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幸福之路》上

2021-12-31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幸福之路》上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6
焦慮不安的我們,還有幸福的可能嗎? 屹立百年英國邏輯大師羅素智慧之作,是當代心理勵志叢書的起點與經典。

在這個世界上,不分國家、民族、膚色、性別、身份和地位,古今中外,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幸福,獲得幸福。人人皆有追求個人幸福的權利,但是究竟什麼是幸福?通往幸福之道在哪裡呢?

這是一本為現代人量身制訂的幸福寶典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非常好的書,有關如何獲得幸福能力,叫做《幸福之路》,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註1)的經典之作。大家不要被作者的光環嚇倒,覺得此書肯定晦澀難懂,實際上,它值得每一個很不快樂,但想要尋找快樂的人閱讀。本書其實是羅素結合自身經驗,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現代人量身制訂的一本幸福寶典。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第三代羅素伯爵(英語: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

現代的年輕人,甚至可以說大部分的人,都罹患「手機依賴症」,五分鐘不拿起手機就焦躁不安。羅素指出:這是缺乏容忍平淡生活的能力。我們平時接觸了太多如綜藝、遊戲、電影等等高強度的刺激,以至於一旦回歸單調的現實,就會感覺空虛和失落。

但本質上,是這些視覺盛宴提高了興奮的閾值(註2),讓生活顯得乏味,於是對手機就產生了戒不掉的癮。

想要解除煩悶獲得快樂,學會享受平淡的小幸福是關鍵。

這本《幸福之路》所以能流傳至今,精彩而全面的論述功不可沒。羅素幾乎把所有阻礙幸福的問題,以及獲取幸福的方式,都梳理並歸納了一遍。把這本百來頁的小書讀一遍,你就能看到做為哲學、數學、文學大家的羅素,如何把他的人生經歷,還有對幸福的理解娓娓道來,幫助每一位讀者走上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

阻礙我們獲得幸福的五因素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人為什麼不快樂?

  • 比如,過度以自我為中心。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裡,對於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
  • 其次,剛愎的競爭感,用百米衝刺的速度過一生,天天都覺得精疲力竭。
  • 接著,絕對無法忍受平淡生活,雖衣食無憂生活順利,日常的煩悶感卻總讓人不快樂。
  • 再則,強烈的嫉妒,同事領的薪水比自己多,就在心裡痛駡上司的不公平。
  • 最後,人與環境的契合度低。或者因為本身的想法,和他人常常格格不入,很少傾聽和關心朋友。

第二是:不快樂的人,如何尋找到快樂?這裡先留個懸念,後面再來介紹。

首先來看第一個核心問題:是什麼阻礙我們獲得幸福?

羅素提到的第一個因素:自我沉浸。太多的注意力聚焦於自身,逐漸陷入和他人隔絕的狀態。當我們變成人海中的孤島,來自外界的供給就被切斷了,整個人困在虛無悲觀的情緒裡。

不與外界接觸,情緒越來越低落。

曾看過一些人如下的自述:「我就想一個人好好呆著,把過去的那些事梳理清楚。只有這樣才能平靜下來。」結果嘗試去調整了幾天,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她的心得是:「剛開始感覺還行,但獨自呆久了,心裡反而更煩躁,甚至比原來的狀態還糟糕。」

過度的自我關注,帶來的其實是痛苦,而非我們期待的愉悅感。當我們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裡,會有大把大把的時間來琢磨情緒。這樣很容易把負能量的事情擴大,一頭鑽進牛角尖而走不出來。甚至陷入惡性循環中:「不與外界接觸,情緒越來越低落,更缺乏與人交流的興致。」

如果有事情來分散注意力,或者有人及時為我們指點迷津,煩惱才能得到有效的排解。所以失戀後自我封閉的人,尤其需要多出門參加活動。或許你做什麼都很難快樂起來,但比起悶在家裡,出外將有更多的可能性,讓心靈的療癒成為現實。

第二個阻礙幸福的因素,是持續的、高強度的工作節奏。現在很多企業提倡「狼性文化」,似乎只有極具攻擊性,堅持996(註3)的員工才是有競爭力的。被這種思想洗腦的人,真的會用百米衝刺的節奏,試圖跑完人生的整場馬拉松。

犧牲健康熬工作,是不可取的!

