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品格的力量》76 感恩相扶持

2024-03-29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品格的力量》76 感恩相扶持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妻子不僅是最好的伙伴、朋友和安慰者,是丈夫最好的幫手,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領域,妻子往往以其敏銳的觀察力,發現新的線索。

悲痛愛妻的離世,情至黃泉比翼不單飛。

山繆爾.羅米利(註1)先生在傳記中,曾深情地描述妻子,他認為一生所有的幸福和成功,都應歸諸妻子。

「在最後的十五年,」他說,「我一直樂於研究自己的妻子──她心地善良,具有過人的理解力和判斷力;她的感情十分細膩、豐富,且善於關心、體貼人;她不畏強暴,英勇無畏;像她這樣柔弱的女人的身上,竟然蘊藏如此頑強的勇氣,實在出人意料。

「她的美貌雖非傾國傾城,卻也是遠近馳名。一個人的品行、勇氣和外貌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不能不令人嘆服上帝的偉大。」羅米利對妻子的摯愛之情真是刻骨銘心。妻子的死給他造成巨大的打擊,他一下子精神失常,寢食俱廢,眼前老浮現妻子的音容笑貌,妻子去世七天之後,羅米利先生也辭世了。

在政治生活中,弗蘭西斯.伯第特先生和羅米利一直是死對頭,但這兩個人在家庭生活,尤其在和妻子的關係上,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伯第特妻子的死使他極度悲傷,無法自持。自從妻子去世之後,他一直拒絕進食,愛妻的屍體還沒有移出房間,他也死了──就伏在妻子的身上死了,這對夫妻終於雙雙睡到同一個墓穴中,仍然是肩並肩地睡在一起。

一切榮耀都歸功於已故的妻子

妻子的去世給托馬斯.格雷漢姆(1748-1843)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他無法排除心中的痛苦,最後,四十三歲的他只得從軍,稍稍排解心中的思念之情。英國肖像畫和風景畫家庚斯博羅(註2)先生,有一幅十分有名的作品──一對新婚情侶的畫像──畫的就是格雷漢姆夫婦。這幅名畫早已聞名海外,價值連城。

這對夫妻在共同生活十八年之後,妻子不幸離開人世,給丈夫帶來無窮的思念和痛苦。為了忘記這份揮之不去的痛苦和思念──正如有人所說的,為了排遣失去妻子所帶來的焦躁與煩悶──格雷漢姆作為一個志願者,來到胡德勳爵(註3)手下服役。在圍困土倫的戰役中,格雷漢姆自始至終勇猛頑強,完全不顧性命,就像瘋了一樣。

此後,他以勇敢、不要命的精神而名冠三軍。在半島戰爭(1808-1814)期間,他每天都在服役,首先在英國陸軍中將約翰.穆爾(註4)手下當兵,後來又在威靈頓手下服役。格雷漢姆作戰勇猛,屢立戰功,他擔任的軍職也節節上升,最後,一直升到副統帥。人們稱他為「巴洛沙英雄」,因為他在巴洛沙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仗。

最後他被賜予光榮而尊貴的貴族頭銜──利那多奇勳爵。格雷漢姆晚年生活幸福,安享天年。越到晚年,他更加思念起那早已長眠地下的妻子,他把自己所得的一切榮譽,都歸功於已故的妻子。

下議院議員、英國戲劇家謝里登(註5),在議院中曾這樣談到格雷漢姆:「在他身上沒有任何崇高的精神,只有對妻子的愛。」

忠貞不二之妻,生同衾、死同穴。

那些善良、純潔、品德高潔的妻子,總是令丈夫久久難以忘記;同樣許多妻子對丈夫也有生死不改之情,許多忠貞不二的妻子,都無法忍受丈夫去世後帶來的巨大痛苦,紛紛跟隨而去。在維也納有一塊著名的紀念碑,這塊碑是用來紀念奧地利軍團的一位著名將軍。

碑上的銘文詳細地記載了將軍生前,在七年戰爭中立下的赫赫戰功。阿爾伯特.莫頓先生的逝世,給妻子帶來無法排解的痛苦,她念念不忘已故的丈夫,終因憂思過度,不久即離開人世,睡到了丈夫的身邊。這件事情深深地感動了英國外交家、詩人沃頓,情之所至,金石為開,沃頓寫下了這詩句:

他已經先我而去了,我想試著活下來,

沒有他,我如何能活,讓我隨他而去吧。

沃頓這凝重的詩句,反映了一位忠貞不二的妻子,對丈夫的生死依戀之情,不知是詩中反映的故事真實感人,還是沃頓的詩句魅力無窮,這兩句詩流傳不絕,可謂家喻戶曉,無人不知。

