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第二座山》下

2022-07-07
in 人文學科
0 0
A A
《第二座山》下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1
前集回顧
  • 《第二座山》上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傳播,個人主義越來越極端。布魯克斯指出,在一個極端個人主義的社會裡,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並非是否遵守共同的道德準則,而是個人所取得的成就。

半個世紀的解放,如今變成我們的地獄。

自私是可以被接受的,因為提升自我是首要的使命;以自我為導向是可以的,因為在一個結構合理的社會中,個人的自私是可以被用來生產商業公共產品,促進經濟的增長。

在越來越單一的社會評價標準之下,人們逐漸喪失了一些寶貴的品質,比如善良、同理心、責任心、公益精神。人們變得日益疏遠,無論是在社會上、情感上,還是在身體上都是如此,許多人即便對家人也缺少關愛,連談戀愛的激情都沒有。

布魯克斯曾經也是因為工作,而對家人和朋友缺少關心,才導致了離婚和朋友的疏遠。他說,個人主義曾是我們祖父母的天堂,但經過半個世紀的解放,如今卻變成了我們的地獄。

個人主義導致四重危機

作者總結道,個人主義導致了四重相互關聯的社會危機。

第一重危機是孤獨:很多人長期處在孤獨的狀態,孤獨導致自殺率上升,和鴉片類藥物的濫用。這些年,每年大約有4.5萬名美國人自殺,人均壽命也因此下降。

第二重是社會信任危機:人們對鄰居、對陌生人、對政府的信任度都在降低,認為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

第三重是意義危機:也就是對人生意義,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沒有使命感和意義感,精神空虛,缺乏自信,患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

第四重危機是部落主義:所謂部落主義,就是一群同樣對社會不信任的人聚集在一起。它是社會衝突和各種極端主義的溫床。

這四重危機具有對個人生活的傷害,也有對社會發展的破壞。人們對公共事務變得冷漠,忘記了履行社會責任,寧願獨自打保齡球,也不願意參與社區生活和公共議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掙脫了令人窒息的社會枷鎖,卻也失去了過一種高尚的、富足的、精神生活的可能。

極端個人主義者把一切都看成是有條件的,利益是唯一的驅動力,他們貌似獲得了解放,實際上卻被另一重精神枷鎖牢牢控制。極端個人主義的蔓延,讓作者感到危機重重。

如何攀登人生的第二座山?

在這本書中,作者想傳達一個核心訊息:「人生並不只要攀爬世界為你樹立的第一座山;還有充滿精彩的第二座山,同樣值得你努力征服。」

如何才能扭轉這種社會風氣,建立一個更有溫度、更能相互依存的社會?人們要怎樣去攀登人生的第二座山?

布魯克斯強調,首先人應該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明白自己真實的渴求,而非隨波逐流。其次,人應該注重心靈和靈魂的成長,承擔道德責任;最後,人應該重視承諾的作用。承諾可能是對一個人、一項事業、或者一種信仰,因為有承諾,所以一個人願意為之奉獻。

接著,他從職業、婚姻、哲學與信仰和社區四個維度,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攀登第二座山。為什麼選擇這四個維度?因為它們恰好囊括人生中,最重要的幾個主題,也就是家庭、事業、生活和信仰。

在職業維度中,如何分辨自己在爬哪一座山?

我們該如何分辨在職業維度中,現在的自己在爬哪一座山呢?我們可以看書中這個闡述的故事。

有一位年輕人因為跟別人鬥毆,昏迷住進了醫院,他的父親每天守在兒子的病床旁邊,長達半年。有一天,護士走進來清理年輕人的病房,那位父親當時到外面抽菸,沒有親眼看到護士打掃病房。當天稍晚,護士在走廊上遇到那位父親,父親怒氣沖沖地指責護士,沒有打掃他兒子的房間。

如果,護士正在爬第一座山,她會認為自己的職責是打掃病房,她可能會反駁:「我確實有打掃你兒子的房間,只不過那個時候你在外面抽菸!」如果,護士正在爬第二座山,她會知道自己的職責是為病患和家屬服務,她的職責是在危急時刻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這個護士明白,眼前這位父親需要的是安慰。於是,護士把病房再打掃了一遍。

