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自卑與超越》中

2021-11-11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自卑與超越》中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2

只要稍微聽說過一點佛洛伊德的理論,那我們就會知道,佛洛伊德非常強調童年經歷對人的影響。他說一個人的人格,在五、六歲的時候就基本形成了。如果人們成年後,有什麼行為上的問題,比方說膽小害羞,那就要追溯到童年經歷,看看是不是小時候,被什麼事情或者是陌生人嚇到了。

總之,就是往以前看,認為過去的經歷會決定人的性格和行為,所以依照佛洛伊德的理論,要改變自己的行為是很難的。

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時,就會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類意識到自己的無知時,才能齊心協力促使科學進步,可以說,自卑就是為了超越自我而存在的,但是自卑一定會讓我們超越自我嗎?

壓制別人獲得權威感,不代表真正突破自我。

這可不一定,比如一個人外表強勢,不允許別人提意見,他壓制別人,好讓自己覺得比別人強,從而獲得權威感和優越感,但這並不能讓他真正的突破自我。

再比如說,如果做老師是為了用權威壓制學生,來彰顯自己的力量,做醫生是為了主宰他人的生命,顯得比別人更有優勢,那麼阿德勒認為這樣的人,也很難真正克服內心深處的自卑感,因為他只是利用別人和自己的差距獲得安全感,而這並不能夠抹平他對現狀的不滿,所以他會繼續自卑和不安。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擺脫現實的限制,改變自己的行為,實現自我超越呢?

<第二部分>  如何改變行為來實現自我超越?

佛洛伊德的先天決定論認為,童年經歷形成的潛意識,對人的一生有決定性作用。行為主義的創始人、著名心理學家,約翰·布羅德斯·華生(註5)則認為,環境決定一切,他說,只要給他一個孩子,他可以把他塑造成任何想要的樣子。我們也常說,這孩子生來就是這樣,或者都是父母教得不好。

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創造性解讀

阿德勒也非常重視童年經歷,但是他認為,人的心理雖然不能夠脫離遺傳和環境,但也絕非完全由這兩者決定。人們有權決定自己的思想,因為人們會對事情產生個性化的解讀,而不同的解讀會造就不同的生活目標。阿德勒認為,即便人們一開始把目標定錯了也沒關係,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重新解讀過往的經歷,修正生活的目標。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解讀的經歷、找到真理的過程,這也是超越自我的過程。

個體心理學,給了我們一個改變自己的機會。阿德勒也非常強調,童年經歷對人的影響,他的病人一旦遇到了什麼問題,他也要去從病人的童年經歷中尋找原因。但他跟佛洛伊德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就是:阿德勒認為,人的經歷不能決定人的行為,因為人可以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創造性解讀。

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家裡就很窮,童年很不快樂,那麼他長大之後,就註定得不到幸福嗎?在阿德勒看來,不一定,他也有可能成為一個很快樂的人。這個孩子的經歷是註定的,改不了了,但他從經歷裡能學到什麼經驗,就說不準了。

他可能想,「上天太不公平了,別人小時候都快快樂樂的,就我這麼悲慘,那既然這樣,我為什麼還要管別人?我自暴自棄好了。」但他也有可能會想,「我小時候生活得這麼苦,長大後不能再繼續這麼過下去了,我要改變自己的狀況,讓我的孩子能享受一個幸福的童年。」

真正束縛一個人能力的,是自己的思想。

所以阿德勒說,環境因素不能決定我們的命運,我們可以通過解讀自己的經歷,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他還告誡老師和家長,千萬不要說是遺傳或者經歷在決定孩子的能力,不是的,真正束縛一個人能力的,是他自己的思想。

阿德勒的這個說法非常振奮人心,因為他不認為客觀因素會決定人的行為,而是給了我們一個改變自己的可能,就是:你可以通過創造性地去解讀自己的經歷,改變自己的思想,通過個人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行為。

這不是阿德勒在給我們灌心靈雞湯,而是他從自己的個人經歷中,提煉歸納出來的一套理論。

之前講過,阿德勒剛上學的時候成績很差,特別是數學成績非常糟糕,自己也覺得自己很沒天賦。但他的父親一直鼓勵他,然後有一天,他把老師都不會做的一道題,完整地做完了,一下子信心大增,完全改變了對待數學的態度,開始喜歡數學了,之後就一直努力鑽研,自然而然地數學成績就變好了。

所以阿德勒在書裡說:「你看,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了,那些說什麼能力是先天的觀點,根本就是靠不住的。」其實這就是在反駁佛洛伊德,因為佛洛伊德的理論帶有決定論的色彩,就是說一個人的先天因素和過去的經歷,決定了人的行為,改不了。

