月花號在1620年啟航,到達於美洲馬薩諸塞的普利茅斯殖民地後,只有五十多人活下來,死了一半的人,包括他們的總督。直到1630年,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位領導者約翰‧溫斯羅普,率領了一批清教徒,成功的到達了美洲新大陸,溫斯羅普充分汲取了之前移民的慘痛教訓,包括準備不足和缺乏有力的組織管理等等。

普利茅斯殖民地

溫斯羅普的成功,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前面所講的四點理念,這次移民的馬薩諸塞海灣公司創立者,本身是信奉清教徒價值觀的富商,這家公司資金雄厚,它的組織結構和運營模式,非常成熟和超前。在1630年那一年,他們用小船運了一千多人,之後的十年裡,他們用兩百艘船又運了一萬四千多人。

大移民的使命,奉上帝的旨意建造人間天國。

第一批移民包括製革工人、紡布工人、漁民、牧民、泥瓦匠、蠟燭商、軍官、醫生、裁縫等等,這些人共同建起了這個國家的雛形,這當中非常核心的一點是,他率領的移民行動擁有強大的信念。

每當有人問起這次大移民的使命,溫斯羅普都回答說,清教徒奉上帝的旨意,去新英格蘭建造人間天國,同時做為商人,他們還必須讓投資有回報獲取財富,這兩個目標並不衝突。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都是美國的早期移民奮鬥的動力和目標。

之後出現了更大規模的,向美洲大陸移民的運動,包括十七世紀80年代,英國貴格會教徒向賓夕法尼亞殖民,貴格會是清教徒的一個激進的分支,他們和清教徒希望淨化英國國教,不同的地方在於,貴格會的教徒希望淨化整個基督教。

那麼,清教徒移民帶到新英格蘭的價值觀,是如何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傳遍整個美國的?作者的答案是:個人和集體在國內的遷移。

摩門教徒的西進大遷移,還漂洋過海招募工人。

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摩門教徒的遷移,像馬薩諸塞州清教徒一樣,摩門教徒也是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移民的,摩門教徒的領導者楊百翰(註5),在1846年領導摩門教徒從伊利諾伊州,前往今天美國中部的大鹽湖山谷一帶,他們在那裡建成了一座城市,就是今天猶他州的鹽湖城。

楊百翰
楊百翰,又譯布里格姆·揚(Brigham Young,1801年6月1日-1877年8月29日)

作者認為,摩門教徒這次內部大遷移,可以媲美我們前面提到的兩次移民運動,包括1630年清教徒移民到馬薩諸塞,和1682年貴格會教徒移民到賓夕法尼亞。雖然摩門教徒不需要長時間的海上航行,但是他們也穿越了一千三百多英里的草原和沙漠。

在這次移民大行動中,楊百翰制訂了更周全嚴密的計劃,他首先選好路線,然後派數批年輕力壯的清教徒,沿著路線開路、架橋、造木屋、種莊稼,等待後續的大部隊收割,大部隊到達鹽湖峽谷的時候,他們可以收割莊稼,到那年冬天的時候,幾百個小木屋蓋好了,水壩也建好了,有糧食吃,有房屋住,有水喝。

楊百翰在這個過程中,懂得如何設計嵌套系統,一環一環緊密相連,同樣摩門教徒的移民使命,也是一樣的建造人間天國,同時創造更多財富。此外,摩門教徒還懂得如何調配大型資源,顯示了他們非常強大的組織和協調能力,他們在鹽湖城設立了永久移民基金,把那些仍然留在伊利諾伊的摩門教徒遷移出去。

1852年一年,他們遷移出了一萬人,後來他們開始用大規模的車隊,把猶他州的產品運到密蘇里州,返程的時候,帶上新移民到猶他州來,他們還用這樣的思路走出國外,傳教士漂洋過海,到英格蘭威爾斯招募紡織工、鋼鐵工等工人,引進了新的移民。

所以從摩門教徒遷移的過程來看,我們提到的四點精神:宗教教義、動手能力、集體觀念和組織能力是缺一不可的。

美國的建國過程從頭到尾,都體現了清教徒移民的價值理念。作者認為,除了這四個清教徒的特點,還有一個因素對美國的崛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十八世紀的法國,賦予美國的第五個特點:技術。

可是,怎麼會是法國呢?

