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的力量》20 英雄崇拜

25

大多數心胸開闊的年輕人都崇拜英雄,特別是那些喜歡讀書的人。與此相反,心胸狹窄的人往往不會心悅誠服地崇拜別人。

大多數心胸開闊的年輕人都崇拜英雄,特別是那些喜歡讀書的人。因此,當阿倫.坎寧漢姆還在尼斯德爾當石匠學徒時,曾步行到愛丁堡,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見一見在街頭散步的瓦特.斯科特勳爵註1。我們會敬佩這個小伙子的熱情,會敬佩他徒步遠行的衝動。

崇拜英雄一睹風采,還得看機緣巧合和勇氣。

據說,當喬舒亞.雷諾茲註2還是個十歲的小孩時,插進等待教皇接見的人群之中,想見見教皇,彷彿可從中獲得某種美德似的。很多年以後,畫家海頓在回故鄉時,因為見到了雷諾茲而非常自豪。

詩人羅傑斯註3過去常常談起他童年時的熱切期望,就是想見見約翰遜博士註4;但是,當他的手放在約翰遜在博爾特科特的住宅大門上時,他喪失了敲門的勇氣,轉身走了。當伊沙克.迪士雷利註5還是個少年時,也為了同樣的目的到了博爾特科特,儘管他有勇氣敲開大門,但是,讓他吃驚的是,開門的僕人告訴他,幾個小時以前這位偉大的詞典編纂者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心胸狹窄者的視野,談不上尊崇偉大的人物和事業。

與此相反,心胸狹窄的人往往不會心悅誠服地崇拜別人。對他們來說,很不幸的是他們認識不到,當然更談不上尊崇偉大的人物和偉大的事業。卑鄙小人只崇拜卑鄙的東西。馬屁精關於美的最高看法就是逢迎諂媚。一個默默無聞的勢利小人關於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做一個人所共知的附庸風雅之徒。奴隸販子總是根據肌肉是否發達來評判一個人的價值。

戈佛雷.尼爾勳爵註6當著教皇的面,告訴一個幾內亞商人在他面前有兩位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時,這位幾內亞商人回答說:「我不知道你有多偉大,但我不喜歡你的相貌。我經常販賣的那些人比你們兩個都強,根據你們兩人的骨骼和肌肉,至多只值十個畿尼(舊時英國金幣,合二十一先令)。」

我們是尖酸刻薄的批評者嗎?

儘管羅謝弗古爾德在他的一句人生箴言中指出,即使發生在我們最好的朋友身上的災難,也有一些東西是讓我們感到愉快的,但是,只有那些心胸偏狹、本質卑鄙的人才會對別人幸災樂禍、落井下石,才會對別人的成功怒髮衝冠、不可忍受。沒有寬闊胸襟和健康心態的人,是極為不幸的。

人們最討厭的是那些「喜歡嘲笑別人的人」。這種人往往把別人的成功,哪怕是一件好事,看作是對自己的人身冒犯和侮辱。他們無法容忍別人受到讚揚,特別是當這個人和自己同屬一個領域、一種職業時。他們能寬恕別人的失敗,但是,在同一件事情上,如果別人比自己做得更好,是不可饒恕的。如果他們在哪裡遭遇失敗,就會在那裡成為一個最無情的污衊者。尖刻的批評者這樣來考慮他的競爭對手:

「當他在這一領域受到上帝的賜福時,難道我還沒有理由嫌惡他?」

偉人並非毫無瑕疵的完人

狹隘卑鄙的心靈總是充滿著鄙夷、挑剔和吹毛求疵,除了對厚顏無恥和極端邪惡的事情外,他們總是喜歡對任何事情冷嘲熱諷。這樣的人最大的慰藉就是人格的缺陷。

「如果聰明的人不犯錯,」喬治.赫伯特註7說,「就會使愚蠢的人感到如坐針氈般難受。」儘管聰明的人可以透過避免錯誤來認識愚蠢的人,但是,愚蠢的人卻很少能夠從聰明人的表率作用中有所收穫。

一個德國作家曾經說過,僅僅致力於去發現一個偉人或一個偉大時代的瑕疵,是一種極為可悲的性格。讓我們在評判這些人時,也懷著博林布魯克註8的寬厚仁慈吧。在別人提到馬爾伯勒註9的一個有嫌疑而又尚未得到證實的缺點時,博林布魯克說:「即使他有這種缺陷,我也會原諒他。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有為者亦若是,向偉人看齊。

對活著的或已經過世的偉人的崇拜,自然會使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去效法他們。還只是個孩子時,特彌斯托克斯註10的心靈就被同代人的光輝成績所鼓舞,他渴望為國效勞並藉此出名。當馬拉松戰鬥打響後,他陷入沉思默想之中。當朋友問他原因時,他回答說:「密爾梯爾德斯戰役紀念碑令他無法入睡。」

