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下

106

上一集的最後出現提問:為什麼石油的交易,仍然是以美元作為主要媒介呢?

美元的強勢地位,總會被人隱約以陰謀論來猜想或論述,但其實這是因為一次大戰後,金本位(註3)制度既已崩潰,二次大戰後,全世界為了恢復世界貿易和經濟秩序,成為戰後最大強國的美國不得不出面……

美元與布列敦森林協定息息相關

這就要追溯回上個世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建立戰後的經濟新次序以及保障各國的貨幣穩定性,44個國家在美國布列敦森林中簽署了一份協定,這被稱為「布列敦森林協定 Bretton Woods Agreements」(註4)。在這份協定中,催生了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也實施了「固定匯率制」,讓美元與黃金的價值掛鉤

但是這份協定才剛簽訂不久,美國就發現已開採的黃金數量,漸漸跟不上市場上越來越多的美元數量,致使布列敦森林協定崩潰,美元的地位也岌岌可危。為了再次鞏固美元的公信力,美國將目光轉向了石油,於是,在1973年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達成協議,美元將成為交易石油產品的國際貨幣。(客觀而言,也唯有美元才具有這地位。)

由於全球都需要石油,所以美元的需求與價值,自然就會被維持在高位,於是掌握了石油的美元,再一次地保住了它全球商業領域龍頭的地位。可是,由於石油的需求量非常高,所以擁有這類寶貴天然資源的國家,更容易成為由利益所引起的各種軍事衝突,或是襲擊的目標。

所以,伊拉克政府為了捍衛國家與石油產業的安全,被迫利用部分銷售石油所賺來的美元,來購買武器,於是,這一美元被緊急送往了全球最大軍火供應地之一的俄羅斯手上。

俄羅斯軍火商的未雨綢繆

軍火出口是俄羅斯多年以來的主要外銷收入之一,自2000年以來,俄羅斯軍火商品的出口量大增5倍,而當中,俄羅斯與伊拉克之間的武器銷售協議,對這項收入的貢獻極其重要。

同時,軍火出口也成了俄羅斯強化地緣政治勢力,以及經濟彈性的策略之一,可是作為一個重量級的國家,在21世紀的全球經濟體系中,俄羅斯的地位卻輕如鴻毛,被形容是一隻龐大但是卻虛弱的大熊,其貨幣盧布在全球經濟上,也沒什麼地位,雖然依賴美元的事實讓俄羅斯感到不安,但是卻無力改變現狀。

與眾多商品一樣,軍火的採購都是以國際貨幣,也就是以美元來定價的,如果俄羅斯想獲得美元,那麼就需要生產武器來交換,即便武器交易屬於全球經濟體的黑暗面,但只要通過正規管道,多數的軍火銷售都是絕對合法的。

目前,俄羅斯的武器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達25%,並每年為該國帶來150億美元的收入,這是一筆龐大的金額,也讓俄羅斯的軍火商賺得盆滿缽滿,然而,這並不代表俄羅斯的武器,將會永遠保持競爭力。

隨著世界各國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目前,中國方面也正努力發展國防產業,而另一方面,俄羅斯卻缺乏投資也缺乏經驗豐富的科學家,這造成俄羅斯在武器研發的方面,已經逐漸失去領導地位。在中方的全力追趕下,俄羅斯的軍火商們也開始擔心,他們所能擁有的美好時光,還能持續多久。

於是,他們開始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來存放所賺到的美元,這時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距離俄羅斯不遠處的德國。

德國房屋市場吸引海外資金投資

德國是全歐洲經濟體系最穩定,以及最富裕的國家,而且,也隱藏著許多潛力巨大的投資機會。經過深思熟慮後,他們決定把錢送往德國的房屋市場。於是,那一美元抵達了柏林。這裡是世界上最有活力,也最具世界主義色彩的城市之一。當地的房產市場一片欣欣向榮,而且,德國穩定的政治以及經濟實力,也加強了對投資者們的吸引力。

柏林就像是個強力磁鐵,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海外資金到此投資,其中就包括了俄羅斯、新加坡、中國或是美國等等。柏林是全歐洲最大的「以租養樓」的住宅市場,許多的投資者都在德國買房,並將其出租獲利,於是租屋的盛行,使當地成為世界上住宅自有率最低的地區之一。

在德國,大約只有一半的人民擁有自己的房屋,其他的都是屬於外來的投資者。大量的資金湧進了柏林房屋市場,這意味著強勁的房產需求,且隨之而來的,房屋價格也不斷攀升。

為了滿足日益增加的需求,發展商必須要連夜趕工,建造新的樓房,只要房屋市場繼續繁榮興旺,其他的產業也會一併旺盛。同一時間,發展商不僅要為員工們支付工資,也還要為他們撥退休金。最終,來自俄羅斯軍火商的那一美元,會流入德國房地產的發展商手中,又輾轉成了某位工地勞工退休金的一部分。

由於退休金必須要等到退休後才能被取出,所以這筆錢必須要定期打到某個基金內,而這個退休基金將被某個信託機構管理,負責這筆錢的基金經理人(註5)的責任,就是將其通過投資的方式,讓價值實現最大化的增長。

可是,這畢竟是工人們的退休金,所以並不適合用於「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方式,基金經理人必須要在「豐厚報酬」以及「投資安全性」這兩點中,取得平衡。但是,市場上琳瑯滿目的投資項目讓他眼花撩亂,於是,為了找尋最合適的投資標的,這位經理人拿起了話筒,往倫敦撥打了一通電話。

金融大改革,鞏固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倫敦不僅是歐洲的金融首都,也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那麼為什麼全世界最強的貨幣是美元,而金融首都卻在英國呢?

