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身份的焦慮》中

2021-12-17
in 人文學科
A A
《身份的焦慮》中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十九世紀末,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一個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負),可以很好的概括,崇尚精英的社會中,人們的普遍心態──自尊等於實際成就,除以自己的期望。可見成就越小,希望越大,自尊就越低。如果實際成就大跳水,希望卻仍然維持高水準,比如過氣的明星,或者曾經的世界首富,那麼這種痛苦是加倍的。

媒體導向期望值越高,壓力和焦慮越大。

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提高自尊不外乎兩個方法,不是做出更多成就,就是儘量放低期望。很明顯,在一個提倡努力的社會,只有前者是受到鼓勵的。

火上澆油的是,現代大眾傳媒的導向,又讓人們提高了對自己的期望值。媒體告訴我們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強調說,只要我們願意努力,我們可以成為任何人。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必須卯足勁兒向前衝了,壓力和焦慮能不大嗎?

所以講到第二點,現代人身份焦慮的主要原因。作者認為,身份的焦慮主要有五個起因──

1.我們對地位的過度渴求

作者認為,博取關注是人的天性。一旦吃飽穿暖,我們就把關注點移動,到如何獲得社會的關注和尊重上。但是社會的關注度,並不是平均分配給所有人的。社會習慣於粗暴地對待小人物,而在金字塔尖的少數人,卻享受著最多逢迎。

另一方面,人們缺少對自己的價值肯定,對個人價值的判斷往往受制於社會的態度:如果得到褒揚,就會感覺良好;但是一旦有人貶低,就痛不欲生。如果別人對我們視若無物,我們也可能會把自己看成一條鹹魚。所以總有那麼一些人,會用一些不那麼正常的手段,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追求奢華的心結,乃希望別人尊重自己。

2.社會上充斥著勢利小人

為了得到這些勢利小人的尊重,我們不得不讓自己變成很有利用價值的樣子。勢利在今天如此正常,幾乎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我們全都習慣了一種迥然不同於我們祖先看待人的方式:尊重,似乎個人的智慧、道德、體魄、勇氣、才幹,或者與自己的親疏關係,越來越沒有關係,而只因為他的社會地位。

作者在這一小節,描繪了很多歐洲的勢利眼,狗眼看人低的醜態,原意是想提起西方讀者的注意力和反思力。

但是身為東方人,讀後應該會覺得,狄波頓舉的這些例子稀鬆平常!東方國度如中國、日本、韓國,也都擅長卑躬屈膝的藝術,足以讓任何歐洲人相形見絀。

當「勢利」的氣氛不斷蔓延,人們便不再想努力成為更加智慧、健康、勇敢、節制的人,而是努力地裝作自己很有地位、很有資源的樣子來博得他人的尊重。

作者說:「人們追求奢華,與其說是出於貪慾,倒不如說是源於一種情感上揮之不去的心結。」這個心結就是飢渴地希望別人尊重自己。

3.我們對自己生活的「過度期望」

自十八世紀以來,我們在物質財富上,取得了不可思議的進步。我們擁有抽水馬桶、吸塵器、空調、養老金、公共醫療和免費教育。在許多方面,今天一個普通人的物質財富,能夠讓漢武帝或者路易十四都望塵莫及。

因此,哈拉瑞在他的暢銷書《人類大命運》中,把近代以來的意識形態概括為「進步宗教」,即所有的民眾和政府領導人都堅信:明天會更好。並且所有人都為了更美好的明天,努力不懈。

最早的心靈雞湯是富蘭克林的自傳

這種意識形態帶來了兩種負面的影響。一方面,它讓我們過度自信;另一方面,它助長了我們的虛榮心。過度自信是指:由於政治的民主化和經濟的市場化,這個時代給了我們上升的階梯,於是我們開始相信自己無所不能。

具體說來,在十三世紀的義大利農民,絕對不會妄想自己有一天能夠成為教皇,他也不會因為自己無法成為教皇而苦惱。但是如今坐在高中課堂裡的孩子們卻堅信,通過努力,他們能夠成為宇航員、銀行家、鋼琴演奏家、南極探險家,或者一些更酷的職業。