(待續)


(註1) 法蘭西斯·培根:
第一代聖阿爾班子爵(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著名英國哲學家、畫家、政治家、科學家、法學家、演說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經驗論的始祖。

(註2) 肯尼斯·霍博:
(Kenneth Hopper,1926年5月4日-2019年5月20日)出生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終生致力於不同國家的製造業文化研究。他對美國工廠管理文化起源,及其對戰後日本管理文化影響的研究,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認,在製造與管理方面發表了眾多影響深遠的專業論文。肯尼斯和他弟弟威廉都是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的生前好友。他同時還是一位技藝出眾的機械工程師,曾任寶鹼公司(P&G)的部門經理。他做過幾十年商業管理和研究諮詢工作,曾幫助愛爾蘭政府和製造業重組,以適應共同市場的競爭,為經濟奇蹟「凱爾特之虎」的出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註3) 威廉·霍博:
(William Hopper,1929年8月9日-)現代語言學家、投資銀行家,曾經做為保守黨候選人,當選過歐洲議會議員,為歐洲經濟政策的制訂提供指導。他是跨黨派經濟政策研究機構──倫敦財政研究學院的創辦人、主席。他的職業生涯始於紐約格雷斯公司(W.R.Grace & Co.)的金融分析師,後成為倫敦瑞銀集團(S.G.Warburg)公司的總經理,現居倫敦。曾獲雷鳥國際管理學院私募股權終身成就獎(2010)和《專業投資人》(Institutional Investor)雜誌頒發的「年度交易獎」(1976)。

(註4) 約翰·溫斯羅普:
(John Winthrop,1588年1月12日-1649年3月26日)1629年,溫斯羅普因清教信仰被剝奪公職。他是一位律師,畢業於劍橋大學,屬於擁有土地的貴族。他購買了新成立的馬薩諸塞公司的股票,而該公司年初獲得了在新英格蘭開闢殖民地的特許狀。溫斯羅普表示,如果公司能夠把理事會遷到美洲,成立自治殖民地,他願意出賣自己在英國的土地,舉家搬到馬薩諸塞。那些不贊成建立契約社會的股東,友好的轉讓了自己的股票,溫斯羅普本人則當選為殖民地總督。在1629年率領一批清教徒前往新大陸,並成立麻薩諸塞灣殖民地。溫斯羅普以他著名的布道辭「山上的城」(真正的標題是「基督徒慈善的典範」)而著稱。他在1630年4月8日被選為殖民地第二任總督,在其後的20年內4度擔任總督。

(註5) 楊百翰:
又譯布里格姆·揚(Brigham Young,1801年6月1日-1877年8月29日)猶他領地首任總督。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創始人小約瑟夫·史密斯去世後,擔任教會首領一職。他率領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友長途跋涉來到鹽湖城並定居下來。在普若佛的楊百翰大學,即由他的名字命名。

 

 

 

其他文章︰
  1. 《清教徒的禮物》下
  2. 《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上
  3. 《貧窮的本質》上
  4. 《全新思維》下
  5. 《如果你那麼聰明》下
  6. 《敘事經濟學》下
  7. 《逆向管理》
  8. 《輝瑞登月任務》 1/4
  9. 《輝瑞登月任務》 2/4
  10. 《好奇心》上
Previous Post

《清教徒的禮物》

Next Post

《清教徒的禮物》下

相關文章

為什麼年過40「老人味」悄悄上身?醫師揭密:這些食物正讓你體味變重

為什麼年過40「老人味」悄悄上身?醫師揭密:這些食物正讓你體味變重

2025-06-28
142
《閱微草堂筆記》︰明季書生【中西對照】Un intelectual de la dinastía Ming

《閱微草堂筆記》︰明季書生【中西對照】Un intelectual de la dinastía Ming

2021-11-21
0
《七真史傳》:第七回-03 賄族長馬鈺立捨約 談玄功重陽傳真修【中西對照】Capítulo 7-03

《七真史傳》:第七回-03 賄族長馬鈺立捨約 談玄功重陽傳真修【中西對照】Capítulo 7-03

2023-08-12
0
商周圖書摘要》別因為他說會養妳,就嫁人!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給女兒的婚姻忠告

商周圖書摘要》別因為他說會養妳,就嫁人!美國前第一夫人蜜雪兒給女兒的婚姻忠告

2023-02-17
0
《品格的力量》52 喬治.威爾遜的例子

《品格的力量》52 喬治.威爾遜的例子

2023-09-20
0
《幸福之路》上

《幸福之路》上

2021-12-31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