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上

2021-12-22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上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1
我們與成功的距離,不是滿腦好點子,而是行動力!全球潛能開發專家,為你揪出空想不做的問題核心,讓效率翻倍的7種方法 × 4個步驟,教你高效行動,改變人生。

我們與成功最遙遠距離是什麼?不是缺乏好的點子,而是擁有滿腦子的想法,但卻毫無行動!

新的一年又來到了,會不會如以往許下了很多新的願望?而停留在思考和規劃的起跑線?去年的計畫執行了哪幾個?這幾個問題是否讓我們感到難以招架,但其實我們並不孤單。我們總是有過「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的經驗,如何在新的一年擺脫這個老症頭,用「行動」邁向更滿意和理想的人生?

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已成現代社會的主流病。

今天,為大家帶來《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這本書,作者高原,他是一位知名培訓師,也是一名潛能開發專家。他寫過多本著作,同時也經營「行動力」課程,鼓勵人們將想法化成行動,用行動促進改變。

在書中,作者將為你分析一個人,為何總是想得太多,但卻又遲遲不肯動手的原因。

「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這個問題,已經變成現代社會的「主流病」。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生活腳步的加速,人們大腦的運作模式也開始改變,變得越來越過度思考,但卻又懶得行動。一部分的人不想安於現狀,但卻又不曾做出真正的改變。

對於這個課題,作者曾經在洛杉磯的街道上,進行過一次大型的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的人都坐在家裡思考,又或是待在辦公室裡抱怨──怎麼樣才能夠過上老闆那樣的生活?為什麼某某人能夠減肥成功?為什麼我的朋友靠著股票賺了一大筆錢,而我卻總是虧損?

他們是思考的強者,許多的想法都層出不窮,但,也就僅停留在思考而已!

咱們問問自己,有沒有試過在新的一年裡,興致勃勃地定下了一堆目標,覺得今年自己充滿了鬥志,當中的目標可能甚至還會改變你的人生。

我們可能花了許多時間以及精力在規劃,然後想著,明天就要開始執行。一天過去了,一個星期過去了,最後,一年過去了,這時,重新拾起了這本早已積滿灰塵的計畫簿,才發現,原來自己曾經設下過那麼多的目標。

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方面的經驗,這本書很適合作為一個省思的材料和方向的指引。

覺察五原因、破解七方法及採取行動四步驟

作者將會以潛能開發專家的角度,為大家分析:為什麼一個人會想得太多,但卻又做得太少?那麼,我們就開始解讀吧。

這本書的架構很好理解,分別是三個大章節──覺察篇:滯足不前的五種原因、破解篇:破解阻礙的七種方法、實踐篇:採取行動的四個步驟。

【覺察篇】

第一、訊息多到恐慌症快發作(資訊恐慌症):每天任由自己接受四面八方的訊息轟炸,  結果一直在修改自己原定的想法,造成最後無所適從。過量的資訊反而是最大的絆腳石。

試想,在上班途中,公車或是地鐵,時常都人滿為患,尤其是在上班以及下班的高峰時期,遇到一個空位是多麼的難能可貴,這個時候,本能會告訴我們立刻上前並坐下,不然的話位子就要被搶了。

但是,如果衝進車廂時,裡面空無一人,這個時候,我們就會陷入猶豫的狀態,思考到底要坐哪裡好呢?這是個十分有趣的現象。

當選擇有限時,大腦的判斷就會十分的果斷,而在面對選擇時,人們往往會不知所措,因為不知該從何下手。

資訊過多也成敗筆

我們身處於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遇到任何問題,只要在鍵盤上敲打一下,谷歌就會列出一大堆的相關內容,滿足你的搜索需求。但是,你可曾想過,這些從網上各個角落搜尋回來的資料,是否正確?又是否是你真正想要的?

打個比方,在新的一年裡,你下定決心要減肥,一開始,你可能會向身邊減肥成功的朋友們詢問秘訣,從他們身上,你知道了必須控制飲食,一天中,攝取的卡路里必須要低於所消耗的熱量,再配合有規律的運動。

之後,為了更深入地研究營養學,你開始打開電腦,接著在網上,你發現了更多不同減肥方法的資訊,有正規的,也有不正規的,比如生銅飲食、舊石器時代飲食法,又或者是一些奇奇怪怪的方法,比如什麼辣椒減肥法、保鮮膜減肥法之類的。

由於太多的資訊一下子進入腦中,導致我們不知道該從何下手,又或是不懂得分辨哪一個方案,能夠為我們帶來最後有效的成果?

這個時候,頭腦就會開始疲勞,懶惰思考,開始尋找各種藉口來迴避大量的資訊,最後,便會拋出一句:「下次吧!」結果,就再也沒有下次了。

第二、總是消極思考嚇自己(消極思考):對未知的事物感到心生畏懼。例如怕被人瞧不起,索性不做;怕說錯話,索性不說;怕上司不高興,就把想法藏在心底。

擁有這種性格的人,往往都會在開始一件事情之前,就在腦袋中構想各種最糟糕的發展路線,總是想得太多,也擔心得太多。

例如:90年代,在好萊塢發生的故事,老牌電影巨星席維斯·史特龍,在一場戲中,需要與一位職業拳擊手對戰,對方身經百戰,體格非常的健壯,而在這場戲中,史特龍需要與對方展開激烈的搏鬥,這讓他感到十分的不安,甚至在開拍前的一晚輾轉難眠。

此外,史特龍還到處地打聽這位對手的消息,結果,得到的情報都表示,這位選手出拳的速度十分的快,在比賽上的出手也十分的狠,許多人都讓史特龍好好想想,要不要接這場戲?

