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全新思維》下

2021-12-03
in 經濟學科
0 0
A A
《全新思維》下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7

上一集當中,我們提到了作者認為,未來人才最需要的六大能力,三感三力中的第一種設計感。確實只要提到設計,我們就可以想到一些職場的設計專業,例如: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小到PPT設計的教學等等,這些都不是單純拷貝可以了事,而是需要因人事時地物的不同來設計的,這是屬於右腦的功能。

接著,我們要來繼續介紹另外的二感及三力。

娛樂是工作之外的消遣,那指的是過去式。

【第二種:娛樂感】

這裡我們說的娛樂感,並不是指你會講一個笑話,你就會娛樂了,而是說把娛樂像基因一樣,侵入到你的血液中,侵入一個公司的文化中,產生娛樂感。娛樂精神若擱在以前,基本上都是和不務正業畫上等號的,是正經工作之外的消遣。

亨利·福特(註2)就說過,工作就好好工作,玩耍就痛快的玩耍。你看工業時代都要把娛樂和工作分開,福特的工廠有一個規定就是:不准員工笑;因為笑一下,可能就會影響整個流程的發展。1940年,福特的一位名叫約翰·蓋洛的高管,被解雇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和同事笑了一下,致使生產線耽誤了大概半分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以前一定要嚴肅工作。但是現在呢?情況不一樣了,如果不懂幽默,那你的人際關係可能就不是特別好,如果你的服務裡沒有娛樂感,那你的用戶可能就不會買單。

幽默好玩竟是重要的競爭力

好玩基本上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了,可能你會說我就是天生比較嚴肅,怎麼辦呢?我又不會講笑話。

其實你嚴肅,只是因為你習慣了用左腦思維,左腦會控制你的邏輯,讓你遇到任何事都是直線性的思考。但是幽默呢?恰恰把這種直線性的思考突然打斷,突然拐了一個彎,這就需要用右腦去思考。

那如果你認為,一定要有這麼一個事你才會笑,那就錯了。笑,其實沒有理由的,你看小孩每一天都要笑好多次,他要理由嗎?他不需要,他就是莫名其妙的就笑了,只要他笑,旁邊的人也會被逗得很開心。

這裡就說到了,印度有一個組織裡面的成員,每天早上練習大笑,就是沒有任何理由。先笑一會兒再說,看起來是不是很傻很怪啊?但笑完之後,他說一整天都心情很好,而且精力充沛,所以這個笑的作用,和瑜伽冥想是一樣的效果,就是把腦袋放空,讓大腦減輕壓力。

說這些,只是希望把娛樂感重視起來,別再把它當作工作之外的消遣,而是要把它融入生活,讓工作做得更好的必需品。 

【第三種:意義感】

這個意義感的概念很虛,它其實就是對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註3)的最高層自我實現,在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時候,一個人是不會關注意義這個東西的。工作就是為了賺錢,賺錢就是最大的意義,哪有空去想一想這個事情。

意義感是追求自我實現的最大化

但是,如果達到了一定層次以後,意義這個東西就變得很重要了,就是你做的是不是被別人需要、有沒有價值,你能不能把你做的事,和一個偉大的東西連結到一塊,在未來意義感會變得更為重要,所有有才能的人都會追求自我實現,要追求自我實現的最大化,意義是你自己定義出來的。

你要說有那它就有,你做什麼都有意義;你要說沒有呢?也沒有,我們地球是遲早要爆炸的,什麼事都沒有意義了。

那怎麼才能找到意義感呢?就是學會把自己做的,嫁接到一個很偉大的目標上。比如說書這個工作,古往今來都有人在做,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想想這工作可能為大家帶來知識,可以幫大家快速的學習,及節省時間,有可能會改變傳統學習習慣的視野。這麼一想,身為說書者就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了。

所以,你給自己找的意義感,需要你自己去賦予。


以上,我們說到了三感:設計感、娛樂感和意義感。下面呢,我們來說三力──

【第一個:故事力】

你會不會說故事呢?什麼是故事呢?故事就是把信息置於一個場景中,讓信息具有一種情感衝擊力。比如說王后死了,國王也去世了,這個就不是一個故事。但如果說王后死了,國王也心碎的死了,這就是一個故事。

它裡面就只加了一個簡單的「心碎」,心碎是一種情緒狀態,而故事就是加入很多的這種情緒狀態,才可以去吸引人,這點在商業上也是越來越受到重視了。

故事在商業上的運用,為產品加分!