在大航海時代,大英帝國在不同的國家殖民,並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領土以及影響力,這促使了倫敦成為當時的金融心臟。不過,真正鞏固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當數1986年發生的「金融大改革」事件,又稱金融大爆炸(Big Bang)。

當時的英國解除了金融行業的多方管制,股票行不再需要以「公開喊價」的方式,在股票所大廳內進行交易,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全新的電子交易系統。

進入21世紀後,這套電子系統進一步地獲得了完善,人們能夠全面追蹤各國金融體系的變動,也能隨時隨地進行跨國投資,其方便性之高,也獲得了許多國家交易所的效仿,倫敦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國際金融中心。

每天早上,倫敦的股票市場在早上8點開盤後,就會有大量的英鎊與美元快速地被轉手,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位於倫敦的股票業務人員,在接到了德國基金經理人的委託後,那一美元,被用在了購買美國資產上,成了每天在全球市場內數千億流動資金中的一份子。

截至2016年,金融行業每年仍然能夠為英國帶來1800億美元的收入,並且超過100萬人投身於這個行業中,到目前為止,這仍然是英國經濟內最賺錢的產業。

從上個世紀以來,英國一直都是一個強勢的國家,無論是在過去的航海時代或是現今的金融時代,都有著十足的話語權,而這也體現在強勢的英鎊價值上,可是這個局面卻在近十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英國脫歐公投後,加上各種政治上的不穩定因素,導致英鎊大幅貶值,而世界各國對於英鎊的需求量也開始下滑。這時,位於倫敦南方的劍橋,有位名叫賽門·葛洛佛的商人,正打算飛往美國德州,與當地的幾位客戶商談,為此,他必須將手中的英鎊兌換成當地的現金,而他將能夠在抵達美國的時候,取得他的美元。

由於英鎊貶值的情況,這代表他所能換到的美元,遠比之前來得少,除了深感無奈之外,他也只能接受事實。而這時,經過了錯綜複雜的交易以及貨幣流通後,之前被股票業務人員送往美國進行產業投資的那一美元,正在前往德州機場,等待著葛洛佛的到來。

在葛洛佛下了飛機後,他也順利地拿到了他所兌換的美元,並前往一家旅館入住。在旅館內,他還不忘了付小費,給幫助他預定餐館的服務員,而這位服務員,就是一開始在沃爾瑪購買收音機的米勒。在兜兜轉轉了一大圈後,那一美元最終還是回到了米勒手上。

控制通貨膨脹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小費,是米勒這類服務員的重要所得來源之一。由於近年來物價上漲的幅度,遠遠高於她薪資的增幅,這導致她必須要依靠小費,來填補生活上的花費缺口。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答案就是:通貨膨脹。

在通貨膨脹時期,物價會不斷地升高,而貨幣的價值會不斷地下降,導致人們的生活成本不斷提高。在正常的情況下,各國的政府以及央行,都會努力把通貨膨脹率維持在2%左右,那既然通貨膨脹會提高人們的生活成本,為什麼各國政府還要讓它持續下去呢?

其實,這也不完全是壞事,被控制在相對低檔的通貨膨脹率,其實能夠幫助經濟平緩成長。

舉個例子,若是同一台自行車的價格,人們知道會在明年變得更貴,同時自己又有這方面的需求,那為何不在今年購買呢?但是,若是通貨膨脹的速度上升得太快,那就會導致貨幣急速貶值,造成人們根本買不起商品。在這裡,辛巴威、阿根廷以及委內瑞拉,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反的,要是在物價持續下跌或是通貨緊縮(也就是通貨膨脹的相反面)的情況下,人們明知道那一台自行車的價格在明年還會持續下降,那為何要在今年買呢?因此,人們會暫緩購物,導致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變少,經濟效應也就會隨之下降,市場上就會猶如一攤死水。

當然,控制通貨膨脹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當中涉及了許多經濟、政治以及全球局勢層面的考量,要是控制得好,經濟就能平緩成長,要是通膨率稍高,就可能造成米勒所面對的生活,成本增幅高於薪水漲幅的情況。

一美元環遊世界,理解它如何撼動全球經濟。

無論如何,那一美元已經從一開始的德州沃爾瑪出發,經過了中國、奈及利亞、印度、伊拉克、俄羅斯、德國、英國,最終又回到了美國德州米勒的手上。這一美元已經完成了它的全球之旅,在環遊世界的過程中,它流進了一家又一家的銀行,為不同國家做出貢獻,也讓全球貿易與經濟相關的活動變得更加順暢。至此,它已經完美地實現了自己的價值。

雖然實際的國際貿易和通匯作業,以及國際金融管控,遠比書中描述的要複雜,但藉著作者簡約精要的解說,相信各位看到這裡,也就能夠理解為什麼美元在國際社會上,擁有崇高的地位,因為它作為流通貨幣,不僅能為自己的國家帶來經濟效應,同時還能為世界各國帶來價值,解決各種難題。

除非有無法預料的重大事件發生,就目前為止,在歷史、政治、貿易以及根深蒂固的金融體系保護下,美元將繼續保有全球的支配地位,無論你身在世界上的哪個角落,都將能繼續看到它的蹤影。


(註3) 金本位:
一種貨幣制度。表示一國的單位貨幣與一定量的黃金維持等價關係,且允許黃金在國內外自由移動。英國在西元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度,各國陸續採用,而至大戰爆發、經濟大恐慌的來臨,金本位制終告結束。
(註4) 布列敦森林協定: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協定。1944年7月1日至21日,44個二戰同盟國的730名代表,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列敦森林華盛頓山賓館召開的會議。會議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協議最後決議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總稱《布列敦森林協定》。
(註5) 基金經理人:
是管理共同基金、對沖基金或捐贈基金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金融人才,負責為基金資產尋找投資渠道,制訂投資策略,並與基金股東或委託人共享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