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哲學的慰藉》下

2022-04-09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哲學的慰藉》下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5
前集回顧
  • 《哲學的慰藉》上
  • 《哲學的慰藉》中

上一集,第四個是對缺陷的慰藉,狄波頓認為,還有一點也可幫助我們應對缺陷,那就是善良而平凡的生活,努力尋求智慧,從而遠離缺陷,此成就足矣!

叔本華:人生就像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第五個是對待傷心的慰藉。這個哲學家是叔本華(註7),就背景而言,叔本華是哲學家中感情最為細膩的。19世紀,當黑格爾(註8)將傳統理性主義推向巔峯,叔本華則另闢蹊徑,開創了自己的非理性主義。

阿圖爾·叔本華
阿圖爾·叔本華(德語: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

他把哲學研究的主題指向了生命本身,生命的體驗是什麼?痛苦是什麼?慾望是什麼?如何才能擺脫人生的痛苦,獲得永恆的寧靜?當哲學開始探討人的時候,西方哲學發展也走向了現代。

叔本華有一句大家熟悉的名言: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能滿足便會痛苦,滿足了就會無聊。人生就像鐘擺,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這句話道出了叔本華對待人生的態度,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痛苦。叔本華也用其一生來思考人間苦難。1818年他寫完《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表達對世界和人生的態度。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僅是表象,隱藏在表象背後的才是本質,那就是意志。

這個意志是一股生命的衝動和慾望,慾望的產生就意味著人要想辦法去滿足,當慾望無法得到滿足時,痛苦就襲來,人總是被痛苦包圍著,比如你喜歡一個異性,怎麼也追不到,得不到,你就會痛苦,因為慾望無法滿足,但得到了又能怎樣?親密行為之後往往倍感無聊和惆悵。慾望滿足後,又陷入無聊,生活中一切都挺沒意思,黯淡無光,富有悲痛色彩。

通過藝術的世界讓我們短暫忘卻痛苦

我們聯想到日常生活其實也一樣,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感覺很無力,不想做任何事,有些沮喪,有些心痛。因為失戀,或者工作的業績沒有達標,考試失敗,都讓你產生這樣的情緒。叔本華的哲學可給我們怎樣的慰藉?

叔本華認為,我們所有痛苦根源在於對生命意志的認同,因為生命意志是一股源源不斷的慾望之流。當你認同這股慾望之流,你就會成為慾望的奴隸。要努力滿足慾望,於是痛苦就接踵而至。只有斷絕這股慾望之流,斷絕對生命意志的肯定,才能夠擺脫痛苦。

另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藝術,藝術的世界能讓我們短暫忘卻痛苦,進入到美妙的音樂、繪畫、戲劇、電影世界中,但這是臨時性,因為你還是要從藝術世界回到現實,當你面對現實時,生命意志的慾望之流又席捲而來,怎麼辦?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徹底的否定生命意志,斷絕這股升騰的慾望之流,禁止慾望,甘願受苦,和這個世界融為一體,用一種極度克制的狀態去面對生活,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徹底擺脫痛苦之境。

這是叔本華對待痛苦的方式。或許有些過於悲觀,但夜深人靜之時,當你處在傷心難過甚至絕望之時,叔本華哲學或許會給你一些心靈的慰藉,你彷彿找到了一個同類,只有意志絕念之後,才能真正獲得一份寧靜。

我們不去評判叔本華哲學到底好或不好,只需從中汲取一些養分,哪怕這養分僅是一次心靈的共鳴,這就是叔本華對待傷心和痛苦的方法。在意志戒滅後,走向人生的涅槃。

尼采:不要怕一切困難,只要勇於挑戰!