假如你面前有兩種酒,這兩種酒價格、口味、包裝都差不多,其中第一種呢,用了很多的形容詞來推銷:這個酒好喝、味道甜、品質好、送出去很有面子,說了一大堆的形容詞。

第二種呢,就講了一個故事:釀造這個酒的,是一對偏遠農村的兩姊妹,她們祖祖輩輩都是釀酒的,有一天呢,她們的酒廠著了大火,她們的父親拚死衝進火海,拿出來一個秘方,不幸的是她們的父親也被燒成了重傷,最後臨終前,父親把這個秘方託付給了她們,希望她們把祖傳的事業繼承下去。

為了紀念父親,她們打算每賣出去一瓶酒,就從裡面抽出一筆錢,以父親的名義捐給希望小學,目前已經累計捐錢100多萬,幫助了3000多名失學兒童;如果你買了這瓶酒,就會有更多的孩子得到幫助。

這個故事明顯是瞎編的,但是,它就是具有這個故事力能夠挑動人的情緒。現在同樣兩瓶酒放在你面前讓你選,你很有可能會選擇後面講了故事的那一個,這就是故事在商業上的運用。

好萊塢有一個著名的編劇,叫羅伯特·麥基,他寫過一本暢銷書就叫《故事的解剖》(STORY),還經常辦一些線下的講座,在講座時,他就發現來參加講座的人,大多都不是編劇,而是商人。他才發現自己不是一個編劇老師,而是企業培訓師,相信大家都瞭解了講故事的重要性。

那麼怎麼練成講故事的本領呢?作者給出的方法就是寫迷你小說,經常練習寫一個100字左右的超短小說。

以一個小故事,短短100個字,有人物、有關係、有鋪陳、有轉折,你可以隨心所欲地編故事。比如在地鐵上遇到兩個陌生人,你就可以編一段他們之間可能會發生的故事。看到手機的圖片,你也可以根據內容編一個小故事。這樣,不僅會增加你的即興創作能力,而且生活還會很有意思。

跨領域擁有邁向未來的能力

【第二個:交響力】

其實指的是系統的思維,把看似無法匹配的因素,組合在一起的能力,它也是右腦的思考特點,注重大局而不糾纏細節,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成為一個跨領域的人才。

其實你會發現,沒有真正的創新,全部都是跨領域出現的。一個網路公司成了最大的汽車服務公司,一個做電池的公司成了汽車公司,一個做遊戲的成了電影公司,各種各樣的跨界拓展正在發生,所以如果你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去開拓視野,那可能就危險了。

那麼怎麼練習這種跨界思維呢?作者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練習比喻,以前我們總是把比喻當作理解事物的一種裝飾,現在可要把它提升一個高度了。人類的思維過程其實都是比喻,如果你想瞭解一個新的事物,第一個想法,一定是做比喻,把它轉化成一個你熟悉的東西。

練習比喻也可以用一個比喻記事本,把你想到的、聽到的比喻都記下來,那當然你也可以在手機裡記下來。

不能感同身受,理說多了也沒用!

