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品格的力量》80 相知到永遠

2024-04-26
in 人文學科
A A
《品格的力量》80 相知到永遠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一切都只有靠我們的雙手去創造,但願我們倆手牽手、心連心共同去拼搏,願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勵,風雨同舟、禍福與共。但願我們能長相知以至永遠!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愛情、婚姻一直是全人類的一個共同話題。但由於地理環境、歷史條件及人文習俗的不同,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婚姻習俗也不一樣。拿德國和英國來說吧,這兩個國家在婚姻習俗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與德國思想家一見鍾情,心心相印。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德國浪漫詩人諾凡利斯(註1)、哲學家費希特.讓.保爾、榮格.斯第林以及其他人的有關生活經歷中看出來。對於德國人來說,訂婚儀式與結婚儀式一樣重要,並且情侶們可以自由地嬉戲、玩耍,不受限制;在英國則不同,情人們都不得自由見面,他們要受許多限制,女方總顯得很拘謹、害羞。

舉個例子說,德國思想家、作家、狂飆突進運動的先驅人物赫爾德(註2)的未婚妻子,第一次見到他是在講壇上。「我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天使一般的聲音滲入心扉,」她說,「這天下午,我見到他時心跳個不停,我結結巴巴地向他說了聲謝謝,就在這一刻,我們倆的心就連在一起了。」隨即,他們倆訂了婚,但由於條件限制,他們過了很久才結婚。

「我們倆終於結婚了,」赫爾德的妻子卡羅琳欣喜地說道,「在一個玫瑰色的夜晚,我們兩顆相慕已久的心終於緊緊地貼在一起。」赫爾德此時已經心醉神迷,他在給雅各比的信中說:「我有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她給我安慰,給我帶來了幸福和歡樂。我們倆心心相印,令我們自己也感到驚喜的是,即使在一些轉瞬即逝的想法上,我們倆都是一致的。」

女神倒貼資助他的求愛,費希特敬謝回絕。

費希特(註3)的愛情故事充滿著詩情畫意,具有傳奇色彩。當費希特第一次結識喬拉.馬里亞.拉恩時,他還是一個很窮的德國學生,當時他在蘇黎世附近一戶人家當家庭教師。而他剛剛結識的這位女孩子,則是德國著名詩人、德國啟蒙運動的重要代表之一克洛普施托克(註4)的姪女。

克洛普施托克先生的大名如雷貫耳,家庭也非常顯赫,顯然,從社會地位、家庭條件等方面來看,這位可憐的德國學生根本配不上喬拉.馬里亞.拉恩。但她真心地愛費希特,當費希特準備離開蘇黎世的時候,他想大膽地向這位女神求婚。她知道費希特不名一文,就事先偷偷地給了他一筆錢,沒想到,這筆贈禮卻極大地傷害了費希特的心。

他首先懷疑她是不是真的愛他;他立即給她寫了一封信,並在信中對她的「厚愛」表示感謝,同時,他明確地告訴她,他絕對不會要她一文錢,費希特的這封措辭看似委婉卻又十分嚴厲的信,使喬拉.馬里亞.拉恩大為吃驚,費希特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向這位尊貴的女神求婚,結果自然是馬到成功了。

但願人長久,相知以至永遠!

離開蘇黎世之後,費希特懷著對未婚妻深深的愛,開始了艱苦的奮鬥。經過無數次拼搏,他終於做出了一點點事業,也賺了一些錢來娶她。他在給未婚妻的信中深情地說:「親愛的,我終於可以莊嚴地娶妳了!感謝妳在我窮途末路的時候與我相知,並願意與我結伴人生⋯⋯但我深深地知道,在我們的面前沒有現成的幸福,有的只是艱苦的奮鬥。

「一切都只有靠我們的雙手去創造,但願我們倆手牽手、心連心共同去拼搏,願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勵,風雨同舟、禍福與共。但願我們能長相知以至永遠!」

結婚之後,費希特的婚姻生活美滿幸福,妻子確實是一位見識非凡、感情誠摯、道德高潔的人。在解放戰爭中,她在各個戰地醫院照顧受傷戰士,常常通宵達旦地工作,過度的勞累使這位善良而仁慈的女人幾欲倒下,不幸的是她又得了致命的流行性感冒,從此一病不起,先於費希特離開人世。