戰勝恐懼,結果往往得到好轉。

在那個時候,史特龍早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早就已經過了「拚命」的年紀,他完全沒有必要為了知名度,而冒這種風險,直到踏入片場的前一刻,他還有過想要向導演要求刪除這場戲的想法。

但,最後史特龍戰勝了心中的恐懼,決定正面迎接對手,沒想到,雖然對方身經百戰,但私底下卻是一個十分溫和的人,還會在拍攝的過程中,十分注意自己的動作,兩個人在拍戲的過程中,也沒有發生任何的受傷意外。

所以,遇到任何事情前,別總是往最壞的方向想。很多時候,下屬在為主管或是向部門匯報之前,都會想著,如果準備的資料,沒有達到上司的要求該怎麼辦?要是他們批評我的話,那我應該怎麼面對?

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只要盡了自己的努力,很多時候,各種負面的想法都只是自己的猜想罷了,甚至有時候還會得到上司的稱讚,說我們的報告做得不錯,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呢?

第三、完美主義惹的禍(追求完美主義):一開始就對自己要求太高,導致什麼都做不成。如果消極思考在這時候湊上一腳,甚至會想:「既然現實這麼不如意,乾脆什麼都不做了。」

追求完美主義錯了嗎?完美主義本身是沒有問題,但問題就出在,完美主義背後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束縛。完美主義者往往會對自己過於嚴格,對自己的控制欲特別強,從工作上的行程會議,到生活中的大小瑣碎事,都不允許犯一丁點的錯誤,就是這種性格以及處事態度,造成他們往往會在做一件事之前,花過多的時間來思考和安排。

作者說到,完美主義的想法會讓一個人的思想,變得過於偏執,對失敗會有所恐懼,總是會想到:如果計畫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那該怎麼辦?或其他人又會怎麼看我?

海明威說的一針見血,不完美沒那麼可怕。

對於這種壓力,許多完美主義者,都會利用一個共同的不良機制來面對,那就是逃避,結果到頭來一事無成。

其實,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事,我們也不可能在策劃某項計畫的時候,就將所有的可能性都納入考量當中。所以,我們必須擺脫完美主義給我們帶來的思想枷鎖,並儘快地踏出第一步。

套用著名小說家,歐尼斯特·海明威所說過的一句話,「任何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這句話雖然簡單直白,但卻是一針見血的真實。其實,「不完美」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切切實實地開始執行,我們就能夠在過程中,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那樣豈不是更好嗎?

第四、懶惰、拖延以及愛找藉口(拖延和藉口):一種是,總想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一直拖延自己的行動。第二種是,凡事只要做不到,就想找藉口掩飾自己的平庸,而不是去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許多年來,作者的辦公桌上都貼著這麼一句標語:「我無所事事度過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們所奢望的明天。」這句話是哈佛大學圖書館中的一句訓辭,提醒人們不要因為懶惰與拖延的意識,而綁架自己的大腦以及身體。

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類。因此,每個人難免都有壞習慣,特別是懶惰、拖延症以及逃避問題等等,這些壞習慣就好比麻醉劑,稀釋了我們的思考,阻滯了我們的行動,凡事都先「等一等再說」,到最後,熱情都冷卻了。

一旦有了「過幾天再說」的這種念頭,很有可能這件事,就再也不會有進展了。

習慣「等一等再說」,怎麼改善方法呢?

舉個例子,當你準備寫你的報告,或是論文的時候,剛開始的速度肯定會非常的慢,因為在內心深處,總是想著要如何才能夠寫出完美的內容,但事實是,想得越久,就越是無法下筆,因為腦中有太多的構思,造成我們無從下手,這跟之前提到的第一點,有點相似,思考了一段時間後,腦袋就會開始疲勞。

這個時候,身邊突然出現了各種誘惑,「讓我先喝杯咖啡吧」,又或是「讓我先小睡一下子」,安慰自己說道:「等我的狀況好點了,我再繼續寫。」但是,最佳的狀態始終都沒有到來,再看看你的論文,很有可能連大綱都還沒完成。

這樣的戲碼,反覆發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以說是大多數人,都會犯的拖延和藉口慣性,那作者提供怎樣的改善方法呢?

(待續)

其他文章︰
  1.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下
  2. 《耶路撒冷三千年》1
  3. 《創造力》【中】
  4. 《讚揚與責備》下
  5. 《社交天性》下
  6. 《活出意義來》3/4
  7.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

Next Post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下

相關文章

《七真史傳》:第二十七回-02 諭吾人敦敦告誡 論修行層層做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27-02

《七真史傳》:第二十七回-02 諭吾人敦敦告誡 論修行層層做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27-02

2025-01-05
0
《七真史傳》:第十二回-01 指坐功申明妙理 學真道喜遇明師【中西對照】Capítulo 12-01

《七真史傳》:第十二回-01 指坐功申明妙理 學真道喜遇明師【中西對照】Capítulo 12-01

2023-11-18
0
《七真史傳》:第九回-02 王重陽分身化度 孫不二忿怒首師【中西對照】Capítulo 9-02

《七真史傳》:第九回-02 王重陽分身化度 孫不二忿怒首師【中西對照】Capítulo 9-02

2023-09-18
1
水災淹了他的店!百萬虧損、保險不賠⋯他如何只花16天捲土重來?

水災淹了他的店!百萬虧損、保險不賠⋯他如何只花16天捲土重來?

2024-08-29
0
為何有些人有源源不絕的創意?麻省理工研究:關鍵在睡前的一個動作

為何有些人有源源不絕的創意?麻省理工研究:關鍵在睡前的一個動作

2025-01-04
0
《知識的錯覺》上

《知識的錯覺》上

2022-03-03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