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貨櫃與航運》下

2021-11-20
in 經濟學科
0 0
A A
《貨櫃與航運》下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2

一九六五年四月,詹森總統派遣了六萬五千名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以及數個空軍中隊前往越南時,後勤的挑戰已眾所周知。不過,知道問題和解決問題是兩碼事。到了六月,當美國派往南越的軍隊人數達到五萬九千九百人時,供應鏈已糾結成一團,無藥可救。

林登·貝恩斯·詹森(英語:Lyndon Baines Johnson,1908年8月27日-1973年1月22日)

貨櫃化時代的到來,與越戰有關。

來自加州的船停泊在越南的港口外頭,但幾乎不可能把貨物安全送上岸;港口淺到遠洋貨船無法靠近碼頭,必須靠船或坦克登陸艇(Landing Ship Tank,簡稱ST,一種比足球場長,但吃水很淺的水陸兩棲載具。)來接運。

1942年4月26日,一輛十字軍坦克駛出TLC-124號坦克登陸艇。

駁船或坦克登陸艇將與大船協力合作,船員必須辛辛苦苦把貨卸下船,通常是把木箱或紙箱裝進吊網,再以繩索垂降下來,整個過程極為緩慢。

雪上加霜的是,許多盜竊貨物的集團由南越的將領主使,猖獗到美國憲兵必須荷槍護送,從碼頭取貨的卡車至軍方倉庫。美軍遭遇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後勤問題,而這場大混亂的解決方案,則宣告了貨櫃化時代的到來……

問:請您談談貨櫃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答:重點是貨運的收貨端有客戶願意接受櫃子,而這個大客戶就是美國陸軍。大家還記得一九六〇年代,美國捲入越戰,但後勤補給却相當困難。越南基礎建設落後且不足,西貢碼頭老舊、擁擠,倉庫又少,不足以應付美軍後勤補給之所需,甚至補給物資堆在碼頭任其腐敗,雜誌披露此事,國內輿論譁然撻伐。

一九六五年至一九六六年,增兵越南,後勤補給需求劇增。五角大廈迫於輿論壓力,亟需解決後勤的問題,邀集航運代表與會,商討解決方案。麥克連也參與此會,提出貨櫃化的方案,以解決後勤補給的窘境。反對聲浪此起彼落,理由是:第一、橫越太平洋貨櫃運輸從未實際運作過;其二、軍方從未雇用過貨櫃輪運輸,後遺症未可預知。

單趟軍貨來回運費政府買單,回程多裝多賺!

因對貨櫃運輸所知有限,人們傾向排斥。軍方高層則認為,貨櫃運輸在航運界可行,在軍方也應可行,願意接受。所以麥克連取得軍方的合約,運送物資,橫跨太平洋,直抵越南戰場。

一九六七年正式開始,且因西貢港不合需求,故另於金蘭灣開闢貨櫃港,再連接卡車陸運,將櫃子拉至美軍基地。一團亂的後勤補給,拜貨櫃運輸之賜,獲得解決。

貨櫃船西行時載滿軍方貨物,但東行回美國時,大部分貨櫃都是空的。美國政府支付的西行費率涵蓋來回航程,要是海陸服務公司能找到貨物,從太平洋這邊運回美國,東行的收入將幾乎全是利潤。麥克連盤算這種情況時,靈光一閃:為什麼不停靠日本?所以日本的電視機及其他電器產品,以低廉的運費,源源不絕輸入美國。

國際供應鏈若無貨櫃運輸,No Way!

問:貨櫃運輸是如何擴大世界的經濟,降低移動障礙的?

答:以往製造業廠址會選擇靠近消費者,但有了貨櫃運輸低廉的運送服務之後,可以選擇離消費者很遠的地方設廠,靠近低廉勞工及原物料。

問:降低障礙方面,又如何呢?