費希特也得了這種流行性感冒,相當長一段時間他都病臥在床;但他又奇蹟般地恢復過來了,又過了幾年,他耗盡了最後一點點激情,也隨他妻子去了,時年五十二歲。

雪地裡的小女孩,讓他暗下決心娶她為妻。

英國政治評論家、新聞記者科貝特(註5)先生,是一位性情直率、通情達理並注重實際的人。他是一位相當誠實、有修養、重感情的人,但在許多人看來,他的愛情生活經歷顯得不大符合社會習俗,有人甚至因此認為他這個人卑鄙、可恥、庸俗、猥褻。

當他第一次看到這位後來成為妻子的小女孩的時候,這個女孩剛滿十三歲,這時科貝特已經二十一歲,他已是一個准尉副官,他所在的步兵團駐紮在新布倫瑞克省境內。這一年冬天,正經過這個小女孩的家門口,看到她一個人在雪地裡,擦洗著一個洗澡盆。

科貝特一看見這小女孩不禁心頭一亮,他無法抑制住這份如此純潔、真摯的感情,自言自語地說:「這個女孩是屬於我的。」從此,他認識了這個雪地裡的小女孩,科貝特暗暗下定決心,他退伍之後,一定要娶她為妻。

給她錢過得好生活,沒想到她竟原封不動。

這位小女孩的父親是炮兵部隊的一位准尉副官。有一天晚上,這位小女孩和她父親一起又回到了伍爾威奇。科貝特把自己積攢下來的一百五十個畿尼(註6),全部送給了這位小女孩,以保證她不必去做太繁重的活,而能生活下去。

科貝特一年半載還不可能離開部隊回到倫敦去,這位小女孩帶著科貝特給的錢,在茫茫夜色中離去了。五年之後,科貝特正式獲准退役。一到倫敦之後,他就心急地去拜訪那准尉副官的千金。

「我看到她什麼繁重的活都做,」科貝特痛心地說,「她在一個名叫布里沙克的陸軍上尉家中幹活,年薪僅僅五英鎊。她見我之後一句話都沒有說,就把我曾經給她的一百五十個畿尼放在我的手中,一個不少,一個也沒有破損。」這位小女孩高尚的品德深深地震撼著科貝特的心,捧著這一百五十個畿尼,良久說不出話來。

不久,這位小女孩與科貝特成親了。她確實是一位少見的溫和、善良、體貼的妻子,科貝特總是從心底感激這位美麗、善良的妻子,他把自己在後半生取得的大部分成就,都歸功於賢淑的妻子,他把自己的全部幸福都歸功於這位妻子。

描寫現實生活最偉大的散文詩人,科貝特當之無愧。

許多人都認為科貝特這個人粗俗、猥褻、冷酷無情、太重實際,而且充滿偏見。其實,人們不知道像科貝特這種人,往往蘊藏著常人不具有豐富的詩一般的感受,他具有詩人的意境和才華。他總是為反對陳規陋習而戰鬥,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幾乎沒有什麼人真正理解他的為人、他的作品。

他深情地關注著婦女事業,特別尊敬女性的高尚品德和高潔的情操──在他的《給年輕婦女的信》中,他詳細描述做為一位有道德的婦女應具備的條件。科貝特在良知的激勵之下,大聲地為婦女吶喊,主張應尊重婦女的權利和地位,反對歧視、虐待婦女,他寫的文章感情豐富、生動明快,遠非一般作家所能及。

在傳統社會習俗中,科貝特崇尚良知,認為任何人都應該有教養、有高尚的品德,他自己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確實是一位真誠而溫和的人,他十分注意自我克制、敢於自我否定;他十分勤勞,總是充滿活力、精神飽滿。

當然,他的許多觀點是錯誤的,但這些觀點是屬於自己的,他總是用腦袋來思考問題。很少有人像他那樣對現實社會有這樣深刻的理解,至於受他的思想影響的人就更少了。科貝特非常善於描述自己的情緒、情感和激情,在這一點上,很少有人能超越他;當然,描寫現實生活的最偉大散文詩人之一,科貝特當之無愧。


