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的力量》11 母親是「自然的傑作」

38

女人作為品格的教育者是極重要的,因為優秀的母親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時,她們為人類的精神世界提供了豐富的養分。

幼年時期在小孩心靈上留下的印象,日後最終會轉化為善良的行動,雖然在這中間可能會受自私和邪惡的干擾。這樣的事情是屢見不鮮的。

父母可能會竭盡全力地教導孩子形成正直和高尚的品格,但有時他們的努力會徒勞無功。這就像對人施捨而毫無回報。然而,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在父母去世後很久──可能二十年或更久一些──父母善意的口頭訓導,和他們在年幼子女面前的表率作用,才會發芽開花,結出碩果。

兒時母親的教誨彷彿在耳邊,喚醒浪子回頭。

在這類事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約翰.牛頓註1。他是奧爾尼教區的牧師,也是詩人庫珀註2的朋友。那時他父母去世很久了,他已度過放蕩無羈的青少年時期,成為一名海員,有一天突然良心發現,有一種深深的罪惡感,兒時母親的教誨在腦海中翻騰。母親的聲音彷彿又在耳邊響起,引導他浪子回頭,追求善良和美德。

約翰·牛頓(John Newton,1725年7月24日-1807年12月21日)

另一個具代表性的事例是有關約翰.魯道夫的。這位美國政治家曾經說過:「如果不是回憶起往事,或許我已成為一個無神論者──那些情形讓我記憶猶新,那時,我媽媽總是牽著我的小手,使得我不得不跟著她一起雙膝跪地,口中唸道:『我們的天父!』」

但是,從總體上來說,諸如此類的事情只是例外。因為品格主要是幼年期形成的。當人進入成年期時,一般都能保持下來,並且逐漸穩定下來。「不管你能活多少歲,」塞西說道,「第一個二十年是你一生中最漫長的一半。」

確實,這段時間是人一生中最可能有成果的黃金時期。當慣於造謠中傷和長年縱情聲色的沃爾科特博士重病纏身、奄奄一息時,朋友問他是否還能做什麼使自己感到滿足。這位垂死的人急切地回答說:「是的,只要能讓我返老還童。」讓他再次年輕,或許他會痛改前非,會改過自新。但是,這一切為時太晚,他的生命早已被習慣的鎖鏈牢牢束縛,成了習慣的奴隸。

優秀母親營造的家庭,是人們心靈神聖的殿堂。

作曲家格雷特雷認為,女人作為品格的教育者是極重要的,他把一位優秀的母親刻畫為「自然的傑作」。格雷特雷的思想是深刻的。因為優秀的母親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時,她們為人類的精神世界提供了豐富的養分。就像男人為物質世界的進步提供豐富養分一樣。她們為人類的進步所作的努力,是男人們無法可比擬的。

女人們在理性的指導下,以溫和的性情、善良和友好等內在精神原則,營造了一個歡樂、如意、祥和的氛圍,這種氛圍不僅適合純潔品格的生成,也適於剛毅性格的形塑。

哪怕窮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善良、節儉、樂觀和整潔的女人在料理,這樣的家庭仍然是舒適、溫馨和幸福的;在家庭生活中,成員之間可能是關係融洽、十分和睦的;這樣歡樂的家庭是受人喜愛的,它會成為人們心靈神聖的殿堂,躲避生活風暴的港灣、勞累之後休息的樂園、不幸之時尋求安慰的處所、諸事順遂時的驕傲,以及在任何時候快樂的泉源。

良好的家庭是最好的學校

不管在青少年時期還是在老年時期,良好的家庭都是最好的學校。在這裡,年輕人和老年人都學會了快樂、忍耐、自制,有奉獻精神和責任心。在談到喬治.赫伯特註3的母親時,伊沙克.沃爾頓註4說她極有分寸地管理家庭事務,既不過於嚴格,也不刻薄,「在孩子們的娛樂活動中,她十分溫柔、和藹,孩子們都十分樂意和她在一起,而這也使她自己感到快樂。」

家庭也是最好的禮儀學校,在這裡,女性往往是最優秀的導師,法國普羅旺斯人有這樣一句諺語:「沒有女人,男人永遠只是少不更事的毛頭小伙子。」博愛是以家庭為中心發散開來的。

伯克註5曾經指出:「在社會中熱愛我們所屬的那個小群體,是熱愛其他公益事業的感情基礎。」在神聖不可侵犯的家庭裡,那些最明智和最優秀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的才智「低於孩子」而感到恥辱,相反地,他們會以此感到快樂和幸福。在家庭生活中心的純潔、有責任感的人,為他在公職生活中的責任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個熱愛自己家庭的人,也會全心熱愛和服務於自己的祖國。

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完全取決於母親。

然而,家庭並不都是培養品格最優秀的學校,它們也可能是最糟糕的學校。從兒童期進入成年期,在這期間許多不幸都是由家庭的無知造成的。把孩子託交給愚昧無知的女性去撫養,他日後就會毫無教養,無可救藥。