幾年以後,他已經成了雅典軍隊的指揮官,在阿特米絲安戰役和撒拉米絲戰役中,把波斯軍隊趕到了克爾克斯地區──國民都滿懷感激地說,他的智慧和勇猛拯救了國家。

據說,還是個小孩的修昔底德註11,在聆聽希羅多德註12念他的歷史學著作時,聲淚俱下,在內心深處暗下決心做個有作為的人。

有一次,當德摩斯梯尼註13在聽科尼斯特圖斯演講時,他被他的雄辯所感染,激起了當一名雄辯家的壯志。然而,德摩斯梯尼身體虛弱,中氣不足,口齒不清,呼吸短促──這些缺點只有透過勤奮的學習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才能克服。雖然他十分努力,卻從來沒有成為一個口齒伶俐的演說家。所有他的演說,特別是他最膾炙人口的名篇,都經過了他精益求精的推敲──幾乎每一個句子都可以看出這位雄辯家的技巧和勤奮。

透過模仿偉人的生活和行為,來塑造自己的品格。

與此類似,品格的互相仿效,透過偉人的方式及其才華來塑造自己的品格,這樣的事例在任何歷史時期都可以找到。勇士、政治家、雄辯家、愛國者、詩人和藝術家──他們都有意無意地、或多或少地從過去或當今偉人的生活和行為中,透過模仿吸取了營養。

偉人們還引起了國王、教皇和皇帝們的崇拜。法蘭西斯.德.梅迪奇註14每次總是先脫掉帽子再和邁克.安吉洛說話,以表敬意。而朱利斯三世註15總是讓他坐在自己身旁和自己說話,十二個紅衣主教則得站著。

查爾斯五世註16曾經為第欣讓路,而且,有一天,當畫筆從這位畫家手中掉落地上的時候,查爾斯彎腰把它撿了起來,說:「你值得一個國王為你效勞。」利奧十世註17對那些未經阿里奧斯托註18許可就私自印刷和出售他的詩歌的人,以驅出教會威脅。


摘錄自 薩繆爾史密斯1871年所著的《品格的力量》/第三章 聖賢之士可以百世為師


(註1) 瓦特·斯科特勳爵:
華特·司各特爵士,第一代準男爵 FRSE(Sir Walter Scott, 1st Baronet,1771年8月15日-1832年9月21日),18世紀末蘇格蘭著名歷史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歷史學家,著有《艾凡赫》,《威弗萊》,《肯納爾沃思堡》等小說。他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對其在歐美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司各特也是歷史小說體裁的創始人。在他死後,浪漫主義在英國畫上了句號。

(註2) 喬舒亞·雷諾茲:
約書亞·雷諾茲爵士 RA FRS FRSA(Sir Joshua Reynolds,1723年7月16日-1792年2月23日)是一位18世紀英國著名畫家皇家學會皇家文藝學會成員,皇家藝術研究院創始人之一及第一任院長。以其肖像畫和「雄偉風格」藝術聞名,英王喬治三世很欣賞他,並在1769年封他為爵士

(註3) 羅傑斯:
塞繆爾·羅傑斯(Samuel Rogers,1763年7月30日-1855年12月18日)是英國著名詩人,他出身於貴冑世家,而且是一個成功的銀行家和挑剔的藝術收藏家。他發掘了最偉大的幾位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Wordsworth)、科爾里奇(Coleridge)和拜倫(Byron),他不僅僅是他們好友,也是他們長期的贊助者。 

(註4) 約翰遜博士:
山繆·詹森(Samuel Johnson,1709年9月7日-1784年12月3日),常稱為詹森博士(Dr. Johnson),英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文人之一,集文評家、詩人、散文家、傳記家於一身。前半生名聲不顯,直到他花了九年時間獨力編出的《詹森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為他贏得了聲譽及「博士」的頭銜,博斯韋爾後來為他寫的傳記《約翰遜傳》記錄了他後半生的言行,使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註5) 伊沙克.迪士雷利:
艾薩克·迪斯雷利(Isaac d’Israeli,1766年-1848年)是一個文學批評家,也是一個歷史學家。他更是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的父親。

(註6) 戈佛雷.尼爾勳爵:
戈弗雷·內勒爵士(Sir Godfrey Kneller,1646年8月8日-1723年10月19日),又作克內勒爵士,是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英國巴洛克時期首屈的肖像畫家及宮廷畫家,出生於德國,曾在荷蘭學習繪畫,最著名的作品是艾薩克·牛頓和系列作品《漢普頓宮廷美女Hampton Court Beauties)》。