當華盛頓的妻子得知親愛的丈夫,在忍受離別人世的最後痛苦──在呼吸最後一口氣後,即要離去──時,她說道:「好了,一切都結束了。我早已準備好了,和他一起去。」

能在新興科學中得以揚名,妻子功不可沒。

妻子不僅是最好的伙伴、朋友和安慰者,是丈夫最好的幫手,尤其是在某些特殊的領域,妻子往往以其敏銳的觀察力,發現新的線索。

義大利科學家、醫生伽凡尼(註6)的妻子,是加利茲教授的女兒,伽凡尼為擁有一位好妻子而高興。有一次,他妻子發現當把青蛙的腿放在帶電的儀器附近,再用刀子去接觸牠時,青蛙的腿就會猛然抽搐一下,如此反覆不已,屢試不爽。妻子的這一發現,立即引起了伽凡尼的高度注意。

由此他發現了生物電現象,這門新興科學從此就與伽凡尼的大名緊緊連在一起。法國化學家、現代化學奠基人拉瓦錫(註7)的妻子,也是一位有科學才能的人,她不僅共同分享丈夫的追求,還具體地幫丈夫做許多事情,真正是一位好幫手。

古生物學博士的好幫手,也是嚴師般的慈母。

巴克南博士在晚年的時候,還有一位真正的好幫手,就是他妻子。她幫他收集和整理化石,並對一些破碎的化石加以修復,使之恢復原形。她具有非凡的記錄和素描能力。她在丈夫發表的著作中,提供過無數的例證和素描,這些寶貴的文字都留了下來。

「她不僅忠於丈夫的事業,」她的兒子福蘭克.巴克南在父親一本著作的序言中說,「而且從來沒有忽視對子女的嚴格教育。她總是把上午的時間用來督促子女們認真學習,她主張子女們一定要吸收健康而有用的知識,一直堅持這樣做,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鬆懈。

「母親的辛勤勞動沒有白費,在我們後來的生活中,深深地體會到早年所受的嚴格教育是多麼有用,我們真慶幸自己有一位這樣嚴師般的慈母。」

雙目失明的博物學家,透過妻子的眼掌握這門專業。

日內瓦的著名博物學家哈勃,和他妻子的愛情故事更加感人肺腑,令人欽羨不已。在十七歲那年,哈勃突然雙目失明,但並沒有從此沉淪下去,他決定想辦法掌握一門自然史。

研究自然及其歷史,必須具備過人的觀察力,為此,博物學家或想從事博物學研究的學者,必須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哈勃作為一個雙目失明的人,卻偏偏選擇博物學家這一專業,確實令人不可思議,但他透過妻子的眼睛來觀察一切。

長期以來,她妻子的眼睛就像是他的一樣。妻子總是全力支持哈勃的研究工作,這樣做對她也是一種最大的安慰,因為看到丈夫潛心於學術研究之中,忘卻了因失明而帶來的巨大痛苦,心中感到莫大的安慰。

確實,在妻子的關照之下,尤其透過她的眼睛,他能看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看到各種飛禽走獸,他慢慢忘卻了心中的痛苦。正如許多最著名的博物學家都很幸福、很長壽一樣,哈勃的生活處處充滿陽光,充滿愛,因此,他的壽命很長,晚年也很幸福。

哈勃曾說,如果恢復視力,一定會很痛苦。「我不知道人們會怎樣看待我,」他說,「但我自己很愛自己、當然我更愛我的妻子,在我的眼裡,她永遠那麼年輕、漂亮、充滿青春活力。」

哈勃的《論蜜蜂》一書,包含大量經觀察得來的第一手材料,這些材料真實、客觀,很有參考價值。該書詳細考察了蜜蜂的生活習性、活動規律及其產生、發展的歷史。即使在今天,該著仍然是該領域中的權威之作。

當人們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任何人都會嘆服作者,具有如此敏銳而獨到的觀察力,人們絕對不會也不可能想到寫這本書的作者,早在寫該書之前二十五年就已經雙目失明了。


  • 摘錄自 薩繆爾‧史密斯1871年所著的《品格的力量》/第十章 偉大的愛情造就偉大的人生


(註1) 山繆爾·羅米利:
塞繆爾·羅米利(Samuel Romilly,1757年3月1日-1818年11月2日)是英國律師,也是十九世紀主張死刑改革的議員,將「血腥法典」規定的200多項死刑罪名被逐漸廢除。