護士之後說:「我把那個房間再打掃一遍,是為了讓他親眼看見我打掃房間。我能想像他的感受,他的兒子在那裡躺了六個月,他的心情一定很沮喪,所以我把病房再打掃一次。我沒有生他的氣,我想我能體會他的心情。」這位護士追尋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和成就,而是對於服務他人的承諾。

聽從使命的召喚,這關乎你人生的意義和目的。

此外,布魯克斯還舉了博物學家愛德華‧威爾森(註3),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例子。威爾森從小就被各種各樣的動物吸引,像是受到了某種召喚,立志要成為一名博物學家。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英語:Edward Osborne Wilson,1929年6月10日-2021年12月26日)

但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針魚,因為大意而被針魚刺穿了右眼,從此右眼失明,無法再研究鳥類,因為觀察鳥類需要立體的視覺。他不得不去研究一些很小的東西,比如螞蟻。此後,他憑藉著無與倫比的熱情,在博物學道路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愛因斯坦之所以走上科學的道路,同樣是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他四、五歲的時候,看到指南針的磁針在磁場的作用下來回的擺動,不禁嚇得發抖。這讓他想到事物的背後,一定是隱藏著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於是,他開始癡迷於研究隱藏的力量,包括磁場、重力、慣性、加速度,此後如願的成為一名物理學家。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德語: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布魯克斯認為,護士、威爾森和愛因斯坦的例子,都說明職業的選擇應該遵循內心,要去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真正愛的是什麼?是什麼讓你的靈魂感到振奮?你需要聽從使命的召喚,因為它關乎你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是需要你做一輩子的事情。只有這樣,你才會全力以赴,為它忍受各種痛苦,把它做到極致,同時也才有可能為社會貢獻超額的價值。

所以,事業有兩方面的價值,一方面是為個人的生命找到意義,另一方面是為社會貢獻價值。然而,現實中很多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更看重的是錢多不多、工作輕不輕鬆、離家近不近,對他們而言,工作僅僅是一項謀生的手段。那些攀登第二座山的人,是不會這樣去考慮問題的。

如何恢復社區的活力和溫度呢?

在社區維度的闡述方面,前面講到在一個極端個人主義占主導的社會,社區鄰里之間的關係是冷漠的,可能你在一個小區住了很多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什麼人,平時抬頭不見低頭見,卻還是跟陌生人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認為,每個人要做的是實現自我,只要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你想做什麼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不打擾、不傷害別人就行。人們強調精神的自由和獨立,強調個人才是自己生活的主體,他人即地獄。

個人從各種束縛中走出來,不是做國家的人,不是做公司的人,不是做父母的好孩子或者老師的好學生,而是做我自己,你們誰也別想定義我,誰也別想規定我該如何做,我要自由地發展。

這種個人的解放當然是有其進步意義,但社會的冷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也就由此產生。過去社區鄰里之間都很熟悉,大家會相互幫忙,相互分享。鄰居的孩子,大家會一起幫忙照看,遇到突發情況,大家會齊心協力地去解決;社區是一個僅次於家庭給人溫暖的地方。

但是現在情況變了。布魯克斯認為,發生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和市場接管了以前的社區服務項目。現在壞人有警察管,小孩有學校管,搬家有搬家公司,生病了可以直接去醫院,一切都有正規的服務。人們對社區的依附性和歸屬感減弱,獨立性大大的增強,每個人都好像過著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過去豐富多彩的社區生活不見了。

那麼,要如何恢復社區的活力和溫度呢?布魯克斯認為,這需要依靠生活在第二座山上的人的力量,這些人熱心為他人為社區服務,他們把建立鄰里關係置於生活的中心,通過各種方式重建社區的紐帶,讓人們彼此信任,用親密的聯繫取代冷漠的距離。

建立志願者的關係網,有付出有改變。

前面提到了編織社會結構的項目,布魯克斯花了很多的時間,與這些致力於社區建設的人和機構交流,他們通過營建一些公共場所,舉辦聚會和社區活動,把人們聚集到一起。

比如一個叫做「脈絡」的社區組織,成功地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學生,成為社區服務的志願者,這些志願者提供特殊的專業知識,比如法律援助、高考輔導、心理諮詢等等。後來它發展成為一個囊括400多名學生,和1000多名志願者的關係網,幫助人們建立更有溫度的社區生活。

