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不分國家、民族、膚色、性別、身份和地位,古今中外,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幸福,獲得幸福。人人皆有追求個人幸福的權利,但是究竟什麼是幸福?通往幸福之道在哪裡呢?
這是一本為現代人量身制訂的幸福寶典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非常好的書,有關如何獲得幸福能力,叫做《幸福之路》,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素(註1)的經典之作。大家不要被作者的光環嚇倒,覺得此書肯定晦澀難懂,實際上,它值得每一個很不快樂,但想要尋找快樂的人閱讀。本書其實是羅素結合自身經驗,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現代人量身制訂的一本幸福寶典。
現代的年輕人,甚至可以說大部分的人,都罹患「手機依賴症」,五分鐘不拿起手機就焦躁不安。羅素指出:這是缺乏容忍平淡生活的能力。我們平時接觸了太多如綜藝、遊戲、電影等等高強度的刺激,以至於一旦回歸單調的現實,就會感覺空虛和失落。
但本質上,是這些視覺盛宴提高了興奮的閾值(註2),讓生活顯得乏味,於是對手機就產生了戒不掉的癮。
想要解除煩悶獲得快樂,學會享受平淡的小幸福是關鍵。
這本《幸福之路》所以能流傳至今,精彩而全面的論述功不可沒。羅素幾乎把所有阻礙幸福的問題,以及獲取幸福的方式,都梳理並歸納了一遍。把這本百來頁的小書讀一遍,你就能看到做為哲學、數學、文學大家的羅素,如何把他的人生經歷,還有對幸福的理解娓娓道來,幫助每一位讀者走上屬於自己的幸福之路。
阻礙我們獲得幸福的五因素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人為什麼不快樂?
- 比如,過度以自我為中心。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裡,對於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
- 其次,剛愎的競爭感,用百米衝刺的速度過一生,天天都覺得精疲力竭。
- 接著,絕對無法忍受平淡生活,雖衣食無憂生活順利,日常的煩悶感卻總讓人不快樂。
- 再則,強烈的嫉妒,同事領的薪水比自己多,就在心裡痛駡上司的不公平。
- 最後,人與環境的契合度低。或者因為本身的想法,和他人常常格格不入,很少傾聽和關心朋友。
第二是:不快樂的人,如何尋找到快樂?這裡先留個懸念,後面再來介紹。
首先來看第一個核心問題:是什麼阻礙我們獲得幸福?
羅素提到的第一個因素:自我沉浸。太多的注意力聚焦於自身,逐漸陷入和他人隔絕的狀態。當我們變成人海中的孤島,來自外界的供給就被切斷了,整個人困在虛無悲觀的情緒裡。
不與外界接觸,情緒越來越低落。
曾看過一些人如下的自述:「我就想一個人好好呆著,把過去的那些事梳理清楚。只有這樣才能平靜下來。」結果嘗試去調整了幾天,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她的心得是:「剛開始感覺還行,但獨自呆久了,心裡反而更煩躁,甚至比原來的狀態還糟糕。」
過度的自我關注,帶來的其實是痛苦,而非我們期待的愉悅感。當我們沉浸在自己的小宇宙裡,會有大把大把的時間來琢磨情緒。這樣很容易把負能量的事情擴大,一頭鑽進牛角尖而走不出來。甚至陷入惡性循環中:「不與外界接觸,情緒越來越低落,更缺乏與人交流的興致。」
如果有事情來分散注意力,或者有人及時為我們指點迷津,煩惱才能得到有效的排解。所以失戀後自我封閉的人,尤其需要多出門參加活動。或許你做什麼都很難快樂起來,但比起悶在家裡,出外將有更多的可能性,讓心靈的療癒成為現實。
第二個阻礙幸福的因素,是持續的、高強度的工作節奏。現在很多企業提倡「狼性文化」,似乎只有極具攻擊性,堅持996(註3)的員工才是有競爭力的。被這種思想洗腦的人,真的會用百米衝刺的節奏,試圖跑完人生的整場馬拉松。
犧牲健康熬工作,是不可取的!