改變想法就能改變行為,認清自己的目標。

在阿德勒看來,這就是瞎扯,他堅決反對,他認為每個人都有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行為,去追求更卓越的東西,實現逆轉。所以為什麼他的理論叫個體心理學呢?就是在強調每個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註6)。這其實也就是在說,不管你處於怎樣的環境中,有過怎樣的經歷都不要緊,你都有機會改變自己。

創造性地去解讀自己的經歷,改變自己的想法,你就有了改變自己行為的可能性。那之後具體應該怎麼去做呢?阿德勒也給了你一個辦法,就是去認清自己的目標。

在阿德勒看來,決定我們行為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未來的目標。為什麼這麼說?阿德勒又用自己舉了個例子。

他說:「假如我在教室裡找來一個梯子,一下子爬到了黑板上面,坐在上面不下來了,那學生們肯定會說:『哎呀!阿德勒博士瘋了吧!』但是如果他們知道,我這麼做的目的是要克服自卑,我只有坐到黑板上,俯視全班,才會覺得自己很高大,有安全感,那他們就不會覺得這個事情很奇怪,反而會覺得這很合理。」

這個例子說明了,真正決定一個人行為的,是我們想要達到的那個目標。要想改變自己,就要認清自己的目標。一旦校準目標之後,你就會像弓箭手一樣,繃緊身體和精神,讓自己的一切行為,都為你錨定的這個目標來服務。

找到問題點,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所以阿德勒說,一直以來,我們矯正人的行為,或者治療,都是從行為本身來入手,單純地想消除病症,但是在個體心理學看來,不能這麼做,要改變行為,先改變目標。

舉個例子。他說有個男人,經常頭疼,但一直都治不好。阿德勒說,是因為這個人把頭疼當成了逃避問題的辦法,他頭疼的目的是擺脫眼前的問題。比如一頭疼,他就不用出去見陌生人了,還可以藉機對妻子或者同事提出一些無理要求,「我頭都這麼疼了,你們要幫幫我!」之類的。

所以對這個男人來說,頭疼簡直就是一筆財富,能滿足他的好多需求,他怎麼捨得放棄這個毛病呢?所以,如果不讓這個男人意識到這一點,不讓他改變自己的目的,那麼頭疼是治不好的。就算治好了,他也會再得其他病,比如失眠、抑鬱,繼續用這些病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如果說佛洛伊德是決定論,那麼阿德勒可以說是目的論。因為在阿德勒這裡,每一個行為,都有它的目標,並且都受到目標的影響。如果要改變一個行為,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從這個行為的目的本身入手。

阿德勒在本書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一個觀點:在自我超越的過程當中,我們確立的生活目標,會影響我們的前行方向。

生活目標,簡單來說就是你想要得到的結果。阿德勒說,人類想要登上月球,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就會想盡辦法,努力克服人類身體和地球重力的限制,而你想上哈佛、劍橋等一流大學,哪怕寒窗十載,也會在所不惜。

上面講的,就是我們所提出的第二個問題,如何改變行為來實現自我超越?總結一下:在個體心理學看來,通過創造性地解讀自己的人生經歷,我們就可以改變思想,擺脫過去的經歷對我們行為的影響,就有了改變自己的可能性。把主動權抓到自己手上之後,再通過樹立目標,讓自己的行為為目標服務,就能激發起自己的改變行為,實現自我超越。

(待續)


(註5) 約翰·布羅德斯·華生:
(John B. 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通過動物行為研究而創立了心理學行為主義學派,強調心理學是以客觀的態度去研究外在可觀察的行為。華生認為,人的所有行為性格都是後天習得,他以宣稱能將任意一打健全的嬰兒,用適當的行為技術創造成想要的任何類型的人而著稱。
(註6) 主觀能動性:
又稱自覺能動性、意識的能動性,是指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且有意識的活動能力。
其他文章︰
  1. 《自卑與超越》上
  2. 《自卑與超越》下
  3. 《創造力》【中】
  4. 《讚揚與責備》下
  5. 《社交天性》下
  6. 《活出意義來》3/4
  7.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自卑與超越》上

Next Post

《自卑與超越》下

相關文章

商周圖書摘要》聽說印度很危險、很落後?這個台灣女生卻勇闖印度創業17年

商周圖書摘要》聽說印度很危險、很落後?這個台灣女生卻勇闖印度創業17年

2023-04-13
0
《指標陷阱》1/3

《指標陷阱》1/3

2022-08-26
0
《創造力》【下】

《創造力》【下】

2021-10-23
0
《逆向管理》

《逆向管理》

2022-03-09
0
《人慈》4

《人慈》4

2022-02-04
0
《閱微草堂筆記》之 江寧書生【中西對照】El intelectual de la ciudad de Jiang-ning

《閱微草堂筆記》之 江寧書生【中西對照】El intelectual de la ciudad de Jiang-ning

2021-08-07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