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疫後大未來》上

2021-10-05
in 經濟學科
0 0
A A
《疫後大未來》上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誰是大贏家?歷史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有特定的關鍵詞,而這一次由疫情所引發的變革,其關鍵詞就是科技!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有一年又半載,雲霄飛車般上上下下的確診數目,全世界的經濟、政治,以及衛生體系無不深受影響,它改變了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型態,人人口罩不離身──成為我們穿搭的一部分。

大家皆習慣了一樣的潔癖,摸到任何東西都擦手消毒;在街上,也會勸告不帶口罩的行人;餐廳、旅遊、航空業受到嚴重打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去旅行;各國的邊境,長年都處於封鎖的狀態,人們更是只能被迫待在家中;視訊會議、外賣餐點和 Netflix 伴隨著我們的生活。

這本書為「後疫時代」的世界提出警示

僅有人類頭髮四百分之一大小的新冠病毒,在這一年半,全面佔領了我們的世界,生活突然好像停頓,什麼都沒辦法做。大家以為這只是暫時的,在疫情過去後,我們可回到原本的生活。但……這情況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型的電腦成像

各國政要都無力也無法想像疫情外的事,好像過去的生活情景,已不會再回來,旅遊變得遙不可及,將來也無法預期。但您有沒有發現,世界正因為這次疫情爆發,而醞釀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醫療用品、視訊會議軟體和快遞公司的生意,卻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世界大國紛紛投入資金,加速疫苗的研發,我們的生活看似停頓了,社會趨勢卻往著某個方向迅速地滾轉。如未能掌握這個趨勢,當疫情結束,生活逐步恢復正常時,我們可能將面對一場全球性危機。

今日介紹這本《疫後大未來》,為「後疫時代」的世界提出警示。作者是史考特.蓋洛威(Scott Galloway),現任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的行銷學教授。他在2012年被推選為全球五十大最佳商學院教授,同時,也是一位九家公司的創業家。

史考特.蓋洛威(Scott Galloway),照片取自 NYU Stern。

作者在書中描繪了疫情後,社會、經濟以及企業發展的可能情境,流行疫情雖然帶來一些社會的變化,但主要影響是「加速已存在於社會的動能」;意即本來正在轉變的東西,以前很慢,疫情令其加快。

這些影響有危機也有轉機,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在這之前,我們甚至沒有想過足不出戶,或是居家辦公的日子。無可否認,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全世界的陣腳,在此期間,我們看見了各國衛生體系的崩潰,也見證了美股史詩級的十天內四次熔斷(註1)。

疫情來襲,究竟是禍還是福?

作者希望藉這本書,幫助讀者們平安度過這個面目全非的急劇轉變,掌握未來的大趨勢,它對社會、企業,以及經濟的結構造成了什麼影響?到底疫情的來襲,是禍還是福呢?疫情帶給了我們什麼,又奪走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本書吧!

首先,對於疫情這件事,作者提出了兩個論點:

  • 第一、這場疫情,所能夠帶來的最深遠的衝擊,就是它將扮演一個加速器的角色。
  • 第二、每個危機的背後,必然存在著機會,而且危機越大,造成的破壞性越大,機會就更大。

 一.汰弱留強的加速器

我們都知道疫情的到來,不僅促進了居家辦公、遠距學習、線上購物等等,還混亂了國家的經濟運作。但是,疫情本身並沒有改變原有的世界發展趨勢,而是作為一個加速器,推動時代的發展。

讓我們回顧過去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圖,就不難發現:儘管其中出現了幾次巨大危機,但在收復失地後,指數就會往更高的位置突破。

而歷史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有特定的關鍵詞,比如:

  • 18 世紀末的革命,關鍵詞就是蒸汽與工業;
  • 19 世紀末的革命,關鍵詞是電力;
  • 而這一次由疫情所引發的變革,其關鍵詞就是科技。
Ant Rozetsky 在 Unsplash 上的照片

無論你認不認同科技,它都確確實實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溝通以及消費方式,而科技也將主導未來的世界。那麼,這種種因為疫情而催生的習慣,會因為疫情的離去而消失嗎?作者認為不會,疫情只是加速了「原本就會發生」的變革,讓我們在 2021 年就看到了 2030 年將會發生的事情。

