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3/4

2022-08-11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3/4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2
前集回顧
  •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1/4
  •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2/4

既然全盤西化的路子走起來,這麼傷筋動骨,可不可以走改良主義的道路呢?

改良主義就是吸收現代化,抵制西方化。

在非西方文明的改良派看來,西方文明的衝擊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現代化,另一個層面是西方化。

所謂的現代化,是指現代科技工業化、城市化、現代軍事組織和技術,現代民族國家制度等等。

所謂西方化就是指古希臘哲學和理性主義,羅馬法的古典遺產,基督教精神、個人主義、社會多元化傳統等等,改良主義就是現代化吃下去,西方化吐出來,非西方文明只要接受現代化,並且以現代化為武器,堅決抵制西方化,就能保持自己文明的特性和強大地位。

至於憲政和法治,到底算西方的特性,還是現代化的特性,非西方文明內部還沒有形成共識,大家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目前尚不能形成定論。

可是從世界範圍看,改良主義的道路上,真正走通的非西方國家也不多,放眼看去,也只有日本一個非西方文明國家,真正打通了關節。儒教文明的核心國家,中國還在現代化的征途中奮勇進擊,還不能說真正完成了現代化。儒教文明圈的另一個主要國家韓國,在現代化的道路上成就斐然,但是距離西方發達國家的標準,還有相當的差距。

新加坡倒是完成了現代化,可是太小太特殊,不具有普遍意義。

伊斯蘭宗教復興運動

至於其他主要非西方文明,更是乏善可陳,就拿非西方文明中人口最多,地域面積最廣的伊斯蘭文明來說,竟然沒有一個國家,達到了現代化國家的標準,就連早期伊斯蘭國家現代化的典範──土耳其,都開始日益宗教保守化。

而在伊斯蘭文明核心區的中東阿拉伯國家中,自從自由軍官運動(註6),也就是阿拉伯復興社會黨(註7),政權統治下的一大串共和國,比如埃及、利比亞、伊拉克、敘利亞等等,實行政教分離的阿拉伯氏族共和國。

在本世紀初,被君主制阿拉伯國家,聯合西方基督教文明,紛紛顛覆掉之後,中東阿拉伯世界的現代化事業,就遭遇到了重大挫折,走向低谷。諷刺的是,這些國家現代化的成果,紛紛被宗教極端保守勢力摘了果子,成為他們拒絕現代化的有力武器。

於是,以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為標誌,伊斯蘭宗教復興運動(註8)開始興起,這種宗教復興運動,在阿富汗抵抗蘇聯入侵的戰爭中,經受了戰火的洗禮,完成了初步的力量動員。接著又被冷戰結束,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消退的形式,鼓勵在穆斯林世界中廣泛展開,形成燎原之勢。

20世紀冷戰終結,文明衝突赤裸呈現在世界舞臺上。

事實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東西方冷戰屬於西方文明的內戰,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全球對峙,原生於西方文明內部的社會運動,兩大對立陣營用意識形態劃線,壓制並掩蓋住了原有的社會矛盾和衝突。一旦冷戰終結,意識形態鬥爭的蓋子被掀掉,文明的衝突就赤裸裸的呈現在了世界舞臺上。

不但是伊斯蘭世界,所有國家都受到冷戰終結的鼓舞,開始以文明歸屬為根據,重新劃線站隊,國際地緣政治格局開始重構。

原本屬於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的天主教和新教國家,比如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就迅速回歸西方基督教文明。

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裡邊,信奉天主教新教的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也迅速回歸歷史傳統,與瑞典、芬蘭結盟,前蘇聯的另外兩個加盟共和國,伊斯蘭教的亞塞拜然和基督教的亞美尼亞,則因為領土爭端而發生戰爭。

土耳其毫不奇怪的,站在穆斯林兄弟亞塞拜然一邊,對抗基督教世仇亞美尼亞,而東正教俄羅斯則毫不遲疑的支持亞美尼亞,對抗亞塞拜然和土耳其。

最具啓示錄色彩的事態,發生在巴爾幹地區,原本在冷戰格局下,東正教的希臘和伊斯蘭教的土耳其,同屬北約盟國,共同對抗信奉東正教的華沙公約國家,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社會主義的南斯拉夫在東西方對峙中保持中立。

另外一個屬於伊斯蘭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則與中國結盟,既反對西方,也反對東方。

波赫戰爭引發變動中的各文明力量對比

冷戰結束後,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按照文明的斷層線迅速解體,天主教新教的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在西方文明核心國家之一德國的支持下,迅速獨立。