答:回溯五〇年代,美國超大型工廠林立,員工動輒五千或萬人,歐洲、日本也是如此。最主要的原因是,貨物的移動相當貴且困難,最好的辦法,就是全部湊在一起。基本上,大廠進原物料,製造汽車,或電器的零組件,原廠在地裝配,完成產品。可以想見,管理相當困難,但與昂貴的運費相比,仍是划算,何況交貨常不準時。

如果貨櫃運輸能達到準時可靠的要求,就不需要建造龐然大廠,製造可以分散進行,散佈到全美各地,因為藉由四通八達的鐵路及公路網,連結衛星工廠。而且國際化也可行,因貨櫃運輸準時又價廉。事屬可行,在美國設廠,零組件仰賴國外供應,如泰國、墨西哥等地。

現在我們講到國際供應鏈,司空見慣,但若沒有貨櫃運輸,就不可能實現。以前,高昂貨物運輸所造成的障礙,終於可破了。設廠製造,近消費或原物料,已不再是考慮的重點。工廠可設在世界任何地方,臨近低廉的勞力,取代高昂工資。製成品再以低廉的運費運送回國,或至世界其他地方銷售,經濟地理於是重組。

碼頭工人數量銳減,為何勞資雙贏?

任何經濟的變革,都會造成有人受害,也有人獲利,貨櫃運輸也不例外。大量的碼頭工人將失去工作,工會盡力為工人爭取權益。碼頭工人的雇主也轉型成裝卸公司,同意吸收部分的勞工。在可預計的未來,碼頭工人即將失業,但他們會收到退撫金或退休金,退出這行業。

西岸及東岸碼頭工人的人數,急速減少,大勢所趨。大西洋岸及墨西哥灣的碼頭工會,仍作困獸之鬥,反抗貨櫃化。為了確保貨櫃裝卸的進行,不受碼頭工人罷工干擾,航運公司願意花錢買平安,支付工人所謂的保障收入,設立基金。

時代走入二十一世紀,距貨櫃標準化五十多年之後,事情的演變,出乎工會的預料。有些人永遠離開了碼頭工人的職場,但另有些人獲得了新類型的工作,薪資優渥的專業工作。

原因是這樣的,新而大的船隻入港停泊裝卸貨櫃,每耽擱一天,就發生鉅額成本,更禁不起碼頭工人的罷工,所以船運公司寧願支付高額薪資,以避免罷工,所以工會就取得談判的優勢,為會員爭取權益。

現在碼頭工人的人數遠比之前銳減,但平均年薪,高達十萬美元,因為他們操作昂貴的設備,工作附加價值高,又有工會合約作靠山,船東必須雇用他們。平均每人處理的貨物量,是之前的五十倍。

問:為什麼碼頭工人的生產力可以大幅提昇?

答:我想,主要是碼頭的工作,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舊時代工廠的工作,其性質有點像工藝一樣,碼頭工人也是如此,他們必須熟知船隻貨物的裝卸。

但今日,裝卸的知識有電腦精細的計算,無需再仰賴碼頭工人的經驗。所以船東有著高技能的員工操作精密的起重機;另一方面,每項工作皆受到嚴密的監控。前一小時,裝卸了多少貨櫃,前一天,裝卸多少,皆精細記錄著,工作能力低的員工,就受淘汰。工作報酬很高,但工作有如精細的裝配線,皆受到嚴密監控,舉世港口皆然。

滿載貨櫃輪運費低廉,消費者享受其利。

一九五六年貨櫃輪首航,載運五十八個櫃子,時至今日,貨櫃輪可載七千,或八千個櫃子,有的甚至可達一萬個。船隻偏好以二十呎為單位的貨櫃輪,二個二十呎的,就是一個四十呎櫃,設計標準化。

今日可見容量萬個櫃子的貨櫃輪,航行全球,這在一九五〇年代,簡直無法想像。每天,成千上百艘的貨櫃輪進出美國的港口。接通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擴寬加深,以讓可裝七千個櫃子的貨輪通行。但仍有些船隻無法穿過巴拿馬運河。所以載九千或一萬個櫃子的貨輪,就需另闢航線。