就加速這點而言,作者觀察到了一個神奇現象,在疫情爆發的數個星期內,即發生了數十年才能夠完成的事。

特斯拉遙遙領先,其他車廠望塵莫及。

以前的企業懶得應用科技產品,皆維持傳統生意的經營方式。但慢慢發現這種方式將無以為繼了,創新者和守舊者之間即時分出勝負。看看以下這張圖:

在 2020 年頂層 25% 的公司的營利能力,遠遠甩離了底層 25% 的公司。以汽車行業為例,在股價巔峰時期,特斯拉的市值甚至比全球四大車廠,也就是豐田、本田、戴姆勒以及福斯的市值總和還要高。

儘管特斯拉在 2020 年只生產了四十萬部汽車,對比之下,其他四家公司則生產了兩千六百萬輛車子,但特斯拉的市值就超越了這四家汽車公司的總和。由此可知,人們不再注重「量」,更多關注在「質」的方面,以及公司未來的前景。

史上第一家市價三兆美元的公司

亞馬遜的核心競爭力是願景和故事行銷,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在其他人仍難以想像的時候,就有把所有東西都放到線上賣的願景,此願景令投資人不太著重短期獲利。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

這是亞馬遜持續獲得低廉資本的重要原因,然後亞馬遜利用大數據,這個超強演算法,對於消費者的喜好知之甚詳,總會把爾等所需,以更便宜方式推薦給您。貝佐斯的厲害之處,在於把企業的支出變成營收。

一家世界級的線上商店,最需要的是要有極強大資料中心,但資料運作中心並不是亞馬遜的核心業務;所以貝佐斯以超強的資金投入能力,打造了全世界最好的資料管理中心,其後成立了世界最大的雲端服務供應商 AWS,為其他公司提供服務。AWS 做的雲端服務生意,甚至超過了微軟和 Google 總和。

在發送服務上,亞馬遜依樣畫葫蘆決心要包攬這個生意。貝佐斯花了幾十億美元,還有團隊工程師,就搞得聯邦快遞十分頭痛,兩年間被搶了大量生意,市值蒸發 39%。

亞馬遜建立了在 48 小時內,發送數以百萬計的產品,以此能力而傲視群雄。又透過亞馬遜商城(Amazon Marketplace)提供服務給其他零售業,將所有這些公司都收歸旗下,幾乎毋庸置疑,亞馬遜將成為史上第一家市值三兆美元的公司。

有人賺錢有人破產,原因在哪?

而美國最大連鎖百貨商店之一,傑西潘尼(JC Penney)卻破產了。

JC Penney 照片取自 mercadeoglobal

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作者舉出四個原因:

  • 第一、美國政府為了防止經濟衰退,已經投入了數萬億美元的資金,而大部分資金會直接進入資本市場,由於創新的科技公司遠比傳統公司表現為好,我們可以看到資本的下注方向。

  • 第二、在疫情其間,市場出現了非經濟的裁判者,那就是政府。小金人也在節目中提及,受到國策加持的項目就是好的項目。美國為了保住一些重要企業,政府會不惜動用國庫。
    這些公司在國會都有強力的靠山,2020年4月美國政府共支援兩百五十億美元的紓困金,給予受疫情打擊最嚴重的航空公司,之後應該會陸續拿更多出來。

  • 第三、在疫情大爆發的時候,很多公司因頂不住競爭壓力而倒閉,但有強大資產負債表或現金流的公司,它們可以大舉收購競爭對手倒下後,市場上的資源。要應對這個情況──當企業一旦陷入結構性衰退,就應趁企業品牌仍有價值時,儘量榨取最大的利益,然後優雅退場。

    例如頗具名氣的餐廳,由於疫情影響,固定開支始終無法避免,像大額的租金,且受到低利潤和資金來源有限的景況,老闆們未必有足夠資金可以度過難關;這時應考慮光榮引退,保護員工和客戶利益,以圖日後東山再起。而能撐住的公司,也是到了精簡團隊開支的時候。