穆斯林人口佔多數的波赫(註9),則在全世界穆斯林國家的支持下,宣佈獨立。當前南斯拉夫聯邦的主體加盟共和國,東正教的塞爾維亞出兵鎮壓獨立運動,維護南斯拉夫統一的時候,文明斷層線上的戰爭就爆發了。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新教文明,支持天主教的克羅埃西亞,與東正教的塞爾維亞軍隊對抗。

在波赫、伊朗、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巴尼亞等穆斯林國家輸出金錢、軍火和聖戰者援助穆斯林軍隊,與東正教塞爾維亞軍隊血戰到底。

在波赫戰爭(註10)中,西方基督教文明出於打壓東正教文明的考慮,支持了穆斯林陣營,屬於北約的穆斯林國家,土耳其直接派兵與塞爾維亞軍隊交戰,而土耳其的北約盟國希臘,則處於東正教兄弟國家的考慮,堅決反對西方盟國打擊塞爾維亞,主張巴爾幹地區的幾個東正教國家,希臘、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結成東正教同盟,對抗所謂伊斯蘭的入侵。

毫無疑問,東正教核心國家俄國是堅決站在塞爾維亞一邊的。

位在文明的斷層線上,理論是預言也是事實。

雖然當時的俄國,正處在蘇聯解體後最虛弱的時期,但依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傾全力支持自己的東正教南斯拉夫小兄弟。最後這場血腥戰爭,得到交戰各方所屬的文明核心國調停,終於結束了。

然而,波赫共和國還是按照文明的斷層線,分裂為所謂穆斯林克羅埃西亞聯邦,和波赫塞族共和國兩個政治實體。他們之間雞犬之聲相聞,但卻老死不相往來。

由此,杭亭頓根據冷戰結束之後,各個國家迅速按所屬文明站隊劃線的局面,以及頗具啟示錄色彩的波赫戰爭,這樣一個血淋淋的案例,總結出這樣一套文明斷層線戰爭的動力理論。

首先,在各大文明互相交匯的邊緣地帶,不同族群的身份認同,在意識形態板塊破碎後,開始復興。以波赫為例,原本在南斯拉夫共產黨的統治下,波赫民眾建立起大南斯拉夫的國家認同,對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追求,壓倒了各自的宗教追求。

曾有一度波赫的穆斯林,被稱為從來不去清真寺的穆斯林;波赫的克羅埃西亞人,被稱為從來不去天主教堂的天主教徒;波赫的塞爾維亞人,被稱為從來不去東正教禮拜堂的東正教徒。沒有人在乎民族和宗教差異,大家都是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的同志,大家都是南斯拉夫人。

然而,一朝南共聯盟垮臺,國家分裂,各自族群裡的極端分子就開始瘋狂起來,文明差異、族群衝突的仇恨,一旦挑起來,就形成一個互相刺激,一步步加強的惡性循環。

要不了多久,僅僅不久前還親密無間,生活在同一個社區的南斯拉夫同胞,就迅速分裂成我們和他們,我們是正直善良,維護自己信仰的好人,他們是窮兇極惡殺害我們的族人,強暴我們的婦女,毀滅我們文化的壞人。

作者認為:這種以文化認同為核心,區分敵我的身份認同,一旦建立起來,就會迸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和破壞力,自下而上的形成文明斷層線戰爭。

在這本書《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出版僅僅五年之後,就爆發了震驚世界的911事件。

伊斯蘭文明傳統教義,與現代化和全球化格格不入。

伊斯蘭的基地組織在美國本土,策劃並實行了一系列自殺式的恐怖襲擊。這是珍珠港事件之後,外國勢力唯一一次在美國領土上,造成美國平民的大規模傷亡。在悲痛之餘,美國政治學者試圖分析和理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事件的產生。

這些恐怖主義分子,為什麼會對美國有如此深仇大恨?不遠萬里冒著被捕的危險,最後付出生命的代價,執行了這樣的襲擊任務。這時候,人們紛紛想起了杭亭頓的「文明衝突論」當中,提到的伊斯蘭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間的對立紛爭。

在書中,杭亭頓提出過一個駭人聽聞的說法:伊斯蘭的邊界滿是血腥。在他看來,伊斯蘭文明經歷了人口的大爆發,但是跟亞洲文明不同的是,伊斯蘭國家沒有實現相應的經濟發展。

更麻煩的是,伊斯蘭文明提供的,不僅僅是一種宗教,而是一個整體的生活方式。換句話說,伊斯蘭文明裡幾乎沒有世俗生活,因而也就沒有現代公民社會的生長空間。所有的社會機構和制度,包括教育、醫療、法律、政治,都從宗教裡面獲取自己存在的合法性。

