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讚揚與責備》 上

2022-03-31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讚揚與責備》 上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4
為什麼我們都喜歡讚揚,討厭責備?這本書將從心理學層面給出科學的解釋。同時,本書還會介紹各個溝通場景下,利用好讚揚與責備的方法,幫助我們更加高效地與人溝通。

「這孩子一點都不懂事」、「我朋友也太不體諒人了」、「你又漂亮又能說善道」,在每天的溝通中,我們都在對周圍人的好與壞做出評價,但我們的讚揚與責備真的客觀真實嗎?為何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會成為兩個相愛的人分手,或者離婚的起因了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溝通出了問題。

那麼在生活中、在職場裡,溝通過程中如何才能恰當地讚揚和批評別人呢?我們要如何提升這項能力呢?

今天我們解讀的書是《讚揚與責備》又譯《被批評的勇氣》 ,作者特麗·阿普特(註1)。她是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家,她將30年的研究成果凝聚於本書中,讓我們充分瞭解讚揚與責備機制,是如何在親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間運作的,幫助我們最終實現良性有效的溝通。

讚揚與責備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這堂「劍橋大學的溝通課」,來看一看如何共情地理解人,以情商打動人,讓誇獎恰到好處,讓批評利己利人。

評判是人類的天性

人天生有種能力叫心智直觀(mindsight),這種能力讓我們可以通過別人的行為,判斷他們的目的、推測他們的感受。從嬰兒時期,我們就能通過眼神和面部表情,讀懂別人對自己的態度。

比如一個孩子能在40毫秒(1秒=1000毫秒)之內,處理一張人臉的信息,並在100毫秒之內做出判斷:這個人到底是可愛還是可惡、可信還是靠不住、是朋友還是敵人。

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心智直觀是保證人類生存的必要因素。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要依賴身邊親近的人才能生存,如果不能敏銳地識別出他們對我們的態度,就根本無法活下去。除了能感知別人的評判,孩子也從小就會評判他人。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喜歡和自己有共同喜好的人,也更喜歡樂於幫助別人的人,這種偏好刻在了我們的基因裡,它能幫我們評估接近這個人是不是安全的,所以在和他人接觸的過程中,我們會下意識地計算得失,並且分辨出我們喜歡和不喜歡的人。

讚揚能使大腦產生信任與愉悅的激素

評判不僅是我們的天性,我們的大腦中還發展出了兩套獨立的評判體系,一套是讚揚,一套是責備。讚揚能讓大腦產生催產素和內啡肽。催產素也叫親密激素,當大量催產素在大腦中流動的時候,我們就會更信任他人。內啡肽能讓人產生愉悅的感受,這些令人愉快的激素,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感,讓我們更願意和對方在一起。

責備的運作方式和讚揚完全不一樣,它激發的是被排斥和被驅逐的恐懼。當我們被人責備的時候,大腦的杏仁核會被啓動。

杏仁核位於大腦感情中樞的中心,這個感情中樞負責人類的記憶和情感,他反應迅速且不經思考,一旦杏仁核被啟動,我們不會思考實際情況如何,而是會直接感到恐懼,這是因為我們的祖先,生活在複雜的原始荒野中,必須依賴同伴提供資訊、食物和保護,若被群體排斥無異於死亡。

所以當我們受到責備的時候,會出於本能的感覺害怕和痛苦,責備別人的時候,我們也同樣會感到痛苦,因為人類天生有共情能力,能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比如,一個一歲大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摔倒,自己也會覺得緊張,並通過吮吸手指和抓頭髮來鎮定自己。

雖然評判是人類的天性,但每個人面對評判,以及評判他人的表現都有所不同。比如同樣是做錯了事被人批評,有的人覺得沒事下次做好就行了,有的人卻對責備非常敏感,甚至因此而一蹶不振,那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差異呢?我們來說說,哪些因素會影響我們的評判體系。

影響我們評判體系的因素有三

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會決定我們的評判體系,分別是:家庭的評價習慣、早年的朋友以及社交媒體。

