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有一章的標題為︰好醫療和壞醫療。開章引用英國Patch漫畫雜誌,醫生A與外科醫生B。A問:「你為何對Jones開刀呢?」B答:「100英鎊。」A追問:「不,我是問,什麼原因要開刀?」B說:「100英鎊。」意思是說,醫生的角度應該是有需要才開刀,但壞醫生所重視的,是開了刀可以收100英鎊,而且這個病人付得起。
好醫療和壞醫療所講的,提到了艾伯特·沙茨(註18)這位學者,若我們需要對醫生抱片刻感激之情,那是非他莫屬。
鏈黴素的發現是20世紀微生物學的重大突破
沙茨生於1920年,在2005年過世,出身於美國一個貧苦的農家,他之所以在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土壤生物學,並非對土壤研究懷抱熱情,而是因為他是一個猶太人,必須要遵守大學註冊限額的規定,所以沒有辦法進入更好的研究所,他安慰自己說,無論在促進土壤肥沃上,學到了什麼樣的知識,對他自己老家的農場都會有所助益。
因為當時的猶太人,他們要去念大學,要去做研究,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歧視限制。故事的開場如此的不公平,讓人委屈,不過最終的結果是令人感嘆。
1943年,當時還是一名學生的沙茨,直覺地以為,可能可以從土壤的微生物,研發出另外一支抗生素。加入新藥青黴素的行列,青黴素療效特殊,可是沒有辦法對付格蘭氏陰性細菌,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引發結核病。
他很有耐心的檢測成百上千種的樣本,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發現了鏈黴素,這是第一個可以撲滅格蘭氏陰性細菌的藥物,即讓結核病能被治療,而拯救後世千萬人的性命,這個發現是20世紀微生物學上,最重大意義的突破。
抗生素的故事,發現者師生對簿公堂。
沙茨的指導教授賽爾曼·A·瓦克斯曼(註19),立刻就看出了這發現所具有的潛力,所以他就負責安排藥物的臨床試驗,並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慫恿沙茨簽下一份協定,把這個發現的專利權,讓給羅格斯大學。
不久之後,沙茨就發現瓦克斯曼,把這項發現的全部功勞據為己有,並且設法要讓沙茨無法受邀,去參加各種會議及學術討論會,要不然可能會因此受到眾人的矚目。
隨著時間過去,沙茨也察覺到瓦克斯曼並沒有放棄專利權,他把大筆的利潤所得納入自己的口袋,每年有幾百萬的美金入帳,沙茨沒有獲得任何的補償,所以最後他對瓦克斯曼跟學校提起訴訟,並且勝訴。
雖然他在和解協議當中,獲得了部分的專利權和共同發現人的資格,但是這場訴訟也毀了他的學術生涯,在那個年代對學院前輩,尤其是對自己的指導教授提告,被認為惡劣至極。
抗生素之父?糾葛半世紀,發現者得以正名。
在很多年間,沙茨找到的唯一工作,是任職於一間賓州的小型農業學院,他的論文屢次遭到主流期刊退稿,當他把發現鏈黴素的經過,寫了一篇說明後,唯一能夠找得到願意刊登的期刊,居然是巴基斯坦牙醫評論。1952年最不公不義的事件,就是諾貝爾生醫獎頒給了瓦克斯曼,而沙茨什麼都沒有得到。
瓦克斯曼直到終老,一直都享有鏈黴素發現人的榮耀,他在領取諾貝爾獎的答謝詞當中,或者他在1958年出版的自傳當中,都沒有提到沙茨,他只有附帶註記,在發現的過程當中,曾經有一名研究生協助過他。
當瓦克斯曼死於1973年,多份報紙上的訃文,都還把他描述成為抗生素之父,而這一點他肯定是沒有資格的。在瓦克斯曼死後20年,美國微生物學學會在慶祝發現鏈黴素50週年之際,邀請沙茨蒞會演講,希望能夠藉此做出改正。
雖然來得很遲了,不過該學會在表彰沙茨的成就時,他們頒給沙茨的最高獎項,就叫做瓦克斯曼獎章,實在有欠考慮。看到這樣的故事,感到有時人生非常不公。若這故事還可以激發人心,就是無論如何波折,醫療科學繼續朝前邁進,有成千上萬個像沙茨這樣無名英雄的努力,我們在對抗自然界攻擊的時候,才有反擊的希望。
死亡的必然性和壽命的延長