然後,每天都過得像打仗一樣,時刻都在為事業發愁,連覺都睡不好。從人的生理機能來說,這種「犧牲健康熬工作」的狀態是不可取的。

心理學家發現,面對刺激,人會經歷三個階段:剛開始腎上腺素加速分泌,我們變得很警覺;接著適應緊張的狀態,能更專注的進行工作;但如果壓力長期存在,我們會因為能力耗盡而疲勞,甚至崩潰。這也是為什麼經常加班、很少放鬆的人,特別容易進入亞健康(註4)的狀態,出現脫髮、變胖或晚上失眠等情況。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學會適當的休息,你會發現自己能做的更好。」

妨礙幸福的第三隻攔路虎就是,總存在著渴望刺激的心態。希望生活能喚醒自己的興奮感,無法忍耐單調平凡的日常。無聊感是現代社會的通病,雖看似不起眼,卻是非常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一種情緒。

生活在一個娛樂至上的年代,我們可以自由的吃喝玩樂,看各種爆笑的短影片和綜藝節目。而接收大劑量感官刺激的同時,我們也增加了自身的耐受性。以心理學術語來說,就是對這些娛樂產品有了適應性,興奮的閾值不斷提高。原本可以因為「公雞中的戰鬥機」笑半天,現在只有看到「電鑽吃玉米」才覺得很棒很厲害。

習慣極致的刺激,日常消遣變得很無趣。

當快感的引發,需提高到某程度的臨界點時,相對的,愉快的再度感觸,就變得很困難。元稹的詩句很貼合這種狀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當我們習慣了最極致的刺激,對日常的消遣就會失去興趣。

曾經遇到資深遊戲玩家,談到對遊戲世界的癡迷:「與遊戲世界比,現實世界真是太沒意思了,找朋友喝酒,跟女友約會也就這麼回事,還不如打把排位賽來的痛快。」

遊戲可以快速提供刺激感,當我們大殺四方幹掉敵人,也能釋放自己的攻擊性,滿足「我很厲害」的自戀需要。所以回到平凡,缺乏大量激勵的現實,我們會覺得很無趣,情願躲在虛擬世界裡面不出來。當獲得快樂的要求需提高時,便導致了日常生活的煩悶感。

讓人不幸福的第四個原因,乃嫉妒別人光鮮的人生,無法享受自己擁有的美好。有時候我們明明事業順利,是朋友們羨慕嫉妒的「人生贏家」,但因為周圍有更出色、更受上司器重的同事,這份成功品嘗起來也就不是什麼滋味了。

即使自己在公司裡做到最好,攀比之心仍然會繼續:「我有什麼值得高興的?放到頂級公司,是不是被各種大神吊打?」永遠只看到自己弱勢的一面,活在對別人的嫉妒裡,還有自我評價太低,導致而來的焦慮感。

嫉妒心重的人,潛意識認為:我是主角!

表面上看來,嫉妒是因為對方擁有我們缺乏的東西。比如他成功了,而我沒有,他被提拔到我夢寐以求的位置,而我還在原地踏步。看著對方走上人生巔峰,實現自己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這種心情很複雜。會選擇去嫉妒,無法把注意力聚焦於自己的生活,則是因為一個根源性的東西:自戀。

很多嫉妒心重的人,性格也非常驕傲。他們潛意識裡認為我是主角,是人群中最厲害的一個,總期待在和他人的較量中,處於不敗之地,以此來維持內心的優越感。如果有更強大的對手出現,自己在PK中落入下風,這就威脅到他們的自戀:原來我不是主角,甚至和其他人沒什麼兩樣。結果,帶來極大的幻滅和挫敗感。

為了避免在自我懷疑中崩潰,他們會把所有攻擊性都對準競爭者,對這些人咬牙切齒,極度厭惡,企圖藉此來轉移內心激烈的衝突。但因為問題在自己身上,把鍋甩給別人也不會快樂的。只有培養出健康人格,才能從嫉妒的泥潭裡走出來,真正收穫幸福。