第一個因素:家庭的評價習慣,塑造了我們內心的評判體系。家庭是一個人早年的主要生活場所,也是我們最早接受讚揚和責備的地方。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評價習慣。

讚揚多的家庭中,孩子因為能長期得到表揚,所以更容易對別人和自己寬容,也總能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通常被允許自由的發表意見,並且有機會挑戰父母的權威。

相反,責備多的家庭,家人之間看不見彼此的好,就總能挑出對方的毛病,孩子也很少能聽到讚揚,因為家長們不僅高標準嚴格要求,而且獨斷專行,不許孩子挑戰家長的評價,否則就是無理取鬧。

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很容易對讚揚反應遲鈍,就算別人誇獎他們,他們也不會覺得自己做得多好,相反,這些孩子可能對責備很敏感,哪怕別人嘴上沒說什麼,一個眼神或者一個細微的面部表情,都會讓他感覺自己受到了責備。

被人責備時,陷入過度的焦慮和恐慌。

造成這樣的原因是,責備影響了大腦內部的神經通路。通常情況下孩子受到責備的時候,都會經歷從害怕到鎮靜的情感控制過程。

我們前面說過,當一個人受到責備時,大腦的杏仁核會讓我們感到恐懼,此時大腦的另一個部位,前額葉皮質也會發揮作用,它會站出來提醒人:別怕,鎮定一下。然後大腦會開始思考,到底是不是我們有問題,讓我們理性地分析問題,從而平靜下來。

但如果一個孩子在生活中,持續不斷地面對責備,長此以往,負責鎮定的前額葉皮質,還會覺得責備是正常的,它就再也不會緩解來自杏仁核的恐慌,因此孩子就很容易對責備過分敏感,在被人責備時陷入過度的焦慮和恐慌。

說完了家庭,我們再來說,影響人類評判體系的第二個主要因素:早年的朋友。之所以強調是早年,是因為我們在嬰兒和兒童時期,大腦發育非常快,早年經歷對塑造我們的評判體系非常重要。

通過朋友的眼睛看清自己,從而增強對自己的信心。

當我們走出家門,最早認識的朋友會幫我們審視,並且修改自己在家庭中建立的評判體系,同時他們也會讓我們學習,新的讚揚和責備的規則,進而擴充原有的評判體系。

比如有的父母不喜歡子女哭,只要一哭,他們就會責備子女不夠堅強,但朋友卻會來安慰、來陪伴,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從家庭中學到的評判制度,未必都是正確的,然後調整自己的評判體系。所以有種說法,朋友是鏡子,也是榜樣。我們通過深厚的友誼來表達自我,通過朋友的眼睛看清自己,從而增強對自己的信心。

朋友的評價對我們的另一大影響,是保護我們的自尊,讓我們客觀公正地看待自己的價值,不受別人負面評價的影響。和朋友相處的時候,我們也會擔心,如果這件事告訴朋友,他們會不會像別人一樣討厭我?我會不會失去這個朋友?但是為了得到真心實意的讚美,我們願意冒險去暴露真實的自己,哪怕這個自己並不完美。

當我們把自己的祕密告訴最親密的朋友,他們非但沒有看不起我們,反而會安慰我們,可能還會鼓勵我們去主動承認錯誤,讓我們發現自己並不是一無是處。從某種程度上說,友誼是自尊的保護傘,那些在家庭或者其他社會關係中得不到的認可,朋友通常都可以給我們。

雖然家庭評價制度和早年的朋友,為個人評價體系奠定了基礎,但這並不是說這個體系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還會進入比朋友更複雜的社會關係,比如婚姻關係、工作關係等等,這些關係都會對我們的個人評判體系產生影響。

社交媒體讓人沉溺於對快感的追求,卻無真正的滿足感。

到了網際網路時代,人類大腦的評判體系,也面臨社交媒體的影響,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三個因素。