根據哈佛生理學家勞倫斯·亨德森(註20)的說法,在1900年至1912年之間的某個時間點,患者成功就診的機率提高了50%。從那時起,醫療進步不斷提高。
假設,自19世紀初以來,除了醫學的進步,生活水準明顯提高,例如更好的衛生條件、更好的飲食(因為鐵路促進了向許多地方運送更新鮮的食物)。 麻疹和肺結核等多種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下降,甚至在治療可用之前就開始了。
科學家們仍然不知道,人類為什麼會衰老。然而,治療疾病只是避免死亡的臨時解決方案。一個人的壽命取決於許多因素,根據丹尼爾·李伯曼(註21)的說法,一個人如果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均可以活到80歲。然而,一個人比這更長壽的機會,取決於基因。
有許多理論表明,今天的年輕人在未來的壽命將延長50%。但我們距離將這些理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壽命期望值排名第一的是:香港
今日反映在全球各地的是,人們的壽命明顯的延長,根據估算,在20世紀,美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從1900年的46歲,提升到20世紀末的74歲,而美國女性更加可觀,從48歲增加到80歲。在其他地區壽命素質的進步,同樣令人驚嘆,現在出生於新加坡的女童,預計她們可以活到87.6歲,比她們的曾祖母活的歲數多兩倍以上。
如果以全球做一個整體來看,男性的預期壽命從1950年只有48歲,成長到今天70歲;女性從52.9歲增長到75.6歲。超過24個國家的壽命期望值,已經超過了80歲,排名第一是香港84.3歲,日本83.8,義大利83.5,英國81.6。美國呢?這就是前面所說壞醫療的影響,預期壽命是78.6歲,與香港差了將近6歲。
然而大部分的國家,甚至是發展中的國家,在一兩代人的時間當中,壽命就增長了40%到60%的幅度。
心臟病目前死因排名由四竄升第一
我們的死因也跟以前不同了,1900年死因排名肺炎跟流感第一,結核病第二,腹瀉第三,心臟病第四,中風第五,腎臟病第六,意外事故第七,癌症第八。今天則是心臟病第一,癌症第二,呼吸系統疾病第三,中風第四,意外事故第五,阿茲海默症第六,糖尿病第七,腎臟病第八。
這兩個年代當中最驚人的差異點,是1900年幾乎有一半的死因來自傳染性的疾病,對比到今天傳染性疾病致死,以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前數據,只有3%。結核病跟白喉已經從現代的十大死因消失了,被癌症和糖尿病取而代之。意外事故死因從第七位跳到第五位,原因並不是因為人變得越來越笨手笨腳,而是因為原來的其他的死因都退出榜外。
同樣的,心臟病在1900年造成每10萬人當中,有137.4人喪命,今天10萬人當中,大概有193個人喪命,增加了40%左右。這幾乎完全是因為過去,人們會先死於其他病因使然,癌症也是如此。
必須要指出的是,預期壽命的數值當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某個程度上,所有的死因列表在統計上都是任意的,特別有關年長者的統計,老年人本身有很多衰弱的病證,這在新冠疫情中,我們有越來越深切的體會,任何一個病都有可能使得老年人死亡率上升,而所有的病也都可能共同促成他的死亡。
雖然統計有這方面問題,但隨著科學在了解我們的身體上不斷的進步,維持我們生命的方法也日新月異。
認識自己的身體,讓生命更健康。
人類在發現人體的一些秘密方面,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醫學科學解開了身體許多功能的奧秘。儘管我們已經獲得了這些發現和知識,但它仍然只是浩瀚海洋中的一滴水。
關於人體的功能、影響我們的疾病,以及我們周圍的世界,我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理解,我們的確需要更加的認識自己的身體,以維繫自己的生命更健康,所以特別介紹給大家這本好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