基本上,大型貨櫃輪的航線,比如往返新加坡與鹿特丹,航線並不多,主要是因為少有大港能停泊超大型貨櫃輪。不過,一旦滿載,運費將相當低廉。比如說,電視機價錢為一千美元,名牌襯衫在百貨公司售價頗高,但其運費占成本比例,微乎其微。五十年前運輸成本要占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假設五十年前,我們在中國設廠生產電視機,每台電視機皆要裝箱保護,港口及陸上運輸裝卸也要人工,運輸占成本將高達百分之二十。

現在一個四十呎貨櫃,就可裝數千台電視機。在工廠裝封,卡車運抵港口,到美國後,船上卸下櫃子,裝上卡車或鐵路車台,直抵芝加哥,或印第安那波利斯的貨櫃場。這整個過程,都沒有人碰到櫃子裏的商品。平均每台電視機所負擔的運費,也不過五美元至十美元,消費者享受貨櫃運輸之利。

不僅運費低廉,航期且甚為可靠。舉例而言,美國一家零售公司六月三十日要進貨電視機,時程環節可以往回推。貨物五月十五日之前必須在中國工廠完成,六月十五日之前必須運到洛杉磯,之後六月二十日內陸運輸至芝加哥,及印第安那波利斯市,六月二十一日進倉儲,六月三十日送到店面販售。

這過程要求極高的信賴度,不能失之毫釐,環環相扣,這在以前沒有貨櫃運輸的時代,是不可能實現的。所以,貨櫃運輸化長程供應鏈為可行。

貨櫃流量暴起暴落,港口裝卸能力受限,造成海路運輸的夢魘。

有時候,人們或公司因創新而受益,但最終這創新也因人而被破壞。舉例言之,貨櫃提供了交貨的速度,但其本身也要求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規模,更準確的交貨期,這就讓船運公司本身陷入險境,因貨櫃輪永遠嫌不夠大,所以船隻越造越大,資金投入越來越多,利潤越壓越低。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貨櫃運輸本質上徹底改變了船運。一般而言,大戰後剩餘的船隻,以極低的價格賣給船運公司。公司投入的資本很低,所以如果生意真的不好,大不了船隻就停在船塢就好了。但是現代大型貨櫃輪情形就不同了,造價動輒上億美元,閒置成本極其昂貴,船東無法等到景氣回轉。所以其運能必須充分運用,保持航行營運。

但突如其來,國內航運能量過剩,運費陡降,很多航線不再有利潤。有些退出了市場,另有些困獸之鬥,圖生存。此時國際貿易快速成長,對貨運需求日益殷切,解了航運界的難題。

這過程中,有的船運公司關閉航線,有的合併,有的破產,畢竟景氣復甦還要幾年時間,而國際貿易量的成長也還沒那麼快速。這期間,造大型航隻的公司受損最重,自不在話下。蕭條週期還沒有過,問題仍存在。以船公司立場來看,造大型船隻,規模經濟,理論上是沒錯,船隻大其成本才能壓低,但這套經濟學似乎不怎麼靠譜。

以港口裝卸操作為例。設有一港口,每日可處理一艘裝三千個櫃子的貨櫃輪,每天皆有這種規模的貨櫃輪進港。另一方面,一天進了一艘裝八千個櫃子的,但隔天不一定有船隻進來。突然進了大量的貨櫃,港口吃不下,無法二十四小時內裝卸,這是物流的夢魘,對鐵公路運輸也是如此,流量暴起暴落。

所以對航運公司是有成本效率的,對其他業者而言,可未必是好事。這就是現今的大問題,港口花大錢疏濬,一直挖深,以容納大型船隻停泊。聯邦政府也剛花了十億美元修建高速公路,連結邁阿密港,輸送貨櫃。五千輛卡車等著拖運櫃子。海洋運輸的問題,竟演變成陸地運輸的問題,海陸運輸息息相關。

空運變得更有效率,成本也降低,搶走了海運的生意,因其運費也具有競爭力。在某些航線,更是具成本競爭優勢。空運幾年前享有榮景,但最近其運送速度也趨緩下來了。油價高昇時,大洋船隻其航速就減緩,以節省成本。與十年前相比,跨太平洋航線的時間要慢個三兩天。而客戶大致上也願意接受這一事實,因為他們也要節省成本。

作者撰寫本書的原由

問:您寫作本書的興趣、熱情從何而來?