  • 摘錄自 薩繆爾‧史密斯1871年所著的《品格的力量》/第十章 偉大的愛情造就偉大的人生


(註1) 諾凡利斯:
諾瓦利斯(Novalis,1772年5月2日—1801年3月25日),原名格奧爾格·菲利普·弗里德里希·馮·哈登柏格男爵(Georg Philipp Friedrich Freiherr von Hardenberg),德國浪漫主義詩人、作家、哲學家。著有詩歌《夜之讚歌》(1800),《聖歌》(1799),小說《海因里希·馮·奧弗特丁根》等。
(註2) 赫爾德:
約翰·戈特弗里德·赫爾德(德語:Johann Gottfried Herder,1744年8月25日—1803年12月18日),德國哲學家、路德派神學家、詩人。其作品《論語言的起源》(德語:Abhandlung über den Ursprung der Sprache;英語:Treatise 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成為浪漫主義狂飆運動的基礎。
(註3) 費希特:
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德語: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年5月19日—1814年1月27日),德國哲學家。儘管他是自康德的著作發展開來的德國唯心主義哲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但他在西方哲學史上的重要性往往被輕視了。費希特往往被認為是連接康德和黑格爾兩人哲學間的過渡人物。近些年來,由於學者們注意到他對自我意識的深刻理解而重新認識到他的地位。和在他之前的笛卡爾和康德一樣,對於主觀性和意識的問題激發了他的許多哲學思考。費希特也涉及政治哲學,他被一些人認為是德國國家主義之父。
(註4) 克洛普施托克:
里弗德里希·戈特利布·克洛普施托克(德語:Friedrich Gottlieb Klopstock,1724年7月2日—1803年3月14日)是一位德國詩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史詩《救世主》。其對德語文學最大的貢獻在於引入了法國以外的文學創作方式。
(註5) 科貝特:
威廉.科貝特(William Cobbett,1763年3月9日-1835年6月18日)英國政治家、散文家、記者。身為小資產階級激進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曾為英國政治制度的民主化進行抗爭。作品思想犀利、文筆樸實無華,著有《鄉村記事》(Rural Rides)等書。
(註6) 畿尼:
(Guinea)是英格蘭王國以及後來的大英帝國及聯合王國在1663年至1813年所發行的貨幣。它是英國首款以機器鑄造的金幣,原先等值1英鎊,亦等於20先令,金價上漲亦使畿尼價值上升,在1717至1816年期間價值等於21先令。
其他文章︰
  1. 《品格的力量》2 最寶貴的財富
  2. 《品格的力量》10 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3.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4. 《品格的力量》16 模仿榜樣
  5. 《品格的力量》18 偉人目光的力量
  6. 《品格的力量》26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7. 《品格的力量》45 不要玷污清白的名聲
  8. 《品格的力量》48 心靈自由乃幸福之源
  9. 《品格的力量》76 感恩相扶持
  10. 《品格的力量》88 真實的收穫
Previous Post

《七真史傳》:第十八回-02 王玉陽以真服假 譚長真說古證今【中西對照】Capítulo 18-02

Next Post

《品格的力量》81 了解自我

相關文章

《生命3.0》2/3

《生命3.0》2/3

2022-08-19
0
《七真史傳》:第十一回-01 第十一回 降冰雹天公護法 施妙算真人指迷【中西對照】Capítulo 11-01

《七真史傳》:第十一回-01 第十一回 降冰雹天公護法 施妙算真人指迷【中西對照】Capítulo 11-01

2023-10-29
0
《品格的力量》10 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品格的力量》10 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2022-11-25
0
《品格的力量》88 真實的收穫

《品格的力量》88 真實的收穫

2024-06-21
0
商周圖書摘要》你了解顧客究竟「想要什麼」嗎?買電鑽不是為了在牆上鑽洞

商周圖書摘要》你了解顧客究竟「想要什麼」嗎?買電鑽不是為了在牆上鑽洞

2023-05-26
0
《指標陷阱》3/3

《指標陷阱》3/3

2022-09-01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