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阿國書香園地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香料傳奇》2/2

2022-09-09
in 醫食學科​
0 0
A A
《香料傳奇》2/2
分享到 WhatsApp分享到 Telegram分享到 Line
4

上一集,為大家講了老傳統說法中的中世紀,歐洲人對香料醫療效果的迷信,接著我們再來說說香料的神祕色彩,這和香料價格上漲有關。

香料交通網被阻斷,中間商還是異教徒。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中世紀,由於歐洲東部戰亂頻繁,羅馬人的香料交通網被阻斷了,歐洲的香料消費急劇萎縮,雖然阿拉伯人很快接續了羅馬人的香料貿易,但香料一路上被層層加碼,到達歐洲已經是天價,變得只有貴族才能吃得起了。

十二世紀中期,英國一磅胡椒的價格為七英鎊到八英鎊,相當於葡萄園裡一名普通工人,一個星期的工資。十三世紀中期,英國一磅肉豆蔻皮,值四先令七便士,可以買三隻羊或者半頭牛。

不光東西貴了,香料原本是印度直供,現在變成了經過中間商採買,而這個中間商,主要還是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對於信基督教的歐洲人來說,他們是異教徒,不是自己人,人們對於跟自己不一樣又難以交流的族類,總會進行醜化、浪漫化或者神祕化。

好比清代晚期,有的中國人被洋人打怕了,覺得洋人厲害,便說西洋人有兩個心臟,四個睾丸。

連帶著中間隔著異教徒的印度,在歐洲人眼裡也就漸漸神祕起來。人們幻想那裡是個有著巨鳥妖怪的地方,香料也由此帶上了異域的神祕色彩,香料的昂貴和神祕,給人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如果一樣東西新奇又價格昂貴,那一定是好東西,也一定有奇效。

東方香料

建立一道醫學的馬奇諾防線,黑死病仍席捲歐洲。

後來到了十四世紀四五十年代,鼠疫導致的黑死病席捲整個歐洲,奪走了兩千五百萬歐洲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由於瘟疫總是突然的爆發,又莫名其妙的消失,當時的醫生並不知道微生物和細菌的存在,只能把毒氣邪風,腐爛的氣味當作罪魁禍首。

為了對抗這些邪氣,窮人焚燒薰衣草,有錢的人焚燒香料。瘟疫來襲的時候,醫生建議人們去探望病人時,嘴巴裡面含上一片乳香、桂皮或者丁香,他們還給自己做了特製的口罩,裡面放著香料。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中世紀歐洲人建立的香氣壁壘,就像一道醫學的馬奇諾防線(註4),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去焚燒香料,反而忽略了將衛生這一基本舉措做好,使老鼠、跳蚤、病菌、微生物變得易於生存。甚至有歷史學家抱怨,席捲歐洲的這場大瘟疫,很可能是跟隨著運送東方香料的船隻進入歐洲的。

桂皮聞著有股聖潔之氣,也象徵著永生。

香料的第四個魅力,是它的精神魅力。

香料從一開始,就是和神聯繫起來的。公元前46年,凱撒打敗了老對手龐培的兩個兒子,班師回到羅馬,民眾手裡拿著散發著香氣的香爐,對他夾道歡迎,但是這一舉動引起了元老院的極度不滿。

在那個年代,人們焚燒香料通常是為了供奉神靈,在荷馬史詩中,眾神居住的奧林匹斯山總是香氣繚繞,為凱撒焚燒香料,無疑把他捧到了神的高度。兩年後凱撒就被刺殺了,當時人們焚燒的究竟是什麼?我們也不得而知。

作者猜測其中很有可能含有桂皮,它常常用於給神獻祭,粉狀的桂皮很容易溶解在脂肪或者油肌裡,桂枝還可以助燃,除了用香料獻祭,西方自古以來也有用香料保存屍體,或者火化屍體的傳統。

在古代的西方人看來,死亡帶著一股腐朽之氣,桂皮卻聞著有一股聖潔之氣,它能使瀕臨死亡的人起死回生,即使不能真的起死回生,桂皮也象徵著永生。有一個傳說是:被桂皮獻祭的鳳凰,死而復生就會變成不死鳥。

在基督教看來,香料還具有救贖作用。  

《聖經》也多次提到香料,裡面還記載耶穌的屍體也塗有香料,所以早期的基督教徒紛紛效法耶穌,香料塗身之後再火化,他們堅信不久後就要復活。

公元三世紀初,有位基督聖徒在起義中殉道,有個好心的富人想給他的屍體做香料處理,當地的羅馬長官竟威脅,要把這個聖徒的屍體奪走,徹底毀屍滅跡,使這位殉道者失去今生和來世。

