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座山》下

78
前集回顧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傳播,個人主義越來越極端。布魯克斯指出,在一個極端個人主義的社會裡,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並非是否遵守共同的道德準則,而是個人所取得的成就。

半個世紀的解放,如今變成我們的地獄。

自私是可以被接受的,因為提升自我是首要的使命;以自我為導向是可以的,因為在一個結構合理的社會中,個人的自私是可以被用來生產商業公共產品,促進經濟的增長。

在越來越單一的社會評價標準之下,人們逐漸喪失了一些寶貴的品質,比如善良、同理心、責任心、公益精神。人們變得日益疏遠,無論是在社會上、情感上,還是在身體上都是如此,許多人即便對家人也缺少關愛,連談戀愛的激情都沒有。

布魯克斯曾經也是因為工作,而對家人和朋友缺少關心,才導致了離婚和朋友的疏遠。他說,個人主義曾是我們祖父母的天堂,但經過半個世紀的解放,如今卻變成了我們的地獄。

個人主義導致四重危機

作者總結道,個人主義導致了四重相互關聯的社會危機

第一重危機是孤獨:很多人長期處在孤獨的狀態,孤獨導致自殺率上升,和鴉片類藥物的濫用。這些年,每年大約有4.5萬名美國人自殺,人均壽命也因此下降。

第二重是社會信任危機:人們對鄰居、對陌生人、對政府的信任度都在降低,認為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

第三重是意義危機:也就是對人生意義,產生了根本性的懷疑,沒有使命感和意義感,精神空虛,缺乏自信,患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

第四重危機是部落主義:所謂部落主義,就是一群同樣對社會不信任的人聚集在一起。它是社會衝突和各種極端主義的溫床。

這四重危機具有對個人生活的傷害,也有對社會發展的破壞。人們對公共事務變得冷漠,忘記了履行社會責任,寧願獨自打保齡球,也不願意參與社區生活和公共議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掙脫了令人窒息的社會枷鎖,卻也失去了過一種高尚的、富足的、精神生活的可能。

極端個人主義者把一切都看成是有條件的,利益是唯一的驅動力,他們貌似獲得了解放,實際上卻被另一重精神枷鎖牢牢控制。極端個人主義的蔓延,讓作者感到危機重重。

如何攀登人生的第二座山?

在這本書中,作者想傳達一個核心訊息:「人生並不只要攀爬世界為你樹立的第一座山;還有充滿精彩的第二座山,同樣值得你努力征服。

如何才能扭轉這種社會風氣,建立一個更有溫度、更能相互依存的社會?人們要怎樣去攀登人生的第二座山?

布魯克斯強調,首先人應該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明白自己真實的渴求,而非隨波逐流。其次,人應該注重心靈和靈魂的成長承擔道德責任;最後,人應該重視承諾的作用承諾可能是對一個人、一項事業、或者一種信仰,因為有承諾,所以一個人願意為之奉獻。

接著他從職業婚姻哲學與信仰社區個維度,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攀登第二座山。為什麼選擇這四個維度?因為它們恰好囊括人生中,最重要的幾個主題,也就是家庭、事業、生活和信仰。

在職業維度中,如何分辨自己在爬哪一座山?

我們該如何分辨在職業維度中,現在的自己在爬哪一座山呢?我們可以看書中這個闡述的故事。

有一位年輕人因為跟別人鬥毆,昏迷住進了醫院,他的父親每天守在兒子的病床旁邊,長達半年。有一天,護士走進來清理年輕人的病房,那位父親當時到外面抽菸,沒有親眼看到護士打掃病房。當天稍晚,護士在走廊上遇到那位父親,父親怒氣沖沖地指責護士,沒有打掃他兒子的房間。

如果,護士正在爬第一座山,她會認為自己的職責是打掃病房,她可能會反駁:「我確實有打掃你兒子的房間,只不過那個時候你在外面抽菸!」如果,護士正在爬第二座山,她會知道自己的職責是為病患和家屬服務,她的職責是在危急時刻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這個護士明白,眼前這位父親需要的是安慰。於是,護士把病房再打掃了一遍。

護士之後說:「我把那個房間再打掃一遍,是為了讓他親眼看見我打掃房間。我能想像他的感受,他的兒子在那裡躺了六個月,他的心情一定很沮喪,所以我把病房再打掃一次。我沒有生他的氣,我想我能體會他的心情。」這位護士追尋的不是自己的利益和成就,而是對於服務他人的承諾。

聽從使命的召喚,這關乎你人生的意義和目的。

此外,布魯克斯還舉了博物學家愛德華威爾森註3,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例子。威爾森從小就被各種各樣的動物吸引,像是受到了某種召喚,立志要成為一名博物學家。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英語:Edward Osborne Wilson,1929年6月10日-2021年12月26日)

但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針魚,因為大意而被針魚刺穿了右眼,從此右眼失明,無法再研究鳥類,因為觀察鳥類需要立體的視覺。他不得不去研究一些很小的東西,比如螞蟻。此後,他憑藉著無與倫比的熱情,在博物學道路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愛因斯坦之所以走上科學的道路,同樣是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他四、五歲的時候,看到指南針的磁針在磁場的作用下來回的擺動,不禁嚇得發抖。這讓他想到事物的背後,一定是隱藏著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於是,他開始癡迷於研究隱藏的力量,包括磁場、重力、慣性、加速度,此後如願的成為一名物理學家。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德語: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布魯克斯認為,護士、威爾森和愛因斯坦的例子,都說明職業的選擇應該遵循內心,要去審視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真正愛的是什麼?是什麼讓你的靈魂感到振奮?你需要聽從使命的召喚,因為它關乎你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是需要你做一輩子的事情。只有這樣,你才會全力以赴,為它忍受各種痛苦,把它做到極致,同時也才有可能為社會貢獻超額的價值。

所以,事業有兩方面的價值,一方面是為個人的生命找到意義,另一方面是為社會貢獻價值。然而,現實中很多人在選擇工作的時候,更看重的是錢多不多、工作輕不輕鬆、離家近不近,對他們而言,工作僅僅是一項謀生的手段。那些攀登第二座山的人,是不會這樣去考慮問題的。

如何恢復社區的活力和溫度呢?