然後,每天都過得像打仗一樣,時刻都在為事業發愁,連覺都睡不好。從人的生理機能來說,這種「犧牲健康熬工作」的狀態是不可取的。
心理學家發現,面對刺激,人會經歷三個階段:剛開始腎上腺素加速分泌,我們變得很警覺;接著適應緊張的狀態,能更專注的進行工作;但如果壓力長期存在,我們會因為能力耗盡而疲勞,甚至崩潰。這也是為什麼經常加班、很少放鬆的人,特別容易進入亞健康(註4)的狀態,出現脫髮、變胖或晚上失眠等情況。
「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學會適當的休息,你會發現自己能做的更好。」
妨礙幸福的第三隻攔路虎就是,總存在著渴望刺激的心態。希望生活能喚醒自己的興奮感,無法忍耐單調平凡的日常。無聊感是現代社會的通病,雖看似不起眼,卻是非常影響主觀幸福感的一種情緒。
生活在一個娛樂至上的年代,我們可以自由的吃喝玩樂,看各種爆笑的短影片和綜藝節目。而接收大劑量感官刺激的同時,我們也增加了自身的耐受性。以心理學術語來說,就是對這些娛樂產品有了適應性,興奮的閾值不斷提高。原本可以因為「公雞中的戰鬥機」笑半天,現在只有看到「電鑽吃玉米」才覺得很棒很厲害。
習慣極致的刺激,日常消遣變得很無趣。
當快感的引發,需提高到某程度的臨界點時,相對的,愉快的再度感觸,就變得很困難。元稹的詩句很貼合這種狀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當我們習慣了最極致的刺激,對日常的消遣就會失去興趣。
曾經遇到資深遊戲玩家,談到對遊戲世界的癡迷:「與遊戲世界比,現實世界真是太沒意思了,找朋友喝酒,跟女友約會也就這麼回事,還不如打把排位賽來的痛快。」
遊戲可以快速提供刺激感,當我們大殺四方幹掉敵人,也能釋放自己的攻擊性,滿足「我很厲害」的自戀需要。所以回到平凡,缺乏大量激勵的現實,我們會覺得很無趣,情願躲在虛擬世界裡面不出來。當獲得快樂的要求需提高時,便導致了日常生活的煩悶感。
讓人不幸福的第四個原因,乃嫉妒別人光鮮的人生,無法享受自己擁有的美好。有時候我們明明事業順利,是朋友們羨慕嫉妒的「人生贏家」,但因為周圍有更出色、更受上司器重的同事,這份成功品嘗起來也就不是什麼滋味了。
即使自己在公司裡做到最好,攀比之心仍然會繼續:「我有什麼值得高興的?放到頂級公司,是不是被各種大神吊打?」永遠只看到自己弱勢的一面,活在對別人的嫉妒裡,還有自我評價太低,導致而來的焦慮感。
嫉妒心重的人,潛意識認為:我是主角!
表面上看來,嫉妒是因為對方擁有我們缺乏的東西。比如他成功了,而我沒有,他被提拔到我夢寐以求的位置,而我還在原地踏步。看著對方走上人生巔峰,實現自己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這種心情很複雜。會選擇去嫉妒,無法把注意力聚焦於自己的生活,則是因為一個根源性的東西:自戀。
很多嫉妒心重的人,性格也非常驕傲。他們潛意識裡認為我是主角,是人群中最厲害的一個,總期待在和他人的較量中,處於不敗之地,以此來維持內心的優越感。如果有更強大的對手出現,自己在PK中落入下風,這就威脅到他們的自戀:原來我不是主角,甚至和其他人沒什麼兩樣。結果,帶來極大的幻滅和挫敗感。
為了避免在自我懷疑中崩潰,他們會把所有攻擊性都對準競爭者,對這些人咬牙切齒,極度厭惡,企圖藉此來轉移內心激烈的衝突。但因為問題在自己身上,把鍋甩給別人也不會快樂的。只有培養出健康人格,才能從嫉妒的泥潭裡走出來,真正收穫幸福。
羅素談論的最後一個幸福的阻礙,是人和環境的不匹配。和其他人的三觀差異很大,為了得到接納而迎合他人,不敢表現真實的自己。
「討好型人格」:總是按照外界期待的生活,最後反而把自己弄丟了,很長一段時間處於迷茫期。可能因素面朝天、不太愛打扮,但為了不被朋友們說成邋遢,也開始學著打扮和看時尚雜誌。或許你想要找到愛情才緣定終身,但周圍人都說「找個靠譜的就可以了」,結果自己頂不住壓力,匆忙去相親結婚。
太多時候,為了融入身邊的小圈子,不被朋友們疏遠甚至鼓勵,我們會向他們的價值觀、行為方式表現認同,為了演出合群的樣子,要帶上厚厚的假面具過得很壓抑。
找到志同道合的圈子,幸福感UP!
生活在匹配度低的環境裡,每一天都是慢性折磨。「有些刺激就像颶風,迅速地摧毀我們的心理健康;而有些壓力是慢性的,會在不知不覺中帶來傷害。」人和環境的衝突就是後者。
當觀念得不到外界認可,我們不僅難以獲取情感上的滋養,還要調動額外的精力來協調矛盾,更容易被焦慮和抑鬱的情緒所困擾。如果沒有一顆強心臟,及時消化來自四面八方的挫敗感,我們很有可能逐漸消沉,陷入自我懷疑甚至人格崩潰的境地。
所以,尋找適合自己的環境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在某個體系裡被認為有問題,但在另一個標準下卻是很正常的。有志同道合的小圈子,幸福感就會得到極大提升。
說完了人不快樂的原因後,在下集,我們將聊一聊第二個要點,如何擁有快樂,真正掌握幸福的秘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