上個世紀興起的勵志教育,更是助長了這種幻覺。心靈雞湯,或者叫做勵志故事,為我們的白日夢,給出了許多似是而非的操作指南。作者認為最早的雞湯,可追溯到美國國父之一富蘭克林的自傳。書中總結,一個年輕人如果能夠早睡早起、經常付出、努力耕耘、節制慾望等,就能夠成為一個富有、成功的人。

許多讀者開始篤信,只要做到一些類似六點鐘起床之類的簡單事情,就能夠像富蘭克林一樣,發明各種巫術般的科學產品、縱橫於大西洋兩岸,操縱強國政治、撰寫鉅著,成為教主般的靈魂導師,並且成為主流國家的政要首腦。

作家和出版商顯然發現,販賣雞湯是一樁有利可圖的生意。例如英國《每日郵報》的創辦者,艾爾弗雷德·哈姆斯沃思坦率地說,他的理想讀者就是那些年收入僅100英鎊,但是堅信自己第二年能掙1000英鎊的人。

我們的幻覺被這種宣傳所加強,於是開始相信自己,理所應當地能夠爬上金字塔的塔尖。有些人甚至開始假裝自己已經在塔尖上,一味強求自己一定要比同輩人更加成功。這就是虛榮。同學會是當今社會最為殘酷的攀比戰場,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我們不得不和同齡人,進行一場無休無止的軍備競賽。

勝者全得,敗者一無所有。

4.精英崇拜

現代社會的主要規則是「勝者全得,敗者一無所有」的精英崇拜。主流的國家和所有成功企業,都在實行一種叫做 Meritocracy的人才標準,翻譯成中文大概是三國時,曹操說的「唯才是舉」,其核心思想是用那些在教育、考試和實踐中勝出的精英,去取代不學無術之輩。

這種社會形態在人群中,催生了一種叫做「庸俗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普遍思潮。根據一些人的看法,現代社會實現了民族、兩性、不同社會階層的政治平等和教育公平,所有的孩子大致都從同一個起跑線上出發。這個社會也給予了寒門子弟,例如各種升學考試、公務員考試、各種競賽,足夠讓任何人鯉魚跳龍門。

因此,現代人沒有任何理由來為自己的失敗開脫:如果在這樣的一個開明盛世,仍然與所有的機遇都擦肩而過,以至於一事無成、身份卑微,那麼唯一解釋,就是我們過於無能或者愚蠢,被社會淘汰是天經地義之事。

由於上文說的這些原因,作者認為,我們在對窮人和富人的評價上,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人們相信:貧困並不是一種過錯,相反的,窮人生產了糧食和手工業製品,對社會貢獻高於富人。但是現代精英崇拜者的想法,則完全不一樣。

到底是窮人還是富人,對於社會更有貢獻呢?精英崇拜者往往認為,財富暗示著他們優秀的秉性,因此富人比窮人更加優秀、對社會更有貢獻。在道德問題上,我們也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

以適者生存及優生學進行淘汰

現代統計學和公共治安實踐,發現了貧窮和刑事犯罪率之間的關聯,這似乎在講述這樣一種觀點:窮人才是腐朽墮落的人,他們搶劫財物、姦淫婦女,並且仇視那些過著體面生活的人,對他們進行著醜惡的報復。

相反的,現代慈善業的主角往往是富人。隨著社會輿論的轉向,人們開始相信,財富是對傑出人類的褒獎,而貧窮是對又蠢又懶、不僅無能而且邪惡的人的懲罰。

這種看法,在英國哲學家赫伯特·史賓賽那裡,得到了充分的闡釋,他認為在教育和階級鬥爭等問題上,人類遵循「適者生存」的原則,最終優秀的個體會勝出。

赫伯特·史賓賽(英語: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

英國博物學家和人類學家,法蘭西斯·高爾頓甚至提出,為了讓人類的未來更加光明,我們應該要用「優生學」來篩選人口,讓那些堅強、健康、善良而聰明的人多養育後代,而讓那些墮落的人斷子絕孫,讓社會競爭中的輸家,再也沒有辦法養育出更多的罪犯和蠢材。