【第三個:共情力】

就是和別人產生共鳴。以前我們都是提倡理性思考,你表現的智商高,就得客觀不帶情緒地分析問題,所有的書裡面都在教我們要理性思考。

可是現在你發現了沒有,如果你只會分析,那機器比你強太多了,而且我們人的情感是接近永遠沒有辦法替代的,如果你的女朋友不開心了,開始跟你抱怨了,她遇到了什麼樣的麻煩,大多數都會第一時間想出解決辦法,一二三四的列出來。

其實女生這個時候,哪是向你尋求幫助呢,她就是要表達情緒,讓你知道她的感覺;所以你根本不需要說任何對策,那就是左腦思維,反而要用右腦思維,那就是體會她的情緒,然後引導。

比如說,她不高興了,你也要表現得不高興,和她一個狀態,注意聽她說,然後等她說完了,她知道你也感受到了她的情緒,然後你再說一個開心的事,把話題引到好玩的事情上面,這樣對方才覺得你比較懂她。

好的歌手演員都是共情力超高的人

像藝術家就是用作品來幫助我們表達情緒,我們很悲傷,有人就寫了一首悲傷的曲子。我們聽完之後就覺得:哎呀,這個唱歌的跟我真的是有默契啊!

好的演員就是共情能力超強的人,他們能夠迅速地體會劇本當中的角色情緒,然後把自己帶進去,這個就是演技。所以歌手和演員最受大家的歡迎,粉絲就能通過一首歌、一部電影,愛上這個創造者,就是因為他們之間產生了共鳴。

所以啊,去體會別人的情緒,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去感知別人,和對方達到一個情緒的思想頻率,這個是未來人才所必備的能力,他可能比理智思考還要重要。

我們來總結一下。這本書強調了在未來需要從左腦思維轉向右腦思維,有三個原因促成我們必須這樣做,一個是物質的充裕,一個是知識型外包服務的便捷,還有就是人工智慧的發展。

那為了應對這種趨勢,我們需要重視六種能力,這六種能力能簡稱為三感三力,三感就是設計感、娛樂感和意義感。三力指的是故事力、交響力和共情力。如果我們把這些能力都培養起來,就能活在趨勢中了。 

其實我們天生就會很多東西,只不過是外部的環境因素,把這些天性給壓制了,你想我們祖先早就會在洞穴裡講故事,早就會自己設計工具,早就會發明創造了。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利用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情感的東西,把失去的東西拿回來。

以上這本書的精華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咱們下期再見。

(完)


(註2) 亨利·福特:
(Henry Ford,1863年7月30日—1947年4月7日),美國汽車工程師與企業家,福特汽車公司的建立者。
(註3)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由美國猶太裔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是研究組織激勵時應用最廣泛的理論。依金字塔的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需求層次如下:一、生理需求,二、安全需求,三、社交需求,四、尊嚴需求,五、自我實現需求,六、超自我實現需求(為1969年提出的Z理論)。
其他文章︰
  1. 《全新思維》上
  2. 《思維盲點》任何人都會有的思維誤區(上)
  3. 《活法》: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秘訣
  4. 《活法》日本經營之神 稻盛和夫 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秘訣(下)
  5. 《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上
  6. 《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下
  7. 《貧窮的本質》上
  8. 《全新思維》
  9. 《如果你那麼聰明》下
  10. 《敘事經濟學》下
Previous Post

《全新思維》上

Next Post

《閱微草堂筆記》︰鬼魂求葬【中西對照】Un espectro que pide entierro

相關文章

《當下的力量》1

《當下的力量》1

2021-09-18
1
商周圖書摘要》資訊五花八門,如何選擇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諾貝爾獎得主用「12道問題」讓自己更成功

商周圖書摘要》資訊五花八門,如何選擇對自己有用的知識?諾貝爾獎得主用「12道問題」讓自己更成功

2023-03-30
0
《品格的力量》39 美德的根本

《品格的力量》39 美德的根本

2023-06-18
0
《哲學的慰藉》中

《哲學的慰藉》中

2022-04-09
0
商周圖書摘要》因一場賽車截肢,不到3個月就重回駕駛座!他說:怎麼面對是我的責任

商周圖書摘要》因一場賽車截肢,不到3個月就重回駕駛座!他說:怎麼面對是我的責任

2023-03-17
0
啇周財經》每周只需工作15小時!90年前經濟學大師凱因斯的預言,為何沒有實現?

啇周財經》每周只需工作15小時!90年前經濟學大師凱因斯的預言,為何沒有實現?

2022-12-29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