而這個文明所信奉的傳統教義,與現代化和全球化幾乎格格不入,因此在面臨現代化和西方化的雙重壓力時,伊斯蘭文明極有可能回歸到原教旨主義的道路上去。

十字軍東征就是文明衝突最真實的歷史寫照

此外,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教義層面,還具有某些的共性,比如他們都有一種傳播拓展的訴求,他們都尋求讓異教徒,或者不信自己宗教的人,改信自己的宗教。對於其他宗教和文明,他們都有極強的劃分,敵我非黑即白的態度,凡是不接受這套體系的人,要麼是愚蠢的,要麼就是邪惡的。

所有的這些要素加在一起,就讓杭亭頓預言了:伊斯蘭文明和西方文明的邊界,到處都可能發生衝突和戰爭。從歷史上看,這兩個文明就很多次,因為爭奪權力土地和思想上的控制,而陷入長期的爭鬥之中,前後持續了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就是這種衝突最真實的歷史寫照。

911事件發生之後,人們回頭看杭亭頓的這些論斷,不禁驚呼,原來在這個災難性的事件發生前,就已經有一位頗有遠見的政治學者,預見到了它的發生。

 

(待續)


(註6) 自由軍官運動:
(free officers movement)二次大戰以後,以色列建國並驅除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一群埃及年輕軍官也十分關心穆斯林世界與以色列的衝突。1952年7月23日,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成立「自由軍官運動」,在埃及七月革命中推翻埃及和蘇丹國王法魯克一世並擔任埃及總統一職,提倡「泛阿拉伯民族主義」。推翻埃及的君主制及建立共和制,埃及也一度從親西方轉向對抗西方。

(註7)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
(阿拉伯語:حزب البعث العربي الاشتراكي),簡稱復興黨(音譯為巴斯黨),成立於1947年,是一個激進、世俗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政黨。作為一個泛阿拉伯政黨,其綱領是要把阿拉伯人居住的地區統一起來,實現阿拉伯民族的偉大復興。它在多個阿拉伯國家都有分部。

(註8) 伊斯蘭復興運動:
(al-Nahdah al-Islamiyyah)在伊斯蘭教社會歷史上,是一種周而復始的宗教現象,每當社會向前發展,出現了信仰鬆弛、道德淪喪、消極腐敗等為伊斯蘭教所譴責的現象時,伊斯蘭教界內部就會興起宗教復興思潮,伴之以復興運動。

(註9) 波赫: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波士尼亞語:Bosna i Hercegovina / Босна и Херцеговина),簡稱波赫,有時亦簡稱為波士尼亞,是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西部的多山國家,首都塞拉耶佛。波赫為組成原南斯拉夫的六個社會主義共和國(即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之一,於1990年代,南斯拉夫內戰時期獨立,並且根據《岱頓協定》,波赫目前是國際社會公認的獨立主權國家,波赫議會由歐洲議會所選出的高級代表所監督。

(註10) 波赫戰爭:
即為波士尼亞戰爭,是指從南斯拉夫聯邦獨立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與多方之間的戰爭,持續時間為1992年4月1日至1995年12月14日。
其他文章︰
  1.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1/4
  2.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2/4
  3.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4/4
  4. 《國家的視角》
  5. 《耶路撒冷三千年》1
  6. 《耶路撒冷三千年》2
  7. 《人慈》1
  8. 《人慈》2
  9. 《社交天性》上
  10. 《社交天性》下
Previous Post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2/4

Next Post

《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4/4

相關文章

《閱微草堂筆記》之因果故事:因果不爽

《閱微草堂筆記》︰因果不爽【中西對照】Una persona vestida de harapos

2021-09-25
0
《閱微草堂筆記》︰父親的教誨【中西對照】La enseñanza del padre

《閱微草堂筆記》︰父親的教誨【中西對照】La enseñanza del padre

2022-07-30
2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下

《為何我們總是想得太多,卻做得太少?》下

2021-12-23
0
《活出意義來》4/4

《活出意義來》4/4

2022-07-29
0
《當下的力量》1

《當下的力量》1

2021-09-18
1
《品格的力量》1 高尚靈魂的結晶

《品格的力量》1 高尚靈魂的結晶

2022-09-30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