在基督教看來,香料還具有救贖作用,所以修行圓滿的修道士死亡時,即便不燒香料,也會自有香氣散發出來,這成了基督徒是不是上帝寵兒的證明,就好像能否燒出舍粒子,是佛教徒修為的證明一樣。

九世紀的時候,一位在洞穴隱居的基督徒隱士,被一夥強盜勒死,傳說整個洞穴中頓時充滿香氣,好似所有的香氣都湧到了那裡,整個屍體聞起來甚至比香料還要香。

教會對香料的抵制,反而適得其反。

在中世紀人們對香料的熱衷,也引來了基督教衛道士的譴責。這些衛道士認為香氣含有誘惑之意,是失去理智的徵兆。因此聞香會腐蝕人心,聞惡臭反而是有益的。

有一位叫貝爾納的教授還指出,香料是有美德的氣味,但只能到了天國才配享有;罪人,在地上享受香料只會加重罪孽,因為香料會把你的各種慾望勾引出來,影響靈修,諷刺的是在靈與肉的交鋒中,肉體從來沒有被靈魂真正打敗過,毫無疑問,有的修道士是信守修行戒律的,但長遠看來,主張嚴守戒律,拒絕香料的教派卻一敗塗地。

1418年一個修道院一次購買香料的開銷,就相當於一個中級鄉村教師一年的薪水,奢侈程度也和貴族不相上下,而且神職越高,對食物和香料的使用也越奢侈。

1309年一位修道院副院長辦就職答謝宴,客人多達六千人,吃掉了三百頭豬、三十頭牛、一千隻鵝、五百隻醃雞、四百七十三隻小母雞,二百頭乳豬、二十四隻天鵝、六百隻兔子和九千六百個雞蛋,在總計將近三百英鎊的總開銷中,香料就佔了10%。

以上事實都說明,禁慾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教會對香料的抵制,不但沒有損害香料的名聲,反而增加了香料的吸引力,所以這是一個禁慾者永恆的困境,禁止的東西只能擡高它的價值,掀起它的吸引力。在這種意義上,那些想把香料從中世紀的食譜中刪除的人,只能事與願違。

香料如何促進地理大發現?

好了,到這裡我們已經瞭解了香料,在古代歐洲人眼中的魅力,它滿足了人們的口腹之慾,也是權貴們彰顯品位炫耀財富的工具。人們把它當作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更是把它與復活和永生聯繫在了一起。香料的這些魅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它的難以獲得。

剛才我們講過,東方的香料從印度到歐洲路程漫長,這註定了它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但越是昂貴稀奇,也就越誘人。歐洲人對香料的執著,最終促進了十五世紀的地理大發現,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這是我們要講的第二個問題。

到了十五世紀,歐洲人已經普遍相信地球是圓的了,只是需要證實。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認為,東方的物品不一定自東方來,西方人也不應該花那麼多錢,去填異教徒的口袋。既然地球是圓的,香料也可以從另一個方向來繞過地球的背面,從西方來,人們要去印度群島尋找財富,那只要從西班牙一直往西走就ok了。

哥倫布還承諾,這次遠航一定能帶來財源滾滾,投資卻只需一筆,相當於一個中等貴族一年的收入。用今天的話說,他在尋找風險投資,很快西班牙王室跟他達成協議,如果成功,哥倫布他們還可以從金銀珠寶以及香料中,抽取1/10作為獎勵。

當哥倫布向西航行時,他真心認為如果到了香料生長的地方,等於就到了天堂。但哥倫布1492年發現的,並非掛滿金錢的舊印度大陸,而是一個新大陸,那就是美洲。在那裡,他當然沒有找到夢寐以求的大批香料,這讓投資人挺失望的。在之後的幾十年裡,不少人也跟哥倫布一樣在美洲大陸找香料,這就好比追趕鬼火,當然是永遠追不到的。

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從歐洲遠航到印度之人

不過六年之後,另一位歐洲航海家達伽馬,終於找到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在十五世紀,西亞、北非還在阿拉伯人的控制之中,歐洲人要避開這片區域找到印度,一個是哥倫布的方法,也就是從歐洲往西找,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往東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再跨越印度洋去找,達伽馬就是這麼做的。