在精英崇拜的現代社會,人們慢慢意識到,想要有尊嚴地活著,就不得不在考場、職場或者戰場上證明自己的實力。如果不幸失敗,那麼輕則被人認為是懶惰或者愚蠢,重則被人認為是墮落邪惡,連生育後代的資格都沒有。

這種用身份地位來決定,人是否有資格生孩子的右翼優生學觀點,雖然不被大多數政府領導人認可,但是卻被勢利的人們堅定不移地執行著。狄波頓隨後說,我們雖然如此地努力,力圖不被社會淘汰,卻並不是越努力就越成功,我們的成就還受四個因素制約,那就是──

無從控制的因素,令自己做不了主!

5.才能、運氣、老闆和世界經濟規律

我們的智力、健康等因素,往往包含了基因和早年經歷之類的影響。這些都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事情。加上更加無從捉摸的運氣和經濟大勢,讓我們的命運時起時伏,由不得自己控制。

在日本經濟騰飛時,日本誕生了無數的成功企業家。稻盛和夫和松下幸之助的書,至今還在被無數的有志青年閱讀。但是隨著日本的經濟蕭條,日本新一代的企業家們也難見蹤影。

相關書籍
《活法》: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秘訣

在基因和國運這些我們控制不了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制約著我們世俗的成功,那就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受僱於人,因此我們並不是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我們所有的努力,幾乎都是為了實現老闆的目的。我們的人生有限,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為了另一個人的利益而奮鬥。

狄波頓在書中舉了裁員的例子:當自動化程度加深的時候,一臺自動櫃員機就能夠完成37個銀行出納的工作。這些失業的銀行出納,並不是因為他們不熟悉業務,也不是因為他們違反了某個銀行章程。在他們18歲跨進大學校門的時候,他們怎麼會知道在自己40歲時,會有一個奇怪的機器,取代自己僅有的手藝呢?

但是很遺憾,做為僱員,當你的利益與老闆的利益衝突時,除了失業,你並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綜上所述,這一節主要告訴我們這樣一個資訊:做為勞動者的我們(經濟社會的被動者),並不能夠完全把控自己的社會地位。有許多我們無從控制的因素,在影響我們的社會地位。我們如此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但是我們自己又做不了主,這也正是現代人焦慮不堪的原因。那麼,面對身份的焦慮,我們有什麼辦法來解決呢?

(待續)

 

 

其他文章︰
  1. 《身份的焦慮》上
  2. 《身份的焦慮》下
  3. 《創造力》【中】
  4. 《讚揚與責備》下
  5. 《社交天性》下
  6. 《活出意義來》3/4
  7.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身份的焦慮》上

Next Post

《身份的焦慮》下

相關文章

《七真史傳》:第十四回-03 試凡心屢施叱責 順師意常秉皈依【中西對照】Capítulo 14-03

《七真史傳》:第十四回-03 試凡心屢施叱責 順師意常秉皈依【中西對照】Capítulo 14-03

2024-01-19
0
《品格的力量》22 勞動是一種本能

《品格的力量》22 勞動是一種本能

2023-02-17
0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下)

《失控的焦慮世代》手機餵養的世代(下)

2025-04-26
0
《當下的力量》2

《當下的力量》2

2021-09-19
0
《閱微草堂筆記》︰蒲姓之狐【中西對照】La deidad zorro Pu y el ciego Cai

《閱微草堂筆記》︰蒲姓之狐【中西對照】La deidad zorro Pu y el ciego Cai

2021-11-28
0
《七真史傳》:第六回-03 孫淵貞勸夫捨家財 馬文魁受賄通權變【中西對照】Capítulo 6-03

《七真史傳》:第六回-03 孫淵貞勸夫捨家財 馬文魁受賄通權變【中西對照】Capítulo 6-03

2023-07-21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