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共情的力量》2/3

2022-09-16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共情的力量》2/3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4
前集回顧

《共情的力量》1/3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知魚之樂焉知魚之痛。」──《莊子·秋水》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我非魚,當然不知道魚之樂之痛;我乃燕雀怎知鴻鵠的志向;但是我想說:「魚兒,鴻鵠我不知道,你是否快樂,你的志向,但是我想聽你說,我想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

也許,你說了,我聽了,我雖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我可以離你更近一點。

這一集要探討的內容,就是掌握同理心的能力的第二部分:到底怎麼才能做到共情?

共情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基礎

共情能力的發展和大腦的兩個部分有關,一個是杏仁核也叫情緒腦,這是腦部邊緣系統的一部分,能夠產生各種情感並儲存記憶,在漫長的時間裏,動物大腦的神經迴路主要由杏仁核控制,這也包括了人類嬰兒出生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大約一億年前,哺乳動物的大腦進化產生了新皮層,也叫思維腦。這個腦部區域主要負責,讓我們產生反思自己感受的能力,然後依據這樣的反思,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情緒腦和思維腦相互合作,讓我們既能保有情緒又能體驗情緒,並且發展出一些愉悅、關愛、利他等積極的情緒反應,共情能力就是情緒腦和思維腦兩者相互配合的結果。

假如我們的大腦只是由杏仁核主導會怎麼樣呢?

在某些低等動物的例子中,我們看到當牠們飢餓的時候,牠們甚至會把同類吃掉,低等動物沒有新皮層,也就是思維腦,所以牠們無法控制自己的生物本能,也無法反思自己的情緒。

從心理學角度看,有兩類心理疾病的患者,共情能力天生比較弱,他們分別是自閉症患者和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自閉症患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對外部世界沒有興趣。而反社會人格對他人則非常冷血殘酷,事實上這都和他們的大腦功能發育不足以及病變有關。

當然如果僅僅把共情當做一種生物學本能,那就太低估人類了。生物本能並不能解釋,為什麼除了那兩類心理疾病患者之外,其他人共情的能力也有高有低?

人類獨有的鏡映能力

講到這裏,我們就要介紹一個新的概念,就是鏡映能力(註3),這是人類獨有的一種能力。

孩子出生後,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是誰,他是靠父母或其他人對他的反應評價,來建立自我的形象和自我觀念,就像我們自己看不見自己,需要一面鏡子才行。哪一種鏡子照出來的形象最真實呢?自然是平面鏡,它能反射出最真實的一面。

如果父母在孩子受傷或者感到痛苦的時候,不否認他們的情緒,並且通過言語和行動,讓孩子知道他們能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且還真誠的關注他們,願意悉心照料他們的痛苦,那麼孩子會感到自己被共情的對待,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不斷成熟,即便有一天外界沒有這樣的鏡子,孩子也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而在遭遇困難的時候,他也就具備了自我照料的能力,甚至還能把自己曾經體驗過的關愛照料,再經營給其他人。

書中有一個案例,作者亞瑟的小女兒小時候,因為有第三個腎臟做過8個多小時的手術,術後在家養傷的時候,亞瑟經過孩子房門,看到小女兒拍著自己的後背,對自己喃喃自語:「沒事的寶貝,所有的事情都會好起來的,媽媽會照顧妳的。」這是媽媽曾經和她重複多次的話,而她現在能夠把這些充滿愛意的話,內化為自己的聲音,自己照顧自己,這就是鏡映的力量。

小時候沒被好好對待,通過學習可增強共情能力。

當然不是每個孩子都像亞瑟的小女兒這樣幸運,有些父母可能沒功夫管孩子到底怎麼了,可能會忽略孩子的感受,不允許他們表達消極的情緒,甚至可能會對他們發火,這樣的孩子經驗到的自己,往往是一個不被人愛的。

如果有情緒就是自己不好的形象,久而久之,他們失去了對自己情緒的體察和反思,不太可能對他人的情緒,做出適當的反應,而這樣的父母往往本身也沒有,從他們的父母處習得共情能力。

值得慶幸的是,即使我們小時候沒有被好好對待,我們也是可以通過學習增強這種能力,怎麼才能打破這樣無同理心的惡性循環,學會共情呢?怎麼才能通過共情,改善我們的人際關係呢?那些共情力高超的人是怎麼做的?

傾向性傾聽,常常帶有偏見和思維定勢。

美國有位著名主持人叫林克萊特,他有次在節目裏問一個小男孩:「你的夢想是什麼?」小男孩回答:「我想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逗他說:「假如飛機在太平洋上空飛行到一半,油燒完了你怎麼辦?」小男孩回答:「我會告訴我的乘客繫好安全帶,然後我掛好降落傘跳出去。」

沒等他說完,觀眾和林克萊特都笑了,他們覺得這是一個聰明又自私的小孩。沒想到大家笑完,小男孩卻委屈的補充道:「跳下去拿燃料,然後馬上回到飛機上。」

這種場景在生活中經常發生,我們有時沒有耐心聽別人說完,一聽到別人開始說,就開始思考下判斷,事實上我們的傾聽,大部分時候都是傾向性傾聽,什麼意思呢?