答:原本我是要寫一本麥克連的傳記,但他是個低調的人,所以我也就打消為麥克連立傳的本意,改成撰寫貨櫃運輸的崛起,以國際貿易為主軸。我不是海員,所以我採用不同的角度來研究海運。

貨櫃運輸改變世界的經濟,影響是全面性的。以食品業而言,冷凍貨櫃發明之後,澳大利亞可以把整船牛肉賣到歐洲。至於數量不大的貨物又如何呢?你不必裝滿整船,只需要裝櫃就成了,所以異國水果可以行銷全世界,這在以前是想像不到的。

例如:紐西蘭可以把奇異果行銷到世界各地,一年四季皆可出貨。隆冬可自智利出口草莓,這都是貨櫃標準化之成果,今日吾人視為理所當然。

貨櫃運輸,櫃子是關鍵,平凡無奇,但其所引動海、陸、空運輸的變革,不僅影響國際貿易,更徹底改變人類生產、消費及生活。


以上就是對THE BOX《貨櫃與航運》一書,作者馬克·萊文森(Mark Levinson)的採訪內容,作者讓我們更了解貨櫃運輸的重要性。

目前全球體積最大、載貨量最大的船是長榮海運旗下的「長範輪」,可載運二萬四千個二十呎貨櫃(單位名稱為TEU),而韓國造船廠已經開始研究三萬TEU的船舶了,貨櫃持續扮演著重要角色,將裝載更多人們所需的商品和物資,遠渡重洋至世界各地。

疫情造成運價飛漲,讓向來隱身幕後的航運業一躍成主角。圖為長榮最大的2.4萬TEU長範輪泊靠台北港貨櫃碼頭。圖片來源:王建棟攝。

(完)

其他文章︰
  1. 《貨櫃與航運》上
  2. 《思維盲點》任何人都會有的思維誤區(上)
  3. 《活法》: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秘訣
  4. 《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上
  5. 《一美元的全球經濟之旅》下
  6. 《貧窮的本質》上
  7. 《貧窮的本質》中
  8. 《全新思維》下
  9. 《如果你那麼聰明》下
  10. 《敘事經濟學》下
Previous Post

《貨櫃與航運》上

Next Post

《閱微草堂筆記》︰明季書生【中西對照】Un intelectual de la dinastía Ming

相關文章

《七真史傳》:第二十九回-03 受丹詔七真成正果 赴瑤池群仙履蟠桃【中西對照】Capítulo 29-03

《七真史傳》:第二十九回-03 受丹詔七真成正果 赴瑤池群仙履蟠桃【中西對照】Capítulo 29-03

2025-03-09
0
《七真史傳》:第五回-02 馬員外勤奉養師禮 王重陽經營護道財【中西對照】Capítulo 5-02

《七真史傳》:第五回-02 馬員外勤奉養師禮 王重陽經營護道財【中西對照】Capítulo 5-02

2023-06-24
0
《七真史傳》:第二十八回-01 賜鴆酒皇后試道 戴金冠真人吟詩【中西對照】Capítulo 28-01

《七真史傳》:第二十八回-01 賜鴆酒皇后試道 戴金冠真人吟詩【中西對照】Capítulo 28-01

2025-01-26
0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品格的力量》62 優雅與機敏

2023-12-02
0
《知識的錯覺》上

《知識的錯覺》上

2022-03-03
0
《七真史傳》:第十五回-02 示羽化先生歸隱 送靈柩門人服勞【中西對照】Capítulo 15-02

《七真史傳》:第十五回-02 示羽化先生歸隱 送靈柩門人服勞【中西對照】Capítulo 15-02

2024-02-11
0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