假如母親好逸惡勞,心術不正,行為放蕩,在家庭中吹毛求疵,性情暴躁,極不安分,那麼,家庭就會成為充滿不幸的人間地獄──人人唯恐避之不及,更談不上一往情深地迷戀。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對孩子來說是極大的不幸,會讓他們道德有缺陷和在道德方面發育不良──這不僅會給他們本人帶來災難,也會給社會中的其他人帶來不幸。

拿破崙.波拿巴註6總是習慣說:「一個孩子行為舉止的好壞,完全取決於他的母親。」他把自己生活中的成就,歸功於母親對自己意志、力量、自制等方面的磨練。一個拿破崙的傳記作家說:「除了母親,幾乎沒有人能指揮得了他。她總是透過溫柔、嚴厲而又極有分寸的方法,讓他熱愛、尊敬和服從自己。從她這裡,他學到了順從的美德。」

塔夫勒爾先生的一份學校調查報告中,有一件令人覺得奇怪的事情,它說明了孩子們的品格取決於母親。塔夫勒爾先生寫道:「有人告訴我:在一家大工廠裡,聘用許多孩子。這個工廠的經理們在錄用某個孩子之前,往往要詢問孩子母親的品格,如果他們對母親的品格滿意,就會對她的兒子的行為舉止放心。但是,他們對這些孩子父親的品格卻漠不關心。」

我們也發現這樣的事情,有些家庭中,父親的品行極差──酗酒、偷雞摸狗,但是,只要母親勤儉節約、通情達理,家庭就能保持完好,孩子日後的生活照樣可以飛黃騰達。與此相反的事情卻不多見,在一個家庭中,如果母親品行不端,不管父親的言行舉止多麼有教養,孩子在日後也很難有什麼作為。


摘錄自 薩繆爾史密斯1871年所著的《品格的力量》/第二篇 女性的素養決定一個民族的素養


(註1) 約翰·牛頓:
(John Newton,1725年7月24日-1807年12月21日),英格蘭聖公會牧師。之前從事大西洋黑奴貿易,在信基督教並放棄其生意之後,寫出了著名的讚美詩《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註2) 庫珀:
威廉·古柏 (William Cowper,1731年11月26日-1800年4月25日)是一位英國詩人聖詩作者。他是那個時代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通過描繪日常生活和英國鄉村場景,改變了18世紀自然詩的方向。在許多方面,他是浪漫主義詩歌的先行者之一。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稱他是「最好的現代詩人」,而威廉·華茲華斯特別欣賞他的詩作《Yardley-Oak》。他是詩人朱迪·馬丹(Judith Madan)的侄子。

(註3) 喬治·赫伯特:
(George Herbert,1593年4月3日-1633年3月1日),英國詩人演講家牧師。他家境良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後來在劍橋大學國會都擁有很高地位。在劍橋三一學院時,他的語言和音樂成績就十分突出。他本來打算成為牧師,但他的學問引起了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注意,於是在國會待了兩年。詹姆斯王死後,在朋友的鼓勵下,他重新燃起對宗教的興趣。1630年,他拋開凡塵,成為了英國國教會的聖職人員,擔任聖安德魯·伯莫頓小教區的神父了此餘生。他對教區人民十分關心,經常在他們生病時為他們主持聖禮,為貧寒的家庭提供食物和衣服。在他的一生中,他堅持不懈的用一種精確的語言來創作宗教詩。英國國教會把2月27日作為他的紀念日。

(註4) 伊沙克·沃爾頓:
艾薩克·華爾頓(Izaak Walton,1594年-1683年12月15日),英國作家,代表作是《釣魚大全》(The Compleat Angler)。

(註5) 伯克:
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年1月12日-1797年7月9日),愛爾蘭裔的英國的政治家、作家、演說家、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他曾在英國下議院擔任了數年輝格黨的議員。他最為後人所知的事蹟包括了他反對英王喬治三世和英國政府、支持美國殖民地以及後來的美國革命的立場,以及他後來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批判。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使他成為輝格黨裡的保守主義主要人物(他還「老輝格」自稱),反制黨內提倡革命的「新輝格」。伯克也出版了許多與美學有關的著作,並且創立了一份名為Annual Register的政治期刊。他經常被視為是英美保守主義的奠基者。

(註6) 拿破崙·波拿巴:
(法語: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蘭西皇帝法國軍事家政治家法學家,在法國大革命末期和法國大革命戰爭中達到權力巔峰。他在1804年—1815年為法蘭西皇帝拿破崙一世(法語:Napoléon Ier),也是歷史上自胖子查理(881年-887年在位)後第二位享有皇帝頭銜的法國君主。他推動司法改革,頒布《拿破崙法典》,而這一法典也對世界範圍內的民法制訂產生重要的影響。拿破崙最為人所知的功績是帶領法國對抗一系列的反法同盟,即所謂的拿破崙戰爭。他在歐洲大陸建立霸權,傳播法國大革命的理念,同時創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過去舊制度中的一些體制。拿破崙在他所參加的這些戰爭中屢獲勝利,以少勝多的案例屢見不鮮,由此他也被認為是世界軍事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家之一,他的戰略也為全球的軍事學院所研究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