就是我們在傾聽的一開始,往往已經根據過去自己的經驗,得出了一些有傾向性的結論,整個傾聽的過程,都常常帶有偏見和思維定勢。

共情式傾聽:為了理解他人如何感知世界而傾聽

與傾向性傾聽相反的,是共情式傾聽。所謂共情式傾聽就是拋開自己,給別人充分的機會去表達他的想法和感受,不去控制和引導交流,共情式傾聽是我們抵達共情的最重要途徑。

那共情式傾聽該怎麼開展呢?具體包括以下4個步驟──

第一步、拋開自己

拋開自己,首先就要不評斷、不給人貼標籤、不搞簡單分類,不管對這個人的過去有多瞭解,不管對這件事有多熟悉,我們都沒辦法確定,當下此刻這個人的真實想法和感受。真正共情的態度是:我們相信人是會不斷改變的,生活是會流動的,所以我們沒有基於過往下判斷的權利。

其次,拋開自己還要求我們不要隨便做自我暴露。我們在聊天的時候,常常會進入比慘模式,比如:唉呀!你這個情況我也有過,我跟你說,我當初比你更痛苦。這個時候,我們是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在發言。

共情關注內容聚焦在對方的感受想法上

在傾聽的時候,我們要保持一定的抽離,不需要用自己的個人故事,來和對方產生聯繫,我們要做的只是放下自己。

作者指出,人們不會因為知道別人有同樣的痛苦,就覺得自己的痛苦消失了。共情關注的是個體當下的獨特經驗,目的是提供理解和支援,幫別人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所以在共情時要設定邊界,把討論內容聚焦在對方的感受想法上,而不是發表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觀點。

有時對方會主動詢問我們的看法。這時,我們就要把話題轉回到他自己的問題上。有一位因婚姻問題困擾的男士,問過作者對出軌行為的看法。作者的回答是:「猜測其他男人對出軌的看法,對您的婚姻問題並沒有幫助。」來訪者也同意了這個說法。之後,作者繼續和來訪者討論他的具體問題,並提供建議和幫助。

第二步、讓對方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怎麼做才算是讓對方充分表達呢?首先,儘量使用開放式問題,到咖啡館點咖啡,店員問:摩卡還是卡布奇諾?這是封閉式問題。在問的同時已經有了限定,在這樣的談話中,店員掌握了控制權力。而店員問你想喝什麼?才是開放式問題。

開放式問題能瞭解更多信息,也讓對方更深入自我思索。

開放式問題把選擇和權利給到被問的人,這不僅能讓自己瞭解更多信息,也能讓對方更深入的思索自己的問題。

其次,不讓情緒占主導地位。心理學上有種說法,人在生理喚醒水平比較高的時候,認知能力就會收窄。

就是說,人在憤怒的時候思考能力會下降,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往往只能感受到比較激烈的情緒,比如憤怒或恐懼,其他的感受和想法都會被無視,共情需要我們先穩住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的節奏先放慢下來,然後幫對方把節奏放慢下來,談話的雙方都能遠觀情緒,才算是共情式傾聽。

記住:共情不是煽風點火,別讓對方的情緒更激動,更別跟著對方一起激動。

準確的評估才向對方表達感同身受

第三步、評估

什麼是評估呢?注意!我們一定不要把評估和評判混為一團,評估是以共情為嚮導,找到真實情況的能力,準確的評估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評估對方,二是評估自己。

我們走出自己,走進對方的世界,跟那個人一起看這個世界,然後體會他的過往、品行動機,這是評估對方。

評估自己需要我們反思在傾聽中,是否清空了自身的成見,在對對方的評估中,是否有些地方因為自己的情緒需求脆弱,而有所扭曲?做出準確的評估後,接著才是──

第四步、向對方表達那些感同身受的話

這是共情的行動導向,一般來說,感同身受的語句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情緒的確認,二是表達自己的理解。

比如有人說他很害怕和媽媽溝通,因為害怕兩個人會吵架。這個時候比較共情的表達,應該是「我感覺你好像很沮喪」,這是表達對他情緒的理解,「你希望跟你的母親更好的相處,可是找不到辦法」,這裏是表達對他想法的理解。

只有完成以上4個步驟,才算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共情式傾聽。

總結一下,共情式傾聽和一般的傾聽很不一樣,這需要我們專注、好奇靈活,而且還需要細心培養,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們可以先從上面提到的拋開自己,以及學會提出開放式問題,開始訓練自己的共情能力,當我們提高了共情能力,相信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會更和諧,自己的心態也會更平穩。

(待續)


(註3) 鏡映能力:
是通過觀察某種行為、情感,然後在頭腦中回想,並自行模仿創造的能力。
其他文章︰
  1. 《共情的力量》1/3
  2. 《共情的力量》3/3
  3. 《創造力》【中】
  4. 《烏合之眾》上
  5. 《讚揚與責備》中
  6. 《社交天性》上
  7.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共情的力量》1/3

Next Post

《共情的力量》3/3

相關文章

《品格的力量》19 品格創造力量

《品格的力量》19 品格創造力量

2023-01-26
0
《七真史傳》:第九回-01 王重陽分身化度 孫不二忿怒首師【中西對照】Capítulo 9-01

《七真史傳》:第九回-01 王重陽分身化度 孫不二忿怒首師【中西對照】Capítulo 9-01

2023-09-09
0
《拯救手機腦》下

《拯救手機腦》下

2022-03-26
0
《品格的力量》22 勞動是一種本能

《品格的力量》22 勞動是一種本能

2023-02-17
0
商周圖書摘要》高層不滿意、下屬不信任,怎麼脫離管理困境?

商周圖書摘要》高層不滿意、下屬不信任,怎麼脫離管理困境?

2023-06-16
0
商周圖書摘要》2023共享帳號將收費!又有迪士尼、蘋果強逼,Netflix該靠什麼策略贏回觀眾?

商周圖書摘要》2023共享帳號將收費!又有迪士尼、蘋果強逼,Netflix該靠什麼策略贏回觀眾?

2022-11-18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