    在後疫時代,醫療行業在實體服務的方便程度,可能大不如前,人們或將被迫接受遠距醫療,這意味著爆炸性的醫療創新會出現。

  • 第四、疫情其間居家工作相當流行,工作效率似乎未因此降低,部分企業甚至認為,此模式可在疫後繼續實施。所以可提高在家工作舒適度的家具或技術軟體,將會大行其道。大城市的傳統重要性亦會被鄉間取代,以前所謂「黃金地段」的價值,部分會在後疫時代被替換。

諸如此類的改變不勝枚舉,對各行各業來說,都應忘掉自己經商時所學的,須以「後疫時代」需要,艱難地做出調整。

蘋果公司擅長讓消費者從一而終

蘋果公司在四巨頭中是獨特的存在,因為它是靠製造和銷售實體的物件來獲利的。

以「後疫時代」來說,實體商品應更難賣;就經濟前景及就業趨勢來說,消費者都會更加謹慎買每件商品。蘋果公司卻不太受這個因素影響,它擅長讓消費者進入「從一而終」的關係。

首先它的產品大多是配搭式銷售,公司營收已有一半來自 iPhone 外的業務,光是穿戴式裝置,在 2019 年就創造了兩百億美元的營收。勞力士的手錶很漂亮,但卻沒有可以和它連線的勞力士手機,Apple Watch就有這個功能。

Bose 音響的耳機素質極好,但它卻沒有一個品牌聖殿,可讓消費者置身於最潮人群中試戴其產品;這是蘋果公司的壓倒性優勢。

而 iCloud、Apple Music、Apple TV、Arcade 等等,都是花了大量精力投資的經常性收入產品,而這些都可帶來很多便利,消費者不容易取消這些服務。

而國外「iPhone升級方案」也將原本一次付費的 iPhone,轉型成每月收費的服務,這些都有助於增加客人與產品的「黏著度」,這種捆綁戰術讓消費者不會輕易退出,能在「後疫時代」抵擋經濟不景氣的衝擊。

除了加速以外,疫情還起了催化劑的作用。其實過去的幾年以來,各大公司都曾在網絡,或虛擬會議器材上投入不少資金,試圖解決距離所帶來的束縛。但使用率卻不怎麼高,人們總覺得虛擬辦公的方式很彆扭。

早在幾年前,我們就已經具備了踏入網絡時代的能力,但人類卻遲遲不肯開始,其中就是少了一個引爆點。而此次疫情,就是這個引爆點,在數個星期內,人們的生活全都被移到了線上,一切依然繼續前進。

這時人們才發現:原來這一切都是行得通的,就像是打開了一個開關,將線上辦公、遠程操控、雲端服務,以及大數據等等相關領域,一下子串連了起來。人類才意識到,原來這就是未來辦公的趨勢。

創新者與守舊者脫節差距會越來越大

但是另一方面,無情的病毒,奪走了許多人的工作,導致多家企業倒閉,亦是不爭的事實。過去人們用十年的時間,創造出兩千萬個工作機會,但是在短短十個星期內,病毒即摧毀了四千萬個工作崗位,實在是個可怕的數據。

根據統計,在美國有超過 50% 的家庭,因為疫情爆發,至少有一人遭到減薪,或是失去工作,而年收入低於四萬美元的家庭,受創更加嚴峻。

在 2020 年 4 月初,就有近 40% 的人遭到解僱,或是被迫放無薪假期,失業率節節攀升,民怨四起,引來經濟面臨停擺的危機。所以根據當前的發展,我們得到一個結論:疫情到來,加速了世界的運轉,無論是好或壞的方面,讓所有事態往兩個極端方向發展。

Jon Tyson 在 Unsplash 的照片

各國的投資人在疫情發生後,都發現了一個非比尋常的共通點:在疫情剛爆發的那幾週,全球股市大幅下跌,就以美股最具代表性的道瓊指數(註2),以及標普 500 指數(註3)作為例子,在美國政府不斷地施行經濟刺激方案下,股市便迅速地重振雄風。