最後,第六個是困難中的慰藉。狄波頓在此要闡述的哲學家是尼采(註9)。

人生難免會遇到困難,在逆境面前,你是退縮不前,還是迎難而上?在這個問題上,叔本華和尼采的態度截然不同。叔本華會認為,認命吧!忍受吧!有些消極和悲觀的感覺。但尼采絕不能容忍,尼采或許會跳起來說,不要怕一切困難,這都不是困難,只要勇於挑戰,只要勇於抗爭,就擁有一個豐富多彩且充滿力量的人生。

尼采是一個瘋狂之人,他從「酒神精神」中汲取力量,塑造了一個超人形象,批判蘇格拉底,批判傳統理性,發出上帝已死的吶喊,和一切戕害生命的行為做鬥爭,敢於和傳統權威抗衡,不為了譁衆取寵,而是他血液中流淌著生命的激情。

尼采說,我們如何去對待挫折呢?即便我們現在沒有,也許永遠得不到,仍繼續對我們所嚮往的東西保持信念。尼采哲學總是給予我們莫大力量,對於沒有得到的東西,心中永遠不放棄。對於我們生活中的困難,我們也永遠不退縮。尼采的一生是孤獨的,但他卻在孤獨中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

分享一句尼采非常有震撼力的名言: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瘋狂起舞,只為了不辜負這僅有一次的生命。

哲學的最終關懷,一定指向我們生活本身。

以上是《哲學的慰藉》提到的6位哲學家:蘇格拉底、伊比鳩魯、塞內卡、蒙田、叔本華和尼采。可以跟與世不合、缺少錢財、受到挫折、缺陷、傷心和困難這6種人生境況來應對,每位哲學家都有自己的個性,和自己鮮明的觀點,主旨總歸不變,即哲學的終極關懷,一定指向我們生活本身。

哲學絕不是空泛理論,艱澀高深,拒人於千里之外。哲學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是給我們心靈慰藉的大智慧學習,會打開你對世界思考的全新視角,也能提升你對生活本質的理解程度。當有了哲學思維,再去反觀其他任何領域,文學、藝術、經濟、政治,或許就會豁然開朗。

希望本週為大家推薦的,這本大衆讀物《哲學的慰藉》,能幫助大家開啓這扇哲學之門。我們下期再會!

(完)


(註7) 叔本華:
阿圖爾·叔本華(德語:Arthur 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著名德國哲學家,唯意志論主義的開創者,其思想對近代的學術界、文化界影響極為深遠。不同於同時代的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叔本華並無取消物自體,他繼承了康德對物自體和表象之間的區分,認為它是可以透過直觀而被認識的,並且將其確定為意志。叔本華認為,意志是獨立於時間和空間的,它同時亦包括所有的理性與知識,我們只能透過沉思來擺脫它。叔本華把他著名的悲觀主義哲學與此學說聯繫在一起,認為被意志所支配最終只會帶來虛無和痛苦。他對心靈屈從於器官、欲望和衝動的壓抑、扭曲的理解啓發了日後的精神分析學和心理學。

(註8) 黑格爾: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德語: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縮寫為G. W. F.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是一名德國哲學家。其時代晚於康德,是德國19世紀唯心論哲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黑格爾出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巴登-符騰堡首府斯圖加特;卒於柏林,去世時是柏林大學(今日的柏林洪堡大學)的校長。

(註9) 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語: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是出身德國的古典語言學家和哲學家。他也以創作詩歌和音樂作品為副業。他最初是普魯士公民,1869年移居瑞士的巴塞爾後,他應自己的要求成為無國籍人。

 

其他文章︰
  1. 《哲學的慰藉》上
  2. 《哲學的慰藉》中
  3. 《創造力》【中】
  4. 《烏合之眾》上
  5. 《讚揚與責備》中
  6. 《社交天性》下
  7. 《活出意義來》3/4
  8.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9.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10.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Previous Post

《哲學的慰藉》中

Next Post

《閱微草堂筆記》︰心鏡【中西對照】El espejo del corazón

相關文章

《第二座山》下

《第二座山》下

2022-07-07
0
《身份的焦慮》中

《身份的焦慮》中

2021-12-17
0
《閱微草堂筆記》之因果故事:長生豬

《閱微草堂筆記》︰神豬【中西對照】 Un cerdo sagrado

2021-10-16
0
百忍全書通告及序【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00

百忍全書通告及序【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00

2025-03-23
1
《品格的力量》52 喬治.威爾遜的例子

《品格的力量》52 喬治.威爾遜的例子

2023-09-20
0
商周圖書摘要》如何不養出媽寶?蜜雪兒媽媽絕不做的3件事,教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商周圖書摘要》如何不養出媽寶?蜜雪兒媽媽絕不做的3件事,教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2023-03-30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