社交媒體對我們的評價體系的一個重要影響是,它會讓人沉溺於對快感的追求,卻無法讓人得到真正的滿足感。人際關係中真正的滿足感,需要具備兩個要素:一是讚揚要來自活躍的、有反應的真實人際關係,也就是說,我們要能感受到評判背後是一個真實的人。社交媒體上和我們互動的,是用戶關注者或者虛擬朋友,缺少真人之間的真實體驗。

真正滿足感的第二個要素是,讚揚來自於重要的行為或者成就,比如我做了一件事或者對別人產生了正面影響。

而我們在社交媒體上得到的讚揚,卻沒有這種基礎,讚揚可能僅僅來自於一張照片,或者一個帖子,他也會讓大腦釋放出多巴胺,讓人感到喜悅,但這種多巴胺的釋放是短暫的,很快我們就會從這種快樂中清醒,為了追求更強烈的快感,我們就會沉溺在社交媒體中無法自拔。

人很容易被網路上的惡意留言吸引

社交媒體對評價系統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人們很容易被網路上的惡意留言吸引,進而攻擊別人,思維也更容易窄化。人有一種負性偏向,總是能記住那些不好的事情。

比如,服務員總是記住那些沒付賬單的顧客,顧客總是很容易記得那些難吃的餐廳,而且一旦有人在網路上發表負面評論,就很容易得到其他網友的反饋,無論是表示支持還是反對,這些負面評論都有吸引力,這就引發了一個現象:越多人在網路上對別人進行人身攻擊,用詞越惡劣,其他網民就越有可能加入進來一起罵,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是社交媒體剝奪了人的共情能力,那些發表惡毒言論的人,他們的內心並沒有把網路言論,看作是實際人際交往的行為,反而覺得就像打遊戲一樣,是在和虛擬人物交流,所以他們在網路上評論的時候,很容易粗暴地把人分成我方和敵方,一旦某個人被劃分到了敵對陣營,就算他遭遇痛苦,他們也不會對他表示同情。

在社交媒體針鋒相對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實際生活中互不認識、沒有共處過的「陌生人」,缺乏對彼此完整的認知和友誼,因此批評和責備往往都是無情的,但這不就與加入社交媒體的初衷,越離越遠了嗎?

(待續)


(註1) 特麗.阿普特:
(Terri Apter)心理學家、作家、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資深導師,她關於家庭動力學、同一性和人際關係方面的著作獲得了國際認可。她有多部作品入選「《紐約時報》年度優秀讀物」,並斬獲多項大獎,《泰晤士報》《紐約時報》《衛報》等知名媒體都對她的著作讚譽有加。

阿國書香園地

其他文章︰
  1. 《讚揚與責備》中
  2. 《讚揚與責備》下
  3. 《創造力》【中】
  4. 《烏合之眾》上
  5. 《社交天性》下
  6. 《活出意義來》3/4
  7.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讚揚與責備》

Next Post

《讚揚與責備》中

相關文章

《七真史傳》:第三回-02 受天詔山東度世 入地道終南藏身【中西對照】Capítulo 3-02

《七真史傳》:第三回-02 受天詔山東度世 入地道終南藏身【中西對照】Capítulo 3-02

2023-05-06
0
《哲學的慰藉》中

《哲學的慰藉》中

2022-04-09
0
《品格的力量》36 從榮譽中站立起來

《品格的力量》36 從榮譽中站立起來

2023-05-26
0
《七真史傳》:第二十七回-03 諭吾人敦敦告誡 論修行層層做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27-03

《七真史傳》:第二十七回-03 諭吾人敦敦告誡 論修行層層做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27-03

2025-01-12
0
《七真史傳》:第二十七回-04 諭吾人敦敦告誡 論修行層層做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27-04

《七真史傳》:第二十七回-04 諭吾人敦敦告誡 論修行層層做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27-04

2025-01-19
0
《品格的力量》35 不幸和邪惡的來源

《品格的力量》35 不幸和邪惡的來源

2023-05-20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