在一開始的時候,當地的社區居民,對這些陌生的志願者也是冷漠的,但他們不停地出現在社區裡,慢慢的就建立了信任感。正如脈絡組織的創始人所說,在生活中無條件的愛是非常罕見的,即使你被他們拒絕,但當你不斷地出現,你的身份就會發生改變。

英國作家艾略特曾說,現代政治活動的主要錯覺,是相信可以建立一種完美的制度,但其中的人不必是好人。這種制度萬能論很有市場,我們也確實需要在制度和法律層面,提高治理水平,但它忽略了人的需求和力量。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善良、關懷或是忠誠,社會就會變成野蠻生長的叢林,市場和國家就會崩潰,個人也就無法獲得幸福。

關係主義者的終極信仰

在書的最後,布魯克斯提倡一種關係主義。所謂關係主義是介於極端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之間的路線,它既不讓人與人相互脫節,陷入孤立無援、各自為政的絕境,也不讓人被群體所捆綁,成為沒有個性的人。

人生不應該是一次孤獨的旅行,我們渴望親密關係,人可以在各種社會關係中得到滋養,社會也需要人與人之間強有力的連接,我們不應該只是追求私慾,用單一的功利標準來指引人生,而應該去致力於一些比我們自身更大的事業,攀登人生的第二座山。

布魯克斯曾說,不論是在家庭事業還是在鄰里關係中,關係主義者的終極信仰,是我們每個人可以自我成長、自我完善,但在最深的層面,我們又是團結在一起的。攀登第二座山,是為了獲得一種更真實永恆的快樂,也是為了建設一個互信、互惠、互相依存的美好社會,這樣的社會讓人依戀又充滿活力。攀登第二座山不應該只是漂亮的說詞,而應該成為我們終身堅信的價值。

如果一個人的辛苦努力,僅是讓自己變得更完美,而不是對這個世界產生價值,那麼這種完美毫無意義。不要當一個完人,而是當一個有用的人。「完人」是為自己而活,「有用的人」是為服務他人而活。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這本書就和大家介紹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咱們下期再見。

 

(完)


(註3) 愛德華‧威爾森: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1929年6月10日-2021年12月26日),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他尤其以他對生態學、演化生物學和社會生物學的研究而著名。被稱為「達爾文的天然繼承人」、「社會生物學之父」和「生物多樣性之父」。他的主題研究對象是螞蟻,尤其是螞蟻通過信息素進行通訊。
其他文章︰
  1. 《第二座山》上
  2. 《耶路撒冷三千年》1
  3. 《讚揚與責備》中
  4. 《社交天性》上
  5. 《活出意義來》3/4
  6. 《品格的力量》14 民族是母親的結晶
  7. 《品格的力量》28 生活的能力
  8. 《品格的力量》40 性格使人成功
  9.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10. 《品格的力量》77 丈夫的手、眼、心
Previous Post

《第二座山》上

Next Post

《閱微草堂筆記》︰鬼夫情深【中西對照】Amor de un Marido Difunto

相關文章

商周圖書摘要》能力要高到天上,姿態要低到地上!劉潤談「自我評價」

商周圖書摘要》能力要高到天上,姿態要低到地上!劉潤談「自我評價」

2023-01-19
0
《七真史傳》:第二十七回-01 諭吾人敦敦告誡 論修行層層做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27-01

《七真史傳》:第二十七回-01 諭吾人敦敦告誡 論修行層層做來【中西對照】Capítulo 27-01

2024-12-29
8
《張公百忍故事全書》第六忍 公藝被騙不究 減己增父【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06

《張公百忍故事全書》第六忍 公藝被騙不究 減己增父【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06

2025-05-04
0
《七真史傳》:第二十三回-01 化強梁改邪歸正 談至理因死得生【中西對照】Capítulo 23-01

《七真史傳》:第二十三回-01 化強梁改邪歸正 談至理因死得生【中西對照】Capítulo 23-01

2024-09-01
0
商周圖書摘要》如何不養出媽寶?蜜雪兒媽媽絕不做的3件事,教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商周圖書摘要》如何不養出媽寶?蜜雪兒媽媽絕不做的3件事,教出獨立自主的孩子

2023-03-30
0
《品格的力量》76 感恩相扶持

《品格的力量》76 感恩相扶持

2024-03-29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