羅素談論的最後一個幸福的阻礙,是人和環境的不匹配。和其他人的三觀差異很大,為了得到接納而迎合他人,不敢表現真實的自己。

「討好型人格」:總是按照外界期待的生活,最後反而把自己弄丟了,很長一段時間處於迷茫期。可能因素面朝天、不太愛打扮,但為了不被朋友們說成邋遢,也開始學著打扮和看時尚雜誌。或許你想要找到愛情才緣定終身,但周圍人都說「找個靠譜的就可以了」,結果自己頂不住壓力,匆忙去相親結婚。

太多時候,為了融入身邊的小圈子,不被朋友們疏遠甚至鼓勵,我們會向他們的價值觀、行為方式表現認同,為了演出合群的樣子,要帶上厚厚的假面具過得很壓抑。

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幸福感UP!

生活在匹配度低的環境裡,每一天都是慢性折磨。「有些刺激就像颶風,迅速地摧毀我們的心理健康;而有些壓力是慢性的,會在不知不覺中帶來傷害。」人和環境的衝突就是後者。

當觀念得不到外界認可,我們不僅難以獲取情感上的滋養,還要調動額外的精力來協調矛盾,更容易被焦慮和抑鬱的情緒所困擾。如果沒有一顆強心臟,及時消化來自四面八方的挫敗感,我們很有可能逐漸消沉,陷入自我懷疑甚至人格崩潰的境地。

所以,尋找適合自己的環境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在某個體系裡被認為有問題,但在另一個標準下卻是很正常的。有志同道合的小圈子,幸福感就會得到極大提升。

說完了人不快樂的原因後,在下集,我們將聊一聊第二個要點,如何擁有快樂,真正掌握幸福的秘訣。

(待續)


(註1) 羅素:
伯特蘭·亞瑟·威廉·羅素,第三代羅素伯爵(英語: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3rd Earl 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國哲學家、數學家和邏輯學家,致力於哲學的大眾化、普及化。曾在三一學院、劍橋大學擔任哲學教授,他寫了許多著作,其中包括經典著作《西方哲學史》。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西歐思想,言論自由最勇敢的君子,卓越的活力,勇氣,智慧與感受性,代表了諾貝爾獎的原意和精神。」《幸福之路》(英語: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是羅素所寫的一本關於生活哲理的小書,寫於1930年。
(註2) 閾值:
(閾ㄩˋ),又叫臨界值,是指一個效應能夠產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此一名詞廣泛用於各方面,包括建築學、生物學、飛行、化學、電信、電學、心理學等,如生態閾值。
(註3) 996:
是指一種「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週工作6天」的工作時間制度,有時也被用來指代一系列資方要求勞方延長工時,而不額外給加班費的工作制度。
(註4) 亞健康:
是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又稱慢性疲勞症候群或「第三狀態」。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一種身體、精神和社會適應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只是身體無病。

《幸福之路》上

其他文章︰
  1. 《幸福之路》下
  2. 《耶路撒冷三千年》1
  3. 《創造力》【中】
  4. 《讚揚與責備》下
  5. 《社交天性》下
  6. 《活出意義來》3/4
  7.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幸福之路》

Next Post

《幸福之路》下

相關文章

《知識的錯覺》上

《知識的錯覺》上

2022-03-03
0
客人訂位鬧烏龍、在餐廳大吵大鬧不肯離開,店經理用一句話讓對方滿意

客人訂位鬧烏龍、在餐廳大吵大鬧不肯離開,店經理用一句話讓對方滿意

2024-07-19
0
商周圖書摘要》他用「原則」管理4.8兆元資產!橋水創辦人達利歐:第一步,思考你想要什麼

商周圖書摘要》他用「原則」管理4.8兆元資產!橋水創辦人達利歐:第一步,思考你想要什麼

2023-03-09
0
《鼠疫》上

《鼠疫》上

2021-09-28
0
商周圖書摘要》鐵路、電信⋯國營事業經濟績效令人失望,為何還有「國有化浪潮」?3個理由助長

商周圖書摘要》鐵路、電信⋯國營事業經濟績效令人失望,為何還有「國有化浪潮」?3個理由助長

2022-11-10
0
《品格的力量》69 真正意義上的人

《品格的力量》69 真正意義上的人

2024-01-26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