到了夏天,儘管美國確診人數不斷破新高,但是大部分經濟指數已經收復失地。

這被《彭博商業週刊》形容是一場「大脫節」(The Great Disconnection),當中最受投資者們追捧的,絕大部分都是行業中的龍頭,甚至公司股價還高於疫情前,這些主要反映在科技業上。

傳統業務難免會受到疫情與封城的影響,科技行業則不同,居家辦公反而刺激了科技產品的銷量,以及線上服務的使用率,也把與這方面相關的許多公司推向高峰;比如線上會議軟件 Zoom 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在選擇不多的情況下,投資者們自然會傾向於這些更有前景的公司,而人們也開始留意公司的創新趨勢,以及是否具備未來價值。疫情的到來,也讓我們看到了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情況。

截至 2020 年 7 月,特斯拉股票上漲了 242% ,而傳統品牌的通用汽車,則下跌了 31%,再看 2020 年 7 月底亞馬遜的市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 67%。而在疫情前就擁有良好表現的公司,擁有足夠資金,吸收帳目上虧損,還能在競爭對手最脆弱的時候,進行收購,增強自己在市場上的佔有率。

因為緊要關頭之時,銀行反而會停止貸款給資金運轉出現問題的公司,說到底銀行也是為了賺錢,它們並非慈善企業,若借出了這筆錢,有很大可能收不回來,這就是俗稱的銀行關水喉。

這也是那麼多公司撐不下去,並破產的其中一個原因。相信這種「大者」與「小者」之間、「創新者」與「守舊者」之間「脫節」的情況,即使在疫情後,差距也會越拉越大。

(待續)


【註解】

  • (註1) 熔斷:
    熔斷機制,指的是在股票市場的交易時間中,當價格波動的幅度達到某一個限定的目標(熔斷點)時,對其暫停交易一段時間的機制。此機制如同保險絲在電流過大時候熔斷,故而得名。熔斷機制推出的目的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給市場更多的冷靜時間,避免恐慌情緒蔓延導致市場波動,從而防止大規模股價下跌現象的發生。
  • (註2) 道瓊指數:
    美國指數,又稱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是由華爾街日報和道瓊公司創建者查爾斯·道,創造的幾種股票市場指數之一。他把這個指數作為測量美國股票市場上工業構成的發展,是最悠久的美國市場指數之一,包括美國三十間最大、最知名的上市公司加權平均出來的指數。
  • (註3)標普500:
    標準普爾 500 的簡稱,是一個由1957年起記錄美國股市的平均記錄,觀察範圍達美國的 500 家上市公司。這個股票指數由標準普爾公司創建並維護。
其他文章︰
  1. 《疫後大未來》下
  2. 《當下的力量》3
  3. 《思維盲點》任何人都會有的思維誤區(上)
  4. 《活法》: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秘訣
  5. 《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上
  6. 《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下
  7. 《貧窮的本質》上
  8. 《全新思維》下
  9. 《如果你那麼聰明》下
  10. 《敘事經濟學》下
Previous Post

《疫後大未來》

Next Post

《疫後大未來》下

相關文章

《生命3.0》3/3

《生命3.0》3/3

2022-08-26
0
《好奇心》上

《好奇心》上

2022-05-05
0
商周圖書摘要》佐伯格23歲當億萬富翁、蓋茲40歲當上全球首富⋯富人已經那麼有錢,為什麼還想賺更多?

商周圖書摘要》佐伯格23歲當億萬富翁、蓋茲40歲當上全球首富⋯富人已經那麼有錢,為什麼還想賺更多?

2022-11-10
0
商周圖書摘要》只是想好好買菜!這個台灣媽媽創辦加拿大最大亞洲連鎖超市

商周圖書摘要》只是想好好買菜!這個台灣媽媽創辦加拿大最大亞洲連鎖超市

2023-02-03
0
《品格的力量》68 上帝創造的人類保姆

《品格的力量》68 上帝創造的人類保姆

2024-01-19
0
《隱性潛能》追求精進而非完美(中)

《隱性潛能》追求精進而非完美(中)

2025-05-10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