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烏合之眾》上

2022-02-10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烏合之眾》上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8
為什麼謙謙君子在群體的支持下,會變得粗野不堪、肆無忌憚?為什麼打動群體的觀念,總是禁不起嚴密的推理?作者在書中討論的這些問題,今天依然困擾著許多人。個人到群體的變化,總是叫人難以理解。此書的闡述,或許能讓你解惑。

曾經聽到一個這樣的小故事,一個人在街頭閒逛,看到前面有一群人排起長隊,於是他趕緊排到了隊伍後面,以為又是什麼商店在搞促銷,結果等隊伍拐過牆角,才發現原來大家是在排隊上廁所。

雖然是一則小笑話,卻反映出人們的一個普遍的心理現象「從眾心理」,人們往往因為從眾心理,而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有些商家就是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僱一些人在新店開張的時候排起長隊,吸引更多的客人。從眾心理會讓人們喪失基本的判斷,甚至會對個人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那麼,從眾心理有哪些危害呢?

我們如何才能不會陷入從眾心理的陷阱中呢?當人們聚集形成群體之後,其獨特的心理特徵,以及對我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這本書是研究群體心理學的開山之作

今天我們為您推薦的書是《烏合之眾》,作者是古斯塔夫·勒龐(註1),之所以要介紹這本書給大家,是因為我們在上一本書《人慈》中,有提到勒龐以及他所寫有關群眾心理的書,希特勒從頭到尾讀完了這本書,墨索里尼、史達林、邱吉爾,還有美國總統羅斯福也讀完了這本書,可以見得這本書的影響力。

古斯塔夫·勒龐
古斯塔夫·勒龐(法語:Gustave Le Bon;1841年5月7日-1931年12月13日)

說起這本《烏合之眾》,可謂是大名鼎鼎的一本書,它的書名全稱,其實是《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是研究群體心理學的一本開山之作。一直以來,都被奉為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經典必讀書目,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這本書之前,人們對「群體」這個概念的認識,可以說非常的模糊,也沒有把「群體」當作明確的研究物件,所以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群體」概念,並且第一次揭示了群體的心理特徵。

在它之後,「群體」概念才被人們所重視,終於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物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天我們看到、聽到的、所有涉及群體心理和群體行為的研究理論、學說流派以及實用方法等等,全都是從這本書裡發展出來的。

很多歷史事件印證了勒龐的「烏鴉嘴」

這本書於1895年完成出版的,距今已有127年了。說起來非常有意思,這位勒龐是個醫學士,並不是專研社會學研究的,但這個人的研究興趣十分廣泛,涵蓋了種族學、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自然科學等等。而這本《烏合之眾》,其實是勒龐完全憑業餘興趣,搞出來的一部研究著作。

所以,當時法國的專業學術機構,根本就沒拿這個勒龐當回事,也不怎麼重視他,但勒龐堅持研究,憑藉自己的力量,終於整理出來這些意義重大的開創性研究成果。

《烏合之眾》推出之後,成功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群體心理研究。整本書中有很多精彩的洞察和遠見,閃爍著智慧的光輝,但是也有很多人,其實一直對勒龐以及勒龐的這部作品,持有懷疑和批判的態度,有人指責勒龐的研究不夠嚴謹。

比如說,「懷疑他把個人的猜想當作結論」、「缺乏嚴密的學術論證」,也有人覺得「勒龐對群體的態度過於悲觀」等等。

但有趣的是,你說他是猜想也好,說他胡說也罷,但此後發生的很多歷史事件,卻都一一印證了勒龐在這本書裡,關於「群體心理」的結論。於是有人就開玩笑說,勒龐的「烏鴉嘴」到最後全都實現了。

那麼這本書的重點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

  • 第一、勒龐是到底怎麼定義「群體」這個概念的?
  • 第二、勒龐認為的群體具備哪些心理特徵?
  • 第三、群體是如何形成和發展的?
  • 第四、群體的「領袖」具有哪些特徵?

哪些人才能真正算作是「烏合之眾」?

先來看看,勒龐是到底怎麼定義「群體」這個概念的?換句話說,在他的眼裡,哪些人才能真正算作是「烏合之眾」?

首先,勒龐明確指出:不是隨便聚集在一起的一大幫子人,就是群體。比如在一個廣場上經過或者閒逛的人群,人數是不少,但它不是一個群體,只有當這群人有了同樣的心理,才能夠成群體。什麼意思呢?