在社區維度的闡述方面,前面講到在一個極端個人主義占主導的社會,社區鄰里之間的關係是冷漠的,可能你在一個小區住了很多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什麼人,平時抬頭不見低頭見,卻還是跟陌生人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認為,每個人要做的是實現自我,只要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你想做什麼是你自己的事,只要不打擾、不傷害別人就行。人們強調精神的自由和獨立,強調個人才是自己生活的主體,他人即地獄。

個人從各種束縛中走出來,不是做國家的人,不是做公司的人,不是做父母的好孩子或者老師的好學生,而是做我自己,你們誰也別想定義我,誰也別想規定我該如何做,我要自由地發展。

這種個人的解放當然是有其進步意義,但社會的冷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也就由此產生。過去社區鄰里之間都很熟悉,大家會相互幫忙,相互分享。鄰居的孩子,大家會一起幫忙照看,遇到突發情況,大家會齊心協力地去解決;社區是一個僅次於家庭給人溫暖的地方。

但是現在情況變了。布魯克斯認為,發生轉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政府和市場接管了以前的社區服務項目。現在壞人有警察管,小孩有學校管,搬家有搬家公司,生病了可以直接去醫院,一切都有正規的服務。人們對社區的依附性和歸屬感減弱,獨立性大大的增強,每個人都好像過著一種與世隔絕的生活,過去豐富多彩的社區生活不見了。

那麼,要如何恢復社區的活力和溫度呢?布魯克斯認為,這需要依靠生活在第二座山上的人的力量,這些人熱心為他人為社區服務,他們把建立鄰里關係置於生活的中心,通過各種方式重建社區的紐帶,讓人們彼此信任,用親密的聯繫取代冷漠的距離。

建立志願者的關係網,有付出有改變。

前面提到了編織社會結構的項目,布魯克斯花了很多的時間,與這些致力於社區建設的人和機構交流,他們通過營建一些公共場所,舉辦聚會和社區活動,把人們聚集到一起。

比如一個叫做「脈絡」的社區組織,成功地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學生,成為社區服務的志願者,這些志願者提供特殊的專業知識,比如法律援助、高考輔導、心理諮詢等等。後來它發展成為一個囊括400多名學生,和1000多名志願者的關係網,幫助人們建立更有溫度的社區生活。

在一開始的時候,當地的社區居民,對這些陌生的志願者也是冷漠的,但他們不停地出現在社區裡,慢慢的就建立了信任感。正如脈絡組織的創始人所說,在生活中無條件的愛是非常罕見的,即使你被他們拒絕,但當你不斷地出現,你的身份就會發生改變。

英國作家艾略特曾說,現代政治活動的主要錯覺,是相信可以建立一種完美的制度,但其中的人不必是好人。這種制度萬能論很有市場,我們也確實需要在制度和法律層面,提高治理水平,但它忽略了人的需求和力量。如果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善良、關懷或是忠誠,社會就會變成野蠻生長的叢林,市場和國家就會崩潰,個人也就無法獲得幸福。

關係主義者的終極信仰

在書的最後,布魯克斯提倡一種關係主義。所謂關係主義是介於極端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之間的路線,它既不讓人與人相互脫節,陷入孤立無援、各自為政的絕境,也不讓人被群體所捆綁,成為沒有個性的人。

人生不應該是一次孤獨的旅行,我們渴望親密關係,人可以在各種社會關係中得到滋養,社會也需要人與人之間強有力的連接,我們不應該只是追求私慾,用單一的功利標準來指引人生,而應該去致力於一些比我們自身更大的事業,攀登人生的第二座山。

布魯克斯曾說,不論是在家庭事業還是在鄰里關係中,關係主義者的終極信仰,是我們每個人可以自我成長、自我完善,但在最深的層面,我們又是團結在一起的。攀登第二座山,是為了獲得一種更真實永恆的快樂,也是為了建設一個互信、互惠、互相依存的美好社會,這樣的社會讓人依戀又充滿活力。攀登第二座山不應該只是漂亮的說詞,而應該成為我們終身堅信的價值。

如果一個人的辛苦努力,僅是讓自己變得更完美,而不是對這個世界產生價值,那麼這種完美毫無意義。不要當一個完人,而是當一個有用的人。「完人」是為自己而活,「有用的人」是為服務他人而活。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這本書就和大家介紹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咱們下期再見。

 


(註3) 愛德華‧威爾森:
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1929年6月10日-2021年12月26日),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他尤其以他對生態學、演化生物學和社會生物學的研究而著名。被稱為「達爾文的天然繼承人」、「社會生物學之父」和「生物多樣性之父」。他的主題研究對象是螞蟻,尤其是螞蟻通過信息素進行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