1498年5月17日,一名值班員在海洋空氣中,嗅到了一股植物的味道。第二天,印度陸地上的高山終於撲入眼簾,船隊成功到達印度的香料海岸,但達伽馬的目的是不擇手段獲取利益,這種偏執和無知,使得他們在與當地統治者打交道的時候很不順利,甚至一度劍拔弩張,最終也沒能和印度建立貿易關係。

但他帶著好消息回到了歐洲,從此以後,各國陸續在印度這個香料帝國,建立貿易據點,近代香料國際貿易體系開始形成。到了十七世紀中葉,荷蘭東印度公司成了香料貿易的主導者,荷蘭人從印度人手裡偷掠了香料,又用暴力趕走了歐洲的競爭者,壟斷香料貿易,給他們帶來了巨大財富,但也讓其他國家的人眼紅不已。

隨著新航路的開闢,香料不再是奢侈品。

十八世紀70年代,冒出了一個叫普瓦夫爾的法國冒險家,他帶著手下從荷蘭在印度的香料基地,偷走了兩萬株肉豆蔻苗和三百株丁香幼苗,帶回法國種植,從此以後香料的大面積擴種,就成了不可阻擋之勢。

香料促成了地理大發現,地理大發現又反過來促成了香料地位的衰落。當香料逐漸成為人們買得起和熟知的東西,它身上的神祕色彩就一層層的褪去了。

在味覺上,來自美洲的紅辣椒既便宜、味道又強,而且幾乎可以在任何地方種植,它取代了胡椒的地位,甚至連基督教的衛道士們,都懶得再批評香料了。因為他們發現,其他新商品腐蝕起人心來,比香料更厲害,比如蔗糖、茶葉、咖啡、巧克力,不過香料在當今美食界中的地位,還是不同尋常的。

據一本叫《可口可樂傳》的書透露:這個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碳酸飲料,可口可樂的配方當中,就可能還有桂皮和肉豆蔻。

隨著新航路的開闢,香料不再是奢侈品,香料逐漸走向尋常百姓家裡。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對於香料的靈活運用、不懈追求到後來的平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歐洲的社會發展歷程,以及無懼風暴,銳意進取的精神。今天的香料褪去了昔日的光環,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獨特的色彩。

好了,《香料傳奇》這本書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完)


(註4) 馬奇諾防線:
(法語:Ligne Maginot,英語:Maginot Line),其名字來源於法國戰時陸軍部長安德烈·馬奇諾。馬奇諾防線主要由混凝土堡壘、障礙及相應武裝所組成,自1929年起開始建造,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50億法郎(1930、1940年代貨幣)。防線主體有數百公里,主要位於法國東部的蒂永維爾境內。戰前位於法國東部所設的防禦工事,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堅固。由於造價昂貴,所以僅防禦法德邊境,是一個龐大的防禦系統,以未能阻止德國入侵而聞名。
其他文章︰
  1. 《香料傳奇》1/2
  2. 《醫生的抉擇》上
  3. 《醫生的抉擇》下
  4. 《咖啡癮史》上
  5. 《咖啡癮史》下
  6. 《正常的另一面》上
  7. 《正常的另一面》下
  8. 《創造力》【中】
  9. 《烏合之眾》上
  10. 《讚揚與責備》中
Previous Post

《香料傳奇》1/2

Next Post

《共情的力量》

相關文章

《品格的力量》63 死老鼠不怕貓

《品格的力量》63 死老鼠不怕貓

2023-12-09
0
《生命3.0》3/3

《生命3.0》3/3

2022-08-26
0
《清教徒的禮物》下

《清教徒的禮物》下

2022-05-21
1
《閱微草堂筆記》之因果故事︰黑煙學究與諧鬼

《閱微草堂筆記》︰黑煙學究與諧鬼【中西對照】Un espectro humorístico

2021-10-31
0
商周圖書摘要》南韓人均收入是北韓的24倍、平均多活11歲!為什麼一個半島、兩個世界?

商周圖書摘要》南韓人均收入是北韓的24倍、平均多活11歲!為什麼一個半島、兩個世界?

2022-10-29
0
《張公百忍故事全書》第三忍 公之定婚受騙 勸父息訟【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03

《張公百忍故事全書》第三忍 公之定婚受騙 勸父息訟【中西文】El Libro de los Cien Actos de Tolerancia-003

2025-04-13
1
Load More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首頁

© 2025 iSpace 阿國新聞.