看那些在廣場上閒逛或經過的人群,他們雖然在同一時間,聚集在同一個物理空間範圍裡,可他們相互之間各自有各自的關注點,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心理訴求,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就不屬於勒龐定義的「群體」概念。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突然地震了,有人大喊「地震了快往空地上跑」,廣場上的人群開始奔跑和騷動起來,那麼,這下子情況就變了──他們這時由於統一產生了逃生自保的心理,要採取行動保護自己,在這一瞬間這些人,就成為勒龐所定義的「群體」了。

勒龐還特別說明:群體未必一定是同一時間彙集在同一處地點的人,當某個心理一致性形成後,很多散佈在社會各個角落裡的、各式各樣的人,儘管他們沒有直接面對面湊在一起,儘管他們可能相互也不認識,但他們依舊可以成為一個群體,展現出群體特有的那些特徵。

說到這個,最典型的一種情況就是股民。股民是什麼樣的人都有,散佈在全社會,絕大多數股民相互之間是不認識的,但是由於都在玩股票,具有同一的希望通過股票買賣發財的心理,所以他們就屬於勒龐所定義的一個群體。

雖然勒龐在本書中,沒有特別明確地進行界定,但是我們還必須強調說明,那些被嚴格組織起來的人群,例如軍人、企業員工、在校學生等等,也不屬於這類群體。這些高度組織化的人群遵守確定的規則,接受嚴格的管理,按照明確的指揮行動,他們不具有勒龐所認為的群體心理特徵。

當然,這並不排斥這些組織中的一些人屬於其他群體,最簡單的例子是:證券公司作為一個組織是被嚴格管理的,那麼證券公司裡正在上班的員工,當然不屬於勒龐定義的群體,但這些員工在業餘時間,卻完全有可能參與到傳銷組織裡去──下班之後,搖身一變成為「烏合之眾」。上面就是這本書的第一個重點。

烏合之眾的表現與個人有何不同?

那麼接下來為你講講,勒龐認為的群體具備哪些心理特徵?換句話說,當人們一旦聚集形成烏合之眾,他們的表現會與個人有哪些不同?

勒龐在這本書裡,為我們歸納了三個方面的特徵。

第一個心理特徵,是關於群體的智力下降。請問當許許多多的個體彙集成一個群體後,這個群體的智力會是人們的智力疊加總和嗎?會變得更聰明嗎?換句話說,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嗎?

錯了!勒龐認為恰好相反,群體的智力是低於個體平均智力水準的,並且可悲的是,群體的智力水準,基本上取決於這個群體當中,智商最低的那個傢伙,很多人一旦聚集起來之後,思維就會顯示出非理性、簡單化、缺乏常識和邏輯等一些特徵,甚至看起來非常像個傻瓜。

關於群體的智力下降,勒龐舉出了若干例證,例如:群體只樂於接受簡單明瞭的號召和主張,不關心證據和論述,不進行分析和判斷,越是迎合人群基本需求的簡單主張,越容易得到群體的擁護支持,因為整體的智力下降,所以群體特別易於被暗示所誤導,相信並傳播荒誕不經的謠言,接受稀奇古怪的理念。

勒龐認為群體的第二個心理特徵,就是自信心倍增,敢想敢做、橫衝直撞,作為一個個的個體,對很多「膽大妄為」的事情,人們自己不過是想想而已,有時候可能連想都不敢去想,可是,當這些個體彙集成一個群體後,不但什麼都敢想了,而且還什麼都敢做了,甚至有點「無法無天」的感覺。

群體具有這樣的心理特徵基於兩個原因:一是群體人多力量大,個體力量實現不了的目標,眾多個體的力量集中起來就可以輕易實現。

二是個體匯入群體後,減弱或者消除了對被懲罰的恐懼,換句話說,就是覺得幹啥都不需要承擔責任了,所謂「法不責眾」,事情是大夥一塊幹的,要麼不會受到什麼懲罰或報復,要麼就算有懲罰和報復,也是群體裡這麼多的人一起承擔,誰都不用害怕了。

群體的第三個心理特徵是情緒化、敏感化,急於採取行動,群體的產生和發展是靠情緒傳染實現的,群體總是被情緒驅使,越激烈的情緒越可能成為主導力量,在越來越激烈的情緒推動下,群體傾向於儘快採取實際行動,而不是只打嘴炮。因此,人們一旦聚集成群體之後,往往就很像個火藥桶一點就著、一點就爆,稍有風吹草動就很容易「擦槍走火」。