(註2) 庚斯博羅:
托馬斯·庚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1727年5月14日-1788年8月2日)是一位英國肖像畫及風景畫家。他是皇家藝術研究院的創始人之一,曾為英國王室繪製過許多作品,並與競爭對手約書亞·雷諾茲同為18世紀末期英國著名肖像畫家。

(註3) 胡德勳爵:
薩繆爾·胡德(Samuel Hood,1724-1816)英國海軍上將,子爵。開創胡德家族累世功勳的奠基人,是該家族軍功最顯赫的將領,他最得意的門生──海軍上將霍雷肖·納爾遜勳爵稱其為「英國海軍第一人」,足可見薩繆爾·胡德在當時英國皇家海軍中的聲望。

(註4) 約翰·穆爾:
(John Moore,1761-1809)英國陸軍中將,英國輕步兵戰術之父。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1779-1783)、法國革命中的科西嘉戰爭(1794),以及西印度(1796)、愛爾蘭(1798)荷蘭(1799)埃及(1801)西西里和瑞典(1802)戰爭。他於1808年增援在西班牙的英軍,後作為英軍司令官曾進逼法軍的交通線,造成很大威脅,在被切斷到葡萄牙的退路後,被迫從科倫納撤退,在反擊作戰時陣亡,但該反擊確保了英軍順利登船離開。

(註5) 謝里登:
理查德·布林斯利·謝立丹(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1751年10月30日—1816年7月7日),或譯謝里丹,愛爾蘭劇作家,英國輝格黨政治家。謝立丹出生於一個演員家庭,從小就與劇院有接觸,還做過得勒利街劇院的導演和股東。他總共寫過七個劇本,其中有六部是在1775-1779年完成的。後來他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放棄了戲劇創作的生活。在謝立丹的創作中《情敵》(1775)和《造謠學校》(1777)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他的戲被歸類為社會風俗喜劇,拜倫對他的戲劇和演說都十分推崇。

(註6) 伽凡尼:
路易吉·阿洛伊西奧·伽伐尼(義大利文:Luigi Aloisio Galvani,拉丁文:Aloysius Galvani,1737年9月9日—1798年12月4日)是義大利醫生、物理學家與哲學家,現代產科學的先驅者。他在義大利博洛尼亞出生和逝世。在1780年,他發現死青蛙的腿部肌肉接觸電火花時會顫動,從而發現神經元和肌肉會產生電力。他是第一批涉足生物電領域研究的人物之一,這一領域在今天仍然在研究神經系統的電信號和電模式。

(註7) 拉瓦錫:
安托萬-羅倫·德·拉瓦錫(法語: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國貴族,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後世尊稱為「近代化學之父」。他使化學從定性轉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並且預測了矽的存在。他幫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錫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於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其中包括光與熱和一些當時被認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錫的貢獻促使18世紀的化學更加物理及數學化。他提出規範的化學命名法,撰寫了第一部真正現代化學教科書《化學基本論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導並改進定量分析方法並用其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他創立氧化說以解釋燃燒等實驗現象,指出動物的呼吸實質上是緩慢氧化。這些劃時代貢獻使得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之一。
其他文章︰
  1. 《品格的力量》2 最寶貴的財富
  2. 《品格的力量》10 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3.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4. 《品格的力量》16 模仿榜樣
  5. 《品格的力量》18 偉人目光的力量
  6. 《品格的力量》26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7. 《品格的力量》45 不要玷污清白的名聲
  8. 《品格的力量》48 心靈自由乃幸福之源
  9.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10. 《品格的力量》88 真實的收穫
Previous Post

《品格的力量》75 妻子的影響力

Next Post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相關文章

《自卑與超越》上

《自卑與超越》上

2021-11-11
1
《閱微草堂筆記》︰明季書生【中西對照】Un intelectual de la dinastía Ming

《閱微草堂筆記》︰明季書生【中西對照】Un intelectual de la dinastía Ming

2021-11-21
0
商周圖書摘要》原則:屬於你的引導式筆記 3個日常練習,關鍵時刻做決策更容易!

商周圖書摘要》原則:屬於你的引導式筆記 3個日常練習,關鍵時刻做決策更容易!

2023-02-25
0
《品格的力量》26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品格的力量》26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

2023-03-17
0
《七真史傳》:第十一回-02 第十一回 降冰雹天公護法 施妙算真人指迷【中西對照】Capítulo 11-02

《七真史傳》:第十一回-02 第十一回 降冰雹天公護法 施妙算真人指迷【中西對照】Capítulo 11-02

2023-11-05
0
《閱微草堂筆記》︰老叟投牒【中西對照】Un anciano presentó un pleito

《閱微草堂筆記》︰老叟投牒【中西對照】Un anciano presentó un pleito

2021-08-14
1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