(註7) 喬治·赫伯特:
(George Herbert,1593年4月3日-1633年3月1日),英國詩人演講家牧師。他家境良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後來在劍橋大學國會都擁有很高地位。在劍橋三一學院時,他的語言和音樂成績就十分突出。他本來打算成為牧師,但他的學問引起了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注意,於是在國會待了兩年。詹姆斯王死後,在朋友的鼓勵下,他重新燃起對宗教的興趣。1630年,他拋開凡塵,成為了英國國教會的聖職人員,擔任聖安德魯·伯莫頓小教區的神父了此餘生。他對教區人民十分關心,經常在他們生病時為他們主持聖禮,為貧寒的家庭提供食物和衣服。在他的一生中,他堅持不懈的用一種精確的語言來創作宗教詩。英國國教會把2月27日作為他的紀念日。

(註8) 博林布魯克:
亨利·聖約翰(Henry St. John,1678年-1751年)曾是英國安妮女王時的大臣和平民院議員,並受封為博林布魯克子爵(Viscount Bolingbroke),政治立場是托利派。

(註9) 馬爾伯勒:
馬爾博羅公爵(Duke of Marlborough)為一英格蘭貴族爵位,由安妮女王在1702年授予軍事家約翰·邱吉爾(John Churchill,1650年5月26日-1722年6月16日)。歷史文獻一般直接以「馬爾博羅公爵」一詞指代第一代公爵。此爵位得名自威爾特郡馬爾伯勒。與此爵位有關的馬爾博羅伯爵Earl of Marlborough)從1629年至1679年由萊伊家族持有,而該爵位則在1679年第四代伯爵絕嗣後10年,於1689年重封於約翰·邱吉爾。

(註10) 特彌斯托克斯:
特米斯托克利(希臘語:Θεμιστοκλῆς,拉丁語:Themistocles,約前528年-約前459年),古希臘重要政治家、軍事家。雅典人,曾任執政官

(註11) 修昔底德:
古希臘語:Θουκυδίδης,拉丁語:Thucydides,約前460年-約前400年)亦譯為修斯底德、修昔提底斯,古希臘歷史學家、思想家,以《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傳世,該書記述了公元前5世紀斯巴達雅典之間的戰爭。因為修昔底德對史料搜集和對因果分析方面嚴謹的態度,故被稱為「科學歷史」之父。

(註12) 希羅多德:
古希臘語:Ἡρόδοτος,約前484年-前425年)古希臘作家,他把旅行中的所聞所見,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的歷史記錄下來,著成《歷史》一書,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

(註13) 德摩斯梯尼:
狄摩西尼(古希臘語:Δημοσθένης,前384年-前322年),也譯作德摩斯梯尼或德摩斯提尼,古希臘著名的演說家,民主派政治家。

(註14) 法蘭西斯.德.梅迪奇:
法蘭西斯科一世·德·麥地奇(義大利語:Francesco I de’ Medici,1541年3月25日-1587年10月19日)是麥地奇家族的第二代托斯卡納大公(1574年-1587年在位)。

(註15) 朱利斯三世:
教宗儒略三世(拉丁語:Iulius PP. III,1487年9月10日-1555年3月23日)原名若望·瑪利亞·喬基-德爾-蒙泰(Giovanni Maria Ciocchi del Monte),1550年2月7日當選羅馬主教(教宗),同年2月22日即位至1555年3月23日為止。

(註16) 查爾斯五世:
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德語:Karl V,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奧地利大公卡爾一世。即位前通稱奧地利的卡爾。他是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1519年-1556年在位)、羅馬人民的國王卡爾五世(1519年 – 1530年)、奧地利大公卡爾一世(1519年 – 1521年在位)、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1516年 – 1556年在位)、西西里國王卡洛二世(1516年-1556年在位)、拿坡里國王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在位)和低地國家至高無上的君主。在歐洲人心目中,他是「哈布斯堡王朝爭霸時代」的主角,也是西班牙日不落帝國時代的揭幕人。

(註17) 利奧十世:
教宗雷歐十世(拉丁語:Leo PP. X,1475年12月11日-1521年12月1日)原名若望·迪·洛倫佐·德·麥地奇(Giovanni di Lorenzo de’ Medici),1513年3月11日當選羅馬主教(教宗),同年3月19日即位至逝世為止。雷歐十世生於佛羅倫斯共和國,是洛倫佐·德·麥地奇的第二個兒子,早年是佛羅倫斯共和國統治者。

(註18) 阿里奧斯托:
(Ludovico Ariosto,1474年9月8日-1533年6月6日)義大利文藝復興時詩人,代表作《瘋狂的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