所以,勒龐總結出的這些群體心理特徵,即是「智力下降了」、「自信增強了」、「情緒激烈急於動手了」。

群眾力量的崛起,令人憂心忡忡。

勒龐之所以如此重視這樣的群體,跟他當時所處的時代有很大的關係,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徹底改變了法蘭西,法國的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來傳統上封建王權和宗教神權,它們固有的神聖地位已經被顛覆。

當時群眾的力量爆發出了巨大的威力,一次次的群眾運動,一場場的街頭抗爭,不論是議會選舉還是時尚流行,普通人群的態度越來越成為決定性的力量,當時看著這種群眾力量的崛起,勒龐非常憂心忡忡,他預感到未來的社會裡,由普通人彙集起來的群體,將會發揮主導作用。

勒龐之所以研究群體心理和群體行為,就是為了對未來的社會發展做出預判,而他研究總結出的這些群體心理特徵,非理性、易衝動、膽大妄為等等,也讓他對未來的社會持一種悲觀態度。

上面為大家講述的,就是勒龐提出的「群體心理特徵」,那就是低智商、高自信、情緒化。


作者勒龐說,孤立的時候,他可能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在群體中他成了本能的人,因此也就成了野蠻人。

現代社會中,我們可常看到類似這樣的場景:一個青年在讀到一篇討伐明星出軌的文章時,看到評論區都是譴責這個明星的評論,他心底裡的憤怒迅速上升,在評論區怒寫200字發洩情緒,完全忘記要檢驗信息是否真實可靠。

為什麼人們僅僅某種型態聚集在了一起,我們就會變得不像自己了呢?

(待續)


(註1) 古斯塔夫·勒龐:
(法語:Gustave Le Bon;1841年5月7日-1931年12月13日)出生於法國厄爾-盧瓦省諾讓勒羅特魯,1866年於巴黎大學取得了醫學士學位。畢業後他沒有選擇成為一名醫生,而是選擇開始他的寫作生涯。是一位法國社會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以其對於群體心理的研究而聞名,被後人譽為「群體社會的馬基維利(註2)」。勒龐認為,在群體之中,個體的人性就會湮沒、獨立的思考能力也會喪失,群體的精神會取代個體的精神。勒龐最出名的作品是1895年出版的《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該作品被認為是群眾心理學領域的開創性作品。
(註2) 馬基維利:
尼可洛·迪·貝爾納多·代·馬基維利(義大利語:Niccolò di Bernardo dei Machiavelli,1469年5月3日-1527年6月21日)是義大利的政治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外交官。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重要人物,被稱為近代政治學之父,是政治哲學大師,他所著的《君王論》(又作《君主論》)一書提出了現實主義的政治理論,其中「政治無道德」的權術思想,被人稱為「馬基維利主義」。另一著作《李維論》則提及了共和主義理論。他的《戰爭的藝術》一書,則論了兵役制度、練兵之法、行軍、宿營、作戰、工程等軍事問題,讓他也成為著名的西洋軍事家。

書香園地

其他文章︰
  1. 《烏合之眾》下
  2. 《創造力》【中】
  3. 《烏合之眾》
  4. 《讚揚與責備》下
  5. 《社交天性》下
  6. 《活出意義來》3/4
  7.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烏合之眾》

Next Post

《烏合之眾》下

相關文章

為什麼年過40「老人味」悄悄上身?醫師揭密:這些食物正讓你體味變重

為什麼年過40「老人味」悄悄上身?醫師揭密:這些食物正讓你體味變重

2025-06-28
171
建立孩子的自信先從「正確的讚美」做起!向成功者學習這7個特質,正向教養出樂觀心態

建立孩子的自信先從「正確的讚美」做起!向成功者學習這7個特質,正向教養出樂觀心態

2024-06-29
0
《閱微草堂筆記》︰王半仙友狐

《閱微草堂筆記》︰王半仙友狐

2022-03-06
9
商周圖書摘要》資訊五花八門,如何選擇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諾貝爾獎得主用「12道問題」讓自己更成功

商周圖書摘要》資訊五花八門,如何選擇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諾貝爾獎得主用「12道問題」讓自己更成功

2023-03-30
0
《第二座山》上

《第二座山》上

2022-07-07
0
《閱微草堂筆記》︰獻縣縣志【中西對照】Más allá de la razón humana

《閱微草堂筆記》︰獻縣縣志【中西對照】Más allá de la razón humana

2022-01-23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